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藜米—粮中瑰宝唐绂忱(公主岭市寒地果树研究所136118)藜米Chenopodiumquinoa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正在积极引种试种,扩大栽培。由于藜米非常珍贵,号称“粮中瑰宝”。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发出倡议,希望...  相似文献   

2.
权有娟  李想  袁飞敏  刘博  陈志国 《广西植物》2021,41(12):1988-1995
为精确地识别藜属植物染色体组的核型特征,该文研究了4种来自青海高原的野生藜属植物(灰绿藜、藜、菊叶香藜及杂配藜)和1种从美国引进的栽培藜麦品种PI614932-HX(3)基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rDNA FISH)的核型。利用5S rDNA和45S rDNA对5种藜属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FISH研究。藜属植物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藜属植物中存在二倍体(2n=2x=18)和四倍体(2n=4x=36)两种倍性,藜麦和灰绿藜为四倍体,其余3种为二倍体。(2)藜麦、灰绿藜、藜、菊叶香藜及杂配藜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36=34m(2AST)+2sm,2n=4x=36=32m(4AST)+4sm,2n=2x=18=16m(4AST)+2sm,2n=2x=18=18m及2n=2x=18=16m+2sm。(3)染色体由大部分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少部分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4)核型类型除了菊叶香藜为1B以外,其余均属于2B类型。(5)在藜麦、灰绿藜及藜中具有分布位置不同、数量不等的双随体。5S rDNA、45S rDNA FISH结果表明:(1)藜麦和灰绿藜的染色体上存在2对5S rDNA位点和1对45S rDNA位点,藜、杂配藜的染色体上存在1对5S rDNA位点和1对45S rDNA位点,菊叶香藜的染色体上只存在1对5S rDNA位点。(2)5S rDNA和45S rDNA位点均位于染色体的短臂上。该研究首次获得了藜属植物基于5S rDNA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为藜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987年从泰安表现系统花叶的扁豆上分离到一个分离物B_2,汁液摩擦接种9科38种植物,它可侵染5科10种植物,在扁豆和昆诺藜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苋色藜上引起局部枯斑。该分离物钝化温度为60—65℃,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3—5天。可由桃蚜传播;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700—760×12nm病叶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三叶草黄脉病毒的抗血清有明显的-阳性反应。根据这些特性,该病毒属于马铃薯丫病毒组的三叶草黄脉病毒。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次听说"藜麦",是很多年前在一篇英文文献中。文中充满深情地描述了这个物种的种种性格,植物科学工作者的专业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了,于是就深入调研了一下,从此,一发不可收,开始了初识藜麦—与藜麦相见—种植藜麦—研究与欣赏藜麦的故事,这就是我与藜麦的这段奇缘。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尖头叶藜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器官指示植物不同的功能,而植物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变化表征了植物对资源获取能力的调整。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各器官呈一种明显的异速生长规律。利用异速生长分析方法,通过模拟不同密度(16、44.4、100、400株/m~2)下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的生长特性,研究密度对尖头叶藜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尖头叶藜地上和地下器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其中,根和主茎生物量分配增加,茎和地上生物量分配减少,而叶和繁殖生物量分配不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研究发现,尖头叶藜各器官间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其中叶∶主茎、根∶地上部分、根∶茎、根∶主茎、繁殖器官∶地上部分及繁殖器官∶根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不随密度变化而变化,属于表观可塑性;而叶∶地上部分、叶∶根、叶∶茎、茎∶地上部分、主茎∶地上部分、繁殖器官∶茎、繁殖器官∶主茎生物量间具有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异速指数和个体大小显著受密度变化影响,属于真正可塑性,这表明密度能够影响尖头叶藜各器官的生长变化。尖头叶藜叶∶主茎、叶∶根及主茎∶地上部分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在D4-密度时与3/4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生态代谢理论,而在D1—D3密度时与3/4差异显著(P0.05),表明充分竞争的植株更符合代谢理论,而竞争不激烈的植株对资源的投入具有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绵毛优若藜(Ceratoideslanata)属藜科驼绒藜属植物。其英语名为Winterfat,也叫优若藜、白鼠尾草。绵毛优若藜由德国植物学家FrederickPursh发现,是美洲大陆特有种。绵毛优若藜为常绿灌木,一般高0.6—1.0m,基部枝黄绿色,纤维质,树皮易剥落或成鳞片状,长约2cm,每年从基部枝发出嫩枝。嫩枝、侧枝和叶上披浓长的绒毛,使植物成银色,叶缘不内卷,条形或披针形,宽约0.3—0.5cm。花束着生在嫩枝的叶腋,雌雄异花,同株;通常,在一束小穗中有两朵雄花,数朵雌花;无花瓣和萼片。果成熟时,被两片角质状苞片紧紧包裹,果…  相似文献   

