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防风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试管苗的根尖,下胚轴或叶柄切段在含有1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含有胚性细胞团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液体振荡培养,形成含有大量胚性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用含有 Onozuka R-10 1.5%、Mace-rozyme R-10 0.3%、蜗牛酶0.5%、CaCl_2 5mmol/l 和甘露醇0.6 mol/l(pH=5.8)的酶液从胚性细胞团游离得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培养的第4天出现第一次分裂,50天左右形成的细胞团大小为1—2mm。这些细胞团在含有0.5 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在含有0.1 mg/l 6-BA 或0.1 mg/l 2,4-D+0.5mg/l 6-BA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胚状体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发育成完整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NAA1.0mg/L 6=BA2.0mg/L的MS培养基上,在培养10天前可产生大量单细胞到多细胞胚性细胞团,培养10至15天,逐渐形成大量球形胚,利用这样一个实验体系,在培养0,1,2,3和4天后加入放线菌素D(AMD,20ug/ml)和环己亚胺(CHM,20ug/ml),继续培养至第6天,分析大分子代谢动态和观察胚性细胞团的形成情况;培养6和10天后加入同样浓度的AMD和CHM,继续培养至第15天,分析大分子代谢动态及观察球形胚形成情况,结果表明:(1)培养0,1,2,3和4天加入AMD的分别抑制胚性细胞团的100%,63%和45%,加入CHM的抑制100%,85%和75%,培养6和10天后加入CHM抑制球形胚的100%和75%;(2)DNA,RNA和蛋白质在胚性细胞团和球形胚形成时出现两个峰值,其中RNA变化剧烈,最早出现峰值,AMD和CHM分别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3)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对胚性细胞团和球形胚形成过程中顺序表达。AMD和CHM分别在转录和转泽水平上对其进行规律性抑制,根据以上结果,本文对伊贝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红豆草(Onebrychis viciaefolia Scop.)下胚轴切段在含有1mg/IBA、1mg/1 KT 的 LS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产生愈伤组织,通过筛选、克隆得到大量的具有胚胎发生潜力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当将其转移到含1mg/1BA 的 LS 培养基上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技术测得在胚性培养的前2天,RNA 合成速度迅速上升,随后下降,第五天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尔后平稳。蛋白质合成速度在胚性培养的第三天达到高峰,升高很快。而 DNA 合成速度变化平缓,只是在胚性培养的第五天出现一较小的峰。胚性培养过程的 DNA、RNA 蛋白质合成速度均高于非胚性培养。  相似文献   

4.
以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幼穗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在不同的酶解条件和不同的酶解液中分离原生质体并进行培养,获得了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5.
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NAA 1.0mg/L+6-BA2.0 mg/L的MS培养基上,在培养10天前可产生大量单细胞到多细胞胚性细胞团,培养10至15天,逐渐形成大量球形胚。利用这样一个实验体系,在培养0、1、2、3和4天后加入放线菌素D(AMD,20μg/ml)和环己亚胺(CHM,20μg/ml),继续培养至第6天,分析大分子代谢动态和观察胚性细胞团的形成情况;培养6和10天后加入同样浓度的AMD和CHM。继续培养至第15天,分析大分子代谢动态及观察球形胚形成情况。结果表明:(1)培养0、1、2、3和4天加入AMD的分别抑制胚性细胞团的100%、63%和45%,加入CHM的抑制100%、85%和75%,培养6和10天后加入CHM抑制球形胚的100%和75%;(2)DNA、RNA和蛋白质在胚性细胞团和球形胚形成时出现两个峰值,其中RNA变化剧烈,最早出现峰值。AMD和CHM分别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3)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在胚性细胞团和球形胚形成过程中顺序表达,AMD和CHM分别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对其进行规律性抑制。根据以上结果,本文对伊贝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野大麦幼穗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的幼穗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胚性悬浮细胞系在不同的酶解条件和不同的酶解液中分离原生质体并进行培养,获得了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7.
