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急性传染性腹泻是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居首位的疾病,1978年亚非拉国家大约死亡50万至100万人。5岁以下儿童是重点罹患对象,婴幼儿死亡率更令人吃惊,1978年几个拉美国家报告的死亡率为934/10万。轮状病毒及其它肠病毒是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不少学者试图研制疫苗预防该病,至今仍处在研究阶段,今后几年仍不可能有太大效果。因为其它肠病毒的抗原成分太复杂,研制预防用疫苗没有指望的。 在许多国家,包括WHO推行EPI,OPV免疫预防小儿麻痹已取得成功,但小儿麻痹仍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热带国家的主要卫生问题。最近,在实施OPV超过20年的肠病毒  相似文献   

3.
<正>口服脊灰疫苗(OPV)在肠道内的复制(即疫苗接种)与血清阳转和抗脊髓灰质炎的保护作用有关。作者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法测定300名6~11月龄血清阴性婴儿和218名1~4岁血清阴性幼儿,在接受单价或双价OPV后7 d他们的疫苗排泄情况。发现排苗的数量与疫苗接种后21、28 d测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应用菌苗预防细菌性疾病以来,人们对研制口服菌苗做了不少尝试,看来对防御肠道疾患的菌苗采用口服途径尤为合理。本文旨在简评口服免疫预防伤寒、志贺氏菌病和霍乱主要肠道疾病的近况和前景。由于引起这些疾病症状学的致病机理有根本差异,其相应的免疫的机理也不尽相同,要使免疫取得最佳保护作用,应相应地采用不同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对口服灭活全菌体霍乱毒素B(CTB)亚单位霍乱疫苗Dukoral和国家免疫接种体系中的3种儿童疫苗的免疫应答,在生活于孟加拉高砷和低砷污染区的儿童中进行了比较,并对他们的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水平进行了评估。疫苗接种:2~5岁的儿童口服两剂Dukoral,间隔14天。受试者亦根据孟加拉扩大的免疫规划(EPI)接受了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命早期的肠道已暴露在有菌环境中,正常的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形成菌群屏障,分泌次生代谢产物,调节宿主免疫等方式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而疫苗是一类通过宿主免疫应答而发挥作用的药物.疫苗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报道较少,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会对疫苗制剂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回顾了肠道菌群与疫苗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希望对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候选株SH02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疫苗用载体菌侵袭性相关基因缺失状况,用豚鼠角结膜侵袭试验进一步确证其是否具有上皮细胞侵袭能力;用小鼠口服灌胃的方式检测SH02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在肠道的存留时间与活菌数;取小鼠灌胃前(0 d)和灌胃后(2、8 d)的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用细菌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方式,分析评价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候选株SH02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结果:载体菌FWL01侵袭性相关基因缺失,不具有对上皮细胞的侵袭能力;SH02经口服灌胃小鼠后不能侵入机体组织内部,仅在小鼠肠道可以检测到疫苗株活菌,灌胃后24、48 h肠道粪便中活菌数分别为1.19×10~5和2.42×10~3CFU/g,72和96 h在小鼠肠道粪便中没有检测到SH02活菌存在;细菌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候选株SH02对小鼠肠道菌群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候选株SH02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立夫特山谷热病毒(RVFV)可引起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人及家畜严重疾病的爆发,其流行于地方流行区之外区域的潜力很需要快速作用的、安全和有效的疫苗。作者在这里证明了反向遗传学法制造RVF病毒复制子颗粒(VRPRVF)候选疫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作者用小鼠模型证明VRPRVF的免疫可提供安全性和单剂强效力之间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鸭IL-8真核表达质粒、细菌内毒素和黄芪多糖分别作为免疫增强剂对鸭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选取5日龄清洁级三穗麻鸭共175只,平均分为重组质粒组、细菌内毒素组、黄芪多糖组、常规免疫组、阴性对照组。结果:①免疫后第38~66日龄期间,重组质粒组平均抗体效价最高,细菌内毒素组平均抗体效价也高于常规免疫组;②免疫后第24~66日龄,重组质粒组机体IL-2平均水平最高,第24日龄时细菌内毒素组与常规免疫组差异极显著(P0.01);③在免疫后第24~38日龄,重组质粒组机体IL-8平均水平与其他各实验组均存在差异性;④在免疫后第24~66日龄,重组质粒组平均体重与常规免疫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鸭IL-8真核表达质粒对鸭免疫应答及体重增加均有促进作用,细菌内毒素在免疫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2月龄婴儿中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并探讨母传抗体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疫苗(IPV)免疫效果的影响。对416名2月龄婴儿分别接种OPV和IPV,采集免疫前后血清,用微量中和法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评价抗体GMT水平及4倍增长情况。检测结果显示,2月龄婴儿母传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45%、38.2%和17.5%,抗体GMT水平为9.0、8.1和5.2。