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使用了9只成年健康的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采用双声刺激和多管电极电泳导入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的方法,研究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能抑制在锐化听皮层(primary auditory cortex,AC,即初级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正常AC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表现出单峰开放式、多峰开放式和单峰封闭式2种类型;用双声刺激方法研究证实,至AC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能被抑制性声刺激所激活,且这种神经抑制有自身的最佳频率,根据其对兴奋反应的影响程度和系统地改变抑制性声刺激的强度,可在兴奋性频率调谐曲线或兴奋区的高频边或/和低频边测出抑制性频率调谐曲线或抑制区;当这种抑制性输入被抑制性声刺激激活后,能降低阈上10fB声强引起的兴奋反应的发放率,抑制效率随抑制声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加强;电泳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后,可不同程度地去GABA能抑制参与构成至AC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抑制有助于提高中枢听神经元的信号/噪声比和频率分析能力,并锐化频率调谐,因此本结果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抑制有助于提高中枢听神经元的信号/噪声比和频率分析能力,并锐化频率调谐,因此本结果提示,声音的各参量中所包含的信息从外周传入中枢后,随着中枢的升级,逐级抽提整合成若干特征,直至在AC形成某种“声像(sound image)”,对大多数AC神经元而言,GABA能抑制在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γ-氨基丁酸能抑制可锐化大棕蝠听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使用了 9只成年健康的大棕蝠 (Eptesicusfuscus)。采用双声刺激和多管电极电泳导入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Bic)的方法 ,研究了γ 氨基丁酸 (γ aminobutyricacid ,GABA)能抑制在锐化听皮层 (primaryauditorycortex ,AC ,即初级听皮层 )神经元频率调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正常AC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表现出单峰开放式、多峰开放式和单峰封闭式 3种类型 ;用双声刺激方法研究证实 ,至AC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能被抑制性声刺激所激活 ,且这种神经抑制有自身的最佳频率 ,根据其对兴奋反应的影响程度和系统地改变抑制性声刺激的强度 ,可在兴奋性频率调谐曲线或兴奋区的高频边或 /和低频边测出抑制性频率调谐曲线或抑制区 ;当这种抑制性输入被抑制性声刺激激活后 ,能降低阈上 10dB声强引起的兴奋反应的发放率 ,抑制效率随抑制声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加强 ;电泳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后 ,可不同程度地去GABA能抑制 ,扩宽频率调谐曲线 ,使多峰调谐曲线变成单峰 ,封闭型变成开放型。表明GABA能抑制参与构成至AC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抑制有助于提高中枢听神经元的信号 /噪声比和频率分析能力 ,并锐化频率调谐。因此本结果提示 ,声音的各参量中所包含的信息从外周传入中枢后 ,随着中枢的升 相似文献
3.
大鼠尾核微量注射γ—氨基丁酸对尾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3只成年Wistar大鼠上,用玻璃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观察了尾核内注射γ-氨基丁酸后,尾核痛反应经元放电的变化和印防己毒素对GABA作用的阻断效应。尾核内每2分钟分别注射GABA25,50,100μg/2μl,尾核痛兴奋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放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放电抑制时程缩短,放电频率增加。PEN和PIN电活动反应与GABA剂量间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抑制性频谱整合对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声强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由声场条件下 ,采用特定双声刺激方法研究了不同频率通道之间的非线性整合对下丘神经元声强敏感性的调制作用。实验在 1 2只麻醉与镇定的大棕蝠 (Eptesicusfuscus)上进行 ,双电极同步记录 2个配对神经元的声反应动作电位。主要结果如下 :1 )所获 1 1 0个 (5 5对 )配对神经元中 ,85 5 %表现为抑制性频谱整合作用 ,其余 1 4 5 %为易化性频谱整合 ;2 )阈上 1 0dB (SPL)放电率抑制百分比与神经元最佳频率 (BF)及记录深度呈负相关 ;3)抑制效率随声刺激强度升高而逐步下降 ;4 )当掩蔽声分别位于神经元兴奋性频率调谐曲线(FTC)内 (MSin) /外 (MSout)时 ,其抑制效率存在差异。前者的放电率抑制百分比及声反应动力学范围(DR)下降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后者 ;5 )抑制性频谱整合导致 3类DR改变 :6 1 6 %为下降、 1 0 9%增加、另有2 7 5 %变化小于 1 0 %。本结果进一步支持如下设想 :下丘不同频率通道之间的抑制性频谱整合参与了对强度编码的主动神经调制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SD大鼠上应用多顺利完成微电极方法,观察微电泳CABA及其受体的拮抗剂或激动剂对杏仁外侧核(LA)抑制皮层AⅠ神经元声反应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电泳GABA能抑制皮层AⅠ区神经元的电活动,电泳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BIC)则能易化其反应;电刺激LA能抑制皮层AⅠ区听神经元声反应,电泳GABA产生类拟于刺激LA的抑制效应;LA对皮层AⅠ区神经的抑制效应能被BIC所翻转,而不能被什氨酸受体拮抗剂strychnine所翻转,电泳GABAB型受体例激动剂baclofen对神经元声反应无影响。