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心肌梗死后诊断若干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纤维蛋白原(Fg),补体(C5),肌红蛋白(Mb),肌动蛋白(HHF35),结蛋白(Dm)六种指标在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Mb,HHF35,Dm的缺失面积和Fn,Fg,C5的阳性反应面积。结果:Mb,HHF35,Dm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15min即可出现缺失,Fg,C5在心肌缺血15min即可出现阳性反应,而Fn直到心肌缺血3h才出现阳性反应,随缺血时间m,HHF35,Mb的缺失面积和Fg,C5,Fn的阳性反应面积逐步增大。表明Dm,HHF35,Mb,Fg,C5是反映早期心肌梗死的灵敏的形态学指标。Fn的敏感性不及前五种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纤维蛋白原(Fg)、补体 (C5)、肌红蛋白(Mb)、肌动蛋白(HHF35)、结蛋白(Dm)六种指标在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Mb、HHF35、Dm的缺失面积和Fn、Fg、C5的阳性反应面积.结果Mb 、HHF35、Dm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15 min即可出现缺失,Fg、C5在心肌缺血15min即可出现阳性反应,而Fn直到心肌缺血3 h才出现阳性反应.随缺血时间延长,Dm、HHF35、Mb的缺失面积和Fg、C5、Fn的阳性反应面积逐步增大.表明Dm、HHF35、Mb、Fg、C5是反映早期心肌梗死的灵敏的形态学指标,Fn的敏感性不及前五种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心肌缺血猝死患者心肌干细胞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mi RNA-206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的100例尸检标本,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n=40),心肌梗死组(n=30),正常心肌组(n=30),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早期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猝死组、正常心肌组中心肌干细胞、HMGB1及mi RNA-206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早期心肌缺血组中HMGB1与mi RNA-206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中HMGB1的阳性表达率为97.50﹪(39/40)与心肌梗死猝死组100﹪(3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761,P=0.383),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心肌组的3.33﹪(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273.297,P=0.000);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中c-kit+的阳性表达率为77.50﹪(31/40)与心肌梗死猝死组86.67﹪(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953,P=0.329),但二者明显高于正常心肌组的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163.431,P=0.003);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中mi RNA-206的表达为正常心肌组的3.02±0.53倍,心肌梗死猝死组中的表达是正常心肌组的4.63±0.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0,P=0.000);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中HMGB1的阳性表达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c-kit+阳性表达率的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0.824,P=0.031)。结论心肌干细胞及HMGB1、mi RNA-206在早期心肌缺血猝死中阳性表达率比较高,正常心肌中均为弱性表达,比较分析三者的差异性表达,可以为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的死因鉴定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过表达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血管 再生的影响. 将含人bFGF质粒pcDNA/b转染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 ,进行MTT检测. pcDNA/b转染人肾细胞293细胞系,进行G418稳定筛选, Western 印迹检测.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生理盐水、空质粒 pcDNA3.1(+)和pcDNA/b分3点注射于梗死交界处心肌内4周后取材,做常规 HE 染色和Masson 染色,测量各组微血管数量和梗死面积. 经免疫组织化 学染色鉴定和电镜观察,过表达外源bFGF可以促进HUVEC(细胞)生长; pcDNA/b能在293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bFGF基因. pcDNA/b注射组梗死交界处 可见大量新生血管,毛细血管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 照组. pcDNA/b组在梗死交界区有bFGF阳性表达.电镜观察显示,在梗死交界 处心肌细胞间有毛细血管增生,分化成2个血管腔.本实验证明,过表达bFGF 具有促进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毛细血管生成的作用,为bFGF基因治疗缺血 性心肌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联合检测法。方法:以纯化的人心肌cTnI和GPBB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抗cTnI和抗GPBB单克隆抗体,并用胶体金标记cTnI和GPBB抗体,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快速准确检测cTnI和GPBB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可检出血液样品中1ng/mL的cTnI和7ng/mL的GPBB;特异性强,与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C、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无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弥补了传统心肌梗死诊断方法的不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筛查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血糖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SC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糖状态下正常及梗死后心肌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探讨高血糖对心肌梗死后干细胞修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结扎组、高血糖组、心肌梗死组和高血糖并心肌梗死组,每组9只,通过给予高糖饮食12周建立高糖血症模型,然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CF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CF蛋白的表达。结果SCFmRNA和蛋白在正常心肌呈低水平表达,与假结扎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周围组织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心肌梗死组大鼠相比,高血糖并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CF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SCF的表达明显增强,而高血糖能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SCF的表达,提示高血糖可能抑制了心肌梗死后干细胞的归巢及其梗死后心肌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清和心肌组织瘦素(Leptin)表达的影响,探讨Leptin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Leptin浓度,并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及Lepfin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组、再灌注组血清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表明该模型制作成功,造成心肌局部一定程度的损伤。