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槐尺蠖是陕西省眉县地区刺槐林的主要害虫。经初步调查,其寄主植物包括林木、农作物和果树等34种,其中刺槐、苹果和梨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结茧蛹在土中过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羽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盛期,末期于4月中旬。成虫雌雄异型。雄蛾有翅善飞,有趋光性。雌蛾无翅,仅能缓慢爬行。雌蛾一般羽化、交尾和产卵一日内完成。卵多产于一年生枝梢端部阴面,卵粒排列成行,数行或数十行成一卵块,卵块平均有卵462粒。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扩散的习性。幼虫为害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下树。 根据此虫生物学特性,以地面喷、撒六六六粉消灭成虫效果最好,幼虫幼龄阶段实行树上喷六六六粉也是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枣步曲是枣树上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当枣芽萌发,此虫即孵化,为害嫩芽,群众称“顶门吃”。严重年份将枣芽吃光,造成大幅度减产。在我省沧州小枣产区和保定大枣产区发生严重。我们自1971——1973年分别在沧县、献县、交河县和曲阳县、阜平县、唐县等地进行了一些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发生情况 1.成虫发生期 3月下旬选定观察树,每天早起捉拿潜伏在树干根茎部羽化的雌蛾(图1)。越冬代雌蛾在献县最早出现期为3月下旬,末期在4月下旬。雌蛾无翅,羽化后多隐藏在树干下部或杂草丛中,当太  相似文献   

3.
详细地记述了枝尺蛾亚科鞍形埃尺蛾Ectropiscrepuscularia (Denis&Schiffermller)、胡桃褶翅尺蛾Zamacrajuglansiaria (Graeser)及Phigaliaverecundaria (Leech)幼虫的形态特征 ,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4.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其幼虫称为“尺蠖”,是荔枝和龙眼梢期的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尺蛾科害虫共有10种,广东省内常见的有8种,分别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油桐尺蛾Biston(Buzura)suppressaria、波纹黄尺蛾Perixera illepidaria、樟翠尺蛾Thalassodes quadraria、荔枝青尺蛾Berta chrysolineata hainanensis和间三叶尺蛾Sauris interruptaria。至今,国内外围绕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开展的研究报道仅为15篇,其中粗胫翠尺蛾最多(7篇),而为害较普遍的荔枝青尺蛾和间三叶尺蛾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文献检索结果,着重综述了粗胫翠尺蛾、大造桥虫、大钩翅尺蛾、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和油桐尺蛾5个尺蛾科优势种的研究现状,并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 桃斑蛾Illiberis nigra Leech又名梅薰蛾,主要为害杏、李、桃等果树。在晋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龄幼虫在剪锯口缝隙中(占70.4%)、皮下(占14.8%)、树杈及贴叶下(各占7.4%)结茧越冬。来年4月上旬出蛰,白天为害花芽,遇不良气候或夜间返回原越冬场所隐蔽。老龄幼虫白天下树隐蔽,19时以后开始上树为害,21时至翌晨4时达高峰。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在树干、根基部的土、石、砖块等下结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时间多在半夜。成虫羽化时将蛹壳带出茧外1/3  相似文献   

7.
<正> 云尺蛾Buzura thibetaria Oberthur和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属尺蛾科,枝尺蛾亚科(Ennominae)。近年在我茶场为害严重。云尺蛾数量最多,而木橑尺蠖仅及五分之一左右。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云民蛾翅底白色,前后翅具黑色粗条纹,外缘有淡黄褐色带状斑;雄蛾触角纤毛状,雌蛾丝状,腹部有黑色横纹,腹末有黄色毛丛。 木橑尺蠖翅底白色,上有灰斑,外线上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斑,前翅基部有一圆橙斑,斑点隐显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苧麻黄蛱蝶(Pariba vesta Fab.)俗称麻虫,是我县的重要害虫。1959—1965年我们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在全县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基本上控制住虫害。现将工作结果分述如下。 生 活 习 性 黄蛱蝶在我县一年发生两代。三麻收割后以五、六龄幼虫于11月上、中旬迁移到麻地边、山坡杂草及土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为害头麻,4月上旬是第一次为害高峰,5月上、中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6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为害二麻,出现第二次为害高峰,9月上、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孵化盛期,为害三麻,出现第三次为害高峰。  相似文献   

9.
<正> 乌翅麦茎蜂(Cephus sp.)是兰州市小麦生产上一种新发生的害虫。经过几年试验观察,基本搞清了它的发生规律,初步找到了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生活史与习性 乌翅麦茎蜂在兰州地区每年发生一代。7月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根茬中造薄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进入盛期,5月中旬为化蛹末期。成虫羽化自5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达盛期,羽化期长约20天。成虫飞翔能  相似文献   

