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补体活性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体系统在宿主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某些中药中纯化的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这些多糖大多数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分子量范围6.000到500.000。它们的结构很复杂,多为具聚鼠李半乳糖醛酸结构中心的酸性杂多糖和果胶类多糖。这些多糖的抗补体活性可能和整个大分子的结构有关。一旦发生降解活性就大为下降甚至消失。它们都可以经典的方式激活补体系统。大部分也可以改变的方式激活补体系统。  相似文献   

2.
采用色谱法从潞党参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7-ethyoxy tangshenosideⅡ(1)、tangshenosideⅡ(2)、4-hydroxycinnamyl-O-β-D-glucopyranoside(3)、juniperoside(4)、2-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5)、syringoside(6)、ethylsyringin(7)、(+)-isolariciresinol(8)、lariciresinol(9)、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0)、vitrifol A(11)、sesquimarocanol B(12)、4-hydroxycinnamate(13)、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14)、trans-ferulic acid(15)、para-hydroxy benzoic acid(16)、cis-ferulic acid(17)、胸腺嘧啶(18)、尿嘧啶核苷(19)、尿嘧啶(20)、4-methoxybenzene-1,2-diol(21)和5-hydroxymethyl-5H-furan-2-one(2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8~12以及化合物18、19均为首次从潞党参中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4.
经石油醚脱脂、除胶后,采用热水提取、分步醇沉工艺获得杜仲叶水溶性多糖PsEUL1、PsEUL2、PsEUL3,分别经S-8大孔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及透析,其中PsEUL1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多糖组分PsEUL11、PsEUL12、PsEUL13,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其中有多个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活性多糖PsEUL13经硫酸-咔唑反应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为:L-鼠李糖、D-岩藻糖、D-阿拉伯糖、D-木糖、D-葡糖糖、D-半乳糖、糖醛酸,含量比为11.8∶1.6∶37.7∶4.2∶10.7∶12.8∶21.2。  相似文献   

5.
以上党地区道地药材潞党参的多糖成分(Lu Dangshen polysaccharides,LDP)为对象,研究其对人宫颈癌细胞Si Ha的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LDP对Si Ha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黏附试验、铺展试验和划痕试验,分析LDP对Si Ha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LDP显著抑制了Si Ha细胞的增殖,IC50值为0.68 mg/m L;LDP明显抑制了Si Ha细胞与外基质的黏附作用,延缓了其铺展过程,并抑制了其体外迁移运动能力。LDP对人宫颈癌细胞Si Ha的增殖、黏附、铺展以及迁移运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具有开发为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及保健食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天然抗补体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可引起人体的多种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性痴呆等,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抗补体制剂。化学合成的抗补体制剂成本高、选择性差、并能产生多种副作用,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迄今为止,已经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具有抗补体活性的物质,包括多糖、黄酮、甾体、皂苷、萜类、生物碱等。本文对近年来天然产物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成分进行了综述,由于微生物易于培养及基因工程改良,而且产品质量容易控制,来自微生物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 化学改变的免疫球蛋白制品具有特色,其中包括磺化蛋白。它们的优点在于显著降低IgG分子对静脉注射后的抗补体能力,恢复全部生物学重要的Fc-介导的分子机能,包括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和调理作用,调整Ig的合成。 本文研究磺化精制Ig以降低抗补体活性的一系列方法试验,以期获得新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制品。 材料和方法:以T.Yamanaka等制取磺化Ig的方法为基础。使用的试剂有亚硫酸钠,硫酸铜,连四硫酸钠。试验原有制品最适宜的精制条件,其中包括精制时间和温度,原有Ig浓度,缓冲液的性质和用量以及所用试剂的配制方法。在此情况下,不仅统计抗补体活性降低的程度,而且统计成品按照物  相似文献   

