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研究头蛋白(Noggin)抑制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通过体外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Noggin慢病毒感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 Western blot检测Noggin表达情况,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改变, Western blot检测BMPs/SMAD信号通路变化和PI3K/Akt/mTOR关键分子Akt和m TOR总的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改变,裸鼠胫骨贴骨注射乳腺癌细胞复制骨转移动物模型,通过X片检测Noggin对乳腺癌溶骨性骨缺损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Akt总的蛋白、磷酸化蛋白以及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改变。Noggin组的Nogg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Noggin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第3天, CCK8检测其吸光度值为(0.452±0.059),显著低于RFP组(0.683±0.064),并且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 Western blot显示Akt和mTOR总的蛋白未发生改变、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动物模型中Noggin组的溶骨性缺损明显低于RFP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I3K/Akt/mTOR中关键分子Akt磷酸化蛋白、PCNA表达明显降低。Noggin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来抑制乳腺癌的溶骨性骨转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通过结合受体ALK1还是ALK2来抑制人乳腺癌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本研究采用RT-PCR检测ALK1、ALK2在MDA-MB-231中内源性表达,同时用RT-PCR检测显性负性突变ALK2腺病毒和BMP9腺病毒共感染MDA-MB-231后,DNALK2表达。采用MTT、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NALK2对BMP9作用下MDA-MB-231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RT-PCR检测DNALK2和BMP9腺病毒共感染MDA-MB-231后CTGF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s/SMAD信号通路中SMAD1/5/8总的蛋白和磷酸化蛋白以及CTGF表达。结果显示,MDA-MB-231只存在ALK2表达,DNALK2和BMP9腺病毒共感染MDA-MB-231后,DNALK2 m RNA表达明显升高;MDA-MB-231/GFP/DNALK2组吸光度值(0.392±0.044)较MDA-MB-231/BMP9/DNALK2组(0.433±0.045)吸光度值无明显改变(p0.05);MDA-MB-231/GFP/DNALK2组划痕愈合率(67.3±8.6)%与MDA-MB-231/BMP9/DNALK2组划痕愈合率(59.9±6.4)%无明显改变(p0.05),MDA-MB-231/GFP/DNALK2组穿膜细胞数为(21.7±3.4)个与MDA-MB-231/BMP9/DNALK2组穿膜细胞数为(17.4±5.4)个无明显改变(p0.05)。Western blot显示:DNALK2能阻断BMP9上调磷酸化SMAD1/5/8和下调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由此得出结论,BMP9可通过结合ALK2受体激活BMPs/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MDA-MB-231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探讨BMP9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骨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扩增高滴度的BMP9表达腺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制备表达BMP9的重组MDA-MB-231/ BMP9细胞,以此作为实验组;同时以含GFP的空载腺病毒感染该细胞为MDA-MB-231/GFP,联合MDA-MB-231共同作为对照组;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MDA-MB-231/ BMP9细胞中BMP9以及磷酸化Smad1(PSmad1)的表达;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中CTGF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最后结合X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三组标本中CTGF的表达。结果发现重组MDA-MB-231/ BMP9细胞中存在B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MDA-MB-231/ BMP9细胞中存在PSmad1的活化增强及CTGF的表达下调;X片发现实验组裸鼠胫骨溶骨性缺损减少;瘤体组织免疫组化发现实验组CTGF表达下调。所以BMP9可以在体内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骨转移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下调CTGF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飞燕草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裸鼠乳腺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及乳腺肿瘤组织蛋白水解酶超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eptidase 7,MMP-7)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Wnt/β-catenin通路β-联蛋白(β-catenin)、磷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通路下游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原癌基因c-myc和MMP-7的蛋白水平表达,体内外实验发现飞燕草素不仅能抑制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及乳腺癌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表达还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和p-GSK-3β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MMP-7蛋白的表达。本研究证实飞燕草素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多种肿瘤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Lut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静息状态下核糖体蛋白S12(ribosomal protein S12,RPS12)表达水平。并采用MTT法、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Lut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水平,胞内RPS12及c-Myc的表达,以及PI3K/Akt、mTOR和S6K的磷酸化。同时采用c-Myc及PI3K/Akt、mTOR抑制剂处理组细胞,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水平以及细胞内RPS12以及c-Myc表达。随后构建RPS12启动子报告基因,研究Lut对其转录的影响。最后在细胞内过表达c-Myc,或采用siRNA沉默RPS12表达,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变化。结果显示,RPS12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细胞系中均呈高水平表达。采用不同浓度Lut处理细胞后,其增殖均明显降低,PI3K/Akt、mTOR及S6K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弱,c-Myc和RPS12表达也显著受到抑制,PI3K/Ak和mTOR抑制剂也具有类似结果。