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合作用是指作物利用太阳能将自然界中存在的二氧化碳(CO2)和水等无机物转化形成各种有机物质,这是作物生长发育而使人们有所收获的基础。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CO2在空气中浓度很低,仅有0.030%~0.040%,它常常限制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影响作物产量。很多试验观察到,当大气中Co。浓度增加一两倍时,光合作用及作物产量可大幅度增加。用标记CO2喂给灌浆期水稻或小麦叶子,可以看到水稻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大部分有机物是同化当时吸收的CO2形成的,因此在小麦或水稻抽穗开花期间增加田间CO2浓度可获得显著增产。棉田中增施C…  相似文献   

2.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第二大碳库,其碳收支一直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而研究二氧化碳(CO2)施肥效应又是全球变化碳循环领域较为关注的前沿部分。CO2与生态系统关系复杂,当前仍无法厘清CO2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作用。基于太阳辐射数据、气温数据及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等,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模拟2019年甘南地区的碳循环,选取三个指标,即GPP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NPP (净初级生产力)和NEP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来分析甘南地区植被固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CO2施肥效应。结果表明:(1)甘南地区2019年植被固碳总量约为2611 tC。甘南地区生态系统GPP、NPP和NEP季节性特征明显,其值均在夏季达到最高;而在空间上,GPP、NPP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NEP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 CO2对GPP、NPP存在正向的施肥效应,分别增加了14.4%和14.3%;而对NEP具有负向反馈效应,使其减少了0.3%,并且CO2对NEP的影响整体也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特征。研究揭示出:虽然CO2在提升GPP和NPP时,正向的施肥效应明显,但是对甘南地区的NEP,即固碳量来说,CO2的影响却很有限。因此在研究CO2施肥效应时不应一概而论,生态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可以为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亚  金翠霞 《昆虫知识》1993,30(5):314-317
<正> 二氧化碳(CO_2)对昆虫的影响,既包括直接作用,也包括间接作用。前者涉及昆虫栖居的微生境和人为处理中的CO_2,影响昆虫的行为、生理、代谢及存活;后者涉及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所导致的大气CO_2浓度上升,改变植物组织的养分特征以及引起全球温度上升,对昆虫产生广泛的间接作用。这两种作用的性质和结果颇为不同。本文试图综合介绍这两方面的概况,以便就CO_2对昆虫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CO2)资源化利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自然界生物固碳绿色环保,但能效低、速度慢,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物理化学固碳效率高,但能耗高、产品单一,如何结合生物、物理与化学技术优势,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生物转化利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所10年来的发展,综述了人工固碳元件、途径与系统的设计与构建等前沿基础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特别是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并对建立二氧化碳人工生物转化技术体系进行了展望。相关进展与展望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1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动植物(包括人)生活所需要的能量、有机物以及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从根本上讲,都是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叶绿素→淀粉+氧气因此,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来源,也是一切生物呼吸所需氧气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陆源碳经内陆水体生态系统输出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一环,其中溪流碳排放超过内陆水体平均碳排放,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碳收支.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了当前溪流二氧化碳分压(pCO2)、二氧化碳排放通量(FCO2)的动态变化特征,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且随溪流分级的增大而减小;梳理了影响溪流pCO...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香料业开始用低温技术提取天然香料油。用液态二氧化碳作溶剂萃取天然物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目前已可用此法生产一系列商品香料。冷却萃取香料油需根据不同的天然产物选择不同的低温条件,一般在0—10℃,压力为8—10个大气压。在这种低温高压条件下,二氧化碳液化,成为一种非极性溶液剂。它无色、无味,易于去除、不会燃烧,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过去,生产植物脂肪和油一般是先挤压种子油,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最近,人们开始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乙烷提取种子油。有人认为:在室温下用二氧化碳提取种子油会使油饼中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比用热的有机溶剂时低。然而,这对于从油籽饼中回收可溶性蛋白分离物是有利的。但是,后面不能再用热处理方法消除抗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9.
2001年,当中国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了将本届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其中“绿色奥运”排在第一位。如此重视绿色理念,不仅是要为各国运动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比赛环境,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首都北京乃至中国的良好形象,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以绿色奥运为契机,提高国民和政府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境保护常识,促进部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是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或其所处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常用仪器。测定过程中的气流通过分析仪时,需要一定的平衡时间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读数,要想测出只有几十毫升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非常困难。为此,我们参照Qop等人[‘]的方法,对测定  相似文献   

