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采自北京香山的细子薄菜Rorippa catoniensis (Lour.) Ohwi (十字花科)上的一种新白粉菌Erysiphe rorippae Chen & Zheng sp. Nov。蔊菜属是白粉菌属的寄主新记录。在附属丝形态上,本新种因附属丝往往在顶部略膨大呈棍棒形而与唇形科上的华阴白粉菌Erysiphe huayinensis Zheng & Chen颇为近似。但因子囊壳直径较大,子囊孢子数目较少、体积较大且在两端钝尖而与该种很易区分。与十字花科上的另外两个已知种,即十字花科白粉菌 Erysiphe crucffcjuran (Opiz) Janell 和南芥白粉菌 Erysiphe arabidisheng&chcn相比则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没有共同之处。这三个种可检索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采自北京香山的细子薄菜 Rorippa cantoniensis(Lour.)Ohwi(十字花科)上的一种新白粉菌 Erysiphe rorippae Chen & Zheng sp.DOV.蔊菜属是白粉菌属的寄主新记录。在附属丝形态上,本新种因附属丝往往在顶部略膨大呈棍棒形而与唇形科上的华阴白粉菌 Erysiphe huayinensis Zheng & Chen 颇为近似,但因子囊壳直径较大,子囊孢子数目较少、体积较大且在两端钝尖而与该种很易区分。与十字花科上的另外两个已知种,即十字花科白粉菌 Erysiphe cruciferarura(Opiz)Junell 和南芥白粉菌 Erysiphe arabidisZheng & Chen 相比则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没有共同之处。这三个种可检索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作者(郑儒永、陈桂清,1977)报道似钩状钩丝壳 Uncinula aduncoi-des Zheng & Chen 时,未能从苏联借到和它一样寄生在械属 Acer 上的另外一种钩丝壳柳氏钩丝壳 Uncinula ljubarskii Golov.进行对比研究,因而只能根据其作者(Golovin,1952,1960)两次报道该种时所发表的描述和绘图来加以比较,结果认为两者虽然比较接近,但仍然存在着足以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的形态差异:中国的菌的附属丝是向上渐粗的并在顶端钩状部分膨大,往往在基部有一个隔膜并有黄褐色的基部细胞;子囊无柄至近无柄;子囊孢子矩圆-卵形(长:宽=3:2)。苏联的菌的附属丝则是上下近等粗的,无隔膜;子囊有明显的柄;子囊孢子椭圆形(长:宽=2:1)。最近,Braun(1984)重新发表了研究柳氏钩丝壳的模式标本所写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除附属丝近等粗并且在顶端钩状部分不膨大外,其他方面均与我们的菌一致。根据这种情况,作者决定将似钩状钩丝壳降为柳氏钩丝壳的变种成为改级新组合似钩状柳氏钩丝壳 Uncinula ljubarskiiGolov vàr.aduncoides(Zheng & Chen)Zheng & Chen star.nov.。另外一种钩丝壳,枫香钩丝壳 Uncinula liquidambaris Zheng & Chen,作者(郑儒永、陈桂清,1978)在发表时所依据的标本都是一些很老的标本,子囊果上大部分的短型附属丝多已胶化不在,因而疏忽地把它当作了只有长型附属丝的钩丝壳属来发表。最近,由于有机会看到一份新采自福建的枫香白粉菌,发现除在同一个子囊果上可同时具有长、短两型的附属丝外,其他特征均与作者过去发表过的枫香钩丝壳一致,这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促使我们对过去鉴定为枫香钩丝壳的所有标本重新进行镜检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上的菌是小钩丝壳属而不是钩丝壳属,因此应成为新组合枫香小钩丝壳 Undnuliella liquidambaris(Zheng& Chen)Zheng,Chen & Z.X.Chen comb.nov.。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内蒙古白粉菌4个新记录种,分别是寄生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上的桦木白粉菌Erysiphe betulin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上的榆白粉菌原变种Erysiphe ulmi var.ulmi、刺果茶藨Ribes burejense上的醋栗单囊白粉菌Podosphaera mors-uvae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上的栾树叉钩丝壳Sawadaea koelreuteriae。其中,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刺果茶藨子Ribes burejense为上述白粉菌的国内新记录寄主,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小集科、秋海棠科和蓝雪科上的白粉菌属(Erystphe)真菌过去早有报道。但无论国内、国外,往往都将这三个科上的白粉菌属真菌鉴定为 Erysiphe polygont (DC.) St-Am-种。我们对中国有关标本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科寄主上的白粉菌既不同于 Erysiphe polygont(DC.) St-Am.,与其他已知种亦有显著不同,彼此之间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孔涛  梁晨  逄蕾  李宝笃 《菌物研究》2009,7(2):86-88
通过对来自中国青岛金银忍冬的调查,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种——金银忍冬白粉菌(Erysiphe caprifoli-acearum var. caprifoliacearum)并在其上首次发现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拍照。研究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QAU)。  相似文献   

7.
