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RNA-30e(miR-30e)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系BGC823侵袭和迁移的能力;以脂质体包裹合成miR-30e转染至BGC823细胞,并设空白载体作为对照组;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miR-30e的表达。RT-PCR检测过表达miR-30e后对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分子Snail、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miR-30e转染至胃癌细胞后,抑制EMT通路主要因子Snail,Vimentin和N-cadherin m RNA和蛋白质表达,而增加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miR-30e通过TGF-β对BGC82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miR-30e可能是肿瘤细胞EMT过程的关键靶标靶点,阻断EMT过程,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上皮细胞上皮样特征减少并获得间充质细胞特性的生理过程。EMT是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所必要的初始步骤, EMT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和细胞黏附能力,并获得迁移和侵袭性。在EMT过程中,肿瘤细胞频繁出现E-钙黏蛋白(E-cadherin)功能的丧失,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表达水平的上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从细胞膜到细胞核的重新定位。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Snail及Zeb家族的异常高表达均经促进EMT而介导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联合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白藜芦醇及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同处理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后对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HTR8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改变Bax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白藜芦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调控Bax、Bcl-2、MMP-9的蛋白表达逆转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的抑制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作为潜在的治疗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手段,孕妇需要小心使用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4.
上皮间充质转化是上皮细胞丢失细胞极性和细胞黏附,而获得间充质细胞迁移和侵袭特性的生物学过程.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异质性分化能力的一小群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EMT也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获得干细胞的特性,因此使肿瘤治疗更困难,本文对EMT促肿瘤干细胞形成机制及其对临床治疗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为了探究Krüppel样因子5 (Krüppel-like factor 5, KLF5)调控宫颈癌细胞发生EMT过程的分子机制,首先在宫颈癌HeLa细胞瞬时转染Flag-KLF5质粒进行KLF5过表达,并通过MTT法、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证实, KLF5可以显著地抑制HeLa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然后采用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eLa细胞中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升高, N-cadherin和MMP9表达降低;而且, E-cadherin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如SNAI1、SLUG、ZEB1/2和TWIST1等的m RNA表达下降。进一步开展对比研究,在Si Ha细胞中用si RNA沉默KLF5基因,再次验证了KLF5对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随后构建不同长度的SNAI1启动子截短体,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KLF5对SNAI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KLF5可以抑制SNAI1启动子区域的活性,并且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SNAI1基因后,可显著地促进细胞的EMT过程。以上结果表明, KLF5可通过调控SNAI1基因的表达来调节宫颈癌细胞的EMT过程,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其获得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而miR-155是EMT的重要调节因子,它通过靶向调节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蛋白因子的表达而发挥作用。miR-155的上述功能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即在不同的肿瘤组织细胞中它具有促进或抑制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其作用靶点的生物学特征。就miR-155与EMT以及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证明NDV D90是否具有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90对细胞微管和微丝形态的改变;Transwell法检测D90对HN-6细胞迁移和侵袭率的抑制作用;蛋白印迹法检测D90对于SP1、RECK、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明胶酶谱法用于检测MMP-2和MMP-9活性的改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90通过改变细胞的微管和微丝形态来抑制细胞的能动性;D90具有抑制HN-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功能。同时,D90通过下调SP1和上调RECK的表达来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结论:NDV D90能够有效地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HN-6的迁移和侵袭,为一种新的抗肿瘤制剂提供了临床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上皮细胞失去极性,细胞紧密连接性丧失,转变成具有迁移能力的间充质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在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许多癌症中异常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lncRNA亦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lncRNA参与调控EMT进程,进而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逐渐成为临床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该文将对lncRNA在调控EMT及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3,TRPM3)对卵巢癌侵袭转移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沉默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中HEY及SKOV3中TRPM3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的上皮性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EMT相关蛋白的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上调,间质细胞标志分子N-cadherin和EMT相关转录调控因子Snail的表达下调,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CyclinD1、β-catenin的表达下调。结论:TRPM3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进而增强其侵袭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具有粘着性的上皮细胞转化成可迁移的间充质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有助于肿瘤细胞的迁移。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可激活Smad和Non-Smad两条信号通路而诱导细胞进行EMT,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深入研究EMT中TGF-β诱导的信号通路有望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Slug(Snail2)是一种具有锌指结构的上皮一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转录因子,在肿瘤EMT过程及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转移和干细胞样特性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多种信号分子及转导途径参与Slug的表达调控。