此外,抑制c-Myc后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内RPS12表达以及转录活性,但细胞过表达c-Myc后RPS12水平显著增高,而沉默RPS12则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以上结果表明Lut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增殖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下调c-Myc的表达,最终抑制RPS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BMP9属于TGF-β超家族的成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过程。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作为目的细胞,采用腺病毒体外感染方式,外源性高表达BMP9。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细胞中BMP9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dBMP9细胞侵袭及迁移改变,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感染BMP9腺病毒后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感染BMP9腺病毒后,A549中B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组划痕愈合率由对照的(85.4±2.1)%与(86.5±3.4)%上升至(97.4±2.6)%(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由对照的(115.5±13.1)个与(123.3±14.9)个上升至(224.3±24.6)个(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dBMP9组IL-6的表达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上调。该研究表明,BMP9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7.
EBP50通过抑制LIMK/cofilin信号通路和PI3K/Akt/m TOR/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然而,EBP50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尚未可知。本研究发现,EBP50能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BP50在低转移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细胞株MCF-10A中高表达,而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低表达。采用RNAi技术将小RNA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同时将质粒pc DNA3.1-EBP50转入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i EBP50/MCF-7细胞组的EBP50表达水平明显下调,MDA231/EBP50细胞组的EBP50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用Wnt3a刺激后,Si EBP50/MCF-7细胞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DA231/EBP50细胞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未用Wnt3a或同时用Wnt3a和抑制剂Dkk1刺激的相比,Si EBP50/MCF-7细胞组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上调,细胞核中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升高,而MDA231/EBP50细胞组上皮-钙粘蛋白上调,波形蛋白下调,细胞核中β-联蛋白表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EBP50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β-联蛋白的转核,抑制EMT的发生,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对Wnt/1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活性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β-catenin、GSK-3β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3-catenin、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DHA及DHA联合Licl对3-Catenin蛋白细胞内表达及定位的影响.结果:20 μg/ml、40μg/ml的DHA分别与5-FU联合应用,可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HA(20 μg/ml)能促进5-FU增强MDA-MB-231细胞G0/G1期阻滞作用、降低细胞增殖指数及诱导细胞的凋亡.DHA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GSK-3β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o.05).结论:DHA能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起化疗增敏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GSK-3β磷酸化来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木犀草素体外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以及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EGF受体、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但对MCF-7细胞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本文后续实验以MCF-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EGFR通路阻断剂AG1478均能抑制EGF诱导的EGF受体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木犀草素、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以及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均能显著抑制EGF诱导的Akt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以上结果揭示,木犀草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EGF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Erk1/2、STAT3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结果为将木犀草素开发成新型抗乳腺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木犀草素体外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以及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EGF受体、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但对MCF-7细胞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本文后续实验以MCF-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EGFR通路阻断剂AG1478均能抑制EGF诱导的EGF受体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木犀草素、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以及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均能显著抑制EGF诱导的Akt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以上结果揭示,木犀草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EGF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Erk1/2、STAT3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结果为将木犀草素开发成新型抗乳腺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紫丁香苷的抗乳腺癌作用及分子机制,为紫丁香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检测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台盼蓝、TUNEL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Western