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原本匿藏于自然界的某些病毒得以接触人类。近20~30年来,不断有新的病毒感染人群的事件发生,有些病毒引起了地区性疾病的暴发,有些病毒的流行甚至有席卷全球的危险。正确认识这些病毒,并寻求防治其感染的方法是当前急需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即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bovine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俗称,是一种慢性消耗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疯牛病被认为与朊毒体(Prion)有关,朊毒体是由正常朊蛋白(Prion protein,或者PrPC)发生构象改变后形成的异常蛋白(PrPSc)。疯牛病的发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PrP的起源及其功能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鱼类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正在展开中,由于鱼类PrP相关蛋白与朊蛋白的结构相似,鱼类感染TSE类似病存在理论上的风险。本文全面地综述了疯牛病的概况、朊毒体的特性、朊毒体与哺乳动物朊蛋白、鱼类PrP相关蛋白(PrP1、PrP2和PrP3)及鱼类其他PrP相关蛋白的研究情况,为国内水生动物PrP相关蛋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朊毒体病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表现为传染性、遗传性和散发性3种形式。朊蛋白PrP^c向PrP^Sc的转化以及PrP^Sc的复制是TSE致病的关键。目前已发现多种化合物可针对朊毒体扩散和复制的不同环节在体外或动物模型中发挥一定的抗朊毒体活性,其中几种药物已进行了初期临床试验。近年来PrP抗体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提示主、被动免疫可能成为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蒜病毒的毒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余姚白蒜等S个品种均有病毒病,发病率100%,呈现黄条褪绿、花叶和畸形扭曲。人工接种蚕豆(Viciafaba)产生局部褐斑,墙生藜(Chenopodium murabe)上呈现褪绿点斑或隐症,豇豆(Vigna sinensis)上为坏死点斑或花叶。电镜检测病毒粒子为线形,长度为300—2250×11—12nm,其中550—650nm占29.6%、700—800hm占28%;超薄切片发现大量风轮状、环状、束状和涡轮状胞质内含体,未见片层状聚集体,叶绿体被破坏。致死温度在55℃以上。免疫电镜测试和洋葱黄矮病毒(OYDV)有血清学相关性,根据以上特征证明浙江大蒜病毒病是由两种病毒复合感染引起的,一种是大蒜黄条病毒(GYSV),属马铃薯Y病毒群(Potyviruses);另一种是大蒜隐潜病毒(GLV),属于石竹隐潜病毒群(Carlaviruses)。  相似文献   