经接种两组疫苗后,母传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免后抗体GMT水平相比,OPV组无明显差异,IPV组阳性者略低于阴性者。在免前抗体滴度<1∶32人群中,O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93.6%、71.2;Ⅱ型98.2%、43.7;Ⅲ型91.7%、47.9;I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82%、9.4;Ⅱ型62.8%、5.1;Ⅲ型95.6%、11.7;在免前抗体滴度1∶32~1∶128人群中,OPV组Ⅰ型92.3%、23;Ⅱ型86.4%、13.9;Ⅲ型55.6%、4.1;IPV组Ⅰ型48%、2.5;Ⅱ型15%、0.9;Ⅲ型55.6%、2.7。目前中国2月龄婴儿免前脊灰抗体阳性率较高,尤其是Ⅰ、Ⅱ型。脊灰母传抗体对两种疫苗免疫效果有一定干扰,对IPV疫苗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水痘疫苗2剂不同间隔时间免疫程序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选择符合条件的1~3岁、4~6岁、7~12岁儿童各200名,每个年龄组按照2剂间隔3个月和6个月的免疫程序,分别接种2剂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疫苗接种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接种2剂水痘疫苗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在4%~13%;同年龄组不同间隔时间接种2剂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不同间隔时间免前及接种2剂后,血清GM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接种1剂与2剂水痘疫苗的血清GMT水平,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接种2剂水痘疫苗的GMT增长倍数高于接种1剂。不同间隔时间接种第2剂水痘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接种2剂后抗体阳转率高于接种1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隔3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剂水痘疫苗,在安全性及免后GMT水平、增长倍数及抗体阳转率等4个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口服乳酸杆菌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及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C_(57)BL/6小鼠口服乳酸杆菌后,脾细胞和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腹腔巨噬细胞的C_3b受体活性及其对L_(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都明显增强。停用乳酸杆菌10天后,以上免疫指标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其次,Wister大鼠口服乳酸杆菌后,检查粪便菌群中几种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活菌数目,结果表明对厌氧菌群的生长有扶持作用,对需氧菌群的生长则起限制作用,这提示有利于宿主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14.
15.
疫苗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可极大降低人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肿瘤、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慢性病的患儿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影响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儿童时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使这部分免疫低下的特殊儿童成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本文综述了免疫抑制剂对儿童疫苗免疫保护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18.
给小鼠腹腔注入AM F 能抑制巨噬细胞的移动,并且能影响瘤苗的免疫效果,由原来70% 的保护率下降至33.3% (P< 0.01)。而NDV 等病毒能降低AM F 的抑制作用,由30% 的存活率上升为60% ~70% (P< 0.01)。当抗病毒抗体存在时,又失去了病毒拮抗AM F的抑制作用,由60% ~70% 的存活率下降为20% ~30% 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正>母乳(初乳/牛乳)成分在新生儿的免疫成熟、肠道的内环境稳定和对肠道病原体与口服疫苗的免疫应答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观察了新生的无菌猪模型中,微生态制剂鼠李糖乳杆菌GG(LGG)和乳酸乳杆菌Bb12(Bb12)的定居用/不用初乳/牛乳(模拟母乳/配方乳喂养婴儿)对减毒(Att)人轮状病毒(HRV)W株疫苗B淋巴细胞应答的影响。初乳/牛乳不影响微生态制剂在Att HRV接种猪中  相似文献   

20.
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别称取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治疗前后新鲜粪便1.0 g,对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3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和4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 ,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菌落计数,同时计算B/ E值来代表定植抗力。结果 抗Hp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5 ) ,B/ E值明显下降( P<0 .0 1) ,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P<0 .0 5 ) ,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P<0 .0 5 )。结论 三联疗法抗Hp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感染时须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