棉花体细胞增殖和胚胎发生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棉花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褐化可能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有关.对棉花组培中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DNA进行琼脂糖电泳,观察到:仅在第一次愈伤组织继代后10 d左右和愈伤组织第一次继代到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0 d左右,愈伤组织的DNA产生了180 bp左右的片断或其整数倍片断大小的DNA带,呈DNA梯(DNA ladder)状电泳,说明在这两个时期PCD达到了高峰.在这两次PCD高峰后1周均出现愈伤组织大规模的褐化死亡.显微镜观察到第一次PCD发生高峰的愈伤组织存在许多管状、内含物少的细胞,这些细胞分布在愈伤组织的边缘和内部;第二次PCD发生高峰观察到体细胞胚胎分化、PCD细胞的木栓化和水渍化.对体细胞胚胎分化时期的原生质体进行荧光染色(DAPI),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凝聚、结块、边缘化和形成PCD小体.  相似文献   

8.
研究胡萝卜体细胞胚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组织化学和蛋白质组成变化的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主要源自维管束周围的细胞.球胚形成前期,淀粉粒和糊粉粒极性分布已很明显.子叶胚期,芽开始分化,有大量糊粉粒累积.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初期和球胚后期、糊粉粒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后期和球胚期各有两次累积高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正常分化芽和根、诱导芽或恨定向发生的白百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Baibaili)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变化的结果。MS+0.2mg/1NAA+0.2mg/1 KT诱导白百利烟草愈伤组织正常分化出芽和根,MS+0.05mg/1NAA+2mg/1KT诱导愈防组织定向地芽发生,MS+0.5mg/1NAA+0.05mg/1KT诱导愈伤组织定向地根发生。在定向诱导芽或根发生愈伤组织里的RNA和蛋白质合成的第一个高峰出现,比正常发生芽和根的愈伤组织里DNA、RNA和蛋白质的第一个高峰迟5天,在芽发生的愈伤组织里DNA峰出现也迟5天,在根发生的愈伤组织里DNA蜂,则相同于正常分化的愈伤组织DNA峰出现。外源的植物生长物质诱导器官定向发生的作用表现在RNA水平上。在三种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里,蛋白质组成在第8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41KD和46KD蛋白质在器官的定向发生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防风试管苗的根经2,4-D诱导可形成具有发生体细胞胚潜能的愈伤组织,用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细胞。细胞及组织学的观察表明,体细胞胚发生经历了单细胞、丝状体、细胞团、愈伤组织及胚性细胞团的出现及类胚体的各个发育阶段。丝状体可以经过不同的分裂途径发育为细胞团。愈伤组织表面或者内部的某些细胞演变为胚性细胞,它们不断分裂形成了体细胞胚,一个愈伤组织可形成一个或几个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石刁柏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组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活力及同工酶带均比其体细胞胚的要少。而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以球形胚为最低,子叶分化期胚为最高而呈递增趋势;可溶性蛋白质组分以子叶分化期胚、成熟胚为最多,球形胚、香蕉形胚为最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以梨形胚为最多,子叶分化期胚、成熟胚为最少;酯酶同工酶则以子叶分化期胚为最多,成熟胚为最少。胚性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均有其特异性可溶性蛋白质及同工酶带,可作为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Observations on the callus sections showed that most embryoids were produced from surface layer cells of the callus and a few embryoids from inside layers of the callus. The initial cell of the embryoids possessed denser protoplasm and larger nucleus than the others cells did.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the initial cell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zygotic embryos. First division gave rise to two daughter cells, the basal cell and terminal cell. The basal cell was able to divide or not divide again and changed into the suspensor, The terminal cell first divided longitudinally and then transversely into four cells. As the four cells further divided the embryo was formed properly. The embryoids possessed monody or polycotyledons. The production of the embryoids from a callus was not synchronous. So embryoid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could be found on the same callus.  相似文献   

13.
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的幼嫩胚乳接种于MS+NAA 5ppm+6-BA 1ppm和MS+NAA 1ppm+6-BA 0.5ppm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6-BA 1ppm+NAA 0.5ppm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30天后即可形成胚状体,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或近表层的单个胚性细胞。在胚状体发生的早期阶段,观察到与柳叶菜型和藜型胚胎发育大致相似的细胞分裂方式,从而出现了T型或线型的四个细胞的原胚。在多细胞原胚及球形胚期具有单列或不规则排列的多细胞胚柄。石刁柏胚乳愈伤组织中的胚胎发生是不同步的,在同一块愈伤组织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胚状体。在外形上还可以观察到一个子叶、两个子叶或四个子叶等多种不同形态的胚状体。一部份胚状体能发育成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14.
