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股骨短缩截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24髋)青年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4例(5髋),女18例(19髋),年龄17~27岁,平均22岁。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下肢长度差异。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8个月。截骨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3.2±2.7)分改善至(95.3±2.8)分,效果显著(P0.01),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0±1.0)分改善至(1.0±0.5)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55.5±15.5)mm减少至(16.5±5.5)mm,显著改善(P0.01)。术后2例合并坐骨神经麻痹,但6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6例遗留轻度跛行。随访期间均无假体翻修,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结论: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满意,术中综合考虑软组织松解程度与短缩截骨方式及长度可有效的解决患者肢体短缩、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及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 年2 月-2011 年2 月我院收 治的320 例(34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 例(172 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 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 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 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 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 评分及住 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34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例(172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5例(30髋)按病因分三组,A组酒精性17例,B组为激素性6例,C组潜水性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患髋功能,X片等,并进行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三组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9.7±2.8)、(81.5±3.1)分、(87.8±2.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假肢松动髋数率分别为4.8%、16.7%、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随访3年总体髋部优良率分别为100%、83.3%、1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对酒精性病因患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股骨短缩截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2009 年1 月 至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 例(24 髋)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4 例(5 髋),女18 例(19 髋),年龄 17~27 岁,平均22 岁。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下肢长度差异。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 学资料。结果:22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 个月,平均38 个月。截骨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 6 个月,平均3.2 个月。 Harris 评分由术前(43.2 ± 2.7)分改善至(95.3 ± 2.8)分,效果显著(P<0.01),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 0 ± 1. 0)分改善至 (1.0 ± 0.5) 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55.5± 15.5)mm减少至(16.5± 5.5)mm,显著改善(P<0.01)。术后2 例合并坐骨神经麻痹,但6 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6 例遗留轻度跛行。随访期间均无假体翻修,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 应。结论: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满意,术中综合考虑软组织松解程度与短缩 截骨方式及长度可有效的解决患者肢体短缩、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及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保留型股骨短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3月,首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共30例患者(38髋),年龄38~70岁,均采用后外侧入路。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最少6月,最长33月,平均19.5月。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45.3±4.3,术后末次随访94.1±5.4。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个月所有患者可以全负重行走。1例术中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愈合良好,未留后遗症。所有病例未发现假体松动或感染。结论:骨保留型股骨短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新型短柄假体设计符合人体解剖特征,骨量保留多,术后疗效好,为髋关节置换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长期发展会形成髋关节半脱位、脱位,最终甚至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合并症。对于早期患者目前主要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而晚期出现股骨头脱位及坏死则只能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论哪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倩  周莉  何晓凤 《生物磁学》2011,(7):1333-1335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长期发展会形成髋关节半脱位、脱位,最终甚至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合并症。对于早期患者目前主要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而晚期出现股骨头脱位及坏死则只能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论哪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款关节置换术,选取55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62髋,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5.5±2.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较好,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结合良好,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45分以上,临床效果值得肯定。结论:通过外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达到预期疗效,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减轻患者自身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共有17例股骨近端囊肿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并有完整随访,全部患者均应用病灶清除植骨联合DHS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4-60个月),病灶植骨处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6-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82分钟(90分钟~28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340 mL(100~700 mL)。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病灶处均达到骨性愈合,骨密度均匀,17例均未出现骨囊肿复发及内固定断裂,未发生股骨头坏死及股骨近端骨折,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100%。结论: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囊肿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股骨近端骨囊肿,降低其复发率和预防病理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根据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材料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陶瓷界面组和金属界面组,每组15例。陶瓷界面组行陶瓷界面假体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金属界面组行金属界面假体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陶瓷界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均少于金属界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陶瓷界面组高于金属界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无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界面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23例施行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经平均2.5年随访,总满意率95.7%。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腓骨柱植骨支撑固定防治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机理研究和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符合标准的56例患者,记录骨折的Garden分型、内固定的全程稳定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演变等指标,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恢复解剖复位,在术后3-6月骨折愈合,平均4个月,愈合率为100%;Harris功能评分51-100分,平均分为84.6分,其中优者(≥90.0分)37髋,良者(80.0~89.9分)14髋,中者(70.0~79.9分)者1髋,差者(70.0分)4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10%,没有发生内固定失效和骨折不愈合;22例根据MRI表现出股骨头坏死症状,坏死率39.30%,其中17例影像学坏死能够在随访期内维持为ARCOⅠ-Ⅱ期或者完全修复。其余的5例进展为临床坏死;晚期出现塌陷4例(7.15%)。Garden Ⅰ、Ⅱ级和GardenⅢ、Ⅳ级相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的晚期塌陷率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与腓骨柱的所具有的生物力学稳定效能,能提供全程可靠的抗挤压、抗拉伸及抗旋转三维度稳定性,可以提供强大的机械稳定性;同时腓骨柱具有较强的生物学修复能力,为股骨头骨头血运重建和坏死区修复持续稳定的血供及持续有效的生物学修复能力。生物学愈合后腓骨柱在软骨下形成一个较大接触面积的支撑效果,可以预防股骨头坏死后塌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坦棒植入联合高压氧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FicatⅠ、Ⅱ期)ANFH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钻孔减压坦棒植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面罩吸入高压氧,两组疗程均10W,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综合疗效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均8~32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治疗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84.3%,对照组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71.8%。治疗组有效率90.62%,对照组有效率78.12%,治疗组对Ⅰ、Ⅱ期髋的疗效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坦棒植入联合高压氧治疗早期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满意疗效,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从而延缓股骨头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于我院受诊的ONFH患者87例,按照其所用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传统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共43例病例;研究组采用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共44例,比较两组Harri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变及统计并发症信息。结果:研究组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ONFH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使用数字技术结合髓芯减压、人工骨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7.01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共计21名股骨头早中期患者。所有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均统一按照国际股循环研究会标准,评定为ARCO Ⅰ期或者Ⅱ期。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数字技术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导板制作。然后术中行髓芯减压,死骨刮出,人工骨植骨术。术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疼痛和功能进行判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半年的随访。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6月的Harris功能评分较术前具有显著的改善(P0.05)。21例患者中,优:12例,良:7例,尚可:2例。优良率为90.5%。股骨头保存率为100%。患者在术后1月、3月及6月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技术相比,使用数字技术结合髓芯减压,人工骨植骨在轻中度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功能,减轻疼痛,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4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全髋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级切口甲级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及深部感染,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全髋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按Harris评分进行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Harris评分总优良率达到90.8%,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38髋),给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一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髋关节疼痛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结果冲击波治疗后各个时间段髋关节疼痛评分(VAS)、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确切有效的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行之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婵  苏海瑕 《蛇志》2010,22(2):179-180
高龄老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髋周肌群退变,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因其愈合能力差,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可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42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处于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