上术结果表明,GABA可能是介民LA抑制皮层AⅠ区神经元声反应的最终递质,并且是通过GABAA受体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钠对小鼠下丘核神经元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表达及听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水杨酸钠对小鼠下丘核神经元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及听反应的影响。36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分为三组(每组12只):对照组;NaSA组(水杨酸钠给药何天450mg/kg);NaSA+lidocaine组(水杨酸钠给药每天450mg/kg+利多卡因给药每天10mg/kg)。各组均经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给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d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核区神经元GABA、Glu的表达;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技术观察下丘核区神经元强度-发放率函数、强度-潜伏期函数和频率-调谐曲线的变化。结果如下:(1)NaSA组与NaSA+lidocaine组GABA表达明显较对照组降低,但该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NaSA组Glu表达较对照组和NaSA+lidocaine组明显增加,NaSA+lidocaine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NaSA组强度-发放率函数呈低强度时上移,高强度时下降的非单调性改变;强度-潜伏期函数下移;调谐曲线从狭窄型向宽阔型转变。(3)NaSA+lidocaine给药后强度-发放率函数无非单调性改变现象,强度-潜伏期函数下移的程度较NaSA组明显减轻,而神经元的调谐曲线从狭窄型向宽阔型转变例数也显著减少。以上结果提示:水杨酸钠能增强Glu阳性神经元表达,但抑制GABA阳性神经元表达;水杨酸钠可影响下丘核神经元的听反应特性,强度-发放率函数呈非单调性变化,强度-潜伏期函数下移,调谐曲线尖部变宽。利多忙因有逆转水杨酸钠改变下丘核神经元听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单耳堵塞对蝙蝠下丘GABA阳性反应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已有的研究表明,单耳堵塞可以使中脑下丘神经元的听空间反应特性改变,而神经元听空间特性的形成与中枢中的周边抑制有关,是神经元的兴奋性中心区域与抑制性周边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1]。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ytricacid,GABA)作为中... 相似文献
8.
刺激家兔杏仁复合体对听皮层声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40只三碘季铵酚麻痹的家兔上进行。使用记录诱发电位以及单个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杏仁复合体对Woolsey AⅠ AⅡ以及嗅鼻沟后缘听区皮层声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杏仁外侧核和基底核可以对皮层的声反应产生易化或抑制性影响。这种影响的潜伏期一般为10—25ms,时程为20—115ms,在1例动物上也观察到了2ms的最短潜伏期。这些结果表明杏仁核群对于听区皮层的抑制影响主要是经过多突触环路传递的,但也有可能经由单突触途径实现兴奋性影响。本文对杏仁复合体影响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幼小蝙蝠下丘神经元的听反应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在出生6—8天的8只幼龄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 rouxi)上进行。使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对超声信号的反应。共观察了162个听单位,它们对超声反应的最佳频率分布范围为25.8—60.9千赫,多数集中在43.0—47.0千赫。反应的潜伏期在6.0—38.0毫秒,平均为15.4±5.2毫秒。反应的最低阈值在25—84dB,平均为69.8±10.3dB.这些神经元对超声刺激的调谐曲线都较宽阔,故Q10-dB值都较小。当微电极由下丘表面垂直下插时,所记录到的神经元的最佳频率与记录深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没有音调筑构现象。听神经元的这些特性与同种成年动物构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量资料表明,中缝背核(DR)在痛觉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DR在痛觉调制中的下行性抑制作用,主要观察刺激DR对清醒制动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影响。其主要结果是:①刺激DR或电针可以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吗啡可加强这种抑制效应;②损毁中缝大核(NRM)、纳洛酮、麦角酰二乙胺(LSD)、赛庚啶及对氯苯丙氨酸(PCPA)均能部分阻断DR对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刺激DR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部分是通过NRM间接控制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传入;还有一部分是不通过NRM,可能是DR直接对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的调制。在这种下行性抑制通路中有5-HT和阿片样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大鼠一侧外侧缰核可对脊髓疹角广动力型神经元的伤害性放电产生明显抑制;这种抑制效应可部分地被静脉注射赛庚啶及酚妥拉明所阻断,电解损毁LHb对WDR神经元的放电无影响,本文结果表明,LHb参与了脊髓上结构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抑制,这种下行抑制为位相性抑制。 相似文献
13.
