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东獐芽菜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獐芽菜(Swertia devidi Frauch.)为龙胆科獐芽菜属植物,民间称河风草、青鱼胆草。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群众用于清肺热,活黄疸、恶疮疥癣、急性肠炎、菌痢等症。临床应用川东獐芽菜制剂,治疗急性菌痢有较好疗效。为寻找其有效成分,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提取,获得两个晶体,经化学及光谱数据鉴定晶Ⅰ为乌苏酸(ursolic acid);晶Ⅱ为呫吨酮化合物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bellidifolium)。  相似文献   

2.
李鹂  黄衡宇 《广西植物》2015,35(5):631-640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并根据现有资料,对獐牙菜属的几种植物进行了比较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为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药室内观察到的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细胞3层,药室内壁退化,花药壁表皮宿存,细胞柱状伸长,纤维状加厚;小孢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型,少数为"T"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类型;子房2心皮、1室,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弯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雄配子体发育为蓼型;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1次生核,合点端3个反足细胞宿存,每个细胞均多核和异常膨大,形成明显的反足吸器,并在胚乳之外形成染色较深的类似"外胚乳"结构;珠孔受精,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果实成熟时,种子发育至心形胚阶段;反足细胞在龙胆科一些短命植物中的宿存与分裂具有重要的生殖适应与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抱萼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抱萼獐牙菜全草中分离到8个成分(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经UV、IR、~1H-NMR、~(13)C-NMR、MS及化学方法鉴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是SwerchirinⅠ)、bellidi-fodin(Ⅱ)、norbellidifodin(Ⅲ)、1,3,7-trihydroxy1-8-methoxyxanthone(Ⅳ),1,3,7,8-tetrahy-droxyxanth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Ⅴ)、1,3,7,8-tetrahydroxyxanthone-1-O-β-D-glu-copyranoside(Ⅵ)、swertianolin(Ⅶ)、mangiferin(Ⅷ)。8个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川东獐牙菜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东獐牙菜是我国的一种珍稀药用植物,湖南湘西地区是其分布区之一。针对川獐 菜野生资源受到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川东獐牙菜的栽培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自然状态下结实率高,但萌发率不高且随环境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休眠期,人工栽培状态下结实率与萌发率均高,而且种子休眠期较短。小苗引种情况与所选择的栽培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泥培,沙培和水培中,以沙培效果最好;高,中,低湿度培养中,以中湿度培养效果最好。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川东獐牙菜的人工引种栽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川东獐牙菜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川东獐牙菜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 ,为川东獐牙菜的野生变家种提供依据。方法 :野外观察与试验地观察研究相结合。结果 :本文对川东獐牙菜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研究 ,并有一些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二叶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叶獐牙菜(Swertia bifolia Batal.)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5种口山酮和2种甾醇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Ⅲ)、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Ⅳ)、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川东獐牙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衡宇  陈义光 《广西植物》2002,22(5):433-436,432
针对川东獐牙菜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 ,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 ,旨在为川东獐牙菜的保护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实验方案中 ,幼茎和老叶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对叶片来说 ,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 Zt1.0 m g/L +NAA 0 .0 5m g/L +IBA0 .0 5mg/L、BA 0 .5m g/L+2 ,4 - D0 .5mg/L或 BA 0 .2 m g/L+2 ,4 - D0 .2 mg/L+IBA0 .1m g/L ,对茎段来说 ,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 BA0 .0 5m g/L+kt0 .0 5mg/L+IBA0 .0 5m g/L;诱导不定芽的适宜激素组合是 BA2 .0 mg/L+N AA0 .0 5mg/L或 BA 2 .0 mg/L+IBA 0 .1m g/L ;而根的诱导则是 MS+BA 0 .0 5mg/L+kt1.0 mg/L+N AA0 .1m g/L或 MS+BA1.0 m g/L+kt0 .3mg/L +IA A0 .5mg/L培养基上进行。  相似文献   

8.
祁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印度獐牙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tayita Buch-Ha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经计算机质谱谱库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用已知烃类进行标定,共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81.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9.54%)、4-(苯甲基)哌啶(11.72%)、油酸乙酯(7.82%)、丁基化羟基甲苯(6.70%)、亚油酸乙酯(5.80%)、丁二酸二乙酯(3.21%)、3a,6a-二氢-2(3H,4H)环戊二烯并[b]呋喃酮(2.13%)等。  相似文献   