6.
RNA 沉默的病毒抑制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 沉默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体内普遍保守的、通过核酸序列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RNA 沉默的一种重要生物学效应是防御病毒的侵染,而针对寄主的这种防御机制,许多植物病毒已演化通过编码 RNA 沉默的抑制子来克服这种防御反应 . 目前,已从植物、动物和人类病毒中鉴定了 20 多种 RNA 沉默的抑制子,围绕抑制子的鉴定和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病毒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 对 RNA 沉默抑制子的发现、鉴定方法、作用机理及与病毒病症状形成的关系、动物病毒的沉默抑制子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了综述,并对沉默抑制子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7.
8.
鉴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疫苗毒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H、gE基因的序列, 设计了两对引物及其对应的TaqMan探针, 通过对引物、探针、Mg2+的浓度和样品DNA提取方法等进行优化, 建立了鉴别PRV野毒与疫苗毒感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108拷贝/mL, 达8个数量级, 灵敏度可达101拷贝/mL, 比常规PCR高100倍。用此方法对60份疑似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并与血清中和试验、常规PCR相比较, 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和能对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等优点, 并且该法以闭管的模式操作, 减少了后续步骤污染的可能性, 整个PCR检测过程不到2 h。此方法的建立, 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早期鉴别诊断和定量分析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程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慢病毒免疫应答的载量阈值学说认为病毒载量决定了机体对病毒反应的类型。为了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血浆病毒载量与马体免疫保护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EIAV弱毒疫苗株(EIA-VDLV125)免疫马和EIAV强毒株(EIAVLN40)非致死剂量接种马血浆中病毒载量进行了动态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马在监测过程中皆可检测到相似水平的病毒载量(103~105copies/mL),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毒株接种23周后,对马匹进行了强毒株(EIAVLN40)的致死剂量攻毒,根据攻毒后典型马传贫急性发病与否确定接种保护率。结果显示,疫苗组的保护率为67%而非致死剂量强毒组的保护率为0。以上结果提示,病毒血浆载量不是决定EIAV弱毒疫苗诱导免疫保护能力的主要或单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烟花叶病毒番茄株弱毒疫苗N14接种17科54种植物,只能感染7科20种植物,其中除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表现轻花叶症状外,其它植物均无症状。N14。与CMV、PVX和PVT混合接种番茄时的病情指数只与CMV、PVX和PVY单独接种番茄时的病情指数相等或略高。6年来,N14 已连续传代100多次,毒力无明显变化,使用N14多年的地区未出现问题,为使用N14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个狂犬病病毒街毒分离株N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测定了30年来从不同动物中分离的19个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N基因的部分核酸序列,并对其核苷酸差异做了比较分析.可将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分为4个组群,各组间的同源性为83.45%~88.62%.除广西地区分离的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彼此差异较大外,其余街毒株的地理分布与其N基因核酸序列差异的距离是密切相关的,基本上可按其地理分布分为东、西二大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华盛顿洲在2020年3至4月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病人二代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找出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简称S朊)中存在的所有突变类型,为研究病毒在体内复制的突变规律及研究疫苗提供基础资料。利用NCBI中公布的130例美国华盛顿区报道的新冠肺炎病人二代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并对其朊编码基因进行深度突变分析,找出其潜在的疑似抗原变异位点(antigen variation,以下简称突变点)。排除30条未获全长的数据,共获得100份病人完整的SARS-CoV-2序列,其S朊编码基因,主要突变点集中在S1区的SP区及受体结合区(RBD)之前的间隔区(突变区基本呈连续分布:126aa~153aa, 194aa~204aa)和S2区的1250aa~1270aa区。100份样本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S基因在病人体内复制过程中较为稳定,编码氨基酸的突变点(突变频率15%)呈单样本散在分布,且S2区较S1区更为稳定。未在新冠病毒的RBD区找到突变率20%的点,而S区散在零星突变区域主要集中在S1区间隔区(126aa~153aa, 194aa~204aa处,且基本呈连续分布)和S2末端约20aa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poly(C)区段的序列长度与FMDV毒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利用NheⅠ/NotⅠ线化FMDV pGEM-XJ/AKT/69全长重组质粒,制备体外转录本,借助Lipofectamine 2000转染BHK-21细胞,获得基因工程毒。随后,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收取不同代数病毒培养液,提取总RNA进行poly(C)的长度测定,并进行乳鼠致病性试验和BHK-21细胞TCID50的测定。【结果】我们发现,基因工程毒在BHK-21上连续传代至第6代时,可见明显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在经过一代乳鼠接种之后再重新适应到BHK-21细胞的过程中,poly(C)区段出现了缩短现象;乳鼠致病性试验和BHK-21细胞TCID50测定结果表明,尽管基因工程毒与母本毒相比毒力偏低,但含有不同长度poly(C)的基因工程毒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poly(C)区段的序列长度在12~17个C之间改变对FMDV基因工程毒的毒力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克毒丹防治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苗种病毒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异常,“埃厄尔诺”现象的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不平衡,至使1993年世界范围虾病的大流行,而我国尤为严重,产量大幅度下降。在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Fabricius育苗期间,发生虾病毒而引起苗种大量死亡的现象,使用抗生素仍无法控制其死亡。使用克毒丹02×10-6~06×10-6浸洒苗池,以便改变其微生态环境,又相间使用虾丹特号药物。结果苗种成活率比对照组平均提高11%以上,从而达到控制病毒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猪瘟病毒中国兔化弱毒疫苗株(CSFV C株)为实验材料,研究该病毒株在原代牛睾丸细胞中增殖的基本特性与规律。找到了一株能够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检测的CD株猪瘟病毒,并对病毒滴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发展完善了荧光斑技术(F-PFU)。使用改进的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对接毒后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检测,在原代牛睾丸细胞中,接毒后5d,几乎所有的细胞者可被病毒感染;释放到培养液中有活性的病毒  相似文献   

17.
肉毒梭菌毒素是人类所知的最毒物质,但极微的剂量可造福美国数以十万计的人,以减轻许多严重的运动混乱症。1990年底,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召集的有关肉毒毒素临床应用的专家组研讨会上,正式推荐扩大肉毒毒素的医学应用,用以治疗称为强力障碍的运动混乱症。  相似文献   

18.
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L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DLA)病毒基因组RNA为材料,用RT-PCR方法扩增出EIAV gag基因,以平端针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UC19中,由于疫苗不是克隆株,因此通过5次单独克隆与测序,推导出EIAV-DLA gag基因的优势序列。gag基因全长1458个碱基,编码一486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与美国EIAV Wyoming1369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0%,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博卡病毒属基因组特征与致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卡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的成员之一.目前已知博卡病毒成员有牛博卡病毒、犬博卡病毒、人博卡病毒、以及新鉴定的猪博卡病毒,猩猩、猫、犬以及加利福尼亚海狮体内发现的新博卡病毒成员.作为新发病原,博卡病毒成为各国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前人的文献和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对博卡病毒的家族成员分类、基因组结构与复制、临床致病特点、致病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广大科研人员对博卡病毒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出血综合征与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它在多个国家流行,给中国乃至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猪瘟病毒感染能够诱导宿主的天然免疫应答,也能通过影响天然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功能。本文将对猪瘟病毒感染与天然免疫应答及其免疫抑制的现象与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