缺血组血清Leptin含量(6.34±2.49)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7.50±2.93ng/ml,P〈0.05);再灌注后Leptin水平缓慢恢复,于再灌注2h时Leptin达到(8.32±1.74)ng/ml,恢复到损伤前水平(8.38±2.56)ng/ml,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免疫纽化显示与假手术纽心肌Leptin蛋白表达水平相比,其他四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按缺血45min后再灌注1h组、缺血45min后再灌注3h组、单纯缺血45min组、缺血45min后再灌注2h组依次递减。结论:Leptin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45min血中有明显减少,心肌组织中也明显表达下降。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与Leptin的改变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造成心脏结构破坏、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发生、心衰甚至猝死的微观病理机制。防治心肌纤维化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主要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造模成功后第10天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检测左心室梗死范围和心肌胶原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的非梗死区面积显著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的梗死区面积和梗死百分比显著减小(P〈0.05,P〈0.01)。在心肌胶原表达上,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胶原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抑制心肌胶原表达,除能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外,还能用于防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面积的检测效果。方法将20只SD大鼠(雄性,8周龄,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传统TTC染色法组;B组:改进后的TTC染色法组,分别进行大鼠心肌染色,随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测定血清cTnI浓度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均能较好地标记梗死心肌;A组和B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48.69%±5.37%vs.47.41%±3.28%,P0.05);A组和B组血清cTnI浓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51±0.88 ng/mL vs.4.70±0.71 ng/mL,P0.05);但B组心肌切片染色色泽对比度及心肌非梗死区与梗死区区分度均高于A组。结论改进后的心肌TTC染色法采用在体染色,不仅操作简便,节省了实验时间和经费,而且提高了染色效果,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因此改进后的心肌TTC染色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捷、高效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大鼠心肌梗死实验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连通呼吸机,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后取出心脏做病理组织学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成功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结论本建立的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付晓春  徐哲  陈建军 《生物磁学》2011,(24):4816-4820
目的:研究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以便为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的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及大鼠冠脉结扎所致的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1.0、2.0、4.0 mg/kg)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延长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0.75、1.5和3.0 mg/kg)能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并能明显降低结扎冠脉所致大鼠的心肌梗塞范围。结论: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血缺氧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效应与剂量呈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研究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以便为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的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及大鼠冠脉结扎所致的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1.0、2.0、4.0 mg/kg)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延长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0.75、1.5和3.0 mg/kg)能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并能明显降低结扎冠脉所致大鼠的心肌梗塞范围。结论: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血缺氧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效应与剂量呈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形态学、心肌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0.01 m L/g,股静脉注射,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心肌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与其余各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各指标均显著改善,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具体表现为:CK、LDH、ASH水平明显降低(P0.05);PAR、PAG水平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HCT、ESR水平明显降低(P0.05);MI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够明显改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心肌形态学、心肌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对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作用及其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心肌梗死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对比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入院1h内)和对照组红细胞形态学参数(MCV、MCH、MCHC、RDW)、及心肌酶谱(CK-MB、c Tn I)。分析心肌梗死不同时间MCV、MCH、MCHC、RDW变化趋势。结果: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组1 h内MCV、R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组1 h内MCHC、MC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MCV、RDW在发病后1 h、24 h、48 h、7 d水平逐渐升高,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发病后1 h、24 h、48 h、7 d、14 d MCHC、MCH水平逐渐降低,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和CK-MB、c Tn I呈正相关性(P0.05)。RDW对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最高达到93.4%,特异度为69.7%,RDW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临界值为14.04%。结论:RDW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为临床诊断提供一新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