10.
李鹂  黄衡宇 《植物研究》2006,26(4):452-460
报道了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 Franch.)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主要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属于腺质型绒毡层,药室内具有的退化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中央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细胞3层;药室内壁退化;花药壁表皮宿存,细胞柱状伸长,纤维状加厚。小孢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型,少数为“T”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11.
川西獐牙菜甙类成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层析方法,分离得到裂环烯醚萜甙,黄酮甙,(口山)酮甙,3类8种单体成分(Ⅰ—Ⅷ)。除先前报道过的芒果甙外(Ⅱ),又分离和鉴定了苦龙甙(Ⅲ),当药黄素(Ⅷ),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口山)酮(Ⅶ),8-O-[β-D-吡喃木糖-(1→σ)-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Ⅵ)4种已知天然化合物。应用化学和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另外3种新(口山)酮甙的结构为: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咄酮(Ⅰ),7-O-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Ⅳ),3-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Ⅴ)。芒果甙,苦龙甙和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为川西獐牙菜主要甙类成分。有兴趣的是在已发现的龙胆科植物(口山)酮糖甙中,未见(口山)酮木糖甙,(口山)酮鼠李糖-木糖甙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从毛裂蜂斗菜(pdtasilex tricholobus Franch。)的石油醚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运用IR,EI-MS,HRMS,^1H NMR,^13C NMR,DEPT等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分别是:A1-β-谷甾醇;A2,三十二碳酸,A3,羽扇豆醇;A4,Bakkenolide-B;A5,Bakkenolide-D和A6,akkenolide-E。  相似文献   

13.
滇产偏翅唐松草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滇产偏翅唐松草 (ThalictrumdelavayiFranch)中 7个化合物 ,它们为 :3,4 二氢 6 ,7 二甲氧基异喹诺酮 (1) ,N 甲基紫堇碱 (2 ) ,6 ,7 二甲氧基 2 甲基异喹诺酮(3) ,Thalactamine(4) ,小檗碱 ,(5 ) ,4 (4 甲氧基苯基 ) 3 丁烯 2 酮 (6 ) ,降氧白毛茛分碱 (7) ,其中化合物(7)首次从唐松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地涌金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从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Franch.)C.Y.Wu.)新鲜植物中分离得到了5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IR,EI-MW、^1H NMR,^15CNMR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tetracosan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硬脂酸(sterarie acid,3)2,4-二羟基苯甲酸(2,4-dithydroxy benzole aci  相似文献   

15.
皱皮杜鹃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梅 《Acta Botanica Sinica》1990,32(10):777-782
从皱皮杜鹃(Rhododendron wiltonii Hemsl.et wils.)叶中分出6种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及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熊果酸(ursolic acid)、(+)-儿茶素[(+)-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素(kaempferol)、蓼属甙(polystachoside)和山奈素-3-O-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O-arabinoside)其中,蓼属甙和山柰素-3-O-阿拉伯糖甙系从中国杜鹃属植物中首次获得。  相似文献   

16.
自钝叶水丝梨(Sycopsis tutckerii Hemsl)树皮中得到二十一个化合物。经鉴定为豆甾烷-6α-羟基-3β-月桂酸酯(Ia);豆甾烷-6α-羟基3β-肉豆蔻酸酯(Ib);豆甾烷-6α-羟基-3β-棕榈酸酯(Ic);及其它两个豆甾烷-6α-羟基-3β-脂肪酸酯(Id、Ie,其酸部分结构待定);乙酰白桦脂酸甲酯(Ⅱa);乙酰白桦脂酸(Ⅱb);白桦脂酸甲酯(Ⅱc);白桦酯酸(Ⅱb);乙酰齐墩果酸(Ⅲa);齐墩果酸(Ⅲb);β-谷甾醇(Ⅳa);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Ⅳb);3-O-甲基-鞣花酸-4'-α-L-鼠李糖甙(Ya);3-O-甲基鞣花酸(Vb);3,4-二-O-甲基鞣花酸(Vc);鞣花酸(Vd);(?)-茶儿茶素(Ⅵ);没食子酸(Ⅷa);原儿茶酸(Ⅷd);焦性没食子酚(Ⅶc)。其中Ia-Ie是一组尚未单离的新化合物。上述化令物,除( )-茶儿茶素外,均系首次从水丝梨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帕米尔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帕米尔红暾天根中分离得到八个成分(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经UV,IR,^1HNMR,^13CNMR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正二十二(Ⅰ),Glutin-5-en-3one(Ⅱ),β-谷甾醇(Ⅲ),二十六烷酸(Ⅳ),对羟基乙酮(Ⅴ),山东奈酚(Ⅳ),没食子酸(Ⅶ),云杉甙(Ⅷ),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木姜子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秦岭太白山的木姜子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分离出的79个峰中鉴定了32种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0.59%,主要成分为1,3,3-三甲基-乙-氧杂双环[2,2,2]辛烷(59.96%),1,8-桉油醇(8.96%),香茅醛(6.86%),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酮(4.34%)和澄花醇乙酯(3.19%)。  相似文献   

19.
地构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地上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特征被鉴定为软脂酸、β-谷甾醇、三十烷醇、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loliolide,胸腺嘧啶和尿嘧啶。香草酸和阿魏酸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