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经含有21%脂肪和0.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食12周后进行各项血脂胆固醇水平检测,以及整体主动脉油红O染色与主动脉根部病理切片油红O染色等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高脂诱导的ApoE-/-小鼠的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比未经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经同样饮食处理的野生型小鼠以及未经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均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野生型(正常饮食组和高脂组)相比升高了近3倍多;高脂诱导ApoE-/-小鼠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的65%,显著高于ApoE-/-小鼠的正常饮食组(21%)(P0.05),同时主动脉根部的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脂饲料饮食诱导,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可为下游的药物筛选、基因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体内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油红O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技术方法。方法取受精后4d的斑马鱼幼鱼,4%多聚甲醛固定12h后,用油红0工作液对整鱼进行染色,比较不同的染色时间及不同的染料浓度对油红O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斑马鱼脑组织、卵黄囊、鱼鳔及血管内的脂质被油红O染色。油红0液浓度0.3%、染色时间3h时斑马鱼整鱼油红O染色效果较好。结论油红O可对斑马鱼体内的脂质进行染色,可用于斑马鱼脂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3.
魏华  岳尚  陆玲 《菌物学报》2018,37(12):1771-1779
高脂血症是诱导脂肪肝、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关键风险因素。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在细胞水平、小鼠和斑马鱼动物模型上证实,刺芹侧耳多糖具有抑制体内脂质积累的生物活性。本文利用农林废弃物玉米芯和麦麸作为主要培养原料,通过固体发酵获得刺芹侧耳菌丝体多糖PESF(polysaccharide from Pleurotus eryngii mycelium solid-state fermentation);进而,采用斑马鱼幼鱼和成鱼高脂动物模型,研究了刺芹侧耳菌丝体多糖在动物体内的降脂效率并解析了可能的降血脂途径和机理。实验结果证实,剂量400μg/mL的PESF不仅可显著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斑马鱼幼鱼体内脂质积累,而且也可以有效抑制高脂饮食下斑马鱼成鱼的肝脏和肠道组织内的脂质积累,证实刺芹侧耳多糖具有显著抑制动物体内脂质积累的活性。这些结果建议,刺芹侧耳多糖降血脂的途径可能是通过降低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从而减少了脂滴在肝脏中的积累。因此,本研究建议刺芹侧耳多糖具有开发成为降脂食品添加剂或者降脂药物原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12周龄成年雄性C57BL/J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AFLD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NAFLD组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分别测定两组小鼠肝功能、血脂及肝脂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及油红O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脂肪变性情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脏脂代谢重要基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小鼠的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脏TG、肝脏T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E和油红O染色显示NAFLD组小鼠发生了显著的肝脏脂质沉积。此外,NAFLD组小鼠肝脏中脂肪酸转位酶(CD3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水平在两组小鼠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中CD36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双歧杆菌对高胆固醇饮食水平异常的动物个体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高胆固醇饮食小鼠分为2组,一组饮用双歧杆菌菌液,另一组常规饮水.经28 d喂养后,将全部动物处死,并立即取血,取上清液测定血脂及脂蛋白各项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高脂饮食 双歧杆菌组TG、T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HDL-C/TC显著高于高脂膳食组(P<0.01).结果表明灌胃双歧杆菌,小鼠血清中TC、TG浓度较高脂饮食显著降低(P<0.01),同时HDL-C浓度有所增加.结论饮用双歧杆菌能显著改善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及联合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通过对上市药品再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60% kcal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强力定眩片或瑞舒伐他汀钙片8周,于给药2、4、8周分别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及肝脏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病变情况。结果:给药2周、4周和8周,瑞舒伐他汀钙片组、强力定眩片高、中剂量组以及联合给药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DL-C高于模型组(P<0.05),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药物的降脂作用更明显。H&E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脂肪病变严重,出现脂肪空泡和红色脂滴,强力定眩片能成剂量依赖性改善肝脏脂肪病变,联合用药后肝脏脂肪病变改善最为显著,肝脏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肝脏细胞排列整齐,仅存在少量红色脂滴和脂肪空泡。结论:在观察的时间段(2周~8周),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除强力定眩片低剂量组外,各组对血脂指标改善明显,肝脏脂肪病变程度减轻,脂滴减少,强力定眩片呈现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后强力定眩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具有协同降脂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楂籽油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剂量山楂籽油对小鼠进行灌胃试验,研究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楂籽油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AI)均不同程度(P<0.05或P<0.01)低于高脂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明显(P<0.01)高于高脂模型组,说明山楂籽油确具显著(P<0.05)降低小鼠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和/或有氧运动对血脂紊乱大鼠肠道机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5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安静组(CON组)、高脂饮食+安静组(HDC组)、高脂饮食+姜黄素+安静组(HDM组)、高脂饮食+有氧运动组(HDE组)和高脂饮食+姜黄素+有氧运动组(HDME组)。高脂饮食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饮食组以维持饲料喂养。第3周起,HDM、HDME组以200 g/(kg·d)姜黄素灌胃,其余组以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HDE、HDME组进行运动强度为70%~75%最大摄氧量的有氧运动,其余组无任何运动干预。