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分析比较不同植物活枝的燃烧性,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内,对昆明地区15种常见木本植物中小径级的活枝进行了热辐射引燃试验,对小径级的活枝进行了氧指数试验。在测定样品直径、含水率、引燃时间、有焰燃烧时间、试验过程中烟气温度和质量损失变化过程等基础上,提出并计算了表征活枝燃烧性能的综合燃烧特性参数S,根据该参数对15种植物中小径级活枝的燃烧性能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15种植物小径级的活枝均具有较强的阻燃性,燃烧性能顺序为:云南松<野八角<华山松<滇青冈<地盘松<云南樟<厚皮香<大白花杜鹃<炮状花杜鹃<云南含笑<小白花杜鹃<南烛<光叶石栎<元江栲<云南野山茶。根据氧指数及试验现象将15种植物的小径级活枝分为3类,其中难燃类4种(大白花杜鹃、野八角、厚皮香、南烛)、可燃类7种(云南含笑、云南松、地盘松、华山松、滇青冈、云南樟、云南野山茶)、较易燃类4种(小白花杜鹃、炮状花杜鹃、光叶石栎、元江栲)。分析了造成2种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35种森林木本植物的燃烧性排序与分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昆明地区35种森林木本植物的活枝叶进行燃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引燃时间、有焰燃烧阶段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过程等基础上,提出了燃烧性参数,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产生的烟气温升峰面积与引燃时间之比.根据该参数和引燃时间长短对35种植物的燃烧性进行排序和分类,采用2种方式对燃烧性排序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小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siderophyllum)等14种植物为难燃类;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等5种植物为可燃类;圆柏(Sabina chinensis)等16种植物为易燃类.可燃类与易燃类间平均引燃时间相差36.2s,可燃类与难燃类间平均引燃时间相差276.7s,可燃类与易燃类占样品总数的60%,而难燃类占40%,难燃物种比例较小是昆明地区森林火灾多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五种木本植物枝叶水分状况与其抗旱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压力-容积(PV曲线)法测定了柽柳、梭梭、胡杨、沙枣和花棒等5种干旱区木本植物的水分参数,同时用TPS-1型光合蒸腾测定系统、压力室和露点微伏压计测定了其叶片(同化枝)的蒸腾速率、枝叶水势和渗透势,并结合持水力和枝叶相对含水量等的测定结果,分析了5种木本植物枝叶水分状况与其抗旱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V曲线水分参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组织内部的水分状况和抗旱潜力,但依据不同参数分析得出的不同植物抗旱性有所不同,有的甚至相反;以PV曲线水分参数为依据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的综合抗旱性指数显示5种木本植物抗旱性能并无显著差异.而综合PV曲线水分参数和蒸腾速率、枝叶水势、渗透势等实测水分指标计算的综合抗旱性能指数则较好地显示了5种木本植物的综合抗旱性能的强弱,即第1层次梭梭抗旱性最强,第2层次是柽柳,第3层次是沙枣、花棒和胡杨,其中又以胡杨综合抗旱能力最差.由此可见,采用PV曲线水分参数和实测水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较好地评定植物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4.
疣螈属的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和棕黑疣螈(T. verrucosus) 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测定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14个地点的T. shanjingT. verrucosus共40只标本的线粒体DNA Cyt b基因(753 bp)。结果表明:(1)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等3种系统发育分析法分别重建棕黑疣螈种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T. shanjing是单系群;(2) T. shanjingT. verrucsus的mtDNA Cyt b序列差异平均值仅为1. 2%, 未达到种级水平。因此, 全部T. shanjing样品都属于同一个物种, 即T. verrucosus, 不支持T. shanjing的物种地位, T. shanjingT. verrucosus的同物异名,并建议恢复T. verrucosus的中文名红瘰疣螈。根据基于40个样品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和遗传变异以及地理分布, 这些红瘰疣螈(T. verrucosus)样品聚为3 支, 即中国西南地区的红瘰疣螈可分为片马、滇中滇西和滇东南3个地理居群。  相似文献   

5.
