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和动物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然而我们经常会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误导: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其他生物逐级降低。这很自然会造成人类目空一切的结局,以至现在成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肆意破坏的诱因之一。奚志农的爱鸟情结,正是在一种平等的层面上展开、深入的,“为了鸟,才拿起相机”。那些让人感动的影像,首先感动了摄影家,感动了那颗在镜头后面跳动的心,才会形成感动许多人的巨大力量。在他镜头中飞翔在天空中的鸟,因其有着自由,有着奚志农对这种“自由”的执著,才更加动人。无论是流泪的藏羚羊的头骨,或是身处危险中的滇金丝猴,为它们的处境焦虑的心情成了比画面美感更加让人震撼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影像力量的来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以一个纪录片的形式先把赶海文化保存下来,这是我们做这个赶海文化保护的初衷.对于这种即将消失的文化,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它完整的记录下来,以后再想办法去恢复它. WWF作为一个关注世界自然保护的国际组织,文化的保护本来并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所以这么关注赶海文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一个纪录片的形式先把赶海文化保存下来.这是我们做这个赶海文化保护的初衷。对于这种即将消失的文化.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它完整的记录下来.以后再想办法去恢复它。WWF作为一个关注世界自然保护的国际组织.文化的保护本来并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所以这么关注赶海文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下属鲸类专家小组主席佩林博士的建议,由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于1986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召开了“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提出报告38篇。通过会内外的广泛学术交流,使我们对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邓涛 《化石》2016,(2):28-41
正我与保加利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尼科莱·斯帕索夫(Nikolai Spassov)教授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都研究新近纪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所以不仅每每在国际会议中见面,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交流讨论相关的学术问题。2013年在伊斯坦布尔再次相遇时,我邀请尼科莱到中国来考察甘肃和政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结果很快成行。就在他的这次访问期间,我们讨论了合作研究的意愿。2014年尼科莱在中国和保加利亚两国科学院的交流计划支持下又一次前来  相似文献   

6.
马世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环境学家和生物学家。他是中国现代生态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且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副主任、国际环境科学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科联生物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世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建设是国际公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最重要和最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地作为中国自然生态空间最精华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首要地位(唐小平等, 2019)。从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组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约1.18万处,大约覆盖了陆域国土面积的18%,占海域面积的4.6%(高吉喜等,2019),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均位居世界前列,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及自然遗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谭华荣 《微生物学报》2013,(1):F0002-F0002
在2013年新年来临之际,中国知网(CNKI)传来喜讯——《微生物学报》荣获“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奖。此奖项是按照在Web of Science中的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和国际他引影响因子排序,取全部被选期刊的5%,也称TOP5%期刊。  相似文献   

9.
《化石》1979,(2)
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杨钟健同志,因病于1979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他一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及考古学等广泛的领域,先后完成学术论文五百多篇,为我国及亚洲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整个古脊椎动物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杨老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他写了“年近八旬心尚丹,欲和同辈共登攀”的豪迈诗句。直到生命的垂危时刻,他仍关切着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的发展,计划如何把北京自然博物馆办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不幸于9月18日12时19分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裴文中同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年青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他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以及不久发现的中国猿人石器,震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灿烂的一页。他的这一成就,使他年轻时起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协会推选他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年,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他一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11.
吕彦 《化石》2013,(1):66-67
为传播古生物化石与地质环境保护知识,扩大社会影响,2011年初,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策划、资助、组织的"地球年轮——金钉子的故事"系列科普的公益宣传活动,包括1、拍摄、制作、播出一部三百分钟、十集的纪录片;2、一部报告文学;3、一系列播映仪式、新闻发布会;4、一系列公益宣传衍生品。其中纪录片多次获得国家大奖。纪录片的播放和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古生物化石和地质环境保护公益宣传中  相似文献   

