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2008年5a间非发酵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a间临床常见非发酵菌菌株的药敏,数据统计分析用WHONET5.4软件进行。5a间分离的非发酵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占革兰阴性杆菌的46.49%。非发酵菌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其中耐药最严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注重本地区、本治疗区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出现的机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总结非发酵菌的感染特点,探讨治疗对策。方法采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ICU非发酵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性测定。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非发酵菌检出率为45.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32.1%),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7.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3%)。非发酵菌可感染不同部位,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75.5%),其次为创面分泌物(8.7%)和引流液(5.5%)。药敏结果显示非发酵菌对替卡西林、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非发酵菌分离率高,分布范围广泛且耐药性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2002-2004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Kirby-Bauer法对19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分析试验结果;分析感染患者基础疾病特征。结果3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67株.96.25%分离自住院患者。3.75%分离自门诊患者。该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呈多重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在逐年上升。它主要引起住院老年人和严重外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71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75株,革兰阴性杆菌457株,占6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159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真菌59株,占8.7%,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及治疗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近2年1247株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201卡测定17种抗菌药物抑菌浓度,按NCCLSM7解释结果,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10种抗菌药物MIC90。结果 非发酵菌占临床总细菌分离率28.8%,其中醋酸钙不动杆菌最多占42.7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35.28%与6.89%。83%感染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96%患者存在各种高危因素。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最高占63.4%,其次为同分泌物占12.18%,泌尿道占8.26%。分离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100%。头孢他啶耐药率较其他三代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非发酵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深圳罗岗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的菌群分布及优势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2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PA)362株,占51.6%,鲍氏不动杆菌(AB)158株,占22.5%;PA对NIT、CXM、SAM、AMP、CZO、CTF、CRO、SXT耐药率均在99.0%以上,对IPM、LVF和TZP耐药率均在15.0%以下;AB对NIT、CXM、AMP、CZO、CTT耐药率均为100%,对SAM、FEP、TOB、GEN、IPM、LVF和TZP耐药率均在15.0%以下;耐IPM的PA和AB的检出率分别为20.4%和11.4%;耐IPM的PA对NIT、CXM、SAM、AMP、CZO、CTT、CRO、SXT、1PM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余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25.0%~84.0%;耐IPM的AB对NIT、CXM、AMP、CZO、CTT、CRO、SXT、ATM、PIP、IPM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余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21.0%~90.0%。结论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非发酵菌以PA和AB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前应重视病原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象山县中医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分离出的126株铜绿假单胞菌(包括21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主要分布情况:痰占80.2%,尿液占11.1%,脓液占7.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活性较强同时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升至5%,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升至33%。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性较弱,且明显弱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加强动态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 229份住院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非发酵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呼吸道与非呼吸道主要分离株的耐药率差异,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分离自患者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测定采用K-B法,并比较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所检出的主要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556株,其中呼吸道标本366株,非呼吸道标本190株,前3位非发酵菌分离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非发酵菌菌株ESBLs、AmpC、MBL、同产ESBLs+AmpC和同产ESBLs+MBL检出率分别为17.62%、13.67%、14.39、12.23%和6.12%,其中呼吸道标本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的ESBLs、AmpC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标本(均P<0.05),鲍曼不动杆菌的ESBLs、AmpC检出率明显低于非呼吸道标本(均P<0.05);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的主要非发酵菌分离株对同一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治疗不同部位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要考虑由于感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有效浓度的差异,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科危重病人呼吸道院内感染致病菌及其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SICU1997年1月~1999年12月三年间从痰标本中所分离的致病菌及其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外科危重病人呼吸道内感染仍以G^-菌为主,占58.0%,其次真菌25.4%、G^ 菌16.6%,致病菌前四位分别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主要的致病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结论:本SICU呼吸道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致病菌呈多重耐药特性,掌握本科室呼吸道内感染致病菌谱及其耐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然后进行细菌菌株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59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4株,占78.2%,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49株(占8.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80株(占13.5%),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不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革兰阳性球菌均普遍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中4种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调查其4种非发酵菌分离菌株,统计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分布。结果共分离目标菌393株,包括鲍曼不动杆菌152株,铜绿假单胞菌12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3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1株;分离菌株数最多的原发病依次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24.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6.5%),支气管扩张(14.8%)和肺炎(12.2%);药敏试验结果,4种非发酵菌普遍呈多药耐药趋势,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哌拉西林耐药率均>5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37.8%;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4.2%~26.8%和25.2%~50.7%。