bolt检测Caspase-3的活化情况,判断细胞凋亡是否发生;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结合JC-1染色探讨紫丁香苷对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运用PI3K激动剂Recilisib做对比,q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紫丁香苷调控PI3K/Akt/mTOR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能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紫丁香苷处理后,细胞内Caspase-3被激活,Bcl-2表达下降,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丧失,PI3K、Akt和mTOR的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Recilisib处理后部分抵消了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来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凋亡。紫丁香苷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抗乳腺癌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观察蒲公英多糖(dandelion polysaccharide,DP)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讨DP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用DP处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P(0、100、200、400、800μg/m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DP对乳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DP对乳腺癌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DP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该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DP组(100、200、400、8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而对MCF-10A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减弱(P<0.01);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1);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p-PI3K、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PI3K、Akt及GSK-3β总蛋白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综上,DP能够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9)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家族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实验主要是从体内、外两个层面模拟的脂肪微环境中,研究BMP9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将前脂肪细胞3T3-L1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后,利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技术,将其分别与MDA-MB-231细胞、感染腺病毒AdGFP的对照MDA-MB-231/AdGFP细胞、感染腺病毒AdBMP9的MDA-MB-231/AdBMP9细胞进行共培养。针对共培养体系中的肿瘤细胞,采用EdU实验检测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c-myc蛋白水平的变化。将乳腺癌细胞与脂肪细胞以1:5的比例混合后,注射到裸鼠皮下,监测瘤体的生长并绘制生长曲线;取离体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瘤体中ki67、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诱导后的3T3-L1细胞出现明显脂滴,能被油红O染色,证明成熟脂肪细胞诱导成功;A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BMP9过表达成功;BMP9可以抑制共培养体系中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使其周期阻滞在G_2/M期(p0.05),并降低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水平(p0.05)。动物移植瘤实验发现,BMP9高表达实验组的瘤体明显小于空白组和载体感染对照组;瘤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ki67、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均明显下调。本研究证明在体内、外模拟的脂肪微环境中,BMP9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和c-myc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观察辣椒碱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不同浓度辣椒碱作用24 h后进行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量细胞迁移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Src、p-c-Src(Tyr416)、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p-FAK(Tyr576/577)、桩蛋白(Paxillin)、p-Paxillin(Tyr1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MMP2和MMP9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0~50μmol/L辣椒碱对MDA-MB-231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100~500μmol/L辣椒碱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存活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5和50μmol/L辣椒碱组MDA-MB-231细胞体外迁移率和侵袭率均显著降低(P0.05),c-Src、FAK和Paxilli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并且辣椒碱对MDA-MB-231细胞的上述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提示,低浓度辣椒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涉及辣椒碱对c-Src/FAK/Paxillin信号通路以及MMP2和MMP9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观察短发夹状RNA (short hairpin RNA, shRNA)介导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 (FBI-1)基因沉默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BI-1、Bcl-2、Bax、cleaved-Caspase3和Survivin的mRNA和/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hRNA干扰技术沉默MDA-MB-231细胞中FBI-1基因的表达;用CCK-8法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的FB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经shRNA靶向沉默FBI-1基因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伴随Bc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和Caspase 3活化,MDA-MB-231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受抑制。以上结果提示,靶向沉默FBI-1基因表达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骨唾液酸蛋白(BSP)是否通过整合素αvβ3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信号通路进行调控。