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修竹教授是我国一位病理生理学家和免疫学家,他在该二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中,都作出了贡献。他为医学教育事业的勤奋工作,以及坚持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2.
陈世骧教授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昆虫学家,分类学家. 陈世骧生于1905年11月,浙江嘉兴人.少年时代是在嘉兴渡过的.他常见当地农民因水稻螟灾频生,致生活无着的惨苦情况,内心充满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他高  相似文献   

3.
致读者     
本刊的版面,正如读者所见,已经改为大16开本。编辑部的组成也作了一些调整。在内容上,对某些栏目作了一些变动。本刊由王志均院士和吴襄教授于1957年创刊,是国内最早的一本综述性的刊物,一直受到读者的重视和欢迎。在文化革命结束后,经王志均院士等多方奔走,积极努力,成为最早复刊的学术期刊之一。从1986年至今,本刊主要由韩济生院士主持。在这一阶段,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例如经费短缺、编辑部搬迁、工作人员调整等等,韩济生院士在最困难的这一阶段,作了极富成效的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本刊一直保持了它的崇高威望,受到读者的欢迎。如今王志…  相似文献   

4.
程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家 ,他在白血病病毒病因学研究方面做出显著成绩。他为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懈努力 ,以及坚持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 ,值得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5.
西安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侯宗濂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将近65个春秋。他还曾多年担任医学行政工作,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世界》2008,(6):90-91
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打来电话时,这位72岁的学者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对获奖极感意外。他在评价自己的获奖成果时说.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并且表示:  相似文献   

7.
访澳杂记     
应澳大利亚科学院、博物馆和古生物学会邀请,并得到澳方赞助,我们一行三人于今年2月中旬赴澳大利亚参加“早期脊椎动物的演化和生物地理”专题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的主持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质系主任坎贝尔教授专程从堪培拉开车到悉尼机场来迎接我们。坎贝尔教授去年曾访问过中国,因此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他驱车把我们送到预定的旅馆,一路上谈笑风生,看不出任何一点教授的“派头”。他向我们谈到,中、澳两国虽  相似文献   

8.
我国植物生理学界的老前辈,我们敬爱的老师罗宗洛教授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我们还清楚地记得,三年前我们几个受业子弟到洛师病榻前问候的情景,他还是那么健谈和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他以锐利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从我们每个人的研究课题谈到植物生理学整个  相似文献   

9.
《蛇志》1992,(3)
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6月5日至10日,在大连市顺利召开.在大会的开幕式上,由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长李德俊教授致开幕词,他说学会成立十年来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种种困难的十年,在广大会员的积极支持下,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办了《两栖爬行动物学报》先后发表了论文400余篇,分别在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召开四次国内学术讨论会,并在广州、日本京都召开了两次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术讨论会,从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壮大了会员队伍,到目前为止,已有会员257人.大会向为我们学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张孟闻教授、胡淑琴教授、丁汉波教授以及潘炯华教授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发了致敬电.学会秘书长郑建州同志汇报了第三届理事会组成  相似文献   

10.
抗战遇良师我上大学来之不易,学习自然非常努力。在山东大学二年级时,童第周老师由欧洲回国,来山大执教,讲授实验胚胎学,这是一门新发展的实验科学,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他平易近人,时常与我们学生聊天谈学习,当时同班的张致一同学喜欢学习实验胚胎学,但我自己却爱好植物学,童老师便对我介绍中国植物生理学界的情况。他说当时有三个人从事植物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个是罗宗洛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另一个是汤佩松教授,在武汉大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范世藩教授是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的研究员,现定居美国。早年他和徐科教授等共同研究了对虾大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在本刊科海拾贝栏目刊登了关于超高速传导神经纤维在中国对虾中的发现一文后,他与徐科教授进行过讨论。应徐科教授的建议,范世藩教授给本刊来信,进一步阐述了对虾大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分散度大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中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医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这一题词是从战略高度出发,对教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医学教育工作的同志应该努力的方向。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数量与质量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是很明显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来看,在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中,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年轻一代在国际上做出较突出的成就,或者说为国际所公认的贡献,为数还不很多,很不相称。这和我们的整个教育制度、培养方法以至教学工作的一整套办法有密切的关系。邓小平同志的题词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时也给我们这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一定的压力。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为实现题词中所提出的三个面向认真思考、周密分析,提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办法并逐步付之实现?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所涉及的问题当然很多,需要广大教师共同讨论。我在这里仅就想到的两个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鉴于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只能着重谈谈对医学基础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章鱼有脾气     
正咕噜博士最近很头大,他发现自己养的章鱼越来越难伺候了!它们似乎知道自己是被关起来的,并且还知道把自己关起来的是谁,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家伙有时竟然会对主人发发脾气。不信,请看咕噜博士的喂养经历。  相似文献   