6周干预结束后24 h,腹主动脉取血,取盲肠组织、盲肠内容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HE染色后观察大鼠盲肠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盲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na occludens-1,ZO-1)蛋白质表达水平;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分布。结果 姜黄素和/或有氧运动均可降低血脂紊乱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P<0.05);上调盲肠组织ZO-1蛋白质表达水平(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两种不同高脂饮食方式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特征,以宿主-肠道菌群-代谢角度探讨高脂血症可能的微观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CG组):饲喂大鼠维持饲料;高脂饮食组(HFD1组):每天足量饲喂高脂饲料;限饲高脂饮食组(HFD2组):每天限量饲喂高脂饲料80 g,不限量饲喂维持饲料。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肾周脂肪病理学变化;取结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 与CG组相比,HFD1组和HFD2组大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升高;血清中TC、TG、LDL-C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肾周脂肪出现炎性病变;高脂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其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异丁酸下降显著。结论 两种高脂饮食方式均能引起大鼠高脂血症,且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均与脂质代谢以...  相似文献   

10.
两种脂肪细胞内脂滴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油红O染色法和尼罗红染色法对脂肪细胞内脂滴染色的优劣,探讨科研工作中更优的脂滴染色方法。方法采用经典的"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分化8d后,对细胞内脂滴进行油红O染色和尼罗红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并测定甘油三酯含量。结果两种染色方法中甘油三酯的测定结果一致。但油红O染色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染料不易清洗干净,导致染料残留,从而引入实验误差,影响测定结果;而尼罗红荧光染色操作简单、耗时短以及背景更洁净。结论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应用于脂肪细胞内脂滴的鉴定和定量测定更加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鞣花酸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肥胖预防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鞣花酸高剂量组(高脂饮食+30 mg/kg/d鞣花酸,EAH),鞣花酸低剂量组(高脂饮食+10 mg/kg/d鞣花酸,EAL),阳性对照组(高脂饮食+37.8mg/kg/d奥利司他,O),模型对照组(高脂饮食+10 mL/kg/d 0.5%CMC钠溶液,HFD)和空白对照组(普通饮食+10 mL/kg/d 0.5%CMC钠溶液,ND),连续给药10周,测量体重、进食量、体脂、肝重、肾重,计算脏器系数和脂肪系数,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干预10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鞣花酸高、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和进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脂肪系数显著降低(P0.001);鞣花酸高、低剂量组血清HDL-C增加(P0.01),鞣花酸高剂量组血清TC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发现鞣花酸高、低剂量组脂肪细胞直径显著变小,肝组织脂滴空泡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鞣花酸可能通过抑制高脂饮食大鼠的摄食量从而抑制其体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许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血流动力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KLF2是传导血流动力变化的关键机械敏感因子。该研究利用脂质代谢研究中的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探究同源基因klf2a对AS的影响。首先通过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建立斑马鱼AS模型,接下来比较野生型和klf2a?/?突变体斑马鱼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klf2a缺失加剧了AS的严重程度。另外该研究还检测了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Notch受体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lf2a?/?斑马鱼可能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和加剧炎症因子表达,从而使AS加重。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Klf2a影响AS的可能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作用,研究其对NAFLD治疗的分子学机制。随机挑选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果酸组(5、10、20μg/mL)。正常组给予3.5%葡萄糖,模型组给予3.5%果糖96 h,诱导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向3.5%果糖的培养液中分别给予相应低、中、高浓度的熊果酸液作为给药组,每天进行1次换液,连续96 h。收集幼鱼,检测幼鱼体重、体长以及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以反映幼鱼的肥瘦程度,进行整体油红O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脂质变性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试剂盒检测斑马鱼体脂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组织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程度严重,斑马鱼体内TG、TC及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量均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减少,斑马鱼体内TG、TC及的mTOR、SREBP-1c、ACC1和Fasn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说明熊果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质代谢有关,进而抑制肝脏脂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旋多沙唑嗪(-)DOX、右旋多沙唑嗪(+)DOX和消旋多沙唑嗪(±)DOX对高血脂家兔血脂水平及动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血清TC小于10mmol/L的8只家兔为普通饮食组,饲以标准饲料。血清TC大于10mmol/L的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高脂模型+(-)DOX组、高脂模型+(+)DOX组以及高脂模型+(±)DOX组。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家兔腹腔注射无菌双蒸水;其他3组家兔分别腹腔注射(-)DOX、(+)DOX和(±)DOX,连续9周。分析药物对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饲以高脂饮食13周时模型组家兔死亡率达40%,远远高于普通饮食组家兔(10%),亦明显高于(±)DOX和(-)DOX处理组。模型组家兔随高脂饲养的时间延长,血清LDL-C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和P0.01);而各药物处理组动物的血清LDL-C水平未显著升高(P0.05)。