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子花粉化石,计39属60种,描述10属16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对包括被子植物花粉在内的主要孢粉类型地质地理分布的分析,认为登楼库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Albian期,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于登楼库组地质时代的地一步确定及我国东北地区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的建立、完善与地层划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孢粉组合论证松辽盆地泉头组的地质时代及上、下白垩统界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松辽盆地发育我国最好的白垩纪地层,岩石地层系统早已确立,但年代地层系统仍存不少争议。泉头组时代的确定是解决盆地内上,下白垩统界线的关键。泉头组上部孢粉化石丰富,孢粉组合以频繁出现Quanto nenpollenites crassatus,及Schizaeoisporites,Asterisporites,Foraminisporis,Cibotiidites等属孢子,Quantonenpollenites tarimensis及被子植物花粉Cranwellia,Scollardia,Lythraties,Xinjiangpollis等少量出现为主要特征,与塔里木盆地库克拜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可以比较,时代应为土仑期,泉头组为一套连续沉积,与其下的登楼库组(阿尔必期)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泉头组下部的孢粉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的分异度尚低,但已有相当含量(最高达30.3%),可与塔里木盆地库克拜组中,下段的孢粉组合比较,时代为赛诺曼期,孢粉化石的研究表明,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在泉头组的底界,即泉头组与登楼库组之间,而不是在泉头组的顶界,文内描述1新种:Interulobites radialimbosus sp.nov.,5新组合:Neoraistrickia rareuverrucosa(Chlonova)comb.nov.,Asterisporites montanensis(Tschudy)comb.nov.,Cranwellia striatella(Mtschedllishvili)comb.nov.,Quantonenpollenites causea(Stover)comb.nov.,Quantonenpollenistes tarimensis(Zhoang et Zhan)comb.nov,并修订了Yichangsporites和Quantonpollenites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吉林榆树榆-302孔阿尔布期孢粉组合 --兼论松辽盆地登楼库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302孔位于松辽盆地东部边缘,钻深899.30m,顶部3.15m为第四系,上部683,65m以砂岩为主,夹少量泥岩,下部212.50m以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及少量凝灰岩。以盆地内岩石地层比较,其上部应属登楼库组3段,下部为登楼库组2段,剖面缺失登楼库组4段,未钻及登楼库组1段。整个剖面上的孢粉组合面貌基本一致,共有苔藓、蕨类植物孢子40属70余种、裸子植物花粉19属28种、被子植物花粉2属3种、藻类及疑源类6属8种。组合中的绝大部分属种都是我国北方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常见分子,如Cicatricosisporites(约占组合的7%-35%),Appendicisporites,Impardecispora,Pilosisporites,Aequitriradites,Kuylisporites,Triporoletes等。特别有意义的是自登楼库组2段开始即已出现大孢子Balmeisporites holodictyus,被子植物花粉Polyporites debilis,Retitricolpites sp.和沟鞭藻Vesperopsis zhaodongensis。登楼库组3段出现曾见于阿尔布期的Scopusporis lautus及晚白垩世的Scopusporis verrucosus,Trochicola scollardiana,Verrucosisporites fuyuensis等,证明其时代属早-中阿尔布期。榆-302孔的孢粉证据表明登楼库组至少自登楼库组2段起已进入阿尔布期,至于登楼库组1段因无更多新的资料佐证。阿普特期的时代定位可暂予保留。文中描述一新种Verrucosisporites fuyuensis sp.nov.和一新联合种Scopusporis uerrucosus(Chlonova)comb.nov.。 相似文献
4.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8,(4)
江汉盆地白垩纪至古近纪陆相沉积地层发育良好。申科1井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一口连续取心的科探井。为研究江汉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及古新世初期气候-环境的变化,利用申科1井岩心资料,对红花套组、渔洋组的孢粉化石展开了分析。化石主要分布于渔洋组上部及红花套组,以裸子植物含量多为特征,被子和蕨类植物含量为其次。自下而上识别出两个化石组合:Deltoidospora-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组合、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Nanlingpollis组合。组合1和组合2的时代均为古新世,未找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本文对富含孢粉化石的渔洋组上部岩心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灌木、针叶林类型,总体反映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5.
6.
Dicheiropollis在云南富民盆地安宁组孢粉组合中的出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云南富民盆地安宁组中首次发现了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早白垩世的Berriasian至Barremian期。作用提出这一地区应属于北冈瓦纳微古植物地理区,反映了干旱与炎热的热带气候,并对古生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广西合浦盆地上洋组在亚1井中有很好的揭示,明显表现为三分特征。作者通过对该井上洋组微体植物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三个孢粉、藻类组合,由下而上分别为:Boehlensipollis-Tricolporo-pollenites-Tricolpites-Ulmoideipites组合;Boehlensipollis qingjiangensis-Ulmoideipites-Nuxpollen-ites-Pentapollenites组合和Pinaceae-Ulmaceae-Liqudambarpollenites-Conicoidium组合。前两个组合可与北部湾长流组及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等地古新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第三个组合以松科花粉含量突然增加为特征,在我国许多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中都有反映。 上洋组植被在古新世早、中期以阔叶植物为特征,指示一种热带—亚热带型气候,早期干旱,中期略有缓和,晚期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特征,表明气候变温凉。 相似文献
8.