本文综述了调节Slug降解和表达的信号分子及转导途径、Slug诱导的几种肿瘤相关分子及Slug与其EMT转录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白藜芦醇是否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信号通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SGC-7901细胞,再用LY-294002和IGF-1分别用来抑制和激活Pi3K/AKT通路。MTT法测细胞增殖,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细胞迁移相关蛋白(P21、P27)、以及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减弱(P=0.001),p-AKT表达减少(P0.001);LY-294002可以抑制p-AKT的表达(P=0.004),和白藜芦醇一样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IGF-1可以显著增加p-AKT的表达(P0.001),可以逆转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来源细胞在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下经历表型转化获得间充质样细胞表型的过程.研究表明,有多种信号分子参与EMT的发生,并在胚胎发育、器官损伤修复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作为Hippo信号通路的下游效应分子,被广泛报道参与EMT的进程,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起到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器官发育和修复等作用.最新研究表明,YAP活性的变化直接介导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能力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伴随着EMT的发生.因此,YAP蛋白跟EMT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YAP调控组织发育、器官纤维化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将阐明其与EMT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EMT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诊断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探讨了薯蓣皂苷(Dioscin)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BT549细胞体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正常人乳腺上皮MCF-10A细胞为对照,通过MTS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p-p38MAPK、FOXO3a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显示,Dioscin能明显抑制MDA-MB-231、BT549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对MCF-10A细胞抑制作用较弱;Dioscin处理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Dioscin可显著下调细胞间质样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并促进上皮样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E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Dioscin能够上调p38MAPK磷酸化水平并促进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而干扰FOXO3a能够逆转Dioscin对细胞EMT及侵袭的抑制作用。以上研究表明,Dioscin能够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EMT及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Dioscin调控p38MAPK/FOXO3a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具有高度侵袭性和丰富血供的恶性肿瘤,极易肝内外转移,死亡率高。叉头框蛋白质M1(forkheadbox protein M1,Fox M1)作为一种致癌因子,在肝癌的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为具有运动能力的间充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生物学过程。目前研究发现,EMT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对Fox M1通过作用于EMT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来源肿瘤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LCs)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和复发中亦起着关键作用。近年发现,EMT与肿瘤干细胞样特性获得存在密切关联,二者通过TGF-β、Wnt/β-catenin、Notch、Hedgehog、FGF、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及通路间的信号串话而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了解调控EMT/CSLCs关键信号分子的功能及相互作用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汉黄芩素是中药黄芩中的一种黄酮,具有体内外抗癌活性。然而,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探讨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试验检测汉黄芩素对人胃癌细胞MGC-803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分析汉黄芩素对EMT的影响。结果:20μM以上浓度的汉黄芩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迁移和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外,汉黄芩素能抑制间质标记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锌指蛋白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的表达,促进上皮标记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论:汉黄芩素能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MT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整合素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在肝细胞癌中,整合素β1被报导高表达,并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目前,对于整合素的表达调控癌细胞机制以及干预其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整合素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可能。首先,对临床肝癌细胞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对TCGA肿瘤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同样显示,整合素β1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分期(P=0.019)和预后(P=0.013)相关。通过筛选发现,苯胺嘧啶衍生物X0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细胞穿孔实验结果显示,苯胺嘧啶衍生物X-9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肝癌细胞中外源表达整合素β1可以逆转X-9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而在敲低整合素β1的细胞中,X-9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被消除。因此,鉴定出苯胺嘧啶衍生物X-9可以通过下调整合素β1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0.
整合素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在肝细胞癌中,整合素β1被报导高表达,并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目前,对于整合素的表达调控癌细胞机制以及干预其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整合素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可能。首先,对临床肝癌细胞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对TCGA肿瘤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同样显示,整合素β1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分期(P=0.019)和预后(P=0.013)相关。通过筛选发现,苯胺嘧啶衍生物X0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细胞穿孔实验结果显示,苯胺嘧啶衍生物X-9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肝癌细胞中外源表达整合素β1可以逆转X-9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而在敲低整合素β1的细胞中,X-9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被消除。因此,鉴定出苯胺嘧啶衍生物X-9可以通过下调整合素β1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