结论:(-)DOX和(±)DOX可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的生存率,并对高血脂家兔的血清LDL-C紊乱具有轻度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不是其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生存率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动脉内皮细胞铺片技术,探索并创建一种将医学形态学和医学机能学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正常饮食,8周后检测各组体重、血脂、胆固醇水平和肝功相关指标的变化;分离大鼠主动脉,简化玻片包被、组织脱水及烤片等操作流程,制作动脉内皮细胞铺片,HE染色或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实验结果。上述实验流程由学生在指导下分4次课完成。结果与正常饮食组大鼠相比,高脂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增高;改进动脉内皮细胞铺片技术,学生能在预定学时内观察到高脂组大鼠内皮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胞核大小和染色深浅不一,内皮素(ET-1)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结论高脂饲养的大鼠血脂指标紊乱,伴随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坏和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改良后的动脉内皮铺片技术,将机能学、形态学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助于建立学生的医学整体观和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体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方法单一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测定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菌群正常的脂肪肝患者血清TG、CHOL、HDL、LDL、ALT。结果无菌群失调组,ALT升高者占11%,治疗缓解率为87%,而菌群失调组ALT升高占37%,治疗缓解率为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常肠道的菌群对血脂代谢以及高脂血症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一类胞浆内含有Vitamin A脂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油红O能够使脂肪组织及细胞内的脂滴着色。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PSCs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ist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PSCs。异丙醇配制油红O染液,培养的PSCs应用油红O染液染色。结果油红O染色后可清晰显示PSCs内的脂滴。结论油红O染色可以特异性地显示脂滴,是鉴别PS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与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发的小鼠NASH模型进行血清学及病理学比较,并初步探讨两种模型的发病过程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喂养C57BL/6小鼠2周,以制备NASH模型。取材后,血清用比色法对TG、CHO、FPG的含量进行检测,用放免法对FIN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HOMA-IR指数进行计算;肝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进行HE及油红O染色,并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对各组肝组织进行NASH分级评估。结果: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TG、CHO、FPG、FINS的含量显著升高,经计算HOMA-IR指数显著升高;MCD小鼠血清中TG、CHO的含量显著下降,FPG、FINS的含量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经计算HOMA-IR指数未发生显著性改变。HE染色、油红O染色及NAFLD活动度积分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大鼠及MCD小鼠的肝组织均已发展到NASH阶段。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稳定的模拟人类NASH疾病的血清学及病理学变化,其中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可模拟人类的发病过程及机制,能够复制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人类全身代谢紊乱表现,在NASH研究领域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与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发的小鼠NASH模型进行血清学及病理学比较,并初步探讨两种模型的发病过程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喂养C57BL/6小鼠2周,以制备NASH模型。取材后,血清用比色法对TG、CHO、FPG的含量进行检测,用放免法对FIN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HOMA-IR指数进行计算;肝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进行HE及油红O染色,并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对各组肝组织进行NASH分级评估。结果: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TG、CHO、FPG、FINS的含量显著升高,经计算HOMA-IR指数显著升高;MCD小鼠血清中TG、CHO的含量显著下降,FPG、FINS的含量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经计算HOMA-IR指数未发生显著性改变。HE染色、油红O染色及NAFLD活动度积分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大鼠及MCD小鼠的肝组织均已发展到NASH阶段。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稳定的模拟人类NASH疾病的血清学及病理学变化,其中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可模拟人类的发病过程及机制,能够复制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人类全身代谢紊乱表现,在NASH研究领域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兔饵食性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观察高脂饮食对兔体重、死亡率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其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普通饮食组,喂以普通饮食;其他动物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根据血清TC水平分为高脂饮食敏感组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继续喂养9周,观察三组间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敏感组在第4~13周时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在第7~13周时,动物血清TC、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血清TG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饮食敏感组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的上升程度均显著低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动物(P〈0.01)。结论首次发现兔对高脂饮食敏感性存在差异,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抗病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均高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兔。与高脂饮食敏感组家兔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对高脂饮食耐受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