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类根瘤胞间根瘤菌对分生细胞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小麦类根瘤中,分生细胞核很大,而且较圆整,一般为一个核仁,有的核仁还有核仁泡,但通常一个核仁只有一个核仁泡,染色质较少,呈团块状分布。若胞间根瘤菌离分生细胞核较远,分生细胞核变化不大,只是染色质开始由团块状变为长条形,但仍有核仁。当胞间根瘤菌靠近分生细胞核时,细胞核变小,染色质密度增加并形成网状,而且无核仁出现。在上述这些无核仁的分生细胞核内有一种特殊的管状内含体,它们位于网状染色质附近的核基质中。本文还讨论了分生细胞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胞间根瘤菌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小麦类根瘤,以探讨小麦类根瘤中胞间细菌的运动及其对细胞壁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类根瘤由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和侵染细胞组成,它们中有许多胞间隙,其中一些还含有大量细菌;它们的胞间层常常彼此分离,形成间隙,间隙中有时也有细菌存在;(2)小麦类根瘤中没有侵入线,细菌运动主要在胞间进行;具有细菌的胞间隙和胞间层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细胞壁还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一般与它们中的细菌有关,且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豌豆根瘤的侵染细胞.结果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大量的细菌,它们主要是杆状细菌,其次是球形、Y形和T形细菌,其它形状的细菌很少.除了细菌形状不同外,还有一些细菌比较特殊,如有的细菌较长,菌体出现部分收缩并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收缩环,其形状类似一条莲根;有的细菌很大,它的体积是普通细菌的2倍或2倍以上;有的细菌粗细不均匀,端部膨大,呈棒槌状.侵染细胞中有许多小泡,它们大小不同,呈球形.它们存于细菌之间,其中一些小泡还位于细菌的表面上,而且附近细菌的表面有时还有各种隆起.  相似文献   

4.
豌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根瘤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作为RhizobiumleguminosorumUSDA2 370和SinorhizobiumxinjiangnesisCCBAU110的抗药性标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成功地获得了USDA2-370和CCBAU110的属间融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融合菌株在细胞形态、大小、菌落特征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上与亲本菌株均有所不同。融合菌株与USDA2-370的DNA同源性为 5.66 % ,而与CCBAU110的DNA同源性为10.2 %。  相似文献   

5.
豌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银瘤菌原生质体的属间隔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作为Rhizobium leguminosoum USDA2370和Sinorhizobium xinjiangnesis CCBAU110)的抗药性标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成功地获得了USDA2370和CCBAU110的属间隔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融合菌株在细菌形态、大小、菌落特征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上与亲本菌株均有所不同。融合菌株与USDA23703的DNA同源性为56.6%,而与CCBAU110的DNA同源性为10.2%。  相似文献   

6.
7.
从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观点出发,阐述不同植物类群胞间通道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共质体运输的桥梁。基于对胞间连丝分子组成及超微结构的研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胞间连丝结构模型。对其功能的研究表明,胞间连丝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病毒的周身感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胞间连丝的结构、分子组成及病毒介导的大分子胞间转移,以及对内源蛋白质的胞间转运机制诸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免疫印迹,免疫电镜和ATP水解活性的测定对豌豆(Pisum sativum L.)根细胞胞质中V1-ATPase复合物的存在进行鉴定。用兔抗绿豆V-typeH^ -ATPase的A,B亚基的抗体进行的immuno-blotting和胶体金电镜结果都表明,胞质中存在有A,B亚基。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胞质具有ATP水解活性,这些结果说明豌豆根胞质具有活性的V1-ATPase复合物。这是首次直接证明植物中有胞质V1-ATPase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豌豆根瘤侵染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侵染细胞和拟菌体的衰老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首先是一些包裹拟菌体的包囊变得疏松,包囊和拟菌体之间出现较大间隙,间隙中常有一些纤维状和泡状物质。然后,细胞质失去正常结构,逐渐凝聚为染色很深的团块,进而完全泡状化,伴随着拟菌体的衰老,寄主细胞质染色由深变浅,细胞器逐渐减少,最后,液泡和质膜相继破裂,细胞完全瓦解,有时在衰老细胞的胞间隙,或在衰老的细胞质中有一定年轻的细菌,甚至在一片崩溃的拟菌体中还有侵染丝,有的还正在向寄主细胞质释放细菌。  相似文献   

