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蜱传脑炎病毒对人单核细胞的致病性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 encephalitis virus,TBEV)对人单核细胞的感染性及对其复制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蜱传脑炎病毒感染单核细胞THP-1,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取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培养上清,测定病毒滴度,并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感染率,以确定TBEV在THP-1细胞中的复制增殖情况;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检测,以确定TBEV感染后THP-1细胞的变化。【结果】TBEV病毒感染THP-1细胞后,可进行复制增殖,流式细胞法可检测到细胞内的病毒,感染病毒后的单核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结论】TBEV可在单核细胞THP-1中复制增殖,并可造成细胞活力的显著降低,提示单核细胞可能在TBEV感染机体并扩散至各组织器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跨血脑屏障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研究2种不同细胞的TBEV培养物在病毒跨过血脑屏障中的主要差异,从而为进一步TBEV跨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D3)构建体外血脑屏障的细胞模型。用BHK-21细胞中培养的蜱传脑炎病毒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检测TBEV在hCMEC/D3中的复制增殖情况;将TBEV加入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上层微孔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噬斑测定的方法检测跨过血脑屏障的病毒量;将感染TBEV的人单核细胞加入血脑屏障模型的上层微孔中,观察渗漏进下层孔中的淋巴细胞,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噬斑测定的方法检测跨过血脑屏障的病毒量。利用伊文思蓝标记的白蛋白确定血脑屏障细胞的渗透率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TBEV不能在hCMEC/D3细胞中复制增殖,也不能直接跨过血脑屏障;然而,人单核细胞THP-1感染TBEV后,尽管单核细胞不能直接携带TBEV跨过血脑屏障,但THP-1中产生的病毒却能跨过血脑屏障模型进入下层孔中,并引起血脑屏障渗透率的增高。【结论】单核细胞有助于TBEV跨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3.
正蜱传脑炎病毒(TBEV)是黄病毒科中最重要的蜱传播病原体,也是人类最严重的神经感染病因。在本研究中,作者检测了一种具有中和作用的鼠源单抗14D5对感染TBEV的BALB/c小鼠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该单抗之前被证明与几种属于TBEV群的虫媒病毒有交叉结合。感染前后,给小鼠注射14D5,剂量分别为每只小鼠100 μg和10 μg。感染后1天高剂量注射14D5显示出明显的保护效果,存活率呈TBEV剂量依赖性。预防性给予14D5比感染后给药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筛选抗TBEV药物提供合适的工具。选取BALB/c小鼠,经皮下注射途径接种TBEV,观察其感染症状、体重及生存率。检测小鼠脑、脾、肾组织中TBEV抗原分布、病毒滴度、组织病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β(interferon β,IFN-β)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小鼠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的症状;与未感染病毒的小鼠相比,感染小鼠的体重及生存率显著降低;TBEV抗原分布在小鼠的脑、脾、肾组织;脑组织中病毒滴度高且发生病理改变;感染鼠脑、脾、肾组织中TNF-α与IFN-β mRNA的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本文采用皮下注射攻毒途径成功建立了TBEV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蜱传脑炎病毒包膜糖蛋白胞外区的密码子,提高其在真核系统中的表达量,为蜱传脑炎病毒感染血清的检测提供更为有效的检测抗原。方法:对蜱传脑炎病毒MDJ01株E蛋白胞外区进行真核密码子优化,获得优化的胞外区蛋白基因序列OPT-EC;将抗原基因与海肾萤光素酶基因Rluc融合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Rluc-OPT-EC、pc DNA3.1-Rluc-EC,用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获得融合抗原Rluc-OPT-EC和Rluc-EC,并将融合抗原用于临床感染血清样本的免疫共沉淀检测以评价抗原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真核密码子优化显著提高了Rluc-OPT-EC的表达量;OPT-EC的检测灵敏度可达86%以上,其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血清、黄热病度(YFV)感染血清、禽流感病毒(AIV)感染血清和正常人血清的检测特异度高于90%,但是在西尼罗病毒(WNV)感染血清和登革病毒(DV)感染血清的检测中发生了交叉反应。结论:优化后的E蛋白胞外区蛋白作为TBEV感染的检测抗原,能够有效地区分JEV、YFV感染,但不能区分WNV和DV感染。  相似文献   

