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正>前言 毒原性大肠杆菌(ETEC)为引起霍乱样水性腹泻的肠道病原菌,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去流行地区的旅行者也多为此而烦脑。在机场检疫所申报的腹泻症的20—30%为ETEC所致。由与海外航渡无关的集体食物中毒和散发性腹泻症中也能分离出本菌。其分离率由散发事例中水样腹泻的百分数推算。除人之外,也是牛、猪和羊等家畜的重要下痢病原菌。 然而,该ETEC用通常的生化学和生物学试验与常住大肠杆菌不能区别。只能通过毒素的产生性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广州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证实A型流感病毒M2蛋白通过氢离子通道活性阻断细胞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细胞自噬降解的重要机理。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可对自噬过程产生影响,流感病毒在体外和体内可引起自噬体堆积,但是流感病毒如  相似文献   

4.
<正>单纯疱疹病毒:疱疹病毒作为许多种动物重要的病原体,开发疫苗和其它控制方法显得非常迫切。目前,已知至少有7种疱疹病毒感染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Ⅱ型( HSV-2)是最常见的病因。HSV感染引起一种共同的疾病是对病毒抗原表现出免疫病理应答。HSV引起急性感染的致病机理是,病毒除在身体表面的细胞中如朗汉斯细胞或上皮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破坏外,还可进入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索上行到达受神经支配的神经节,HIy-1通常是沿三叉神经而行。病毒在神经节内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其一是病毒发生复制并破坏神经元,另一种结果可能更为普遍,病毒建立起潜伏状态,基因表达受到限制,有利于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由硬蜱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全球性的关注。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目前莱姆病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莱姆病病原体及其成分直接作用、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的影响。对近年有关莱姆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由弧菌属细菌 (Vibriospp.)引起的弧菌病 (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等动物中普遍流行、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在已知的弧菌中,有 10多种是海洋养殖动物的病原菌。长期以来,人们对病原弧菌的致病性研究一直是利用分离菌株对养殖动物进行各种方式的人工感染,通过观察实验动物是否发病来判断病原弧菌的致病性,而对弧菌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对病原弧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最终将会为弧菌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近十年来,对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对弧菌病研究的重点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对常见的病原弧菌在养殖动物体内外环境中的生    相似文献   

7.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建平  乐军  王洪海 《生命科学》2002,14(3):182-185
结核病仍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其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闰机理与众不同。脂类代谢在致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被入侵的细菌修的机理也是研究细菌持续感染致病的重要突破点,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可以为开发新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腹泻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据WHO报告,在发展中国家,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所引起的腹泻占25%以上,在由工业化国家去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者腹泻中ETEC引起的占60~70%。ETEC是我国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第三位病原。  相似文献   

9.
10.
核盘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Sclerotinia stem rot,SSR)是我国油料作物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主产区的产业发展。菌核病的病原是子囊菌门的核盘菌,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广泛,引起的菌核病对多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要影响。核盘菌作为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侵染寄主植物时通过直接杀死细胞和破坏组织攫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核盘菌的致病机理相对复杂,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分泌的水解酶类(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和蛋白酶等)和草酸在核盘菌侵染寄主植物中的作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分泌蛋白在核盘菌的致病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泌蛋白(效应蛋白)主要通过诱导植物细胞死亡或抑制寄主细胞的免疫反应,促进核盘菌的侵染和定殖。综述了水解酶类、草酸和分泌蛋白等在核盘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核盘菌致病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菌核病的安全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媒介昆虫、伴生真菌和细菌、人类经济和物流活动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形成的复杂病害系统。该病1982年发现以来至今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其致病机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因此也制约着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本文主要从松材线虫病的病原、致病机理、致病基因、松材线虫致病的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综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为松材线虫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的流行病学、胃内定居及定居相关因子、胃内生长代谢及代谢产物(包括多种酶和毒素)以及免疫病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该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650031)柳爱华(昆明结核病防治院检验科650031)经过近十年的广泛深入地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的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  相似文献   

14.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 CFT073菌株(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CFT073)于2002年被完全测序并注释。但是,对其基因组的研究还很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基因组注释的系统性错误和滞后性。作者运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从编码蛋白质基因、编码RNA基因等角度对RefSeq数据库的基因组注释进行了系统的修正和增补,并在此基础上鉴别了一批新的候选致病因子基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得到的基因组注释对CFT073致病相关的一些重要调控关系和机制能够给出更准确、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热敏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串联个数增加而逐渐升高,而LT的ELISA滴度则减弱。本研究说明ST可以通过基因串联提高表达产物抗原活性。这为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11,(23):I0003-I0003
我国利用多年积累的疾病相关样本,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最先进的基因组技术,在Graves病的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其成果8月15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厌氧菌群是人体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群。对机体的健康、营养、免疫及生物屏障(定植抗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儿童腹泻时,肠道厌氧菌群的变化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作者采用8种选择性培养基和1种非选择性培养基,应用形态学、常规生化反应、酶学反应、色谱分析及细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0名健康儿童和33例腹泻儿童的粪便菌群中肠杆菌、肠球菌、莆萄球菌及厌氧菌群中的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乳杆菌和难辨梭菌等8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同时对12例腹泻患儿的十二指肠菌群也做了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儿童粪便菌群中8类菌活数范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绿假单胞菌是在临床上引起多种感染的重要的致病菌 ,其致病机理复杂而多样。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结构、胞外产物的致病机理。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对预防及治疗其引起的感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状病毒致病机理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状病毒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最常见为侵袭呼吸道或肠道。在实验动物中,主要感兴趣的是小鼠肝炎病毒(MHV)和大鼠冠状病毒组的成员,许多MHV毒株和大鼠冠状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一些MHV是嗜肠性的。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研究有助于弄清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但许多关于冠状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用MHV进行的。因此,本文主要对MHV致病机理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代谢是最基础的生命活动.生物代谢网络由代谢酶和代谢物共同构成.相对于对代谢酶性质的深刻认识,对代谢物生理重要性的认识停留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水平.近年来,本研究组及国际上其他实验室的工作发现,代谢物具有信号传导功能.细胞内的代谢物水平通过不同的机制被感知,其信号通过不同的化学基础在蛋白质间相互传递并调控包括代谢、表观遗传和信号通路等重要生理过程.代谢物的失调也因此通过这些生理改变而导致人类疾病.本文对本研究组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其理论及转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