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鱼类细胞培养不仅在病毒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生物进化、发育及遗传研究的极好材料1,2.有报道指出高等脊椎动物的骨髓间质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功能3.常用于细胞培养的鱼类组织有心、鳍、卵巢、肾及肿瘤等4,5,鱼类没有骨髓6,因此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骨间质细胞的培养,对探讨鱼类免疫细胞分化途径、鱼类造血组织的发育及分化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结果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的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的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的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的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的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发育分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 ,EScell)是多潜能性细胞 ,它在体外既可维持不分化而无限增殖 ,又能参与胚胎发育分化为各种类型细胞和组织而形成器官 ;小鼠ES细胞可供的数量大、在体外培养条件可进行精确调控、实验比较经济加上现代基因及其他生物操作等技术 ,因此小鼠ES细胞体外发育分化系统被广泛地作为模型系统加以利用。小鼠ES细胞体外发育分化研究为推动其他哺乳类动物以及人的ES细胞研究 ,从而将更好地进行细胞、组织工程实验为人类细胞组织和基因治疗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将ES细胞体外发育分化情况加以概述 ,以便更好地开展ES细胞体外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鱼类的胚胎、胚后发育的研究工作,国外的鱼类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而且找出了一般规律,确立了硬骨鱼类发育阶段的理论。我国的鱼类学工作者对草、鲢、鳙、鲤、非洲鲫鱼等淡水养殖鱼类的胚胎、幼鱼发育的研究,也进行了许多细致深入的工作,积累了颇为丰富的观察研究资料,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渔业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国内、外对于杂交种胚胎、胚后发育的研究较少,更由于生产的需要,回交鱼具有生长优势,进一步推广应用吋需要这方面的理论指导,为此,我们在品种改良和培育过程中,对鳙_(♀x)(鳙_(♀x)鲢_(?))_(?)回交鱼胚胎、幼鱼的发育进行初步观察,目的在于:(1)为今后进一步探求回交杂种的胚胎、幼鱼发育的规律,打下基础。(2)在掌握此回交鱼发育阶段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所要求的生活条件,为培育回交杂种提供合理饲养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酸性水对几种主要淡水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酸性水对几种主要淡水鱼类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这几种淡水鱼的胚胎和鱼苗的死亡率与H的浓度呈现相关性,在低pH水平下,胚胎的发育进程明显地迟缓,要使鱼类受精卵正常孵化不受影响,水中的pH值应保持在6.5以上,在受试的几种鱼类中,没有发现对低pH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各自的发育过程中,其敏感性呈出现较大的差异,当pH〈6.0时,鱼的鳃组织就会受到损害,低pH加上铝,则对鱼类呈现  相似文献   

6.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一种呈群同步发育繁殖的鱼类, 对其卵巢成熟各时期特征分析, 可进一步了解鱼类卵巢成熟的分子调控机制, 并为人工催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野生雌性圆口铜鱼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为研究对象, 通过现场卵巢解剖观察以及实验室内组织学分析, 收集处于Ⅲ、Ⅳ和Ⅴ期的卵巢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研究显示野生圆口铜鱼卵巢组织在其成熟发育各阶段具有明确的组织学和转录表达特征。研究采用全序列转录组测序分析, 以鲤科模式鱼类斑马鱼的基因序列作为主要参考序列, 共检测得到11 495 bp基因片段。聚焦内分泌/自分泌信号分子的转录表达, 发现促乳素(Prolactin, prl)、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激素(Estrogen)、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合成酶类、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 9, gdf9)、激活素(Activin)、和抗穆氏管激素(Anti-Mllerian hormone,amh)等转录表达和卵巢发育成熟呈现出显著的关联动态变化。通过对样品中卵巢成熟诱导激素(Maturationinducinghormone, MIH)合成酶分子的表达水平的观察, 发现涉及MIH的17, 20-dihydroxy-4-pregnen-3-one的合成酶分子表达水平较高, 而另一种MIH分子11-deoxycorticosteron的合成酶的表达水平处于检测水平之下,因此, 提示17, 20-dihydroxy-4-pregnen-3-one可能是圆口铜鱼卵巢成熟后期的主要促进因子。同时, 发现了完整的胆酸合成酶系列分子在卵巢转录组中的存在, 这是鱼类卵巢组织中具有合成胆酸能力的首次报道, 其生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 作为一种群同步发育的鱼类, 此项研究为鱼类卵巢成熟发育过程中的内分泌信号调控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海洋青鳉鱼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发育情况进行组织观察,为进一步研究其行为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研究其他相关物种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将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处理,显微观察。结果海洋青鳉鱼的视觉器官发育快速,胚胎时期就已分化出眼球的色素层,有明显的眼球区域;刚出膜时,视网膜发育不完整,未分化出外核层和外网状层;出膜1 d,视网膜结构分化基本完成;6 d,已有明暗视觉功能;14 d,观察到明显的视网膜运动现象;23 d,视网膜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与该阶段海洋青鳉鱼的生活习性转变有密切联系;9~14月龄,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均有所减小,表明视觉有一定程度退化。同时,内核层分化明显,感光细胞层的视椎细胞与视杆细胞呈紧密镶嵌的结构。结论海洋青鳉鱼视觉器官的发育过程阶段性明显,且有较好的光敏感性和视敏度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六种培养体系的培养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六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方法 小鼠胚胎干细胞 (ESD3细胞株 )在以下六种培养体系中培养 :1 .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有血清培养 ,2 .MEF无血清培养 ,3.SNL细胞有血清培养 ,4.LIF(白血病抑制因子 )有血清无饲养层培养 ,5.LIF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 ,6.大鼠肝细胞 (BRL)条件培养基培养。经体外培养 1 0代后 ,观察其克隆形态 ,同时进行碱性磷酸酶检测并将ES细胞接种于裸小鼠皮下 ,观察ESD3的未分化状态和多潜能性。结果 六种培养体系培养的ESD3具有典型的ES细胞克隆形态 :巢状 (集落状 )隆起生长 ,边缘清楚 ,表面平滑 ,结构致密 ;AKP强阳性 ;裸小鼠体内形成了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畸胎瘤。结论 六种培养体系均能支持ESD3生长 ,并能保持其未分化性和多潜能性 ,为ES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早期发育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在胚胎阶段和早期仔鱼阶段更为突出,过高或过低的水温往往会导致胚胎发育的畸型或停止发育甚至死亡。因而,研究温度对各种鱼的胚胎和幼鱼发育的影响,是进行鱼类尤其是养殖的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内外学者:Hayes,F.R.  相似文献   