7.
<正>和其他粮食作物相似,藜麦从成为土著人的粮食后,也经历了漫长的种质改良。据出土于秘鲁中部高地阿亚库乔的考古资料显示,藜麦的种植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大约7 000年前,在安第斯山区藜麦很可能是当地最早的农作物之一。智利的印第安人墓穴中出土的藜麦种子化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阿根廷南部的卡塔  相似文献   

8.
刘艳霞  兰欣欣  曹婧  张晶华  兰海燕 《广西植物》2016,36(12):1511-1518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研究的关键,目前对藜科耐盐(盐生)植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中所用内参基因的报道较为有限.该研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内参基因分析软件,对已选择过的β-TUBULIN、β-ACTIN、GAPDH 3个常用候选内参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在NaCl和PEG胁迫下藜和灰绿藜中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GeNorm、NormFinder内参软件分析在NaCl和PEG胁迫下,GAPDH是藜和灰绿藜中均共同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同时在藜和灰绿藜中也有各自表达较稳定的内参基因,β-ACTIN在藜中稳定表达,β-TUBULIN则在灰绿藜中稳定表达.对相同科不同种的植物内参基因表达差异进行比较,内参基因在相同科中具有相同稳定表达的内参;对相同胁迫下两种不同植物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内参基因的选择需根据实际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而定.基于3个分析软件对以上3个常用内参基因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了在藜科植物藜和灰绿藜中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为藜和灰绿藜胁迫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近来开发的一种温带禾草模式植物。它具有与粮食作物相同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研究粮食作物生物学特性的模式实验植物。不同采集地的二穗短柄草具有高度的表观变异性,可帮助研究人员对这些生物学特性从表观到遗传的深入研究。二穗短柄草与其他重要经济作物如小麦、大麦及其他潜在能源植物一样同属于早熟禾亚科,使其成为研究这些重要经济作物无可非议的模式植物。近来,由于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序列及其相关注释的完成,功能基因组学和其他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二穗短柄草可为其他禾草类植物提供序列分析、基因表达和功能研究等诸多便利。本文综述了利用二穗短柄草作为模式植物来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生物学研究、转化和T—DNA突变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藜麦及其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英文名:quinoa,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至今已有5 000~7 000多年的利用和种植历史。古代印加人将它称之为"粮食之母"。藜麦在20世纪80年代,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的单一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本文对藜麦的植物形态、生态特性、营养价值以及在我国种植展望作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1.
广东广西淡水水鳖科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佐成  王徽勤  孙祥钟   《广西植物》1986,(4):277-284
广东、广西的淡水水鳖科植物有苦草属、软骨草属、黑藻属、水筛属和水车前属,计有12种1变种。在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上,它们属于热带亚洲成分,其垂直分布海拔高度为4—1200米。  相似文献   