刺激蓝斑及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工作表明,蓝斑(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刺激LC和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LC或电针有明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作用。2、损毁中缝大核和腹腔注射纳洛酮并不明显影响刺激LC的抑制效应。3、α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能加强刺激LC或电针的抑制效应,而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这种抑制效应,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刺激LC和电针可激活LC神经元,通过其下行纤维,在脊髓水平释放NE,通过α2受体,阻断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刺激脊髓胸段背外侧部诱发逆行动作电位,根据其潜伏期恒定性,能跟随高频刺激以及可与自发放电碰撞而消失等标准来鉴定缝-脊神经元。共记录45个缝-脊神经元,其传导速度多在15—60m/s 范围。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性(增频)反应的31个,抑制性(减频)反应的6个。两个类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5.74±0.96Hz 和12.03±2.68Hz。另有3个为兴奋抑制转化型,反应的转化与背景自发放电水平有关,即放电频率低时,对伤害性刺激为兴奋性反应,而当自发放电频率增高时,则转化为抑制性反应。此外还有5个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无明显反应。电针“足三里”对兴奋型的缝-脊神经元(n=13)能明显激活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后者可能是由于下行抑制而产生的继发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比较GABA能神经元在青年猫和老年猫L6段脊髓的分布,探讨GABA能神经元在脊髓中分布的年龄相关变化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青年猫与老年猫L6段脊髓灰质内,GABA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各个Rexed板层均可见GABA-IR细胞,其中背侧灰质阳性最强,其次是腹侧灰质.标记的GABA能神经元胞体为卵圆形、三角形、多角形和星形,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经比较,老年组GABA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明显低于青年组.结论老年动物脊髓调节功能的减弱可能与GABA能神经元减少有少. 相似文献
16.
从家鸽视差表层总共记录了101个视网膜神经节单元,并定量分析研究ECMA损伤对其反应特性的影响,在对照组中,神经节单元都没有自发放电,而需要视觉刺激才能引起反应,对闪光刺激的反应,分别为ON—OFF,ON,OFF三种,其反应均是瞬变的,而且也都对在感受野内运动的小条纹起反应。42个单元中有14个是方向选择性单元。其它的则为运动敏感单元。方向选择性单元的无效方向不是均等分布的,其中有8个单元的无效是从前向后的,但没有发现其无效方向是从后向前的单元。与对照组相比,经ECMA损伤后的实验组中只记录到ON-OFF反应和ON反应单元,未能找到单独的OFF反应单元。神经节单元的ON反应部分为持续成分。所有的单元对运动条纹刺激都失掉了方向选择性,这些现象的机理可能是由于ECMA去除了胆碱能无足细胞所致。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家兔大脑皮层感觉区对丘脑束旁核痛敏单位放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目的在于探讨大脑皮层与丘脑束旁核痛觉信息活动之间的关系。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60只清醒麻痹状态下家兔束旁核痛敏单位的诱发放电活动。按其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型式而分成两类,分别称为痛兴奋单位和痛抑制单位。观察到在电刺激大脑皮层感觉区时,多数痛兴奋单位呈抑制性改变,并且有时施予皮层的每一单个刺激均能立即遏止一阵痛放电,少数呈易化性改变;痛抑制单位则对伤害性刺激呈现抑制反应解除,而施予皮层的每一单个刺激均可使之先有一阵短暂的放电,然后出现抑制的现象。本组实验观察过程,完整的总例数共32个单位,包括25个痛兴奋单位(18个呈抑制改变,7个呈易化改变)和7个痛抑制单位(全部呈易化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大脑皮层感觉区传出系统对机体的痛觉信息传递活动具有下行调制作用。由于皮层刺激对束旁核放电的影响是逐渐发展起耒的,因此考虑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有体液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实验在75只家兔上进行。以玻璃微电极记录丘脑束旁核痛放电,以电脉冲(5次/s、0.2ms、8—10V)通过双极同心电极刺激尾核头部,结果表明刺激尾核对束旁核痛放电既产生抑制效应(34/38),也产生易化效应(4/38)。抑制有两种表现方式:1.改变诱发放电的型式,2.跟随着单个刺激脉冲出现对痛放电的短暂压抑。静脉注射纳洛酮或阿托品可以阻断尾核刺激所引起的第一种抑制效应,提示尾核内阿片肽能系统和胆碱能系统活动参与对束旁核痛觉信号活动的调制。本文也观察到尾核刺激可诱发束旁核神经元出现每分钟约6次的周期性锋形电位串。 相似文献
19.
下丘神经元声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频谱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特定双声刺激、双电极同步记录方法研究了下丘神经元的频谱整合作用。实验在6只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上进行,共获得22对频谱整合相关的配对神经元。结果显示:(1)81.8%(36/44)的配对神经元产生相互抑制性频谱整合,18.2%(8/44)为相互易化性频谱整合;(2)频谱整合的范围主要在20~30kHz之间,其中约一半(45.5%,20/44)的配对神经元其最佳频率差小于2kHz,但也可见最佳频率差大于10kHz的配对神经元(13.6%,6/44)产生频谱整合;(3)下丘神经元的频率及强度选择性受频谱整合作用的调制。推测等频层内及等频层之间的下丘神经元在声信号处理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机制,以利于对复杂声信号的加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