结论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非发酵菌的患者,主要集中在9类住院治疗的患者,分离的菌株数量以COPD、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等原发病患者较多,这些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应予以严密监视。体外药敏试验表明,4种非发酵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需要定期公布细菌检测和耐药率变迁信息,制订和完善预防措施,加强临床和实验室的协作和沟通,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今后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127例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采用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条进行试验,按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27株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占59.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4%,药敏结果显示5种主要酵母样真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全敏感。结论从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中分离出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已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监测与控制,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768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痰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革兰阴性菌596株,占58.1%,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N/舒巴坦耐药率在5.7%-14.3%。革兰阳性菌201株,占19.6%,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228株,占22.2%,对伊曲康唑耐药,耐药率为10.6%。结论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5年院内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年共收集下呼吸道痰液标本21 615份,分离病原菌5 621株,阳性率为26.0%;其中革兰阴性(G~-)菌4 249株,占75.6%,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20.7%);真菌764株,占13.6%,以白假丝酵母居多(12.6%);革兰阳性(G~+)菌608株,占10.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9.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部分三代头孢类等抗菌药耐药率较高(50.0%)。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零,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红霉素等抗菌药耐药率较高(4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耐药性呈增长趋势,临床应加大病原菌分布检测及其耐药性监测力度,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用药。  相似文献   

15.
The results of 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tract candidiasis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of the respiratory organs within 2-year observation in a tuberculosis clinic were generaliz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327 isolates of the pathogen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mycotic infec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ir detection in the specimens of various clinical material from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determined. The data on the resistance of the Candida spp. isolates to 6 antifungal drugs are presented. The number of the strains resistant to azol drugs (intraconazol and fluconazol) amounted to 1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Candida spp. isolates.  相似文献   

16.
The results of the laboratory diagnoses of respiratory tract secondary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in a period of 12 months in a tuberculosis clinic were generaliz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causative agent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ir detection in various clinical speciments (sputum, bronchial washings) were determined. The data on resistance of the opportunistic gramnegative bacilli (enterobacteria, pseudomonads, Acinetobacter spp.) isolated from th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o various groups of antibacterial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T影像特点及IL-23R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23例肺结核患者,将所选取的患者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单纯肺结核组73例和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50例。分析两组组患者临床表现、CT影像学图片、CT影像学表现、血清IL-23R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肺结核组患者出现14例低热、11例胸闷、17例消瘦、14例气短、18例痰中带血、1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咳嗽、21例胸痛。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出现16例低热、13例胸闷、21例消瘦、19例气短、20例痰中带血、1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6例咳嗽、23例胸痛,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结核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可见结节影或包块影,呈明显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棘状突起,边缘较清晰,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有分叶、毛刺,同时肺内肿物周边存在晕征、血管聚集征、卫星灶征、胸膜凹陷等表现,此外伴纵膈及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胸壁侵犯。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中毛刺状结节、胸膜凹陷、空洞、分叶征、肿块、条索影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IL-23R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较,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CT影像学特点更为明显,患者血清中IL-23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通过CT影像学结合血清IL-23R检测,以提高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38例COPD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下呼吸道分泌物是否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将患者分为多重耐药组(MDR组,71例)和非多重耐药组(NMDR组,67例)。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重耐药组患者共分离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8.33%;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占22.62%和19.05%。MDR组与NMDR组患者在COPD分级、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糖尿病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治疗、侵入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糖尿病史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伴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机械通气治疗、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糖尿病史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相应的敏感药物,并采取针对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分离与耐药分析,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比49.2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灌洗液、血液标本分别占50.0 %、9.4 %、25.0 %、6.3 %。32株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71.9 %、87.5 %、96.9 %、84.4 %、81.3 %,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9.4 %、68.8 %、81.3 %、75.0 %、81.3 %。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比较常见,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比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比较高,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