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fMRI的屈光参差性弱视静息视觉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opia)患者静息态视觉网络进行研究,分析此类患者大脑视觉皮层功能受到的影响。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这一数据驱动方法对8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的静息数据进行分离,并采用拟合度值(goodness-of-fit scores)分析挑选出静息视觉网络,将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结果表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静息视觉网络中,多级视觉皮层均发生了明显的功能损害,其功能连接度的范围与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组,而且,高级别纹外皮层比低级别纹状皮层损害更加明显。静息fMRI为深入研究弱视初、高级视觉皮层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抗抑郁新药最近在美国面市,它可能有助于患者减轻体重。药学家Ray Fuller在最近的一次专题会议上宣称新药fluoxetine能明显降低人及小鼠的食欲。该研究小组的专家们认为,fluoxetine能阻断神经组织摄取5-HT。5-HT是一种与抑郁有关并能控制食欲的神经递质。苯丙胺也可引起小鼠食欲不振,它是用于减轻体重的第一个药物,但当药理学家发现该药具有成瘾性时,制造商们则停止了生产。小鼠服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研究各组的视觉电生理表现,探讨单眼睑缝合1周是否可以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方法分析三组PVEP的波形变化、潜时及完成一次诱发反应的时间;比较各组由SVEP得出的客观视力。结果①正常组PVEP由2个波峰组成“M型”(正向波向上),模型组及对照组出现波的分离—波形由多个波组成,而且完成一次反应的时间延长。②缝合侧的N75延迟,SVEP视力较正常组差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未缝合侧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缝合侧视力仍差且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形觉剥夺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是弱视猫的一种表现,单眼睑缝合1周即可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猫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弱视是儿童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8岁前发病,8岁以后不再会发生弱视。弱视的发病率约为2%~4%。在我国约为2.8%(检查3万多儿童),弱视患者估计约为4千万,急待诊治的弱视儿童约1千万之多。弱视患者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而且失去双眼单视和立体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及早防治,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通过近几年的教学、临床诊断及治疗,浅谈一下自己对弱视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托品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患者(患眼102只)为研究对象,按接受诊治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眼分别为52和50只。观察治疗前后所有屈光不正弱视患者的视觉敏感度、图像诱发电位(P-VEP)、立体视功能的改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眼对比度、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眼的矫正幅度范围和矫正分开范围显著高于对照组,矫正近立体视锐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1.15%(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品联合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的近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弱视可能与母乳摄取不足有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光明眼科研究所一项长达5年,门诊累积病例7000份的统计资料提示,儿童弱视发病原因可能与母乳摄取不足有关。该所所长党群研究员深入观察、监测了6918例弱视病例,其中全母乳喂养者346名,占594,3/4母乳、...  相似文献   

7.
内斜弱视猫的视觉诱发电位蔡浩然,周毅丁,李少敏,王伟(北京医科大学儿童视觉研究中心100034)用棋盘格翻转和平面均匀光作刺激,研究了三只实验性内斜视模型猫的多导程视觉诱发电位(VEPs)。实验动物是在生后20天行左眼外直肌切除术,然后在9—13月龄...  相似文献   

