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四棱豆中克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wblys,通过PCR扩增wblys片段,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pGEX-4T-1/wblys大肠埃希菌工程菌,表达重组蛋白,IPTG诱导后,发现细菌全蛋白在44 ku(含GST标签)处多出1条明显条带。HPLC检测赖氨酸含量。诱导后菌体总赖氨酸含量比正常菌体提高15.84 mg/g。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植物源高赖氨酸蛋白基因,为该基因在益生菌中表达提供研究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文浩  黄丽萍  马望  赵环  张腾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0):1123-1127, 1133
目的 以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为基础建立一种与肠道菌群相关的新型白介素2(IL 2)递送方式,研究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以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用3%的DSS水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分别灌胃表达IL 2的菌株(E. coli 1917/IL 2)、空质粒转化的菌株(E. coli 1917/0)或PBS进行治疗5 d,定期评估各组小鼠的临床体征、疾病活动指数(DAI)、病理和免疫组织学变化。 结果 构建的益生工程菌E. coli 1917/IL 2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小鼠肠炎,小鼠DAI评分较低,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均高于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较少。 结论 使用工程化益生大肠埃希菌编码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为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基因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分型,了解其耐药性趋势与传播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77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药物的耐药性;K—B法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FINGERPRINT Ⅱ软件进行细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和氨曲南的耐药性明显增高,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经ESBLs确证试验,ESBLs阳性率为28.60%(22/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除第62株和第70株相似性系数为78.27%外,其余相似度均低于70.0%;ESBLs大肠埃希菌阴性株中除少数几对菌株相似性系数较高外,其余呈散在分布,且电泳带存有6条以上的不同条带,为流行病学无关的不同克隆。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耐药性明显增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该研究尚不能证明存在大肠埃希菌爆发性流行感染,提示可能存在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优势克隆;PFGE基因分型方法是耐药性与流行状况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因子为志贺毒素2(stx2),其基因由温和噬菌体编码,由晚期基因启动子调控表达。stx2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诱导噬菌体溶菌周期,而且正常肠道大肠杆菌感染了毒素编码的噬菌体就能制造毒素和噬菌体,使毒素水平远远超过病原性菌株本身的产量,作者在体外以及鼠肠道验证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某医院各科室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状况和致病性,了解大肠埃希菌在该院流行情况。方法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仅对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85株菌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B2型25株,致病性最强;D型37株,致病性次之。菌株间亲缘关系表明可能存在院内流行。结论实验获得菌株具有较强耐药性和致病性,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李岩  张卓然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5):21-22,F004
大肠埃希菌是最早启动全基因组测序的细菌之一,但是对于大肠埃希菌作为共生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内的生物学本质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大肠埃希菌基因组中每个必需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了解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就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后基因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述及Vero毒素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理,毒素分子中氨基酸置换对毒素活性的影响和Vero毒素及其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我院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的尿液,作常规尿标本培养和分离,应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确证法完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结果:12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有62株,占48.1%;在17种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100%),无耐药株出现,对第一、二、三和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均超过了95%)。结论: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升高,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也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基因表达载体,研究其生物活性,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大肠埃希菌K12的PNP基因,T4连接酶将PNP连接人pMSCV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PNP。pM—SCV/PNP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XLI-Blue,提取pMSCV/PNP,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病毒包装细胞293产生重组逆转录病毒pMSCV/PNP,流式细胞仪测病毒滴度。pMSCV/PNP转染胰腺癌细胞BXPC-3,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FACS分离转染阳性细胞(GFP阳性)。RT—PCR检测PNPmRNA在胰腺癌细胞BXPC-3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PNP基因的生物活性。结果PCR扩增出大肠埃希菌PNP基因(738bp),酶切和PCR的电泳条带显示pMSCV/PNP,测序结果正常。293包装细胞产生高滴度(3.6×10^7U/m1)重组逆转录病毒pMSCV/PNP。RT—PCR实验结果表明,pMSCV/PNP转染的胰腺癌细胞BXPC-3表达PNPmRNA。前药6-甲基嘌呤-2’-脱氧核苷(MePdR)作用72h浓度达1.00mg/L,BXPC-3/PNP细胞存活率为10.09%,随着MePdR浓度加大,BXPC-3/PNP细胞存活率继续下降直至为0。结论构建了pMSCV/PNP载体,获得了表达大肠埃希菌PNP基因的BXPC-3细胞克隆,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对胰腺癌细胞BXPC-3有较强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检验主要是从食品卫生指标角度进行。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以确定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而O157:H7大肠埃希菌系临床腹泻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重要成员。近年,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来势颇为凶猛,深受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本文试对该菌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述。1腹泻原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类和引起的疾病(见表1)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已知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IEC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或称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TEC)…  相似文献   

11.
