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春季—冻融交替时期,以北京地区迎春、金叶女贞、小花溲疏等9种落叶及半常绿小灌木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降温,测定其在4~-20℃低温胁迫下的6个生理响应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半致死温度、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这4个生理指标可作为9种小灌木抗寒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发现9种小灌木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小花溲疏紫叶小檗太平花红王子锦带迎春连翘金叶女贞棣棠金山绣线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9种小灌木分为3类,小花溲疏和紫叶小檗归为一类,其抗寒性相对较好;太平花、红王子锦带、迎春和连翘聚成一组,抗寒性一般;金叶女贞、棣棠和金山绣线菊聚在一起,抗寒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姜花属(Hedychium)植物的抗寒性并筛选抗寒种质,测定了3种姜花属植物和11个品种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及SOD、POD活性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姜花属植物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姜花属植物的5个生理指标随越冬时间的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3.
以茶树也Camelliasinensis(Linn.)Kuntze页品种‘舒茶早’(‘Shuchazao’)、‘乌牛早’(‘Wuniu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自然越冬过程中(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茶树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叶片生理指标随时间推移呈规律性变化,越冬期(12月和1月)与越冬前期(10月)、越冬后期(2月和3月)各指标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指标也有一定差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多出现在12月或2月;CAT和POD活性、Fv/Fm值和总叶绿素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月降至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X1)包括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Fv/Fm和总叶绿素含量,贡献率达到57.97%;第2主成分(X2)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贡献率达到26.8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均随时间推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2月达到最高,据此判断3个茶树品种中‘舒茶早’的抗寒性最强、‘乌牛早’的抗寒性最弱,‘平阳特早’的抗寒性介于二者之间。研究结果显示:在自然越冬过程中供试3个茶树品种的抗寒性与其生理指标变化及生长表现一致,表明综合评价法可用于茶树抗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云南9种野生悬钩子果实品质进行初步测定与分析,筛选出果实品质较好的悬钩子种质。方法:以云南省9种野生悬钩子属植物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的横径、纵径、果形、果色和8种营养成分等指标,并运用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等方法,对野生悬钩子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悬钩子果实表型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将果实表型和营养成分指标简化为四个主成分,可解释所有变量原始信息的85.643%;采用隶属函数法确定权重,结合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悬钩子果实品质综合评分模型,并对9种悬钩子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光滑悬钩子>红泡刺藤>桔红悬钩子>大乌泡>高粱泡>插田泡>掌叶悬钩子>栽秧泡>红毛悬钩子。研究筛选出两份果实品质相对较好的种质资源,分别为光滑悬钩子和红泡刺藤。结论:光滑悬钩子的果实纵、横径和果重最大,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较低,总黄酮含量最高;红泡刺藤果实横径和果重较大,总糖、花色苷、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所有悬钩子,总黄酮含量较高且有机酸含量较低。在今后的驯化栽培时,可优先选择光滑悬钩子和红泡刺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个福禄考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降升降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福禄考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将其分为3个抗寒等级:强抗寒品种为‘Sub-05’、‘Sub-Ja-03’和‘Sub-Ja-04’;中抗寒品种为‘Sub-Ja-01’、‘Sub-Ja-02’、‘Sub-06’、‘Sub-07’、‘Pan-02’和‘Pan-Ru-07’;弱抗寒品种为‘Pan-01’、‘Pan-Ru-06’、‘Pan-05’、‘Pan-04’和‘Pan-03’。丛生福禄考品种抗寒性优于锥花品种,与露地越冬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5种卫矛属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卫矛属树种(品系)当年生充分休眠离体带叶枝条为试材,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内进行0℃、-10℃、-20℃和-30℃共4个梯度低温胁迫处理,考察其叶片解剖结构以及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低温响应特征,并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5种卫矛属植物抗寒性。结果表明:(1)‘北海道黄杨6号’叶片有3层紧密的栅栏组织,北海道黄杨、胶州卫矛和大叶黄杨叶片有2层紧密、1层相对疏松的栅栏组织,扶芳藤叶片则只有2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5个树种叶片组织紧密度表现为‘北海道黄杨6号’北海道黄杨胶州卫矛大叶黄杨扶芳藤。(2)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获得5种卫矛树种的半致死温度(LT_(50))由低到高依次为‘北海道黄杨6号’(-19.69℃)、北海道黄杨(-17.41℃)、胶州卫矛(-16.03℃)、大叶黄杨(-13.33℃)、扶芳藤(-10.45℃)。(3)各树种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持续增加,在-30℃低温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北海道黄杨6号’和北海道黄杨的增幅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胶州卫矛和大叶黄杨增幅最大,但两者含量均以扶芳藤增幅最小。(4)各树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先升高后降低,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在-10℃低温胁迫时达到峰值,而‘北海道黄杨6号’、北海道黄杨和胶州卫矛叶中各酶活性在-20℃低温胁迫时才达到峰值,它们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及高低与其半致死温度的结果相吻合。(5)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卫矛属植物的抗寒能力表现为‘北海道黄杨6号’北海道黄杨胶州卫矛大叶黄杨扶芳藤。研究发现,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卫矛属植物一方面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来提高细胞内的渗透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清除细胞内过量的活性氧、酚酸类等有害物质,从而对低温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为卫矛属植物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五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生理特性及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谭雪红  高艳鹏  郭小平  赵廷宁  王亮 《生态学报》2012,32(16):5076-5086
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测定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梯度下5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叶水势、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以水分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平均变化速率为原始数据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强,5种植物的ΨL、Pn、Tr、GS、Fv、Fm、Fv/Fm、Fv/Fo均逐渐下降,Fo逐渐升高,WUE先升后降,Ci先降后升,不同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及拐点有一定差异;平均变化速率相对较小的是八宝景天和马蔺,较大的是肥皂草和太行菊;(2)根据水分胁迫下Gs和Ci变化方向的差异判断八宝景天、马蔺以W2作为Pn降低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因素的分界线,五叶地锦、肥皂草和太行菊以W1为分界线,八宝景天、马蔺在W2时WUE最高,五叶地锦、肥皂草和太行菊在W1时最高;(3)5种植物抗旱性大小排序为:八宝景天>马蔺>五叶地锦>太行菊>肥皂草,聚类分析结果为:八宝景天、马蔺为强抗旱植物,五叶地锦为中抗旱植物,太行菊、肥皂草为弱抗旱植物。  相似文献   

