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史喆 《生命世界》2010,(9):82-84
<正>纵观现在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基本上以学生被动式验证性地完成整个试验过程,求证实验结果为主。学生通过实验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哪些器材,以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课题研究大都存在描述笼统的缺憾。本文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分组、实验流程、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在细节上提出一些改进,以便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有效地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回顾2006年高考生物学九套试题中实验设计依然是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如广东卷第37题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中学实验室常用器材,设计实验探究“有机物X对A螺雌性器官畸变的作用”全面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属于难度较大的题;全国卷·I第30题要求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难度很大;全国卷·I第31题(4)问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推测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本质是对探究方法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学选修1的内容是生物技术实践。生物技术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技术。为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开设了8个实验给每位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但实验结果多以失败告终,故而针对每个实验中出现的错误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的环境条件、学生的操作行为等,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法,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以低成本、低课时、高个性化方式让低年级学生既能学习基本实验技术,又都有机会参与研究性实验,构思了以基本实验技术为依托的微生物学模块式自设计研究性实验,即教师以模块式专题形式提出系列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思考和设计、实施操作、分析结果而教师恰当指导的实验教学方式,并将其在3年4轮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详细叙述了模块式自设计研究性实验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及实施中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与表现,并分析了从3个班级收回的包含34个问题的实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深入探讨了该方法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会导致教师数量、实验成本、学时数的显著增加,对于较大规模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144份学生反馈问卷中每个问题平均得分均在4分以上(满分5分),表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使学生受到基本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能力的初步训练;88%-96%的学生认为它是有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实验的形式、学生主动性、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根据练习题所提供的信息,设计出了实验方案,确定了所需的器材、方法和步骤;亲自做实验,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最终得出了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同时在学生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科学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命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受实验材料、实验器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很好地落实。从实验材料、实验器具、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理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并结合校情、生情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命科学的实验实践更高效、更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期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受此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中,力求使用相关教学资源,在初一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设计对照实验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其主动思考,通过设计和分析一连串实验,或侧重发展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的能力,或侧重发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让学生运用科学的证据与逻辑,构建核心概念,并最终达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环境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还存在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少、实验与科研训练脱节、有价值的学生实验被忽视等缺点,亟需对此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研创新项目为基础设计综合性实验,以教学实验结果转化为科研前期成果的改革思路,重点探讨了针对环境微生物学科研实训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细胞膜的功能"一节课教学中,教师设计多个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并借助数码显微镜、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实证、分析、概括提炼等高阶思维活动,逐步剖析,最终帮助学生精准地形成了有关细胞膜功能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1.
张荣华 《生物学杂志》2004,21(3):45-48,51
近年来,由于实验能力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生物实验教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关于一般实验教学能力的研究资料较少,关于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调查测试上,资料相对更少。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山西师范大学高年级学生对实验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评估,发现“能正确且熟练得操作实验器材”和“能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推论、及讨论”两项,是准教师认为重要的教学能力。被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两项重要能力,实验安全维护能力和指导实验结束后的讨论活动能力退居较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12.
简介了“基于问题的二次实验”教学设计的教学结构,并以“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为例描述了该设计的一般操作程序:课前让学生尝试独立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摸索实验条件,感悟设计原理和方法,并获得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课上进行二次实验奠定基础;课首对初次实验的结果质疑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中引导小组重新设计方案和进行二次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对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科学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真实地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提供容易上手、实验现象明显,且能引发深入思考的实验。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检测小麦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引导学生提出可被验证的问题,并尝试解释自己的问题(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构建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实验中使用静态的研究手段(物质鉴定和显微观察)进行定量地、动态地研究发育问题,让学生体会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的重要性,经过思考和推理在应用层面上提高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设计基因工程实验为一综合性探究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并提升基因工程相关实验技能。方法借助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以及蛋白纯化等综合实验性技术方法。结果将以前支离破碎的一个个单个实验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整体,最终学生可获得一个肉眼可见的基因工程产物即绿色荧光蛋白。结论通过基因工程实验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一个环节——重组质粒转化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中,不仅指导学生分析和掌握常规的实验结果和培养特征,而且引导学生对转化试验中不同基因型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平板上的不同培养特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对各种现象及其潜在的代谢机理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常规生物学实验室中易于得到的pH试纸,酸碱溶液等,设计简便易行的实验,为分析推测提供快速直观的试验佐证。  相似文献   

16.
1教学设计思路选用教材:人教版生物学教材(8年级上册)。本课通过“玩纸飞机”的活动发现问题、引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再通过系列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并由“观察家鸽”、分析资料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学生交流,从而完善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余洋  姜鑫  张露思 《生物信息学》2018,25(12):125-129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以设计课程为导向的生态实验教学模式,3个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计课程应用。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均以设计课程为导向,其实验结果可作为场地量化认知和分析的基础,帮助学生提升生态规划和设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生态学基本素养和循证设计的能力。课程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构了生态实验课、理论课和设计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2)将经验知识与循证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循证思维;3)培养了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合作能力。生态实验教学已经在庭院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生态公园规划、生态公园设计等课程中普遍开展。生态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可以增强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科学性和研究性,为生态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装置的设计对该实验尤为关键。结合学校实验条件,利用现有器材搭建新型实验装置,简化了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9.
宋建陵 《生物学杂志》2003,20(5):55-56,15
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出现了实验设计试题。实验设计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够预知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一种创新行为。是实验方法形成和应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形成,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涵义是:运用创新教学理论,以实验活动为基础,以实验设计为切入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特征和科学态度。1 教学过程知识介绍方法指导范例分析尝试设计验证操作反馈矫正1 1 传授知识 向学生介绍实验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谈高考试题中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目前高考虽然还不具备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非常重视实验内容的考查,如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其中, 实验步骤的设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能力。需要学生动用已学过的多种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操作的实践经验,经过周密的分析、逻辑的推理才能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对照实验设计是一个常考常新的题。笔者根据自己近2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对照实验设计“三步曲”法:第1 步:“共性处理”,第2步:“变量处理”,第3步:“结果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