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持续感染状态下,NOD1、IL-6及STAT3分子的表达情况和相互关系。方法:利用HeLa229细胞或STAT3基因沉默的HeLa229细胞,分别建立沙眼衣原体的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及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感染状态下STAT3及NOD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L-6的分泌水平。结果:HeLa229细胞在Ct感染状态下,STAT3和NOD1以及IL-6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于持续感染状态下的升高较急性感染状态下的升高更明显;沉默STAT3基因后,Ct感染的细胞NOD1及IL-6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结论:HeLa229细胞在Ct持续感染状态下,STAT3能上调NOD1及IL-6表达水平,上述分子间存在NOD1-IL-6-STAT3正反馈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IFN—γ作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后Fas mR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IFN-γ能否通过上调Ct(Chlamydia trachomatis,简称Ct)感染细胞Fas mRNA的表达而调节机体对Ct感染细胞的免疫应答.应用IFN-γ作用于感染Ct(K血清型)的McCoy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及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选出IFN-γ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检测时间,用RT-PCR方法检测McCoy细胞Fas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IFN-γ作用于Ct感染细胞28 h后细胞膜下出现大量空泡,整个细胞内充满颗粒,且随着IFN-γ作用时间延长,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变稀疏.(2)MTT法检测结果显示20 U/mL IFN-γ对Ct感染的McCoy细胞已产生显著的细胞毒作用,IFN-γ浓度继续增大,细胞毒作用的增大不明显.(3)RT-PCR法检测Fas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IFN-γ上调了McCoy细胞Fas mRNA的表达,Ct感染McCoy细胞没有影响Fas mRNA表达的上调.IFN-γ可能通过上调Ct感染细胞Fas mRNA的表达而调节机体对Ct感染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持续感染对靶细胞TLR4/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利用Hela细胞分别建立Ct急性感染及持续性感染模型,通过qRT-PCR、ELISA等方法比较Ct感染过程中靶细胞TLR4、STAT3、IL-6转录水平及细胞因子IL-6分泌量的变化.结果:Ct感染后靶细胞TLR4、IL-6、STAT3转录水平及细胞因子IL-6分泌量均呈现时间相关性上调,且持续性感染状态下比急性感染状态下的上调更为显著;IL-6/STAT3的表达量与TLR4转录水平正相关.结论:Ct持续感染过程中TLR4 的持续活化可大幅上调IL-6/STAT3信号通路表达,可能参与了Ct持续感染后慢性炎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接近中国主要传染病发病率的一半,也是传染病致死的主要病因。建立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方便有效的感染人类病毒的动物模型,对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感染致病机理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树鼩作为灵长类动物的近亲,与人类在生理生化、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相似性远高于大鼠、小鼠等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并具有个体小、便于实验操作、饲养成本低、能感染多种人类病毒等特点,作为动物模型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突显优势和潜能。本文从地区分布、进化、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阐述了树鼩作为动物模型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的优势,包括在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及临床症状等诸多问题,其应用受限,因此发展新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HCV感染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啮齿类等动物为替代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应用转基因等实验技术使替代动物感染了HCV,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HCV自然感染的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和非自然感染的替代实验动物在致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和疫苗研发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实验动物或细胞模型完全模拟人类的中风十分困难,动物模型与临床的拟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实验动物选择、模型评价标准及造模方法 ,以及主要局灶缺血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述评,为缺血性中风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 trachomatis, Ct) L2 血清型感染HeLa细胞后, 在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状态下基因CT703 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确定Ct 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模型的建立; 吉姆萨染色显示, 细胞内包涵体体积增大且出现异常增大的网状体,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显示, 持续感染状态下Ct 基因CT70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感染状态, 推测这可能是Ct 在细胞内持续感染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具有广泛致病谱,是引起感染性致盲的首要病因,也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γ干扰素在抗Ct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自噬是维持细胞内环境自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与γ干扰素介导的抗Ct感染作用关系密切。就γ干扰素与自噬抗Ct感染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树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树鼩是一种新型实验动物,由于它的许多分子与细胞结构近似于人类,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免疫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