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无创DNA检测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两种方法的筛查阳性率,从而肯定无创DNA检测在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500例单胎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AFP+β-HCG)-联指标检测,应用配套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对496例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DNA片段(含胎儿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胎儿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率,并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结果: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组高危孕妇22例、阳性率为4.4%,假阳性率4.2%;无创DNA检测组筛查阳性孕妇3例,阳性率为0.6%,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为100%.两种方法用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创DNA检测适用范围广、准确率高,是产前筛查是唐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无创产前DNA检测筛查唐氏综合症降低出生缺陷的效果,本研究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孕期产检6 19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测序方法对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并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采用羊水核型分析两种结果。研究显示,阳性共73例,69例做了进一步检查,显示40例胎儿染色体检查核型正常继续妊娠,29例染色体异常。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孕妇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情况,研究表明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DS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血清学筛查后胎儿游离DNA (cffDNA)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阳性例数基本一致(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产前无创检测胎儿游离DNA操作方便,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且阳性检测率与羊水核染色体核型结果基本相同,是无创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胎儿DNA来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已成为产前筛查中重要的一项技术,甚至可作为高龄孕妇初步筛查的首选方式。但因为难免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所以其阴性结果也并不能总是保证胎儿正常。而对于阳性结果,需通过有创产前诊断进行验证。目前,我国临床主要采用的有创产前诊断方法有绒毛活检(Chorionic Villous Sampling, CVS)、羊膜腔穿刺(Amniocentesis, AC)和脐血穿刺。绒毛活检和羊膜腔穿刺术是NIPT阳性结果验证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对造成NIPT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及其阳性结果的验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DNA检测技术在孕妇产前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76例孕妇进行胎儿无创DNA产前检测,包括高龄(年龄≥35岁)、唐筛结果为高风险或单项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者。结果:276例中,267例检测为低风险,9例检测为高风险。高风险包括5例提示21-三体综合征、2例提示18-三体综合征、1例提示13-三体综合征、1例提示胎儿性染色体DNA含量不足。9例异常者经羊水和脐血穿刺检测证实与无创DNA结果吻合,准确率为100%。结论:无创DNA产前检测针对胎儿21-、18-、13-三体综合征筛查,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较血清学筛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项技术大大减少了有创产前诊断人数,将作为一种筛查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介绍了孕妇血浆中胎儿DNA和RNA的特性以及近年采利用胎儿DNA和胎儿RNA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着重介绍了其中三种产前基因诊断技术:多重连结探针扩增法(MLPA)、单碱基延伸-质谱分析(SABER-MS)和SNP-RNA等位基因比率法。综述了利用胎儿核酸进行产前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超声联合无创DNA对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到2020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120例,所有孕妇都给予NT厚度超声联合无创DNA检查,采用羊水穿刺分析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胎儿情况。结果:120例胎儿的NT厚度为0.8~10 mm,平均厚度为1.57±0.41 mm;不同孕妇年龄的NT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羊水穿刺检测结果为金标准,120例胎儿中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7例,NT超声检出12例,无创DNA检出13例,联合检出14例。NT超声、无创DNA与联合诊断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敏感性为57.1%、85.7%和100.0%,特异性为92.9%、93.8%和93.8%。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4例胎儿中,还包括3例淋巴水囊瘤,2例单脐动脉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例胎儿双肾畸形,1例胎儿并腿畸形。结论: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联合无创DNA在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等特点,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可对临床医生遗传咨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是针对孕妇外周血浆中来自母体和胚胎的游离DNA片段,利用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检测及特定的数模计算,分析胎儿是否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的一项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与推广.1 NIPT技术的发展历程出生缺陷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70/en/),全球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3%-6%,每年就有近800万的出生缺陷儿  相似文献   

8.