12.
正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平均海拔约1 500米,自然景观为森林草原带向蒙古高原草原带过渡,植物区系属于蒙古植物区系和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草地类型主要为地榆—裂叶蒿杂类草草甸、无芒雀麦禾草草甸、苔草—大叶章沼泽化草甸和线叶菊草甸化草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使得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尤其是草原草甸植物资源特别丰富,是一座天然的草原植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北疆荒漠几种盐生(耐盐)植物抗逆附属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  兰海燕 《广西植物》2012,32(5):686-693
利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临时装片等方法,对北疆荒漠的3种藜科植物—灰绿藜、费尔干猪毛菜、蒙古猪毛菜和1种菊科植物—花花柴的表皮附属结构进行了显微和超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对四种植物的解剖结构观察显示,其叶片都含有角质层;气孔器下陷;茎中含有大量的维管束;多数种的细胞中含有簇状晶体结构;(2)四种植物表皮附属结构研究表明:花花柴表皮具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和表皮毛结构;灰绿藜表皮有大量囊泡结构;蒙古猪毛菜叶表皮有短硬毛和乳突状结构;费尔干猪毛菜表皮具大量表皮毛,且表皮毛有节。上述结构和特征反映出不同植物对干旱、盐碱土生境适应的多样性,也为旱生和盐生植物的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系是植物吸水的重要器官。各种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直根系入土较深,须根系入土较浅。如棉花植株(直根系)的主根约3米左右,而洋葱(须根系)的根入土仅约0.5米,水稻的为0.6—0.9米,小麦的较深也只有2米左右(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木本植物根系很深,一般可达10—12米。生长在干旱沙漠的骆驼刺的根系竟达20米!使这种植物能从很深的底土层中吸收水分。  相似文献   

15.
马头山采育林场,位于江西省东部的资溪县境内,地处武夷山脉中段。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60天,年降水量2000余毫米。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常在400—600米,坡度25—50度,山峰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最高峰为鹤东峰,高1364米。马头山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90.1%(1990)。这里有高等植物1196种,分属于222科、607属;大型真菌78种,分属于16科。马头山有林地面积1136.9公顷,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6.
荒漠植物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蕊  魏岩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3):300-302
对分布于准噶尔荒漠中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果实的形态特征、空间位置、发育特性及散布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藜具有地上地下结果性,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在颜色、形状、大小、质量、数量、空间位置、成熟期和散布特性上均有显著差异。角果藜地上地下结果性是植物适应荒漠多变环境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增加了物种在荒漠极端环境中成功生存的机率,保证了物种的顺利繁衍。这是首次在藜科植物中发现的地上地下结果性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甘肃麦积山林区的野生观赏树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积山林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地理座标是:东经106°48′~106°56′,北纬34°32′~34°36′,内有全国著名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本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10℃,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无霜期170—220天,海拔在1450米至2100米之间。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土壤主要是森林棕壤,海拔1900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植物种类繁多,大约有植物1500种,其中木本植物400多种,观赏树种在200种以上,现状分布广,价值大的几种观赏植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鹭鸶兰(Diuranthera major Hemsl.)属于百合科吊兰族(Asphodeleae)鹭鸶兰属,是中国的特有植物。鹭鸶兰分布于云南的西部至东南部及四川南部,生长于海拔530—2700米的林下、灌丛及干旱草坡,植物的形态随生境不同而有变化。这是一种分布区狭窄,但适应性较强的植物。由于鹭鸶兰属与吊兰属中Chlorophytum nepalense(Lindl.)Barcer的形态十分接近,特别是果期难于区别,在研究干标本时易于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19.
<正>藜麦是异源四倍体植物,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对干旱、盐碱地、高原和其他边缘环境漫长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种质多样性,众多藜麦野生品种资源习性和性状参数的变化,也成就了藜麦的千姿百态。藜麦的生长习性可以分为4种:不分枝,只有单一主穗;分枝顶穗长至主穗下部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报道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发现的2种中国新外来植物:多籽藜Chenopodium polyspermum L.和瑞典藜C.suecicum Murr。两种植物在林芝市区绿化带和空地生长旺盛,并正常结实,说明其在西藏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调查表明,两物种可能通过进口草坪种子夹杂带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