11.
自从发现了绿色植物自空气中同化二氧化碳以建造自己体躯的有机部分的能力以来,已经将近200年了.现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仅仅是在"空气营养(?)"的观点下进行,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类(碳素化合物)由土壤透过根进入植物体的可能性.结果,关于植物透过根吸收二氧化碳的问题,竟缺乏研究.但是在我国(苏联——译者)为了获得高额稳定的产量的问题,迫使我们认真考虑植物从何处得到它们所必需数量二氧二碳,因为在空气中的0.03%二氧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仪的制作动机、所用材料用具、制作方法、使用方法、创新点。  相似文献   

13.
无论食品工业还是化妆品工业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香料油,而同一种香料油的化学成分和感觉特征往往会因提取方法不同而发生变化。目前,人们普遍采用蒸汽蒸馏法,把香料植物材料放在高温高压下蒸馏。用这种方法会导致香料油成分中出现一些矫作物,特别是在水解影响下,更是如此。人们有时也采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提取香料油,不过,这又带来另一些问题。例如:提取完成后,需要将有机溶  相似文献   

14.
蓝藻浓缩二氧化碳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蓝藻的CO2逍缩机制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北京海淀公园绿地二氧化碳通量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李霞  孙睿  李远  王修信  谢东辉  严晓丹  朱启疆 《生态学报》2010,30(24):6715-6725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有着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吸收有毒有害气体、降尘、减噪等多种生态功能。在对北京海淀公园2006年5月到2007年3月的CO2通量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剔除和插补的基础上,通过与温度、太阳辐射等气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定量研究了海淀公园绿地CO2通量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海淀公园绿地日CO2通量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季3—10月份以吸收CO2为主,11月至翌年2月份以释放CO2为主;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为8.7554 tCO2/hm2a,反映了海淀公园绿地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发酵中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了青霉素、古龙酸、二元酸和葡萄糖酸发酵等四个体系,对CO释放速率[CER]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霉菌、酵母菌、细菌,单液相体系、双液相体系,纯种发酵、混合菌发酵,[CER]的变化与体系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CER]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准确地把握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世界》2009,(2):91-9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6日发表公报说,该组织下属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日前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在摩纳哥举办海洋酸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吸收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海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这一现象已经威胁到了海洋生态系统和几千万人的生计。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减量化与转化是当前业界关注及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转化为甲烷,有利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的研究与进展;总结了二氧化碳生物转化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氢营养型、甲基营养型生物转化甲烷机理和生物转化能量来源;探讨了不同产甲烷菌微生物电合成产甲烷和氢气研究进展,总结了微生物电合成法、光合作用法和厌氧消化法等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技术在反应器设计、电极材料选择、工艺条件优化及试验结果评估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就微生物电合成法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增强微生物活性、提升氢气利用率、加快高效电极开发、提高能量效率、加强工业废气试验研究和强化光能转化等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同时加强计算机模拟等交叉学科协同创新是促进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技术进步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要生 《生物学通报》1998,33(10):18-18
二氧化碳(CO2)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主要代谢终产物之一。生物体必须不断地将它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然而,CO2并非毫无用处,它在生物体中主要有以下作用:1CO2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CO2是参与组成核苷酸的碱基合成的前体物...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住流动法测定装置中测定了茶多酚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温度分别为40℃、60℃和80℃,压力范围为12~22MPa。在80℃,21MPa下,测定了干茶叶(加或不加夹带剂)中茶多酚的萃取量与CO_2累计用量的关系。最后将萃取物经简单分离,得到相对纯度为95.45%的茶多酚和相对纯度为86.54%的咖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