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碎补是治疗骨质疏松方剂中的一味常用中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抗骨质疏松活性。本研究综述了骨碎补含药血清、水提物、醇提物、总黄酮以及单体成分等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广泛参与骨代谢的调控,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均与miR-214的高表达有关。miR-214通过靶向作用于Osterix、ATF-4、FGFR1、Pten以及LZTS1等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等骨组织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进而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本文主要综述了miR-214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旨在探讨miR-214对骨形成的抑制作用,为骨质疏松等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骨重建是由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s, BMUs)进行的维持骨体积、微观结构的细胞活动,包括三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协调的过程:骨吸收期、逆转期和骨形成期。BMUs逆转期发生的细胞事件在时间上是吸收期与形成期的短暂连接,在功能上偶联骨吸收的关闭和骨形成的启动,是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依据骨重建模型重新归类逆转期纷繁复杂的细胞分泌或基质偶联因子,可为骨重建障碍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等,提供符合偶联规律的药物治疗周期和靶点。  相似文献   

4.
近来研究表明,铁过载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和地中海贫血症等铁代谢紊乱的疾病患者中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另外,长期在轨飞行环境下,航天员出现机体铁沉积现象,同时,骨丢失情况十分严重,每月的骨丢失量约与地面上绝经后妇女每年的骨丢失量相当。铁水平升高能够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降低成骨细胞功能,成骨能力下降,骨形成受到抑制。铁沉积的同时,能够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的能力,造成机体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铁调素能够作用于成骨细胞,随着铁调素剂量的增加,成骨细胞中与骨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铁调素还能作用于破骨细胞,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实验证明,铁螯合剂和铁调素都有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利用铁调素调节机体铁代谢平衡,降低铁过载程度,为日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骨科常见病,OPG/RANK/RANKL是参与调节骨重建的最重要的分子系统之一,与骨疾病相关的骨质疏松有密切联系,并已成为药物设计的新靶点.因此,对该系统的深入研究将为骨生理、病理机制阐明及骨疾病防治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量的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市场上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是化学合成药物,可以较有效地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的症状,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多糖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进而影响骨骼重塑过程,且因其副作用较少,更适合长期使用而受到大众青睐。该文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整合,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改善骨骼健康状况有关的多糖。实验表明,多糖主要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保护骨骼健康,多条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BMP/Smad信号通路和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等参与调节过程。该综述对多糖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推进更加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新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等功效。近年来研究表明,淫羊藿苷不仅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活性,而且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具有较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本文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其代谢物雌激素样作用等方面综述淫羊藿苷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质微观结构退化,可导致各种脆性骨折,具有高发病率、高致 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日渐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科研人员积极研究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新方法。对骨质疏松 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用药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命世界》2009,(6):6-6
骨质疏松症是困扰老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基因机理,为治疗这种病提供了新思路。骨质疏松是正常骨生长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失调,通常这种平衡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两种细胞协同维持。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10.
O-GlcNAc糖基化属于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参与了基因转录、信号转导、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是骨骼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细胞,它们的分化对骨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O-GlcNAc糖基化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活性影响软骨及成骨细胞的分化。为了更好的阐明O-GlcNAc糖基化调控软骨及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我们对O-GlcNAc糖基化调控软骨及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已超过25%,特别是在亚洲。一方面,它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例如骨折,另一方面它还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尽管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发病因素,但是已得到确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重构过程失衡的结果。目前有两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一类是抑制骨吸收,如钙,维生素D(VitD),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等,另一类是刺激骨形成,如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锶盐等,然而至今尚无特效药,因此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本文就其发病机理、危害、药物治疗及新药开发前景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疾病是指机体因先天或后天性因素破坏正常骨代谢,导致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类疾病。骨主要由负责骨吸收的破骨细胞和负责骨重建的成骨细胞以及骨细胞构成。正常成人的骨形成量基本等于骨吸收量,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保证了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清除机制,通过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受损细胞器或蛋白质,实现细胞代谢和细胞器的更新。自噬相关基因的缺失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重建,而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等能够使自噬相关基因过表达导致骨吸收异常增加,造成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引起骨代谢障碍,形成骨疾病。该文分别就自噬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骨疾病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骨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骨骼形成后会处于不断的分解与重建中.通过骨骼形成与骨骼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来维持骨量.如果二者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骨量会减少,骨骼微环境随之发生改变,脆性增加,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其中,骨骼形成是成骨细胞的重要功能.成骨细胞由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相似文献   