茴香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茴香幼茎或叶柄的愈伤组织转入附加6-BA和低浓度2,4-D的MS培养基以后,愈伤组织逐步由松软状转变成为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中的单个细胞或胚性细胞团。在含NAA和6-BA的培养基中,胚状体发育成熟,并再生小植株。茴香的胚状体主要以单细胞内起源方式发生。首先由胚状体单个原始细胞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2-细胞原胚以三种方式进行分裂:1.T- 形分裂;2.直线形分裂;3.田字形分裂。不同的分裂方式决定了胚柄的有无。茴香胚状体的发育过程与合子胚基本相同。由原胚发育成为球形胚,依次经过心形胚和鱼雷胚阶段,形成成熟的子叶胚。在胚状体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分生组织的活动中心。球形胚期,两团分生组织位于胚体中部对应的两点;心形胚期,位于两侧和中部;鱼雷胚期,分生组织的分布在子叶形成区域呈倒“U”形,在下胚轴部位呈中空的梭形。到子叶期,分生组织从两片子叶伸向胚根,呈“Y”形分布。两子叶间产生茎生长点,由生长点分化出叶原基。胚状体最终发育成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5.
李春瑶  李军生  梁倩华  杨继华   《广西植物》1989,9(3):243-246+291
本文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研究了甘蔗幼叶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及体细胞胚胎的形成过程。甘蔗幼叶片切段培养于含2.4—D1.5mg/1的MS培养基上,4—6天后切段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约10天后愈伤组织表面出现白色颗粒状结构。将含有白色颗粒状结构的愈伤组织转移至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中,7—10天后可见有小植株长出。组织学和形态学观察表明,甘蔗离体再生植株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16.
白花泡桐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成年型和幼年型茎切段体外培养时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IAA、CTK和ABA含量测定表明:幼年型材料中内源IAA和CTK的含量在诱导的第2天同时达到高峰,而成年型材料中IAA和CTK含量的高峰则在第4天出现.两种类型切段根原基出现的时间都与其内源IAA和CTK的高峰一致.幼年型材料的内源ABA含量在第4天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成年型材料中内源ABA则逐步下降.成年型和幼年型材料中RNA的变化相同,在诱导的第2天稍有下降,随后显著增加.结果显示,不定根的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茶树叶片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附加4mg·L-16-BA,2mg·L-1IAA.3mg·L-1GA3和0.2—0.3%活性碳诱导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进一步形成小植株.切片观察表明.茶叶愈伤组织胚状体的发生,起源于愈伤组织表层及其内部的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胚状体发育顺序与合子胚大致相似.经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阶段.但发育过程中常有畸形胚出现.  相似文献   

18.
Peroxidase was studied as a developmental marker in pumpkin (Cucurbita pepo L.) callus lines and horse-radish (Armoracia lapathifolia Gilib) transformants. Embryogenic callus lines DE grown on MS medium with 2.4-D and NA-3 grown on medium with NAA and adenine sulfate showed about a 20 times higher enzyme activity than the habituated non-embryogenic line Z5b/T grown on medium without hormones. A rise in peroxidase activity indicated that somatic embryogenesis was triggered in a few habituated tissue cultures. Separated globular embryoids had a manifold lower enzyme activity than the callus from which they originated. SDS-electrophoresis showed distinct polypeptide patterns between the horse-radish leaves and crown galls, but the tumor characteristic protein bands failed to be identified. In horse-radish crown galls and short bushy plants regenerated from hairy roots an enhanced peroxidase activity was registered. Due to its high peroxidase level and abundant biomass production horse-radish transformants should facilitate enzym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CaM抑制剂TFP抑制了胡萝卜愈伤组织的形成。ELISA法测定CaM的动态表明,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两个CaM 的峰。第一个峰值在6h,可能是由创伤引起的,单位蛋白和单位鲜重的CaM 量都增加了1倍左右,第二个峰值可能是由激素引起的,从48 h以后开始增加,7天时单位鲜重的CaM 增加了4倍左右,单位蛋白的CaM 量也特异地增加了0.7倍,此结果亦为CaM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所证实。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激素与创伤效应和CaM 动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