8.
以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5个亚属5种杜鹃的4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对模拟高温(30℃和38℃)条件下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杜鹃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 22℃)相比,5种杜鹃幼苗的MDA、H2O2和Pro含量以及CAT和APX活性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SOD活性则表现为在30℃条件下小幅增加、38℃条件下下降的趋势.CAT活性与H2O2和Pro含量及APX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APX活性与Pro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测定的6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52%.根据综合评价值(D),可将5种杜鹃的耐热性分为4个等级:白花杜鹃[R.mucronatum (Blume)G.Don]的耐热性最强,毛棉杜鹃(R.moulmainense Hook.f.)和羊踯躅[R.molle (Blume)G.Don]耐热性较强,红滩杜鹃(R.chihsinanum Chun et Fang)耐热性较弱,红棕杜鹃(R.rubiginosum Franch.)的耐热性最弱.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同归方程对供试种类进行耐热性预测,预测值与D值的次序完全一致,表明综合评价法可用于杜鹃苗期耐热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次浇灌的方法,对2、4、6、8和10 mg·g-1 NaCl胁迫条件下光叶决明(Cassiafloribunda Cav.)、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决明[Senna tora(L.)Roxb.]和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oir.]幼苗的3个生长指标和6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植物对NaCl的耐性进行了鉴定和综合评价,并利用回归分析确定了5种植物的生长临界NaCl浓度(C50).结果表明:在2~10 mg·g-1 NaCl胁迫条件下,5种植物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和全株干质量总体上小于对照,且总体上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而降低.随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5种植物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明5种植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不同.除MDA含量外,5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获得的5种植物的综合评价值D及C50均表明田菁和海滨木槿对NaCl的耐性较强,其次为紫穗槐和决明,光叶决明对NaCl的耐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小麦品种(系)耐湿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把小麦各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耐湿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耐湿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这样,通过各小麦品种(系)的隶属值可求出各品种(系)耐湿性度量值后,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各小麦品种(系)的耐湿性。  相似文献   

11.
甘薯品种抗旱适应性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形态、生长势、生理生化和产量性状等指标与品种抗旱性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抗旱系数法、聚类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品种抗旱适应性予以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将15个供试甘薯品种按抗旱水平由弱到强划分为不抗(农大红、漳薯1号、8908-383)、低抗(宿芋1号、9318-58、渝苏303、89-1、95-411-153、西蒙1号)、中抗(92-111-107、渝薯34、南薯88、92-103-30)和高抗(Y3、潮薯1号)四级.上述几种关于甘薯品种抗旱适应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红三叶苗期抗旱性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2份红三叶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比根长、最长根长、可溶性糖、地下生物量、游离脯氨酸、相对持水量、叶绿紊持有率和丙二醛8个指标是评价红三叶苗期抗旱性的重要指标;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材料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Q9〉CQ7〉CQ3〉瑞德(Red)〉多丽(Dory)〉CQ2〉CQ8〉CQ6〉巫溪红三叶〉CQ5〉CQ4〉CQI。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质资源芽期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对新收集的879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芽期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从中筛选出芽期耐冷性极强的水稻种质资源39份,均为贵州地方粳稻品种.供试粳稻品种61.23%具有强芽期耐冷性(3级),而籼稻品种只有13.77%具有强芽期耐冷性(3级 ),粳稻品种的芽期耐冷性显著强于籼稻品种.无论籼稻,还是粳稻,贵州地方稻种的芽期耐冷性显著强于来自其他地区的品种,从贵州地方稻种中挖掘极强耐冷种质资源的潜力较大 .  相似文献   