10.
家用洗涤剂对红剑鱼、孔雀鱼和食蚊鱼的急性毒性实验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4种不同产地的家用洗涤剂对红剑鱼、孔雀鱼和食蚊鱼的急性毒性影响。方法 用水毒理学方法测定它们对3种鱼类的24hLC50,并将洗涤剂溶液存放15d和30d后测定其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结果 在远低于日常使用量的浓度下,4种家用洗涤剂均对红剑鱼、孔雀鱼和食蚊鱼有急性毒性,24h LC50值在20mg/L~55mg/L;家用洗涤剂溶液存放一段时间后对鱼类的急性毒性作用无明显降低。结论 含有大量家用洗涤剂的生活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体后将对鱼类产生持续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bstra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enzymes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lactate dehydrogenase, acid phosphatase, monoamine oxidase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 cultures of dissociated spinal cord, dorsal root ganglia and cerebellum remov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have been studied. The neurons differentiated in vitro have morphological and cy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ormally developing neur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is argued that in this experimental model the histogenetic determination of the neuroblasts at the time of the explant may start and bring to an end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neurons even under conditions extrem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norm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al constraints can be interpreted as factors of developmental origin responsible for covariation among measured variables. Several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link the possession of such constraints to subsequent evolution. Us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e compare developmental factors across selected taxa of cotton rats, genus Sigmodon. Three factors explain well the covariation among orofacial measurements: (1) responses to body size variation, (1) coordinated growth of traits of the occluding-tooth complex, and (3) responses to musculoskeletal interactions. Sigmodon taxa share these factors, but differ in the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of factors, and the unique variances of individual traits. Patterns of covariation among measurements of the neurocranial complex reflect responses to body size variation, and perhaps also responses to fetal brain growth. Whil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taxa in factorpattern,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of factors, or unique variance of measured neurocranial variables, the neurocranium is only weakly constrained. We doubt that even the relatively stronger developmental constraints on the orofacial complex would prevent evolutionary divergence because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nces and covariances of factors, and in levels of unique variance of individual traits can provide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for selection to act in different Sigmodon taxa.  相似文献   

16.
17.
TILLING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是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应用的一种反向遗传学技术。它能高通量低成本地在EMS诱变群体中鉴定出发生在特定基因上的点突变。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的EcoTILLING技术则可发现种质资源中的SNP位点及小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位点。水稻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也是已经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有丰富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可以利用的基因组研究模式植物。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将在育种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基于特定基因的种质资源鉴定、EMS诱变育种、及水稻功能标记开发等方面论述了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被子植物多胚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综述了被子植物多胚苗的研究进展。在被子植物中多胚苗材料的种类很多,而只有特定起源的多胚苗材料在作物杂种优势固定中才具有比较大的实用价值。关于被子植物多胚苗的发生机理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定论。单倍性、二倍性和多倍性多胚苗在作物育种上具有各自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