6.
森林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新英  彭文明  高轩 《病毒学报》2004,20(2):190-192
森林脑炎又名蜱传脑炎(TBE),是由森林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引起,经蜱传播,以中枢神经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10年,在前苏联亚洲部分发现以中枢神经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36年,Tkachev氏首次用小白鼠从患者分离到病毒.1937年从当地主要蜱种全沟硬蜱体内分离到同一种病毒,提出并证实蜱为本病传播媒介.1938年证实了森林中的啮齿类动物为本病贮存宿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有关本病的报告越来越多,几乎大部分国家均有报告.1990年由Pletnev AG等人首次完成森林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我国于1942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近几年流行又有增强趋势[1].  相似文献   

7.
蜱传脑炎病毒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蜱传脑炎的病原体,每年在欧洲、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中国北部报道的蜱传脑炎病例数约为10000-12000例,且在我国和多个欧洲国家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正成为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主动免疫是预防蜱传脑炎的有效措施,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研制出安全性较高的疫苗,但在我国流行省份的疫苗接种较为有限,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或许是治疗蜱传脑炎病毒感染的研究方向之一。蜱传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2B-NS3与NS5因为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加帽和宿主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关键的抗病毒药物研发靶点。本文综述了蜱传脑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2B-NS3与NS5的三维结构和抑制剂研发工作,为深入探究该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 C)原核表达质粒,并以其表达、纯化的C蛋白作为抗原检测临床血清,评价其在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 TBE)临床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登录Genbank对TBEV“森张”株C蛋白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以PCR扩增C蛋白目的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再将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采用IPTG诱导剂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以制备的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间接ELISA分别检测20份TBEV IgG抗体阳性临床血清、10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阳性临床血清及20份阴性血清,并计算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序列测定正确;经12%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C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蛋白表达;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蜱传脑炎病毒(TBEV)结构蛋白E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方法:PCR扩增E蛋白全长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复性。结果: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量达60 mg/L;重组E蛋白能与人抗TBEV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反应;用重组E抗原免疫家兔后,能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结论:原核表达的E抗原蛋白具有抗体结合活性,可用于制备ELISA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地区蜱传病毒类群进行调查,本研究利用Illumia深度测序技术对新疆全沟硬蜱体内的病毒小RNA分子进行筛查,从提取的蜱小RNA组份中共测得32 631条病毒特异性读序,77条读序与蜱传黄病毒基因组序列匹配,核苷酸数合计约占病毒基因组的3.8%~2.4%,其中32条读序与国内尚未发现的西伯利亚型蜱传脑炎病毒一致。为对上述结果进行确证,利用RT-PCR对此型病毒核酸进行检测,从蜱总RNA中分别扩增获得病毒包膜基因与基因组3′末端片段,测序比对表明上述片段序列与西伯利亚南部检出病毒高度近似,核苷酸与氨基酸似然率分别为97.2%~95.5%与99.4%~98.3%。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基于深度测序的病毒筛查方法,首次从我国新疆蜱传脑炎疫源地检出西伯利亚型病毒,为下一步针对病毒的分离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样本的监测及病毒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森林脑炎疫源地的分布变化趋势及样本分离病毒的特性,采集了森林脑炎高发区周边的森林全沟硬蜱、血蜱样本及森林脑炎患者的脑组织样本,用小白鼠脑内接种法检测、分离病毒分离的病毒经鉴别试验证明为森林脑炎病毒:蜱、脑两种标本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结果表明森林脑炎的疫区有从林区向农业区扩散的趋势,且全沟硬蜱的带毒率较高;森脑患者的脑组织样本与蜱标本病毒的性状育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人尸脑组织或蜱分离出的森林脑炎病毒株感染鸡胚皮肤肌单层细胞时,均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TCID50滴度与小白鼠脑内毒力LD50相一致,可达log 7.0—9.0。病毒如加有被确诊的森林脑炎病人恢复期血清或者免疫动物血清则不出现病变,证明细胞病变作用的特异性。病毒经鸡胚细胞传代后仍保持稳定的致病变作用。应用鸡胚细胞作血清中和试验与小鼠腹腔接种法中和试验测定的抗体结果相一致,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用小鼠法所测结果。本文对森林脑炎病毒在鸡胚细胞引起病变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应用价值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蚊媒致病病毒,能引发严重的病毒性脑炎。乙脑病毒入侵细胞是导致乙型脑炎发生的先决条件,入侵机制的阐明将为乙型脑炎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近年来,乙脑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他黄病毒的研究成果也拓展了乙脑病毒入侵机制的研究方向。E蛋白抗体的研制以及侵染过程抑制物的发现为乙脑病毒入侵的有效阻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就近年来乙脑病毒入侵及膜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家畜寄生蜱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蜱类对于人、家畜或其他动物疾病的传播,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类型的病原体,如病毒(森林脑炎)、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细菌(土伦热)、螺旋体(回归热)、原生动物(焦虫病)、蠕虫(丝虫病)都以蜱类为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这些病原体在蜱的体内不仅能进行生物性发育循环而且有的还能经虫卵传至后代。蜱类在它的一生中可以更换2—3个宿主吸血,寄生在野生动物体上的蜱也可以叮咬家畜或人体,因此,调查研究家畜体外寄生蜱类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75年9月中旬在兰州某单位马群中连续发生3倒马脑炎,从其中1例患马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嗜神经性病毒,经鉴定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这株病毒以皮下途径感染小鼠的致病力较强,皮下接种的LD50对数值比脑内接种 仅低1.79对数;而且这株病毒凝集鸽血球的滴度较高。 用这株病毒制成乳鼠脑组织抗原作微量法血凝抑制试验,检查了与患马同群的健康马血清35份,结果全部阴性。这表明在当地马群中发生乙型脑炎时,病毒的传播并不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致病力较强的病毒,是值得注意的。幼龄马易感性高,一旦受感染就容易发病。这也是使人受感染的一个威胁。  相似文献   