本文继续报告我国 Erysiphe属白粉菌的四个新分类单位。它们是:(1)旋花科上的新变种双叉旋花白粉菌Erysiphe convolvuli (DC.) St. Am var. dirhotoma var. nov., 它与其原变种旋花白粉菌 Erystphe convolvuli (DC) St-Am var. convolvuli的主要区别在于附属丝分枝规则得多,而且往往是双叉状或近双又状分枝达1一3(一5)次。(2)马桑科上的新种马桑生白粉菌 Eryslphe coriariicola sp.nov,这是寄生在该科植物上的本属白粉菌的旨次报道。(3)山毛榉科上的新种山毛榉科白粉菌Erysiphe fagacearum sp. Nov.,这种菌因附属丝呈珊瑚状而且很短而区别于其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所有同属白粉菌。(4)山毛榉科上的另一新种细雅白粉菌 Erytphe gracilis sp. Nov., 这种菌亦因附属丝形态特别——细长而均匀和明显波状而与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所有同属白粉菌都不一样。所有新分类单位都有汉文及拉丁文描述,每个新分类单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的近似种之闻的双别亦确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白粉菌目的一个新种和二个新记录种。新种:连云港叉丝壳Microsphaera lianyungangensis S.R.Yu sp.nov.,寄生在卫矛科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L.上。新记录种:地锦白粉菌Erysiphe andina(Speg.)Braun;野茉莉钩丝壳Uncinula togashiana Braun。另报道了79个已知种。  相似文献   

9.
记录了采自长春地区的白粉菌属叉丝壳组(Erysiphe sect.Microsphaera)吉林省新记录变种2个:万布白粉菌原变种(E.vanbruntiana var.vanbruntiana)和车轴草白粉菌原变种(E.trifolii var.trifolii),其寄主东北接骨木(Sambucus manshuri...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白粉菌目的一个新种和二个新记录种,新种:连云港驻丝壳 microsplarerclianyungangensia S. R. Yu sp. Nov., 寄生在卫矛科冬青卫矛 Euonymus joponicae L. 上。新记录种;地锦白粉菌 Erysiphe andina (Sptg.) Braun; 野茉莉钢丝壳 Uncinulo sogashinonRraun。另报道了77个已知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武夷山白粉菌的3个新分类单位。它们是寄生于大戟科连氏野桐上的新种野桐白粉菌(Erysiphe malloti sp.nov.),忍冬科白马桑上的新种锦带花白粉菌(Erysipheweigelae sp.nov.),以及绣球科圆锥绣球上的新种绣球钩丝壳(Uncinula hydrangeae sp.nov.)。绣球科是钩丝壳属真菌寄主科的世界新纪录。新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以及建立新种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白粉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容霖  刘伟成 《菌物系统》1998,17(2):119-121
报道了寄生在人参上的白粉菌属一新种;人参白粉菌,此为白粉菌有性型在五加和植物上寄生的首次记载。模式标本存入在解放军农牧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白粉菌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铁志 《菌物研究》2011,9(1):15-20
为阐明内蒙古白粉菌区系组成特点、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对其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区系中含有10种以上的属为自粉菌属(Erysiphe)、单囊白粉菌属(Podosphaera)和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3属共104种,占总种数的84.55%.根据地理分布资料,内蒙古白粉菌可划分为世界广布种(13.82%)...  相似文献   

14.