珍稀濒危植物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颖娟  王玉山 《植物研究》2008,28(5):568-57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小灌木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 集中分布的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4条引物共检测到114个位点,其中99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86.84%,长叶红砂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68 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8 4;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比率P为77.89%,I为0.410 6,H为0.260 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6 9,揭示了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变异多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占10.69%。 基因流(Nm)为4.178 7>1,说明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防止了由于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长叶红砂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本身特性和所处不同群落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入侵植物假苍耳对土壤中铜、铅重金属污染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在营养生长阶段对铜、铅的耐性及富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1~16 mg·L-1的添加铜处理及0.5~14 mg·L-1的添加铅处理条件下,假苍耳对铜、铅两种单一金属均有很强的耐性及富集作用,重金属在植物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富集量分别为607.59、137.20,404.38、34.53 mg·kg-1,对应的富集系数为11.39、4.18,转运系数4.43、11.71,且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均表现为:茎部>叶片>根部,地上部分的积累量远大于地下部分。对叶色、株高及生物量等特征的观察表明假苍耳的生长未受到抑制,符合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超富集植物相比,假苍耳作为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具有生长迅速、植物材料易得,生物量大且分布范围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南地区的风水林是乡村聚落的一种特色林分, 具有守护村庄的象征意义。在过去的数百年中, 风水林在乡村的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下而受到保护, 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有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的影响, 我们选择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同一林分起源的3个具有相似地形的风水林, 研究了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其林下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多响应置换过程(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s, MRPP)分析表明, 人为干扰显著改变了风水林林下木本植物组成(P = 0.001, A = 0.3886), 沿着干扰由弱至强的梯度呈现出中生性植物减少、阳生性植物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重度干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 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 3个风水林群落相互间的林下物种相似性降低, 物种替代率呈增加趋势。双向聚类分析较好地反映出林下物种因受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影响而表现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指示种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显著指示值(IV ≥60)的指示种。综合分析表明, 人为干扰有利于阳性物种在风水林内定居生长, 并明显地改变了林下木本植物组成, 但未能引起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差异。此外, 找出对人为干扰产生关键生态响应的林下指示种, 对增进风水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方方法对栖息于云南省哀牢山平河(E 101°17′16.1″, N 24°20′09.5″, 海拔2 600 m)的黑长臂猿 (Nomascus concolor) 栖息地乔木层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记录到乔木57种隶属于23科37属;木质藤本植物9种隶属于6科8属。优势科主要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主要树种重要值排序表明,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为该地区最主要的优势种,在各坡位中均有广泛分布。乔木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沟底明显降低,而乔木1层和2层所占的比例以及木质藤本的平均多度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升高。与其他地区的长臂猿相比,哀牢山黑长臂猿的活动程度较低(10—22 m),果实性食物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9.
云南扁担杆属植物计有14种3变种,本文对其中9种1变种作了分类学评注,并确认中国新记录2种,云南新记录1种,新组合1变种及新异名6个。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刘建宏  叶辉 《昆虫学报》2005,48(5):706-711
分别于1992、1998、2003和2004年在云南元江干热河谷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雄性成虫数量变化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植物对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桔小实蝇在元江干热河谷常年发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桔小实蝇种群较低,3月以后逐渐上升,于6~8月形成增长高峰,9~11月种群迅速下降。近两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上世纪90年代明显增大。月均温、月均降雨量和寄主植物是影响元江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子。元江干热河谷各月均温在桔小实蝇适温区内,为其常年发生提供了温度条件。但12~2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低于桔小实蝇的适温下限,而5月的月平均最高温超过桔小实蝇的适温上限,这两方面对桔小实蝇种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元江夏季6至8月的月降雨量为100~150 mm,有助于桔小实蝇种群增长。芒果和甜橙是元江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其种面积、挂果期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重要因素。气温、降雨和寄主植物通过各自的作用方式和发生时间综合影响着元江干热河谷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变动。  相似文献   

11.
12.
13.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真菌类遗传学分析的知识结构教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桂花 《遗传》2002,24(3):349-350
本文以认知结构理论为指导,讨论了真菌类遗传分析与高等动植物遗传分析的内在联系,认为利用这种内在联系进行教学可收到好的效果并说明了作者的具体教学过程。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nalysis of Fungi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high animal and plant was discussed.A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we adopted thi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9.
I. D. Kolesin 《Biophysics》2014,59(3):511-513
Pre-epidemic circulation of a multivariate agent is simulated. An assumpt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a new variant as a combination of properties of circulating variants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