14.
张昌绍教授是我国卓越的药理学家,他离开我们虽然已经十五个年头,可是人们还一直感觉到他对中国药理学的影响。1978年中国生理科学会在青岛举行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与会的数十名药理学工作者趁大会之机聚集在一起商议筹建中国药理学会和创办中国药理学报,大家满怀信心地准备重建中国的药理学事业,但感到我们当中少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张昌绍教授。他的过早去世是中国药理学界的一大损失。金荫昌教授在发言中谈到:“在今天中国药理学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我们特别怀念张昌绍教授。”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我国药理学工作者的心情。大会后期收到即将在上海举行张教授的追悼大会和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仪式的电报,全体药理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接到王德宝先生仙逝的消息时 ,我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和他共事多年 ,195 9年我从有机所回到生化所时 ,分配到了王先生的组里。有一段时间 ,我和他共处一室 ,王先生给我讲他在美国的生活和他回国时的困难。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 ,他常常对我说“别着急嘛” ,使我平静下来。他也是一位很耐心的人 ,如果他对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不同看法 ,他会平静地与我们讨论。我至今仍能快乐和感激地回忆起我和王先生共事的那段时光 ,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196 6年我回柏林后 ,我被洪堡大学医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录取 ,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当时的…  相似文献   

16.
化石真伪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它们是内容丰富的自然历史教科书,记载着地层的沧桑巨变,记载着生物的不断进化,记载着人类的坎坷经历。因而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我们曾在贵州观音洞遗址中挖掘到一把十万年前的石刀,它告诉我们观音洞人的生产水平和意识水平。不过,化石上印写的是无形的文字,加上年代久远,化石有时真假难分,假化石有时会被当作真化石挤进科学的殿堂。化石埋在地层里,地层是化石的母胎,亲自考察地层、挖掘化石,才能更好地认识化石。否则就会给假化石以可乘之机。19世纪,德国有个教授喜欢收集原始人在石头、骨头上的雕刻品。也许是出于妒忌,他的两位同事派人在骨头、石头上刻制了许多原始图画,让别人把假化石卖给这位教授。教授信以为真,一一高价收买,苦心孤诣地加以研究,并出版了专著。后来他收集到一块化石,上面竟刻了他的名字,才知道化石是假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北里大学兽医畜产学部副教授福田芳诏在谈到对牛体外受精卵培养基中添加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印象时说:“好象有些效果。”他已开始添加SOD的实验。虽还没有得出明确的数据,但看到似乎有效。在畜产领域,提高牛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培养技术的效率是个大课题。从屠宰牛的卵巢生产受精卵能达到多高的效率呢?各试验研究机构和企业对此正展开激烈竞争。福田等1987年通过同时培养卵丘细胞和受精卵,克服了八细胞阻断(牛大多数在八细胞期中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协和发酵工业公司高级顾问木下祝郎博士,在1994年3月9日给上海发酵食品公司总工程师居乃琥的信中,谈到了他对《发酵工业词典》一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1963年夏季,齐齐哈尔铁路一中迁入了新的校舍。可是生物学教师李文福的心情,却有些不平靜。因为他辛勤经营了八年的“农园”,要随着原校舍,一起移交给二中了。他想到自已是一个共产党员,当革命事业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劳动果实,让给阶级兄弟,让给兄弟学校,应该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就象建筑工人在平地上盖起大廈,又愉快地转移到新工地去一样。李文福在移交农园的那天,就决定在新的校园里,再创建一个新的生物园地。可是,有些人却来劝他:“算了吧,‘官不修衙门,  相似文献   

20.
张昌绍教授是我国卓越的药理学家,他离开我们虽然已经十五个年头,可是人们还一直感觉到他对中国药理学的影响。1978年中国生理科学会在青岛举行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与会的数十名药理学工作者趁大会之机聚集在一起商议筹建中国药理学会和创办中国药理学报,大家满怀信心地准备重建中国的药理学事业,但感到我们当中少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张昌绍教授。他的过早去世是中国药理学界的一大损失。金荫昌教授在发言中谈到:“在今天中国药理学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我们特别怀念张昌绍教授。”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我国药理学工作者的心情。大会后期收到即将在上海举行张教授的追悼大会和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仪式的电报,全体药理工作者又联名写了唁函。人们怀念张昌绍教授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对发展中国药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为人敬仰,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为人称颂,他善于团结广大药理学工作者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人材。他虽然过早地去世了,但他的未竣事业正由后继者在完成,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