报道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白粉菌20种和锈菌25种。其中冷水花白粉菌Erysiphe pileae、黄檗鞘锈菌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梭孢柄锈菌Puccinia fusispora、马格纳斯柄锈菌P.magnusiana、米努辛柄锈菌P.minussensis、鹿角柄锈菌P.rangiferina、横仓柄锈菌P.yokogurae、东北两型锈菌Pucciniostele mandshurica和日本盖痂锈菌Thekopsora nipponica为内蒙古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和标本号。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白粉菌的四个新记录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白粉菌科Erysiphaceae的四个新记录分类群,即:寄生于大刺儿菜上的梅厄白粉菌日本变种Erysiphemayoriivar.japonica,寄生于铺地委陵菜上的瑟门白粉菌Erysiphethuemenii,寄生于美女樱上的马鞭草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verbenae以及寄生于牻牛儿苗和老鹳草属上的老鹳草新白粉菌Neoerysiphegeranii。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两个寄生在忍冬科上的白粉菌属(Erystphe)的新分类单位:一个是采自四川省的Abelta属植物上的 Erysiphe abeliae sp. Nov., 另一个是采自西藏自治区的 Sambucus属植物上的Errsiphs.Cartwbuci Ahmad var. crassitunicata var.Nov.Erysiphe abcliae sp. Nov. 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白粉菌。它的附属丝几乎全部典型地为Ery-siphe类型,但在大约500一1000根这样的附属丝中间却可以发现一根典型地为Oncinula类型的附属丝。这种现象说明此二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认为这种菌的发现对于在白粉菌的系统发育方面主张Lrncinula属是从Erysipka属进化而来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新种和新变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成立新分类单位的理由亦有讨论。  相似文献   

17.
香薷白粉病菌及其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  梁晨 《菌物研究》2011,9(2):97-99
对采自中国长春香薷白粉病菌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鉴定其为本间白粉菌(Erysiphe hommae Braun),同时发现了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并对重寄生茵的叶部寄生特征及培养特征进行了描述.室内检测结果表明,重寄生菌的重寄生强度较高,可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出几种浙江省未报道过的园林观赏植物白粉菌,其中包括两个新种,即寄生于云实科紫荆的紫荆白粉菌Erysiphe cercidis T.Xu sp.nov.以及寄生于八角枫科瓜木的八角枫钩丝壳Uncinula alangii T.xu sp.nov.。新种有汉文及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19.
袁玉涛  史娟  马新  杨凯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539-3550
【背景】白粉病是影响苜蓿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引起紫花苜蓿白粉病的病原有3种: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豆科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leguminosarum Golov.)和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目的】系统研究紫花苜蓿白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分生孢子和闭囊壳的形态特征,明确宁夏地区紫花苜蓿白粉病病原种类。【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调查病害发生和闭囊壳形成条件,利用气象站自动获取数据,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特征,采用水琼脂玻片法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紫花苜蓿白粉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24 °C,湿度范围为40%?60%,形成闭囊壳的条件为温度20?25 °C、湿度70%左右,闭囊壳的形成大约需要42 d。分生孢子以向基式的产孢方式在分生孢子梗上产孢,成熟的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9?46)×(12.5?21.0) μm。闭囊壳黑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71?135 μm,具有大量附属丝,少数为不规则分枝1?2次。闭囊壳内含有4?6个子囊,子囊倒棒型或卵圆形,具柄,大小为(58?90)×(29?60) μm。子囊内含有4?6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1?34)×(10.5?20.0) μm。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2?26 °C,最适pH为6.5,光照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葡萄糖、D-木糖和甘露醇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半胱氨酸促进分生孢子萌发,甘氨酸促进芽管生长。【结论】宁夏地区紫花苜蓿白粉病的病原菌确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野外调查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白粉菌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对《内蒙古白粉菌志》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提供了新修订的内蒙古白粉菌名录。确认了内蒙古白粉菌科10属157种和变种,寄主植物达63科238属540余种。列出了145种内蒙古白粉菌寄主新记录及其产地和标本号等信息,以及从复合种分出的种的寄主名称。报道了白粉菌中国新记录种5个,内蒙古新记录种3个,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保存于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