8.
潞党参四倍体优良株系LDSS-5号的性状观察及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选育出的潞党参四倍体株系LDSS-5号的优良特性,以期解决生产中产量低和抗逆性差的问题。方法:以不同的方法繁殖四倍体株系LDSS-5号,与二倍体植株进行性状比较和多糖含量研究。结果:与二倍体植株比较,该株系在叶、花、茎、根及种子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巨大型,增产率达到76.0%以上,种子出苗率降低了49.3%~51.1%,且差异显著,三年生根中多糖含量比二倍体根提高3.60%,符合多倍体的特征。结论:潞党参四倍体株系LDSS—5号,性状优良、且有效成分多糖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党参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多糖广泛存在于有机体,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也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综述了党参多糖的研究近况,主要包括其化学组成、含量测定和药理作用三个方面,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党参多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晋东南潞党参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晋东南地区1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8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候因子与潞党参产量的相关性。选取全生育期≥10℃积温和降水量、根生长期平均气温以及苗期降水量等主要影响因子作为生态气候区划指标,选取DEM和土壤质地作为地理环境影响指标,分别建立各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按照90 m×90 m的细网格进行推算,采用隶属函数计算得到的各指标评判值以及熵权法确定的权重系数,构建了潞党参生态气候适生综合评判指标,对晋东南地区潞党参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晋东南地区潞党参生态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太行山区、西部太岳山区以及晋城西南部的太岳山和中条山的交界处,区域内光温水资源匹配较好,适宜潞党参生长发育;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太岳山向中部上党盆地和晋城盆地过渡的浅山丘陵区,该区域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资源相对短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上党盆地和晋城盆地的中心区域,区域海拔较低,夏季高温,不适宜潞党参种植。本研究结果可为晋东南地区潞党参优化生态布局,科学、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许多研究证明,分离提取的免疫球蛋白(IgG)制品,具有抗补体活性。有人证明,这种抗补体成分是IgG分子聚合体。来自于IgG分离过程中,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IgG分子聚合。 由于抗补体活性的存在,限制了球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静脉用了这种制品,可引起严重全身反应。但可用低pH加蛋白酶水解,化学处理等许多方法消除抗补体活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精浆含有补体抑制因子,有较强的抗补体活性。其中的补体溶解抑制因子SP-40/40已得到重组制品,小鼠体内的硫化糖蛋白和公羊体内的群集素与SP-40/40是不同种系的同源体,具有相似的特性和功能,因而三统一命名为群集素。本对这种具有抑制补体活性的群集素的近年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9冠状病毒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补体系统异常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补体抑制剂多为化学合成药物,其选择性较差,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毒性小、易于被机体消化吸收,其中微生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可利用基因组挖掘快速发现和鉴定,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和发酵优化大量生产,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前期研究开发阶段。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较常见补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微生物来源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补体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天然来源新型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CH50试验法测定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抗补体活性(ACA),在中性pH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的Na^ 含量及不同种类的糖对ACA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含量由0.2%上升至1.0%时,ACA呈逐渐下降趋势;用5%葡萄糖作稳定剂时ACA最低。IVIG在37℃条件下放置一月后,ACA有明显下降趋势。在半成品配制过程中,pH及各种成份的加入顺序对ACA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多糖化合物抗HIV活性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糖类化合物种类繁多 ,许多多糖化合物在体内或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抗HIV活性 ,多糖能够作用于HIV复制周期的多个环节 ,影响tat、gp1 2 0、RT等多个病毒蛋白的功能。目前 ,已有多糖被用于杀微生物剂、抗病毒辅助治疗、抗机会性感染等临床研究中 ,多糖在临床上存在抗凝血活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但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因其作用多效性仍有广阔的抗HIV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九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9种蕨类植物中提取多糖,以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并采用纸片法进行抗动植物病原菌实验。结果表明,9种蕨类多糖含量差别较大,其多糖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动植物病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党参类多糖比色法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党参的主要成分是糖类,传统经验认为,党参“味甜者佳”,其品质好坏,多以含糖量来衡量。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的升血糖作用是其所含糖分所致。刘中煜等曾对5种党参中单糖含量进行了测定,但其多糖含量测定尚无报道。本文采用苯酚一硫酸比色法对党参类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8.
肝素的抗补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年Ecker和Gross发现了肝素的抗补体作用。当时认为,抗补体作用可能系肝素作用于补体的第三或第四成分(C_3,C_4),使其灭活。随后的报告肯定了这一发现。目前认为,肝素可作用于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发挥抗补体作用。一、阻抑经典途径的激活补体系统经典途径的激活是由于C_1活化而启动的。C_1活化通过两种方式进行:(1)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暴露了抗体上的补体结合点(即C_(1q)受体),血清中呈活性状态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HPLC方法测定党参炔苷单体及党参药材提取液经不同条件(温度、受热时间、光照、pH等)处理后党参炔苷的含量变化,考察各种因素对其主要活性成分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党参炔苷单体在60℃以下稳定性良好,在60℃以上其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及受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对光照敏感,80 Klx光照72 h后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党参粗多糖(COP),采用Sevag法除去蛋白成份,接着通过Sephacry1 S-200HR及Sephadex G-25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均一多糖COP-1。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其纯度和平均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定其单糖的组成。红外光谱及核磁推测COP-1结构。结果表明COP-1平均分子量约为2.1×10~3 Da,且均由阶D-(2→1)呋喃果糖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