14.
The freeze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cryoprotectants was investigated in three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the enchytraeid Enchytraeus albidus (Oligochaeta). E. albidus is widely distributed from the high Arctic to temperate Western Europe. Our results show that E. albidus is freeze tolerant, with freeze tolerance varying extensively between Greenlandic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 Two populations from sub Arctic (Nuuk) and high Arctic Greenland (Zackenberg) survived freezing at −15 °C, whereas only 30% of a German population survived this temperature. When frozen, E. albidus responded by catabolising glycogen to glucose, which likely acted as a cryoprotectant. The average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ere similar in the three populations when worms were frozen at −2 °C, approximately 50 μg glucose mg−1 tissue dry weight (DW). At −14 °C the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to between 110 and 170 μg mg−1 DW in worms from Greenland. The average glycogen content of worms from Zackenberg and Nuuk were about 300 μg mg−1 DW, but only 230 μg mg−1 DW in worms from Germany showing that not all glycogen was catabolis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NMR) was used to screen for other putative cryoprotectants. Proline, glutamine and alanine were up regulated in frozen worms at −2 °C but only in relatively small concentra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of little significance for freeze survival. 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s earlier reports that freeze tolerant enchytraeids, like other freeze tolerant oligochaete earthworms, accumulat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as a primary cryoprotectant.  相似文献   

15.
HRGP在小麦抗寒锻炼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抗寒小麦品种(R-025、中品94-19、品83-1、品83-2、品83-3、米罗诺夫808)经抗寒锻炼后,其幼苗体内的游离脯氨酸、细胞壁结合的羟脯氨酸和糖蛋白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游离脯氨酸含量比未经抗寒锻炼处理时增加5~32倍,细胞壁结合的羟脯氨酸含量比对照增加1.77~2.17倍,糖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4.68~9.72倍,而不抗寒小麦品种(中国春、冬103)增加量较小.脯氨酸积累进程各个品种间差异比较大,品83-1、品83-2积累较快,抗寒锻炼第21d时达到最高峰,而R-025在第56d达到最高峰.脯氨酸含量与小麦品种抗寒性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3462),而羟脯氨酸含量、糖蛋白含量与小麦品种抗寒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1和0.7039.从小麦细胞壁纯化得到了2种伸展蛋白Extensm1和Ex-tensin2,其含量都和小麦品种抗寒性呈正相关.Extensin1是分子量为28kD、羟脯氨酸为主要成份(32mo1%)的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  相似文献   

16.
三种油茶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高州油茶C. drupifera和红花油茶C. semiserrata 1年生幼苗为试材,通过模拟低温胁迫,分别对其进行6 ℃低温处理,持续0、24、48、72 h以及恢复常温25 ℃后处理24 h,测定各处理幼苗的生理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3种油茶幼苗的抗寒性。结果表明,3种油茶的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上升。在低温处理72 h时,高州油茶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下降了64.67%和上升了705.67%;而普通油茶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仅下降34.35 %和上升443.10%,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3种油茶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普通油茶>红花油茶>高州油茶。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苜蓿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及抗旱苜蓿种质材料,为苜蓿抗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基础材料。以59份抗旱性不同的国内外苜蓿种质为材料,设置加蒸馏水和加-0.6 Mpa PEG-6000水溶液2个处理,研究了与抗旱性相关的根长、芽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芽比等7个指标的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综合抗旱系数、灰色关联、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9份苜蓿种质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苜蓿萌发期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苜蓿种质材料有草原3号、赛迪7、WL903,可作为抗旱育种和抗旱机理研究材料。根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较其他指标敏感,可作为苜蓿品种抗旱性鉴定及抗旱品种选育时优先考虑的指标。试验结果也说明采用以抗旱性度量值(D值)为主要参数,以加权抗旱系数(WDC值)作为辅助参数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苜蓿抗旱性综合评价、评价指标筛选是合理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