16.
920814蟀传染的脑炎病毒cONA克隆片段的分子杂交〔英〕/Pogodina,V。V。…/Aeta Virol一1901,35(i)一71~80〔_译自DBA,1991,10 (15),91一08440〕 以重组D NA质粒做探针,在潜伏期、急病期和持续感染叙利亚仓鼠时检测脾传染的脑炎(TB-E)病毒RNA。通过克隆TBE病毒RNA(大于染色体RNA的50%)的非交叠的RNA拷贝构建探针。构建T质粒pBR一TBEVi、pBR一TBEV7、pBR-TBEVio和pBR一TBEVis,“ZP放射标记后用于dot一blot杂交。在感染后的最初三周内,脑中直接的病毒分离率和RNA检测率为100%,病毒滴度在1.9,至10.5.LDs0/口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东宁县山区蜱类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地区有的蜱种已证实是传播森林脑炎、北亚蜱传斑疹伤寒的媒介。近年来,国内文献又报导了从东北牡丹江林区发现了莱姆病(Lyme Disease)病人,病人都有被婢咬史,并从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的中  相似文献   

18.
虫媒病毒中的很多类型,如蜱传脑炎病毒、黄热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都是对人类非常危险、极具威胁的病原体。日前,Fritz等人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虫媒病毒侵入细胞的机制。研究表明虫媒病毒侵入细胞的主要靶点是内涵体(endosome),虫媒病毒借助与内涵体上蛋白的紧密结合将自身蛋白与内涵体膜相融合,进而入侵细胞。这一过程之所以会特异发生在内涵体,是由于内涵体中特殊的酸性环境会促使虫媒病毒表面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发生结构改变,使得病毒蛋白牢牢抓握在内涵体膜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蜱媒传染病感染状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吉林省集安、辽宁省宽甸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7种蜱媒病原体Ig G抗体检测,检测鼠血清75份,斑点热立克次体、粒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伯氏疏螺旋体、蜱媒脑炎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土拉弗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8.00%、14.67%、4.00%、1.33%、6.67%、1.33%,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χ2=19.83,P=0.003)。不同鼠种对7种蜱媒病原体抗体检出阳性率各不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份野鼠标本中,复合感染率为8%。调查地区野鼠中7种蜱媒病原体感染比较普遍,以斑点热立克次体和查菲埃立克体阳性率为高。  相似文献   

20.
已发现100余种蚊传虫媒病毒在世界各地流行,其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仅发现乙型脑炎和登革热两种蚊传虫媒病毒病,但近年来新发现西尼罗病毒和Tahyna病毒及其感染疾病流行。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西尼罗病毒,大量血清学研究证明当地不仅存在西尼罗病毒感染所致疾病,还发生过西尼罗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毒性脑炎流行。目前已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Tahyna病毒,并发现其在自然界动物中的循环和导致的人类感染流行。西尼罗病毒和Tahyna病毒及其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现为我国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