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大麻素受体、内源性配体以及参与其合成与降解的酶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参与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新近报道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研究,不仅能阐明一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有助于新药研发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基于现有的文献报道,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及其在一些中枢神经疾病特别是脑缺血和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邹冈 《生命科学》1997,9(5):197-199
大麻是当前西方社会服用人数最多的滥用药,其有效成分为△~9-四氢大麻醇。由于脂溶性高,以往认为其作用系改变神经细胞膜磷脂双层的物化性质。后来找到了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作用更强,但水溶性增加;用它们作为配体证明有受体存在,并已克隆。CB1受体在脑组织,CB2受体在免疫组织,均系G-蛋白偶合型。根据药物→受体→内源性配体的规律,又找到了大麻受体的内源性配体花生四烯酸乙醇胺。至此证明体内存在着内源性大麻系统,使该领域的研究迈进到一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Ma SY  Ma YX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297-301
在心肌组织、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壁周围的神经纤维末梢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存在内源性大麻素和相应的大麻素(CB)受体。在不同的动物模型和器官,内源性大麻素发挥调节血压和扩张血管等效应。内源性大麻素还在减少休克和心肌梗死所致循环和心脏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肌预适应中亦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对内源性大麻素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来源和分布,对血管和心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皮层-纹状体谷氨酸(glutamate,Glu)能通路的异常兴奋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关键病理基础.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可通过调节突触前Glu释放和突触后传递调控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是PD临床治疗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 ECS)由大麻素受体、内源性大麻素以及涉及内源性大麻素合成、运输和降解的酶所构成,广泛参与胃肠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并且通过大麻素基本调节作用来维持体内肠道的平衡。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正常胃肠功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等疾病中作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可为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和肥胖症等众多脑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是脑内一类重要的神经调质和调节能量稳态的关键活性因子,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视为众多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潜在干预靶点。大量研究显示,规律的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或缓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及肥胖的发生风险,对促进不同人群脑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能参与其中。此外,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还可通过调节奖赏系统功能促进运动参与,与运动促进脑健康形成"良性循环"。该文主要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运动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互动关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运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肥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运动促进脑健康理论提供新的视角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Wu XW  Li M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3):259-261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配体ephrin广泛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如轴突导向、细胞迁移、体节形成和血管生成。最近研究显示的Ephephrin在突触的定位提示其与突触可塑性有关。Ephephrin对成年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学习和记忆,以及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大麻用于临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许多胃肠道疾病如呕吐、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源性疼痛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组成及其在胃肠道活动中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并为通过调节胃肠道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神经元持续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特异性数目、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它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基础,在神经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和结构可塑性,二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突触相关蛋白、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受体和离子在AD脑内的改变,探讨突触可塑性在A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为研究AD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基础,其分子机制是理解记忆形成和维持的关键,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靶点。肌球蛋白超家族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细胞中,主要分为常规肌球蛋白和非常规肌球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非常规肌球蛋白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尤其是在神经系统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自由氨基酸之一,具有许多认定的神经生理功能。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牛磺酸孵育脑片可以诱导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持久增强效应。虽然牛磺酸引起的这种持久增强不是由于活动或经验所导致的突触效能的改变,但与反映突触可塑性的长时程增强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分享部分共同机制。同时,药理学实验提示,神经元对牛磺酸的摄取可能是长时程增强诱导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3.
提出突触可塑性的一个可能的数学公式,尝试用这个公式统一地描述突触长时程增强效应和突触长时程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突触可塑性可以导致神经元传递效率的改变,是神经系统发育、学习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中细胞功能的重要基础。蛋白质磷酸化修饰通过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之间的动态平衡对突触可塑性和突触传递的长期调节,参与各种脑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磷酸化修饰和突触可塑性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相关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磷酸化修饰研究进展,以期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相关的脑疾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已证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组织中,并作为逆向信号分子在突触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皮层下运动中枢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系统地论述皮层下运动中枢在躯体运动、动作选择和运动技能学习等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突触和神经环路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靶向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时,内源性大麻素在血液、肝脏、心肌及大脑中表达量增加,通过其受体和其他途径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提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年来肝硬化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为肝硬化的治疗拓展新的视野,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索及其受体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研究》2015,(6):536-540
突触可塑性在学习记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MPA(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功能和运输的调节是突触可塑性机制研究的重要环节。在突触可塑性发生过程中,激酶和磷酸酶能够调节AMPA受体C末端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影响AMPA受体运输。对于AMPA受体磷酸化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钙依赖性突触的可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ou Y  Yan J  Wu YY  Cui RY  Lu CL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1):35-38
突触前和突触后细胞内钙离子([Ca^2 ]i)在短时程和长时程突触的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住处传递作用。兴奋后残留[Ca^2 ]i,可以激发短时程突触增强。突触前[Ca^2 ]i可以影响被抑制的突触前膜囊泡的更新,并准确编码突前和突触后信息,产生截然相反的长时程突触修(LTP或LTD)。  相似文献   

19.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脊椎动物视网膜中广泛分布。大麻素受体(cannbinoid receptor)主要有CB1和CB2两个亚型,与内源性配体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N-arachidonoylethanolamide,anandamine,AEA)和2-花生四烯酸甘油(2-arachidonyl glycerol,2-AG)结合调控视网膜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功能,从而参与调控视网膜视觉信息的处理。本文结合我们研究组近年在视网膜大麻素受体系统的研究结果,综述了有关大麻素CB1和CB2受体对视网膜细胞离子通道和突触传递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突触后致密结构的可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突触后致密结构(PSD) 约由30 多种蛋白质组成, 大多数是与突触传递有紧密联系的蛋白质, 它的形态结构, 生化组分及生理功能都具很大的可塑性。PSD是LTP发生的结构基础之一, PSD的可塑性易受突触前传入信息及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PSD是实现突触传递功能的重要形态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