12.
祝光耀 《生物多样性》2003,11(6):439-440
20 0 3年 9月 8日第五届世界保护区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该会由全球自然保护最权威机构———国际自然保护同盟举办 ,每 10年召开一次。来自170多个国家及组织的近 30 0 0人参加了为期 10天的会议。南非总统姆贝基、前总统曼德拉、约旦王后努尔、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全球环境基金主席古德等政府首脑和国际政要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我作为唯一的国家代表在开幕式上作了“保护区对可持续发展和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中国的实践”的演讲。与会代表对中国的发言反响热烈 ,他们认为 ,中国大力加强保护区建设、拓展生态保…  相似文献   

13.
1868-1902年间,法国神甫韩伯禄系统研究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动物区系,发表新种数百个。他所采集和研究的动物标本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动物标本收藏,现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陈桦 《生理通讯》2004,23(4):97-97
3月11日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推出一期名为《中国:来自西方的观点》的特刊。特刊以专业学者的评论性文章剖析了中国科研多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将世界的目光引向崛起的中国科技。以特刊形式介绍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对《自然》杂志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183;坎贝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许多领域的研究都达到了国际水平,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全世界的读者都关注这片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高渭清 《化石》2002,(2):10-12
在博物馆行业中 ,天津自然博物馆多年来一直以其丰富的藏品和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闻名中外。1998年天津市政府出资将旧馆重建 ,新馆的建筑造型别致 ,展览内容丰富 ,形式设计独特 ,保管手段先进 ,目前是国内一流的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历史悠久 ,它的前身———北疆博物院筹建于1914年 ,至今已有八十七年历史了 ,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追溯其发展历史 ,首先要从法国神甫兼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说起。桑志华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的成员 ,原名EmileLicent,“桑志华”是他来华后起的中国名字。早在1912年他就有了…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2月18日公布了该刊评出的2013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等人因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当选。这10位年度人物由《自然》杂志编辑选出,每位人物都配有专门的介绍和获选理由。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名列其中,获选理由是"帮助中国平息H7N9禽流感疫情",《自然》将她称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同样获选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人科学家张峰(音译)则被称为"DNA编辑专家",他和他的团队今年利用细菌对抗病毒的原理开发出一种新的基因片段调整技术。其他获选的年度人物还包括寻找地球"姐妹星"的瑞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16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了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发布会,公布了2014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本刊再次入选。这是继2012年该机构首次公布"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以来,本刊连续第三年入选该名单。在本次评选出的175种科技类"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古脊椎动物学报》综合排名第76位。相较于往年,《古脊椎动物学报》的国际他引影响因  相似文献   

18.
1989年5月24日的桂林,地质矿产部招待所国际会议交流中心,“国际毒素会议”正在召开,当一名日本蛇类研究专家在会上说到:中国生产的抗蛇毒血清具有较高的抗毒效价,已经达到了日本的效价时,在场的我国学者万分激动,中国的抗蛇毒血清终于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这时,大家自然地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一位50岁左右,中等身材的中国代表身上。他就是我国精制抗蛇毒血清的研究者,现任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蛇毒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蛇协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顾问蒋克贤。抗蛇毒血清是国际上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蛇伤抗蛇毒药物,一旦有人被毒蛇咬伤,尽管蛇毒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此时,只要给伤者注射一支抗蛇毒血清,这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就象导弹一样,把隐藏在人体各个角落的“敌人”(蛇毒)击毙,蛇毒被除灭后,病人就不会发生中毒了。研  相似文献   

19.
受国际雪豹基金会的委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青海省农林厅、国际雪豹基金会联合筹办第七届国际雪豹学术讨论会。会议将于1992年7月26—30日在中国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我国西部地区以及与苏联、印度等国交界的高原山地是雪豹的分布地区。青海省做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我国雪豹分布的中心地带。第七届国际雪豹会议在中国西宁召开,将促进我国雪豹学术研究和自然种群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11月22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中国和国际地球科学界,特别是第四纪科学与黄土科学界都十分庄重地纪念这位卓越的领军人物。刘东生出自知识分子家庭,他父亲是原京奉铁路沈阳皇姑屯车站的副站长。他自幼发愤读书,成绩优异,而且很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他11岁那年,与家人一同亲历了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国际凶杀案——"皇姑屯事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