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带山地雨林中捕获鼠形啮齿类6种,社鼠(Rattus niviventer)是优势种,相对丰盛度为81.18%;亚热带中山湿性阔叶林中捕获8种,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为优势种,相对丰盛度为73.63%。两种森林类型鼠形啮齿类种类数目间并无显著差异。 热带山地雨林6种鼠形啮齿类平均密度为13.21只/公顷,平均生物量为711.43克/公顷;亚热带中山阔叶林中5种平均密度为20.25,平均生物量530.19。两种森林中鼠形啮齿类的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但生物量平均值却无明显差别。 群落中生物量分布极不均匀,社鼠和中华姬鼠的生物量分别在两种森林中各自占鼠形啮齿类总生物量的77.37%与70.43%。  相似文献   

2.
卧龙自然保护区小形啮齿类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毅  李洪成 《四川动物》1992,11(4):23-24
本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小形啮齿类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形啮齿类在捕获的小形兽类中占绝对优势;各植被带中小形啮齿类相对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植被带小形啮齿类的数量比例和种类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哺乳类中啮齿目占大部,啮齿目中小啮齿类[包括鼠科(Muridae)和仓鼠科(Cricetidae)]占大部,并且后者数量又高,决定了小啮齿类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意义和作为生态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材料。森林带的小啮齿类在林业和农业上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它们危害森林的自然和人工更新(寿振黄等,1958),危害苗圃和森林带的农业。同时,在许多流行病的保存与分布中,小啮齿类起特别重要作用。所有这些说明对森林小啮齿类生态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 啮齿类是在生存竞争中最成功的一类哺乳动物.它们一直受到实验和进化生物学家的特别关注.最近几十年来,有关现生和化石啮齿类的新资料急剧增加.特别是关于啮齿目起源,进化以及它和其它有关门类的系统关系,许多有关学科(如古生物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发生学等)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见解、新设想,使关于啮齿类的研究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  相似文献   

5.
目前,生物医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实验动物主要以啮齿类动物(小鼠、大鼠)为主,许多人类疾病模型也是以这些啮齿类为主而建立的。但由于啮齿类在进化地位、生理病理机制方面与人类有巨大差异,在这些啮齿类上所积累的知识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与人类疾病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吴德林 《动物学研究》1992,13(2):132-132,13815216
作者于1991年1—5月以活捕方法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达韦尔(Duvel)境内一灌木保护地调查了小啮齿类群落。迄今,关于得克萨斯州南部小啮齿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甚少,本文旨在进一步提供该地区小啮齿类群落资料。环境和保护地简述 牧豆树(Mesquite)灌木地位于得克萨斯州海岸弯曲部西侧。典型亚热带气候,春季3—5月,夏季5—9月,较热,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36.7℃;秋季10—11月;冬季12—2月。平均年雨量609.6毫米。  相似文献   

7.
陕西地区啮齿动物种数分布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6,16(2):129-135
本文初步分析了陕西地区啮齿动物种数分布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地理概况,将陕西地区划分为七个啮齿动物地理区。对不同地理区内可能影响啮齿动物种数的4种生态因子与啮齿类物种数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及面积与啮齿类物种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秦岭、大巴山地区啮齿类的垂直分布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啮齿类物种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啮齿动物种数与景观类型也有密切关系,景观类型越复杂,啮齿类物种数越丰富。此外,农业活动对啮齿类物种数也有影响,即耕作区种数少于非耕作区。  相似文献   

8.
首次从啮齿类和食虫类动物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我们从采自云南高黎贡山的卵形硬蜱及患者血液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1990年,又从该地区10种95只啮齿类中查到森林脑炎病毒抗体;并从社鼠(R.confucianus)、小林姬鼠(A.sylvaticus)和灰腹鼠(R.eha ninus)等8种啮齿类及食虫类中分离到15株病毒,选三株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及中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病毒的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与东北株及从卵形硬蜱、患者分离的森林脑炎病毒一致。从啮齿类及食虫类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啮食类和食虫类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的保存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实验小鼠成功分离一株啮齿类螺杆菌--胆汁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肝螺杆菌(Helicobacterhepaticus)和胆汁螺杆菌(Helicobacterbilis)在内的啮齿类螺杆菌(rodenthelicobacter)已经被公认为是啮齿类实验动物重要的致病菌,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国际实验动物理事会早已将其列为啮齿类实验动物必须排除的病原微生物。我国因缺乏模式菌株使这一致病菌的检测方法至今未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等级及监测标准》2001年版也因此而未将其列入,这已经严重妨碍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对外交流。我们利用微需氧法成功地从BALB c小鼠消化道粘膜分离出胆汁螺杆菌,经16SrRNA序列分析,与ATCC51630…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云水洞的脊椎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标本包括鸟类一新种Phasianus yanshansis sp.nov.、啮齿类一种、奇蹄类一种、偶蹄类两种。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碳~(14)测定是18,540±250年,与周口店山顶洞相当。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区越冬长耳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采用食团分析法对北京市区内天坛生物制药厂和国子监公园内栖息越冬的长耳鸮(Asiootus)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天坛生物制药厂长耳鸮的食物中啮齿类占41.0%,翼手类占29.5%,鸟类占29.3%,食虫类占0.2%;国子监长耳鸮的食物组成中翼手类占53.8%,啮齿类占21.5%,鸟类占24.7%。翼手目主要种类有山蝠(Nyctalus noctula)和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等。长耳鸮三类主要食物所占比例的逐月变化显示,翼手类所占百分比不断上升,啮齿类所占比例先上升而到翌年1、2月开始下降,鸟类所占百分比一直在下降。蝙蝠大量出现于温带冬季鸮类的食物中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滕斌 《昆虫学报》1988,(4):433-434
山东省蚤的种类,建国前未见文献记载;建国后,于1951—1952年作者等(1963)对济南市区家鼠进行了蚤种及其季节消长的调查研究。迄今对山东省啮齿类、翼手目、禽类等  相似文献   