BSP基因沉默乳腺癌MDA-MB-231细胞,流式细胞仪在细胞水平检测BSP不同水平的细胞株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ILK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231BO-Scrambled细胞相比,BSP基因沉默组231BO-BSP27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61.32±1.94)%(P<0.01)。整合素αvβ3鼠抗单克隆抗体(LM609)处理前的BSP基因沉默组231BO-BSP27细胞与21BO-Scrambled细胞相比,ILK磷酸化水平下调明显(39.38±1.38)%(P<0.01);LM609处理后的231BO-BSP27细胞与21BO-Scrambled细胞相比,ILK磷酸化水平下调明显(33.78±1.51)%(P<0.01)。向乳腺癌细胞231BO-scrambled和231BO-BSP27中添加LM609,MTT试验结果显示两株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有降低(P<0.05)。BSP通过整合素αvβ3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ILK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并影响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BMP9属于TGF-β超家族的成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过程。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作为目的细胞,采用腺病毒体外感染方式,外源性高表达BMP9。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重组细胞中BMP9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dBMP9细胞侵袭及迁移改变,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BMP9腺病毒后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mblotg检测NPI3K/Akt信号通路中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感染BMP9腺病毒后,A549中BMP9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组划痕愈合率由对照的(85.4±2.11%与(86.5±3.4)%上升至(97.4±2.6)%(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由对照的(115.5±13.1)个与(123.3±14.9)个上升至(224.3±24.6)个(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dBMP9组IL-6的表达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上调。该研究表明,BMP9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激活P1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亲骨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和亲代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曲线和致瘤性,初步探讨MDA-MB-231BO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将两种乳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建立乳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30 d后处死裸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官做病理检查。结果MTT法测得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接种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裸鼠均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病理检查符合人乳腺癌细胞特征,MDA-MB-231BO组瘤体体积明显大于MDA-MB-231组(P〈0.05)。结论MDA-MB-231BO细胞生长速率高于MDA-MB-231细胞,而且MDA-MB-231BO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强于MDA-MB-231。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整合素αvβ3的单克隆抗体LM609在BSP不同表达水平的乳腺癌细胞中对AKT(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SP不同表达水平的乳腺癌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BSP基因沉默乳腺癌MDA-MB-231BO细胞,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水平检测磷酸化AKT的表达,MTT试验和细胞划痕试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与231BO-Scrambled细胞相比,231BO-BSP27细胞中BS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率达到(59.43±1.71)%;LM609分别处理两株细胞后,与对照组231BO-Scrambled细胞相比,BSP基因沉默组21BO-BSP27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下调明显,为(33.78±1.51)%(P<0.01);231BO-BSP27细胞和对照组231BO-Scrambled中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LM609能够抑制胞内整合素αvβ3功能的表达,进而对AKT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并影响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miR-429在乳腺癌干性维持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索miR-429对乳腺癌干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法用于培养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得到的CD44~+CD24~-表型乳腺癌细胞系干细胞MCF-7-S、SKBR3-S、MDA-MB-231-S及乳腺正常上皮干细胞MCF-10A-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用于检测miR-429在上述4株干细胞中的表达。将包含miR-429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及其阴性对照空载体质粒vector分别以病毒:细胞数量为15:1的比例感染MDA-MB-231细胞,经2.0μg/m L嘌呤霉素筛选,成功构建稳定表达miR-429或vector的MDA-MB-231细胞,经流式分选出上述两株稳转细胞株的CD44~+CD24~-表型干细胞MDA-MB-231-Svector和MDA-MB-231-SmiR-429。无血清悬浮培养后,镜下观察过表达miR-429对肿瘤球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429对CD44~+CD24~-表型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429对乳腺癌干细胞干性相关因子ALDH1、SOX2和Bmi1蛋白表达的影响,将MDA-MB-231-Svector和MDA-MB-231-SmiR-429干细胞分别注射到BALB/c裸鼠右侧胸壁第二对乳腺脂肪垫中,构建乳腺癌干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miR-429对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与MCF-10A-S相比,miR-429在MCF-7-S、SKBR3-S和MDA-MB-231-S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异常降低,其中,miR-429在MDA-MB-231-S细胞中表达最低(P0.05)。与MDA-MB-231-Svector细胞相比,经流式分选后的CD44~+CD24~-表型MDA-MB-231-SmiR-429干细胞形成的肿瘤球的大小和数量、分选时CD44~+CD24~-表型细胞亚群的比例、ALDH1、SOX2和Bmi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裸鼠体内成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429可降低乳腺癌干细胞的干性和体内成瘤能力,其可能是抑制乳腺癌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