10.
广西新松叶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新松叶蜂在云南为害云南松幼林,郁闭度0.3以下为害严重。一年发生2代,以二龄、三龄及少数四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越冬代虫态不整齐,世代重叠。有二种寄生蜂和寄生蝇寄生于其幼虫,寄生蝇的寄生率可达41.8%,在防治上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苹果小卷蛾成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小卷蛾AdoxophyesoranaFischervonR slerstamm为北京郊区大桃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试验采用黑光灯诱杀、糖醋盆诱集 2种方法在不同生态环境果园对其成虫发生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苹果小卷蛾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5月底至 6月初 ,第 1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6月1 0~ 1 5日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旬 ,第 2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竹篦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蓖舟蛾在闽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竹林中缀叶为苞并在其中越冬,成虫羽化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10月上旬,幼虫分别于3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出现。4种不同药剂的正交防治试验和随机区组防治试验表明,不同药剂以各种配比进行防治均有良好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间无显差异,单一药剂以80%敌敌畏防治效果最好.与40%氧化乐果和50%甲胺磷之间均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 麦水蝇Hydrellia sp.在西北地区和四川省的东北部地区为小麦上的常发性害虫。常年成虫在10—11月期间飞到小麦苗上产卵,幼虫蛀入叶鞘内为害。翌春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羽化为第一代成虫;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为幼虫主害时期,严重为害孕穗、抽穗期的小麦植株的上部叶鞘,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为第二  相似文献   

14.
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主要为害榆、柳、杨、枣、槐、梨、沙果、槭、桑等。过去在河北一带发生为害,未见报道。 1975年3月上旬我们于天津郊区、武清县、河北省的固安县等地灯下采到许多成虫,4月中旬果园中发生大量幼虫,取食苹果、梨的叶和花蕾。为此我们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石祥 《昆虫知识》2007,44(5):737-739
李实蜂Hoplocampa sp.在山东省枣庄地区是严重危害李树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据作者于2000~2004年间对山东省枣庄地区该害虫的调查,李树的被害果率达80%。李实蜂在枣庄地区1年发生1代,3月中旬开始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羽化,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越夏和越冬。建议采用涂环防治方法,防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斑翅棕尾毒蛾 Euproctis karghalica Moore是沙雅县果树上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逐渐扩大蔓延为害。我们自1967年以来作了初步观察。 一、分布与为害 斑翅棕尾毒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沙雅、库车、皮山、英吉沙、洛浦、叶城、民丰、阿合奇、伊犁、玛纳斯、乌鲁木齐等地。主要寄主有苹果、杏、梨、桃、杨、柳、沙枣、桑等,偏嗜苹果。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开始爬出丝巢活动为害,对刚长出的苹果芽苞和嫩叶进行毁灭性的残食。1966年4月24日红旗公社一社员的5棵苹果树芽苞和嫩叶全部被吃光,当年没有收成。春季是一年中为害最重的时期,夏季幼虫食量小,不如早春严重。  相似文献   

17.
<正> 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 suspecta(Warren)在河北省安国县1年发生3代,专为害卫茅,以蛹在树冠下土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第二年4月底至5月初羽化。成虫不善飞翔,常在树冠下低矮作物或地表杂草上匍伏,晚间羽化后3~4天开始产卵在树干的裂缝、叶面,也有少数产在树枝、叶柄处。每块卵由十几粒至几十粒不等,每头雌蛾可产卵150粒以上,卵期7~9大。幼虫具假死性,能吐丝结网,受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种群动态与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鳞翅目:螟蛾科)测报和防治对策,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的寄主有菊科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Mill.、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eg.) Kitam和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其中苣荬菜作为向日葵螟的寄主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应用性信息素监测结合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一年发生2代,其中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但此时羽化的成虫由于缺乏开花寄主而无法产卵为害。第1代幼虫在6月末为害茼蒿、7月下旬开始为害开花的向日葵。第1代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形成第2代,其中有9.2%的老熟幼虫直接滞育越冬。第2代幼虫自8月中旬起为害晚开花的向日葵,9月中旬老熟后陆续入土越冬,至10月上旬收获时仍有30.0%的幼虫未老熟而随收获的葵花盘转至筛选出的杂质中越冬。在24℃,RH 70%和L16∶D8光照条件下测定第2代向日葵螟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2、15.9和11.1 d,雌、雄蛾寿命分别为14.9 d和15.1 d.综合观察结果,绘制了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19.
樟树新害虫——窃达刺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窃达刺蛾是樟树新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4月上旬成虫出现并产卵,4月中旬幼虫孵出,5月中旬陆续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出现,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出现。在幼虫三龄前,喷洒5%辛硫磷,40%氯化乐果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武三安  刘锦  欧小平 《昆虫知识》2010,47(1):190-192
木竹泰广肩小蜂Tetramesa cereipes Erds为我国1新记录种,在北京市紫竹院公园发现危害巴山木竹的嫩竹枝,受害竹枝形成多室虫瘿。该小蜂在北京1年发生1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虫瘿内过冬,翌年3月下旬起化蛹,4月初为化蛹高峰期。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初盛发,5月下旬终止。幼虫为害期从6月中旬到11月下旬止。此外,还描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