13.
啮齿类和传统的灵长类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s)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属性.根据发育阶段、克隆形态、信号依赖、线粒体代谢、嵌合能力、基因表达以及表观遗传等差异,哺乳动物干细胞多能性被分为原始态(Naive)和始发态(Primed)两种状态.啮齿类PSCs表现为Naive特性,而小鼠外胚层干细胞(epiblast stem cells,Epi SCs)和传统的灵长类PSCs表现为Primed特性.体外是否存在灵长类Naive PSCs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一个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非人灵长类PSCs的研究对于解决该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几项研究通过各自的方法获得了不同的灵长类Naive-like PSCs,这些细胞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类似于啮齿类PSCs的Naive特性.本文分析了啮齿类和灵长类胚胎发育差异性产生不同PSCs的可能机制,总结了本研究组和其他研究小组在灵长类干细胞多能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原始态(Naive)和始发态(Primed)PSCs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差异最后,对灵长类干细胞多能性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将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陇南,甘南地区啮齿类区系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19 82年对甘肃省的陇南山地、甘南草原区东部的啮齿类进行了调查。查明两地共有啮齿类5科21属,39种;其中属东洋界的13种;古北界的9种;两区共有种为17种;4种为本省新纪录。鼠类生境有8种类型。数量最高的生境为弃耕地和采伐迹地。黑线姬鼠、中华林姬鼠、大林姬鼠、社鼠是该地区的主要鼠类,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啮齿类是目前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类群,第三纪早期在地球上出现。由于它适应性广,繁殖力强和演化速度快,分布广,化石数量多,在生物地层对比、哺乳动物演化及动物地理区系的划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颇受地层学家、古脊椎动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以及动物地理学家的青睐。中国啮齿类化石的研究历史较长,发现材料与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1927年,我国已故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发表了《中国北方的啮齿类化石》OosslleNagetlereausNord-China),对当时中国北方发现的啮齿类化石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内蒙古最早始新世的啮齿类(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伯姆巴期Gomphos层的啮齿类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新属种:周氏原鼠(Yuanomys zhoui)。新属种与其他早始新世的梳趾鼠区别在于颊齿具有纤细且孤立的齿尖和小尖,前尖与后尖横向延伸,面对三角座盆的齿尖面陡直。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alagomyids类似。依据古地磁与生物地层对比,这些啮齿类的出现表明,现代类型的啮齿类最早的辐射演化,很可能位于中古新世到最早始新世这个时间段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描述了菱臼齿兽耳区各个部分的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耳区结构与某些啮齿类的相似性,以及中耳鼓泡组成成份与戈壁(犭亚)兽(Anagale gobiensis)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啮齿类动物广泛运用于视觉疾病的造模;为了合理评估动物模型的视觉疾病损害程度和治疗手段干预效果,需要掌握合适的啮齿类实验动物视觉检测手段。视觉行为学检测具有简明、直观、非侵入、可重复的优良特性,能够弥补其他视觉测量手段的缺陷。从定性以及定量两个角度对常用的啮齿类实验动物行为学视觉测量方法进行综述,有助于实验者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提升动物视觉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啮齿类是哺乳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与农、林、牧和卫生保健事业有密切关系。在自然保护区,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啮齿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生产,而且对保护区的建设和利用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谈草原啮齿动物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草原相当农业面积的二倍以上。如能好好经营充分利用,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把草原经营得好,进一步发展畜牧业,这是最主要的,但不能忽视综合经营各项资源,这祥就有许多动物学问题。如适当的发展草原狩猎业(内蒙黄羊曾有一年的捕猎数字相当家羊屠宰量的1/3)、开发草原湖泊(渔业,水禽)及草原植物保护工作和人、畜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治等等。而这些工作中啮齿类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如旱獭是一大宗狩猎资源,麝鼠是特别适于在草原湖滨散放的毛皮兽,草原保护上鼠害重于虫害,自然疫原性疾病的保存与传播上鼠类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谈谈草原啮齿类的一些问题是必要的,而这些问题都是有关生态学方面的。 1.啮齿类是草原各种生物群落中最重要的一类组成动物 (1)各类草原中有不同的啮齿类,我国的草原自东北西部向西到内蒙西部,由于气候的逐渐干燥,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