11.
胞间连丝与大分子物质的胞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英  杨世杰 《植物学报》1999,16(2):150-156
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细胞器,是细胞间通讯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上限(SEL)是800~1000 Da.近年来研究的许多证据表明,胞间连丝的SEL随组织种类及其生理状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病毒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玉米突变体 kn1基因异常表达的KN1可使包括表皮在内的各层组织结瘤,KN1是细胞间移动的信息物,P-蛋白可由伴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筛管。某些组织中胞间连丝很高的SEL和发育过程胞间连丝SEL的变化可能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项分化潜能。移植后,MSCs可以迁移归巢至受损组织,通过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胞外囊泡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炎,抗病毒,抗凋亡,抗纤维化,促进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组织器官修复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目前,国际上已有10余款MSCs产品上市,我国也有30余款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许。胞外囊泡是来源于膜系统,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颗粒,携带有亲本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包含蛋白质,脂质,mRNA和细胞因子等,可以将亲本细胞信号传递给受体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具有与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因其体积小,免疫原性低,组织渗透性强,循环半衰期长,稳定性高,使用风险低等优点,近年来,胞外囊泡作为非细胞产品逐渐受到关注。除其本身具有组织发育与功能维持,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和促进再生等作用之外,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还可以作为生物载体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肿瘤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的功能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胞间连丝与大分子物质的胞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细胞器,是细胞间通讯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上限(SEL)是800~1000Da.近年来研究的许多证据表明,胞间连丝的SEL随组织种类及其生理状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病毒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玉米突变体kn1基因异常表达的KN1可使包括表皮在内的各层组织结瘤,KN1是细胞间移动的信息物,P蛋白可由伴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筛管。某些组织中胞间连丝很高的SEL和发育过程胞间连丝SEL的变化可能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背景】苹果青霉病是由扩展青霉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果实采后病害,影响果实品质导致苹果腐烂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目的】研究假单胞菌YL11对扩展青霉的抑制作用和苹果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扩展青霉为供试菌株,研究不同浓度的假单胞菌YL11无菌发酵液对扩展青霉菌落直径、孢子萌发率、菌丝体干重、苹果损伤接种病斑直径扩展的影响,利用对电导率、核酸及蛋白释放量、AKP含量、SDH活性、ATP酶活性和ATP含量的影响对抑菌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假单胞菌YL11无菌发酵液能有效抑制扩展青霉生长,抑菌圈直径为22.33±0.27 mm,抑菌效价为71.67 mm/mL;能有效抑制孢子萌发,100%无菌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80.2%;对扩展青霉的生物量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体积分数为100%时,菌丝体干重为4.7mg/mL,抑制率达到39.74%;无菌发酵液处理能有效抑制苹果青霉病病斑的扩展,3d时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最大,达到47.1%;无菌发酵液处理均能引起电导率升高、胞内核酸和蛋白释放量增大、胞外AKP含量升高、SDH活性降低、ATP酶活性和ATP含量均降低,且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增加效果越明显。【结论】假单胞菌YL11能显著抑制扩展青霉的生长,破坏细胞膜结构、降低能量代谢酶活性,从而扰乱扩展青霉的正常生长,对苹果青霉病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豌豆根瘤菌(Rhizobum Leguminosarum),苜蓿根瘤菌(R. meliloti),三叶草根瘤菌(R. trifolii),菜豆根瘤菌(R. phaseoli),豇豆根瘤菌(Rradyrhizobium sp.(Vigna))和大豆根瘤菌(R. Japonicum)产生的胞外多糖化学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根瘤菌能产生具有不同组分的胞外多糖,其多糖组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糖醛酸和甘露糖的含量。豌豆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菜豆根瘤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含有糖醛酸,大豆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产生的胞外多糖一般不含有糖醛酸。根瘤菌有快生型和慢生型之别,这种差异也可由其产生的胞外多糖组分看到,一般快生型根瘤菌:豌豆根瘤菌,苜蓿根瘤菌,菜豆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包括最近证明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胞外多糖中甘露糖所占百分比较低(低于20%),葡萄糖所占的百分比较高(高于60%),而慢生型根瘤菌:大豆根瘤菌和豇豆根瘤菌的胞外多糖中甘露糖所占百分比较高(高于36%),葡萄糖所占的百分比较低(低于50%)。  相似文献   

17.
赵华  张小勇  李佐虎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5):598-600
生物肥料的常规生产方法是经液态发酵后 ,再以固态基质吸附[1 ] 。其工艺繁琐 ,吸附时易引入大量杂菌 ,从而降低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而由于静止浅盘固态发酵存在着较大的氧气浓度和温度梯度[2 ,3 ] ,及易染菌等因素 ,所以利用固态发酵成功生产生物肥料的研究较少。近年来 ,固态发酵以其优于液态发酵的特点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4] ,但至今仍未能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其主要原因是固态发酵反应器在放大过程中传质、传热困难[3 ] 。Bajracharya&Mudgett[5 ] 指出 ,解决上述弊端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对反应器中的气相进行控…  相似文献   

18.
胞间连丝向胞间通道转化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衰老器官内大量的降解物质在短期内迅速转移到贮藏器官和生长部位,胞间连丝内部结构在酶的作用下瓦解,其周围的细胞壁物质也被降解,胞间连丝结构拓宽,形成胞间通道。  相似文献   

19.
植物转录因子的胞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的组织和器官由多细胞组成,细胞之间的通信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转录因子作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分子不仅在转录水平上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而且新近研究发现,转录因子的胞间运动是细胞之间通信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功能。对转录因子胞间运动的发现过程、转录因子胞间运动的机制及其通道进行了论述。转录因子的胞间运动有基于扩散作用的非目标性转运和具有目标性的主动转运两种模式。转录因子胞间运动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方向性。分析了影响转录因子胞间运动的因素,讨论了转录因子胞间运动的功能以及转录因子胞间运动所参与的植物生长发育及形态建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免疫印迹、免疫电镜和ATP水解活性的测定对豌豆(Pisum sativum L.)根细胞胞质中V1-ATPase复合物的存在进行鉴定.用兔抗绿豆V-type H+-ATPase 的A、B亚基的抗体进行的immuno-blotting和胶体金电镜结果都表明,胞质中存在有A、B亚基.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胞质具有ATP水解活性.这些结果说明豌豆根胞质具有有活性的V1-ATPase复合物.这是首次直接证明植物中有胞质V1-ATPase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