12.
重组hKGF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质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2, KGF2)是新近发现且发展迅速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新的一员,又称FGF10,是上皮细胞特异性的促有丝分裂剂,应用前景广泛。为构建其高效原核表达菌株,首先用RT-PCR法从培养的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中获得去除信号肽的hKGF2 cDNA,将其插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后,克隆入pET-30a( + )表达载体,将成功构建的pET-30a( + )- hKGF2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 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为高效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经Ni+-NTA(镍亲和层析)一步法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及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SUMO融合系统已成为目前大肠杆菌重组蛋白生产的重要手段,但在载体构建效率和蛋白可溶性等方面仍有待改进。本研究在PCR克隆酿酒酵母SUMO基因Smt3(Sm) 时意外发现Sm具有组成型原核启动子活性;而且经软莓BPROM程序预测发现大多数物种SUMO基因编码区都具有依赖s70的原核启动子。进一步通过整合Sm启动子和Sm 3¢末端StuⅠ位点特性以及引入His标签和超酸增溶标签,构建了基于Sm’-LacZα融合基因的一系列通用克隆表达载体,并通过蓝白斑筛选和SDS-PAGE分析进行了多个靶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构建抗辐射菌属一大肠杆菌间的穿梭载体,通过此载体使荧光素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方法】以质粒pUE30、pGBM5及pKatCAT为基础,构建抗辐射菌属一大肠杆菌间的穿梭载体,将groEL启动子和荧光素酶基因lux+插入到构建的穿梭载体中得到穿梭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大小约为5.8 kb的抗辐射菌属一大肠杆菌间的穿梭载体pZT17,该载体在没有抗生素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能稳定存在。在穿梭载体pZT17的EcoRV部位插入含有groEL启动子和荧光素酶基因lux+的DNA片段,构建得到了穿梭表达载体pZTGL2;利用该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可诱导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结论】构建的穿梭表达载体为以后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来源于抗辐射菌的基因、特别是DNA损伤修复蛋白基因,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rfb gene cluster which determines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O2 O antigen has been cloned from an Escherichia coli O2: K1 strain isolated from a case of septicaemia in chickens. The region required for expression of the O antigen in E. coli K-12 was localised to a 10.7 to 14.15-kb segment which was shown to be chromosomal in origin with a close linkage to the gnd and his genetic loci.  相似文献   

16.
从质粒pXZ10145和pUC19出发,构建了一个谷氨酸棒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pAK6。pAK6的大小为5684bp,带有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选择标记,以及多克隆位点。在pAK6基础上,构建了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为报告基因的启动子探测载体pAKC6,pAKC6的大小为6474bp。采用鸟枪法,将经Sau3AI消化的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片段连入pAKC6;根据谷氨酸棒杆菌对氯霉素的抗性,从中分离出两个具有启动子功能的插入片段。通过测定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对两个启动子片段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强度进行了初步的判断;测序后,用启动子预测软件对其结构进行了预测,证实了启动子序列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培养基配方、IPTG浓度、金属离子复合液浓度、镁离子浓度、表达时间、接种量、诱导时间点等发酵的重要条件对重组蛋白表达量影响的研究,确定多表位恶性疟疾疫苗M.RCAg-1蛋白最佳表达条件为以改良TB培养基培养、最优Mg2+,诱导剂IPTG和金属离子复合液浓度分别为10mmol/L,0.5mmol/L,6μl/ml,接种量为10%,表达时间为4.5h,将优化后的参数用于50L发酵罐进行连续3批中试规模的发酵,最终收获菌体湿重平均为31.8±1.78g/L,目的蛋白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50%左右,试验确定了恶性疟疾多表位随机组合蛋白M.RCAg-1在大肠杆菌中的最优表达条件,该条件能够适合大规模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Lactobacillus casei染色体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磷脂酶A2基因pla2,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la2。通过IPTG诱导实现磷脂酶A2在E.coli DE3中的重组表达。对诱导条件初步优化后,重组菌酶活最大可达2.8 U/mL。通过Ni-螯合柱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分析重组磷脂酶A2相对分子质量为1.7×104。通过酶学性质分析,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 8,比酶活为110 U/mg。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旋转培养装置处理大肠杆菌,筛选生长曲线发生变化、提前进入对数期的突变菌株,对菌株进行基因芯片的表达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研究微重力条件下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变化和对微重力条件的适应机制。结果发现突变菌株有1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9个基因表达上调。表达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ABC转运系统、糖代谢、三羧酸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核酸代谢、脂类代谢等方面。质谱分析从蛋白水平上验证了这个结果。表明经过微重力处理可以筛选到生长加快的菌株,生长加快是菌株相关代谢水平上调的结果。空间微重力通过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来使菌株适应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