冀辽一带的土城子组和大北沟组对中国北方侏罗系-白垩系划分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它们的时代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相关的孢粉地层学研究也比较粗略.本文研究了冀北滦平县井上村三岔子剖面土城子组和大北沟组的孢粉组合,共观察统计到50属28种及若干未定种.土城子组Classopollis-Cooksonites-Ephedri...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宁安盆地穆棱组及其孢粉型组合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黑龙江宁安盆地是一个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中小型盆地,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新发现了一套相当于邻区穆棱组的地层,孢粉化石十分丰富,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两口石油探井生物地层的研究,建立了该舅地新的地层层序,并对穆棱组的时代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芳3井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6,(3)
本文研究了辽西北票四合屯脊椎动物化石产地附近土城子组三段的孢粉组合,共计32属9种及25未定种。孢粉组合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占绝对优势,三缝孢子含量低。当前组合中见有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oisporites,Jiaohepollis,Rugubivesiculites等早白垩世特征分子,同时未见被子植物花粉,推测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这与同位素测年结果相一致。这一孢粉组合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的高含量及Classopollis的低含量为特征,明显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土城子组的孢粉组合,却与辽西地区义县组下部层段的孢粉组合非常相似,表明辽西地区土城子组沉积的末期区域植物群面貌与义县组已无本质差别,尽管两套地层在岩相和沉积上差异明显。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土城子组的横向对比对于正确重建中国北方侏罗纪—白垩纪早期的沉积演化史十分关键,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开展其他地区土城子组的孢粉等生物地层及区域间的对比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4,(2)
黑龙江省东部柳树河盆地古近系八虎力组为一套含油页岩矿床的地层。目前,对其时代的认定还没有确切的古生物学依据,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关于成矿环境的探讨也较薄弱。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系统的孢粉学研究,由下向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分别是Quercoid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Polypodiaceaespor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指出八虎力组时代为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根据孢粉组合的组成情况推测,八虎力组沉积时为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山间盆地环境。在山地高处生长有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在低洼处生长有湿地水生植物、蕨类和苔藓类,从而有利于油页岩的形成和保存。温度向上可能有所降低,但幅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27井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克鲁克孢(Klukisporites sp.)-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南屯组二段;小桫椤孢(Cyathidites minor)-多云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multigrumus)-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卵形光面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 ovatus)\|破隙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上述孢粉组合证明,贝27井南屯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应该为早中白垩世(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尽管未见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如Clavatipollenites和Asteropollis等),但具有一定百分含量的Triporoletes reticulatus(0-4.76%)出现,也不排除部分进入Barremian期的可能。贝27井南屯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构成,属于湿润的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草丛构成,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以针阔叶混交林\|草丛为主,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5.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3,(2)
通过化石组合和岩性指标分析松辽盆地上白垩统自下而上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古生态学。青山口组盐度具有偏咸性、微咸性到半咸性的变化,32个介形类种以栖居于温暖湿润气候带的浅湖微咸水类型占绝对优势,水体清澈安静,有机质丰富,底质为泥等细粒沉积物(个别的为粉砂沉积物),宜于介形类动物群生长且有利于壳体完好保存;其次为生活于半咸水的深湖—半深湖类型,底质为泥。姚家组—嫩江组一段见23个介形类种,栖居于温暖半湿润气候带,以半咸水的深湖、半深湖—浅湖区的类型为主,多泥底,偶见粉砂质底;其次为微咸水的浅湖—三角洲前缘型,泥或粉砂质底;仅3个种生活于温暖湿润的粉砂质底淡水浅湖区。温暖湿润的淡水三角洲分流平原带则难以产出介形类化石。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阿尔必期微体浮游植物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该文描述了松辽盆地中白垩世阿尔必期泉头组三段的微体浮游植物化石1新属7新种,隶属于微咸水沟鞭藻类2属5新种(含4新亚种),淡水绿藻1属1种和疑源类1新属1新种。并对沟鞭藻 Ngktericysta Bint,1986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北缘三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区发现孢粉化石90属197种,藻类化石2属4种,疑源类2属2种。建立三叠纪的孢粉组合序列,并详细地讨论了各个组合的地质时代。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探讨盆地北缘三叠纪的古植被和古气候。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北缘侏罗纪的孢子花粉。共发现孢粉化石52属90种,以及藻类化石2属2种。建立侏罗纪的孢粉组合序列如下:(1)Disacciatrileti-Cyathidites组合(早侏罗世早期阿合组),(2)Cyathidites-Cibotiumspora-Disacciatrileti组合(早侏罗世晚期阳霞组),(3)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中侏罗世早期克孜勒努尔组),(4)Cyathidites-Clasopolis组合(中侏罗世晚期恰克马克组)。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地质时代,同时探讨了古植被和古气候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