8.
儿童斜视与弱视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 《生物学通报》1996,31(3):24-25
儿童斜视与弱视的防治吴晓(北京同仁医院眼科1000730)近年来,我国儿童的斜视、弱视防治工作有很大进展,许多眼科医生和家长认识到斜视、弱视给儿童带来的严重后果。据专家统计,全国约有3亿儿童,弱视的患病率约为3%,斜视的患病率约为1%。就是说我国约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的心理因素及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弱视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弱视儿童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中只有在训练时戴镜状况的依从性相对较高,影响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缺乏自信及厌倦心理,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缺乏自信及厌倦心理,家长的监督及鼓励在提高治疗依从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对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弱视患儿393例(671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组(299眼)、中度组(293眼)和重度组(79眼),3组患者均采用遮盖、精细目力训练、仪器训练及压抑疗法进行治疗,均治疗6~12个月,比较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弱视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90.97%、72.35%和17.72%,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6.93%和84.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6~8岁和9~11岁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77.08%、74.72%和71.03%,总有效率分别为99.48%、97.36%和93.93%,3~5岁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9~11岁患儿(P0.05),但三个年龄段患儿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85.65%、45.75%和61.54%,总有效率分别为99.34%、90.20%和95.38%,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经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结论:综合治疗法对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和年龄密切相关,结合儿童弱视类型提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常及异常双眼视觉的视动震颤(OKN)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双眼视觉状态下OKN反应的特性,对正常人和不同类型的双眼视觉异常者的单眼鼻向及颞向OKN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单眼视觉抑制者表现出鼻向与颞向OKN反应不对称特性;两眼皆因视剥夺造成双眼视觉异常者主要以OKN眼动增益降低为特点;双眼视觉正常者鼻、颞向OKN反应是对称的。结果表明:单眼OKN眼动反应的不对称特性及增益改变对探讨双眼视觉异常机制有重要意义,为视皮层双眼细胞异常导致单眼OKN不对称的假设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并对弱视早期诊断及其分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儿童弱视是常见的眼病,患病率占正常人群中3%,极大影响患儿的视力,研制有效的弱视治疗仪,提高患儿的视力,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此上海医科大学爱伊技贸公司和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新近共同研制的爱伊牌SW—1A自动弱视治疗仪介绍给各位同仁和专家,希望能提出意见和帮助。 一、设计原理及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视觉通路除了经典的视觉皮层通路外,还有一条“古老的”、快速的皮层下通路负责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快速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皮层下视觉通路由上丘、枕核和杏仁核组成,而且不经过初级视觉皮层。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初级视觉皮层与拓扑知觉信息加工没有关系,而皮层下视觉通路负责处理视觉拓扑信息。基于这些发现,我们认为,在早期视觉中,大脑检测涉及生命攸关的信号,这些信号告诉大脑:环境中有物体出现或消失,使大脑进入警戒状态,这对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在早期视觉中,需要检测的要素只是物体的“出现”和“消失”,而不是“纹理”、“形状”等。“出现”和“消失”都是拓扑特征的变化。拓扑感知和皮层下视觉通路的存在可能是早期预警的神经基础。在灵长类动物中,视网膜外周区域主要由视杆细胞构成,该区域接收的视觉信息主要通过皮层下视觉通路进行处理;视网膜中心区域(即中央凹)主要由视锥细胞构成,视觉空间分辨率变得非常高,该区域视觉信息处理主要是由视觉皮层负责。研究表明,由视杆细胞构成的视网膜是个“古老”结构,在1亿多年前就出现了;而视锥细胞构成的视网膜类型较为“年轻”,在5 000万年前才出现。所以,我们的视网膜从“古老”结构演化到“年轻”结构至少用了5 000万年的时间,它是由一个古老结构和一个年轻结构共同组成的“嵌合体”。当我们讨论皮层下通路存在的意义时,我们也应该结合皮层通路的功能来统一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青少年103例(18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90眼)和观察组51例(90眼)。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左旋多巴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视觉对比敏感度和视功能等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振幅出现明显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潜伏期发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100%、25%、10%及5%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矫正辐辏范围、矫正分开范围显著高于对照组,矫正近立体锐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屈光不正患儿的视觉中枢神经元功能,明显提高视力水平及视觉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情况,探讨外周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75例(75只眼),另选取同期正常儿童32例(64只眼)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弱视儿童分为轻度(A组)和对侧健眼组(B组),中度(C组)和对侧健眼组(D组),重度(E组)和对侧健眼组(F组),应用P-VEP检查各组P100波及振幅。结果:A组、C组、E组P100波潜伏期较B组、D组、F组和对照组延长(P0.05),振幅较B组、D组、F组和对照组降低(P0.05),A组、C组和、E组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F组P100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F组振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D组、F组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会出现P100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对侧健康眼会出现振幅降低。  相似文献   

16.
当出现在边缘视野的一个物体被周围其他物体包围时,视觉系统对它的识别会很困难,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拥挤效应.研究拥挤效应既有利于理解人类进行客体识别的过程,也对治疗黄斑变性、弱视和阅读障碍等视觉病变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自拥挤效应被提出以来,对拥挤效应的特性、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等都做了深入地研究.本文将系统地综述拥挤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特性、现有的理论假设、计算模型、可能涉及的大脑区域以及近年来利用知觉学习消除拥挤效应的一些工作,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给出建议.尽管在这个领域已经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许多问题上仍有争议,未来还需要更为巧妙的设计和精确的技术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视觉信息处理异常,这些视知觉功能紊乱涉及视通路的高级以及低级视区,表明在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视觉系统早期或晚期的不同信息处理阶段均可能存在损伤.阐明这些感知觉信息处理紊乱的神经机制对理解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重大意义.视觉周边抑制(surround suppression)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视觉现象,指在神经生理水平或视知觉水平上外周对中央视觉目标的抑制作用.精神分裂症的视觉周边抑制发生异常改变,然而其损伤状况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具体神经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文以周边抑制为对象,从精神分裂症周边抑制改变状况及其神经机制两个层面简述了国内外精神分裂症视觉周边抑制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方向需要系统全面地调查精神分裂症周边抑制损伤状况,综合脑科学研究技术共同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周边抑制异常的具体神经环路.  相似文献   

18.
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Go/NoGo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本试验中,以两只猕猴为研究对象,采用Go/NoGo模型,以不同的视觉线索作为刺激来研究相关认知行为。结果表明猕猴能够很快学会Go/NoGo视觉分辨任务,而且对NoGo任务的完成要优于对Go任务的完成。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猕猴Go/NoGo视觉分辨实验的方法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为进一步记录神经元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物磁学》2009,(17):I0001-I0001
2007年6月,一段动感十足、色彩艳丽、充满视觉刺激的伦敦奥运会会标宣传片竟导致数名光敏性癫痫患者发病。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是因为光敏性癫痫患者的大脑处理视觉刺激的方式与正常人不同。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网络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相似文献   

20.
对视觉卡片的概念、制作视觉卡片的意义和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重点讨论了视觉卡片在植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觉卡片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学生阅读和自学的能力,还可以使植物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