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玉门非海相第四系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玉门非海相第四系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由来钟石兰,勾韵娴,廖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孙镇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00)赵福寿,胡令善(甘肃酒泉地质矿产调查队,酒泉735000)甘肃玉门花海子一带晚新生代地层分布区内,...  相似文献   

2.
江苏海门王浩钻孔全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海门王浩地区WZK010、WZK214、WZK3003钻孔中的全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组合,优势种G.oceanica在组合中平均占97%,依据化石的种数,丰度和保存状况,自下而上划分3个亚组合,第I亚组合,深度74-47m,由G.oceanica,H.carterii,H.wallich ii,S.lamina,U.sibogae组成,丰度较高,保存较好,代表前三角洲-浅海环境,第Ⅱ亚组合,  相似文献   

3.
根据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文献,综述了研究内容及发展过程。纵观二十多年来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历史,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1)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侧重于化石带的报道及主要化石属种的描述;(2)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为高分辨率钙质超微生物地层研究阶段。评述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由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北盆地4个钻孔300余块心样品进行了分析,在阜宁组的8块样品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计3属1种及3个比较种,化石属种单调,保存较 ,受到严重的溶蚀或增生,结合这些种类的分布时代和产出层位,很难排除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再沉积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海相始新统钙质超微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Albian-Campanian的钙质超微化石为例,介绍了一种描述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制化石种的分布图(包括平面图和立体图两种),并运用这一方法对该时间段的近200个种进行了具体研究,归纳出六种分布类型,即:广布型,南半球分布型,北半球分布型,赤道海域缺失型,赤道海域分布型,迁移型。并且对每个种在这一时间段中的分布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即部面A,B)Albian-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识别出5个初现面事件,相应地建立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 cretacea带,Eiffellithus turriseiffei带,Lithraphidites acutum带,Gartnerago o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Albian-Campanian的钙质超微化石为例,介绍了一种描述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制化石种的分布图(包括平面图和立体图两种),并运用这一方法对该时间段的近200个种进行了具体研究,归纳出六种分布类型,即:广布型,南半球分布型,北半球分布型,赤道海域缺失型,赤道海域分布型,迁移型。并且对每个种在这一时间段中的分布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富钴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质超微化石的生物地层学是对钴结壳定年的可靠方法。由于沉积环境、结壳形成的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保存于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数量不丰富,增加了化石发现的难度。本次工作对采自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的CHA56富钴锰结核进行了细致的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发现了大量化石,共鉴别出20属41种,并对主要的化石属种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划分出了古新世至更新世的6个化石组合带,由下至上为Neocrepidolithus fossus-Discoaster megastypus;Zygodiscus sigmoides-Cyclicargolithus luminis;Reticulofenestra umbilica-Cyclicargolithus marismontium;Discoaster calculosus-Helicosphaera ampliaperta;Sphenolithus moriformis-S.neoabies;Sphenoli-thus neoabies-Umbellosphaera tenuis组合带。化石组合时代显示,CHA56结壳是属于古新世至更新世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有关钙质超微化石 Florisphaera profunda的古海洋学意义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orisphaera profunda是古海洋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钙质超微化石。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可以研究海水上层结构变化、海水初级生产力的演变并进而推断古气候变化及其机制。这一方法在世界诸大洋第四纪古海洋、古气候研究中都已有成功的先例。本文综述了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研究古海洋、古气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主要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南海北部大陆架某钻孔(Y6)和西太平洋DSDP 296钻孔第三纪地层中超微化石群进行直接对比,同时收集Lohmann和Carlson(1981)对17个太平洋深海钻孔、Ellis(1973)对DSDP31航次7个钻孔超微化石研究资料进行间接对比,发现边缘海和大洋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群的分布有着不同特点,表现在;(1)边缘海陆架地区化石丰度低,而大洋丰度高,是边缘海陆架区的37倍。(2)边缘海陆架地区化石分异度低。(3)小型钙质超微化石在边缘海陆架地区含量丰富,而大个体类型在大洋中含量高。(4)Sphenolithus和 Helicosphaera在边缘海陆架地区多,而 Discoaster在大洋中含量高,几近前者的15倍。文中最后对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一种从土壤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假诺卡氏菌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假诺卡氏放线菌的分离效率,根据其营养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设计、检验了5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实验检测了模式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S1和S2对假诺卡氏菌的生长有显著的选择性。经该方法从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广西地区不同土样中分离到一些假诺卡氏放线菌。  相似文献   

15.
1种快速测定蜘蛛热值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SC821°差热扫描分析仪对蜘蛛进行热值分析,应用STARe热分析系统,测出八斑鞘蛛热值为11.67×103J/g,其中雌蛛、雄蛛热值分别为12.74×103J/g、10.59×103J/g.该法快速、方便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廖宁 《古生物学报》1995,34(6):758-760
首次报道西太湖W1A钻孔钙质超微化石,这一发现为研究西太湖成因及演化增添了新的古生物资料。钙质超微化石在西太湖的发现,证明大约1128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西太湖湖盆曾遭受海侵,形成海湾环境。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new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of calcified and/or partly pyritized macrofossil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method is based upon the differential speeds for the dissolving of microcrystalline and macrocrystalline calcite in 38% sulphuric aci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ulphuric acid treatmen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volume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host rock. Therefore, this method is highly applicable for the extraction of macrofossils from marlstones, marly limestones, and other lithified calcareous sediments.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chemical methods, are (1) the short treatment time, (2) the capability of dissolving the sediment on the fossil's surface, and (3) its efficiency in dissolving calcareous rocks with low porosity. This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Upper Cretaceous macrofossils from the Bohemian Cretaceous Basin. The surface of extracted macrofossils remained undamaged, exhibiting minute skeletal details; perhaps even encrusters and bioerosions.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