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RNA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提供了基础.但血液中富含RNA酶和微量胎儿RNA的特点,对从孕妇血浆中提取胎儿RNA带来困难. 我们以ε血红蛋白基因和胎盘特异表达基因4(PLAC4)mRNA作为研究对象,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结合硅胶膜离心吸附柱法探索孕妇外周血中胎儿微量RNA的提取方法,获得满意效果. 30例孕妇和9例非孕妇外周血样品中总RNA经凝胶电泳测定显示3条带,分别为28S, 18S和 5.8S. 其28S条带亮度为18S亮度的2倍.总RNA质量浓度(A260/A280)为1.97 g/L,光密度比值(A260-A320)/(A280- A 320)为1.86. 30例孕妇外周血样本有7例提取到ε血红蛋白基因mRNA,ε血红蛋白基因 mRNA 的最小浓度为0.537 μg/mL,最大浓度为1.79 μg/mL,ε血红蛋白基因mRNA的浓度中位数为124 μg/mL. 30例孕妇外周血样本提取到PLAC4 基因mRNA,浓度最小值为2.105×103 copies/mL,最大值为12.760×103 copies/mL,而9例非孕妇中均未提取到(P<0.01),浓度中位数为6.612×103 copies/mL. 因此,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与硅胶膜离心吸附柱纯化法相结合,可有效抑制RNA降解,用于提取、纯化孕妇血液中微量胎儿RNA.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对不同孕周孕妇外周血浆胎盘特异性基因4(PLAC4)m RNA基因进行检测,寻找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可靠生物学标志物,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提供新的突破口。方法:按入组标准随机选取健康育龄未妊娠女性5例,正常健康妊娠孕妇60例(早期妊娠20例、中期妊娠20例、晚期妊娠20例),唐氏筛查高危孕妇8例,正常分娩24 h女性5例。共收集外周血浆样本78例。应用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PLAC4 m RNA基因含量,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健康育龄未妊娠女性及正常分娩后24 h女性外周血浆中均无游离胎儿PLAC4 m RNA基因的存在;正常健康妊娠孕妇不同孕周标本均检测到PLAC4 m RNA基因,以早期妊娠作为对照,中期妊娠是早期妊娠的1.99倍,晚期妊娠是早期妊娠的3.73倍;唐氏筛查高危孕妇均检出PLAC4 m RNA基因,含量是早期妊娠的6.36倍。结论:PLAC4 m RNA基因有望成为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可靠性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外周血循环RNA、微小RNA与肿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核酸(circulating nucleic acid, CNA)是指存在于血液(血清或血浆)等体液中的细胞外游离DNA和RNA,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细胞代谢密切相关,循环DNA和RNA水平的检测及其在基因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对于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人们在进行循环DNA、RNA分子检测的同时,在循环微小RNA(microRNA, miRNA)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工作,研究结果使得与肿瘤相关的核酸分子检测这一领域变的更加让人振奋。在血液中检出肿瘤特异性的miRNA并将其作为肿瘤的生物学标志对于早期诊断肿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体游离循环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影  倪虹 《遗传》2008,30(7):815-820
游离循环DNA是一种细胞外游离状态的DNA, 在动植物及人的体液中都检测到了它的存在。对游离循环DNA的检测已经应用在疾病的监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肿瘤的研究中。文章介绍了循环DNA的生物学特征, 并对近年来游离循环DNA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做了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血浆游离DNA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浆游离DNA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被认为在癌症检测等医学应用拥有巨大潜力,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该实验流程的实用稳定性评估。文中利用两名志愿者在不同时间采样的血浆游离DNA,在不同实验平台分别进行DNA甲基化的重亚硫酸盐转化前建库(Pre-BS)、转化后建库(Post-BS)和常规DNA建库,获取多因素影响下的测序数据样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血浆游离DNA测序数据分析的质量控制参考流程,综合评估了血液采集提取、游离DNA建库测序过程的实用稳定性,为血浆游离DNA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应用于临床液体活检提供实用性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成本低、得率高的血浆游离RNA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传统Trizol法、改良Trizol法、试剂盒法提取200μL健康成年人血浆中游离RNA,并比较三种方法所得RNA的浓度、纯度及大小片段RNA得率的差异。[结果]改良Trizol法所得RNA浓度是常规Trizol法的21. 7倍(P 0. 01),是试剂盒法的6. 4倍(P 0. 01);三种方法所得RNA纯度(A_(260)/A_(280))无显著差异;采用RT-q PCR方法检测血浆游离RNA大小片段的回收率,外参秀丽线虫miR-39-3p(cel-miR-39-3p)代表小片段RNA,GAPDH代表大片段RNA,改良Trizol法检测Cq平均值分别为15. 64和33. 34,平均低于常规Trizol法2. 05~3. 62个Cq,低于试剂盒法0. 32~3. 34个Cq。[结论]改良Trizol法提取血浆游离RNA相较于常规Trizol法提高了10~20倍,增加了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循环血液中DNA改变,及对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随机采集了2004年10月~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晚期胃、大肠癌患者的血标本18份,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标本16份,通过酚/氯仿提取法定量检测两组的血浆DNA片段,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健康人与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片段水平的差异、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片段水平与预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晚期胃肠道肿瘤组血浆游离DNA片段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其血浆游离DNA片段的均值分别为(346.3±81.62)μg/m l与(27.6±6.91)μg/m l,差异有显著性;胃癌、大肠癌患者两组间的血浆游离DNA片段差异无显著性,均值分别为:(350.8±110.92)μg/m l与(357.1±126.26)μg/m l;在预后相关指标的各因素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血浆游离DNA片段水平与免疫状态、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与免疫状态呈负相关,与远处转移呈正相关。