14.
运动改善骨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缓解骨量流失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在骨代谢中,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广泛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等骨组织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通过靶向作用于相关成骨因子或骨吸收因子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在骨代谢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调控miRNAs是运动或机械应力促进骨代谢正平衡的途径之一,运动能够诱导骨骼中miRNAs差异表达,进而调控相关成骨因子或骨吸收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加强运动的促成骨效应。本综述总结了运动介导miRNAs调控骨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骨质疏松的运动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耐药菌的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揭示耐药机制成为遏制耐药菌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信号系统是菌体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在调控细菌耐药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细菌双组分系统、群体感应系统、第二信使、吲哚等细菌信号系统(分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总结了各信号系统调控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和途径,包括调控生物膜的形成、调节药物外排泵的活性、激活抗生素灭活酶、提高耐药基因表达水平、促进耐药基因转移、修饰细胞壁结构等,涉及到细菌耐药的多个环节。各信号系统不仅可以独立调控耐药,还可以互相作用,形成调控网络,从多个层面调节细菌耐药性。因此,靶向细菌信号系统,阻断菌体之间的信号联络,有望成为遏制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一个清除受损细胞成分或老化蛋白质的过程,并以此参与不同细胞的保护。骨质疏松与衰老相关,其主要特征是骨形成受抑制而骨吸收增加,使骨转换增加。在老年阶段,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出现骨量和骨强度的下降,从而使骨折的发生率增加。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都证明,衰老导致的骨量丢失与自噬的累积、活性氧水平增加、雌激素缺乏和高水平的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相关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衰老相关的因素参与调控自噬,并在骨重塑以及衰老引起的骨量丢失和骨强度下降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现通过综述自噬与骨代谢的相关文献,旨在阐明自噬对骨质疏松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量低、骨微结构恶化、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了改善骨质疏松,需要寻找合成代谢和口服药物的副作用最小的替代药物。补骨脂素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的香豆素衍生物。然而,补骨脂素在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补骨脂素通过上调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包括icollagen,骨钙素和骨唾液蛋白)的表达,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小鼠原代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本研究同时证明补骨脂素能上调BMP2和BMP4基因的表达,提高磷酸化smad1/5/8蛋白水平,激活BMP报告基因(12xbe-oc-luc)的活性以及增强BMP信号直接靶基因osx的表达。BMP2和BMP4基因的缺失消除了补骨脂素对成骨细胞标志基因col1、alp、oc和bsp表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补骨脂素通过激活BMP信号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提示补骨脂素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等骨丢失相关疾病的一种潜在的合成代谢剂。  相似文献   

18.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活动相互作用调节,形成一种特殊的耦联机制,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及正常骨组织结构的维持.最近几年提出的Eph/ephrin双向信号转导在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从Eph/ephrin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等几方面对该理论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为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亦逐年上升。近年来,传统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骨碎补及骨碎补总黄酮具有较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活性,能够通过有效地调节骨代谢及改善骨结构来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本文从骨碎补总黄酮改善骨代谢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细胞、动物、临床水平及相关通路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该药材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人体骨转换的主要决定因子,它在骨质疏松的发生、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的促骨形成药物之一。PTH的表达和分泌受到Ca2+浓度、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er,Ca SR)、维生素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雌激素等因素影响。本文就近年来PTH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