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腓肠肌挤压配合踝泵运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6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腓肠肌挤压配合踝泵运动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7月~2012年6月单独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393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腓肠肌挤压配合踝泵运动后显著降低了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避免了诱发肺栓塞的可能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用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为7.69%、DVT发生率为2.56%、护理满意度为97.43%,对照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为20.51、DVT发生率为12.82%、护理满意率为79.49%,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医用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有效减轻下肢肿胀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党明芳 《蛇志》2017,(3):352-353
目的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9例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及肺栓塞、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为(27.14±3.25)cm/s,腘静脉血流速度为(21.54±2.63)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为6.00%,DVT发生率为1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价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情况,减少下肢肿胀、肺栓塞、DVT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200例,按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实施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压疮发生率,有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香豆乙酯与华法林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髋膝关节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及香豆乙酯片治疗;实验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及华法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8%)低于对照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香豆乙酯相比,华法林预防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更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经颅部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DVT的形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DVT方面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与临床效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98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前做好高危患者的评估及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术前进行适应性功能锻炼,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详细了解术中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保护下肢静脉,做好基本预防和机械预防,密切观察有无DVT或PTE表现。结果:94例患者顺利康复,有效率达95.9%;只有3例并发DVT,1例并发PTE,经治疗均顺利康复。结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量化物理干预预防血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VT)的效果。方法将175例血液肿瘤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量化物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RVT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CRVT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41%,低于对照组的5.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物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侧肌群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在预防血液肿瘤患者CRVT发生率和降低感染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淋巴囊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放置引流管、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液体性状等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患沟通、腹带应用、引流管护理、药物应用等综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为10%,实验组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为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按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方式分为实验组A、B组和对照组A、B组,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然后对比两种术后镇痛方式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之间的镇痛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比较,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患者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患者镇痛满意度护理干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常规的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使患者术后取得镇痛效果的过程中,系统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镇痛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言涛  张显岚  戴携  黄弘伟  陈谦 《生物磁学》2011,(14):2734-2736,2739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疗法(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lower limbs,DVT)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从血液流变学方面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的作用机理。方法:2003年3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2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中42例IPC治疗病例定为B组实验组,145例单纯药物治疗病例中选取60例定为A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小腿肿胀消退情况的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变形性,在治疗第1天较入院时无差异,组间无差异(P〉0.05),第3天较入院时有差异(P〈0.05),组间第3天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下肢肿胀度均明显消退,但B组肿胀消退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仪可有效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效缓解肢体肿胀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治疗难度,使用简单,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韦春萍 《蛇志》2023,(1):97-10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在我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术后谵妄、心力衰竭、压疮、便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为8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阶段性体位管理对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1例,按掷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干预,实验组46例实施阶段性体位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位综合征发生率与手术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率为19.57%低于对照组的53.33%,术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量与平均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行阶段性体位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率,优化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8,(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波动率为4.2%,术后感染发生率为8.4%,平均住院时间为12.1士1.4天。对照组患者血糖波动率为8.4%,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6%,平均住院时间为15.2士1.5天。结论:在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首次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让临床护理效果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疗效,为预防LEDVT干预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就诊的72例颅脑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间歇性充气加压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MES干预。收集患者资料,比较两组LEDVT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腘静脉、股总静脉血液流速、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LEDVT发生率5.56%(2/36)低于对照组25.00%(9/36),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D、FIB水平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干预后腘静脉、股总静脉血液流速、AD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V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腘静脉、股总静脉血液流速、AD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干预能缩短颅脑外伤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循环,减少LEDVT的发生,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血透中心进行长期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血液透析的固定时间进行分组,以每周一、三、五和每周二、四、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采取低温透析及恒温透析法,透析中禁食,合理使用降压药,调整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并适时调整患者体位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及疗效。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较入院之时平均降低(10±3.5)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6±2.0)mm Hg;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较入院之时平均降低(25±6.5)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5±5.0)mm Hg,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治疗过程当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显著的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