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血中的游离DNA片段水平较健康人高,可能与患者自身状态、病理分型、疾病状态有关;游离DNA片段可以作为检测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特异性指标,还可以替代免疫状态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指标评价远期预后,并有取材方便、检测时间短、可以定量分析的优点,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孕妇血浆DNA检测胎儿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应用孕妇血浆中游离DNA进行无创性产前性别诊断的可行性。用柱分离法提取73例孕妇血浆中DNA,用巢式PCR技术检测其胎儿SRY基因。 结果73位孕妇血浆DNA含量为0.0062~0.3399μg/μL。巢式PCR检测胎儿SRY基因的灵敏度为97.37%(37/38),假阴性率2.86%(1/35),特异度85.71%(30/35),假阳性率13.16%(5/38),总符合率91.78%(67/73)。采用孕妇血浆胎儿DNA和巢式PCR技术可以快速简便的进行无创性产前性别诊断,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91.8%,对性连锁遗传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fetal DNA from maternal plasma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sex,plasma DNAs in blood samples of 73 pregnant women at the gestational period of 26 to 41 weeks were extracted by column separation and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re employed to amplify the SRY gene.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amplification results and the real sex of the fetus after their delivery.The concordance rate of SRY gene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plasma free DNA with real fetal sex was 91.78% (67/73),the sensitivity rate was 97.37% (37/38),and the specific rate was 85.71% (30/35).The cell-free fetal DNA in maternal blood can be one of the valuable material sources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and the method of nested PCR could be useful for fetal sex determination.The specific rate of the test was 91.78%.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sex-linked inheritant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血清游离D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收集131例脑卒中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游离DNA,用SYBR Green染料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血清游离D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含量,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显示血清游离DNA、BDNF、Hcy、hs-CRP在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77.939,49.443,13.724,30.943;p0.001)。脑梗死患者游离DNA、Hcy、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7.892,3.576,5.204;p0.05);脑出血患者DNA、Hcy、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7.446,2.664,4.357;p0.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393,-5.794;p0.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两组间血清游离DNA、BDNF、Hcy、hs-C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1.483,0.936,0.119,-0.362;p0.05)。血清BDNF与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有关,其含量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血清游离DNA及BDNF在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或可成为脑卒中诊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Qi ZT  Deng LL  Huang H  Zhao JH  Zhou GH 《遗传》2010,32(10):994-1002
大肠癌是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死亡率与大肠癌的诊断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诊断大肠癌尤为重要。但是目前临床常规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粪便RNA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早期无创检测大肠癌的技术,与常规检测技术包括结肠镜检测、大便隐血检测和粪便DNA突变检测相比,粪便RNA检测具有成本低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并可同时分析多种基因表达量和动态监测肿瘤进展。文章介绍了粪便RNA检测的可行性,系统阐述了用于粪便RNA检测的特异性基因、粪便RNA的提取方法和粪便RNA的检测技术,并对粪便RNA检测技术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治疗上早期诊断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测方法,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有效检测,并评价与肿瘤进展、分期、治疗效果几预后的关系.而临床上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在特异性上和敏感性上均不十分令人满意.血液中游离DNA的检测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文主要探讨了循环血液中游离DNA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血浆游离DNA(Plasma cell-free DNA,cf-DNA)游离于细胞外的机体内源性DNA,cf-DNA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滑膜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羊水等体液中。多数血浆DNA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复合物,仅有少部分为游离的片段,受实验方法灵敏性和特异性的限制,cf-DNA的研究进展缓慢。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虽然在健康人群的血浆中也可测量到一定量的cf-DNA,但是cf-DNA被发现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和炎性反应等病理过程中有改变。目前cf-DNA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分析、产前诊断、感染性疾病等中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