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11月8日在四川若尔盖县辖曼乡采获一只雌性成鸟,经鉴定为斑背潜鸭Aytha marila。此鸟体重850克;全长450、嘴峰46、翅210、尾58、跗蹠34毫米。嘴的基部至额及颊有一宽阔的灰白环带;头、颈、背、腰及肩褐色;下背及肩有白色小点和蠹状纹;尾上覆羽及尾羽黑褐色;两翅黑褐具白色翼镜。颏、喉、前颈灰白,密布褐色点斑;胸及下腹褐色,具灰白色羽端,形成鳞状斑纹;腹及腋羽白色;两胁浅褐;尾下覆羽白色,具褐色点斑。嘴、脚均青灰色。此鸟栖息于高原湖泊中。海拔3400米。常与白眼潜鸭混群活动。食物全为甲壳类。据资料记载,斑嘴潜鸭繁殖于亚洲和欧…  相似文献   

2.
中喙丽金龟(Adaretus sinicus Burmeister)(茶色金龟子、中华阔头金龟(虫甲))和斑喙丽金龟(Adoretus tenui-maculatus Waterhouse)(茶色金龟子、散点阔头金龟(虫甲)、葡萄丽金龟)是重要农林害虫,为害各种作物、果树、蔬菜和林园苗木等,全国分布范围颇广。据现有资料,初步看出,中喙丽金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斑喙丽金龟除江南外,北达辽宁、陕西等省。 这两种害虫在形态上十分近似,分布地区大多重叠,两者混作一种或张冠李戴的情况在所难免,因而影响了某些资料的可靠程度。国外文献对这两个种作了对比的检索,但采用的征状,有些本来区别不明显(如毛斑、头部等的比较),有些则具很大的可变性(如前足胫节外缘三齿的相对距离)(图2),难于实际使用。笔者见过一个定名为斑喙丽金龟的标本,是G  相似文献   

3.
杵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正达  姬淑红 《昆虫学报》1989,32(4):482-484
新种杵蚊属杵蚊亚属,是我国首次记载的本亚属新种。 宽刺杵蚊Tripteroides(Rripteroides)latispinus新种(图1) 雌蚊 中型棕色蚊虫。头顶的大部、后头和头的两侧具平覆深褐色宽鳞,后部近头窍有少数黑色竖叉鳞;眼缘具银白鳞饰。唇基、触角,触须和喙暗色。触角梗节棕黄色,鞭节1内侧具少数淡色宽鳞。触须为喙的1/9长。喙长约为前足股节的1.2倍。前胸前背片平覆银白宽鳞;后背片棕黄色,上部具散生的平覆褐色宽鳞,下部光裸;侧板无鳞。中胸盾片一致平覆密致的棕色窄鳞;小盾片平覆褐色宽鳞;后背片光裸,暗褐色;侧背片光裸。气门鬃3—4根;前侧片上部黑色,气门下区有一个小白鳞簇;气门亚区、腹侧板上部和后下部、后侧片大部以及各足基节平覆银白宽鳞。翊:翅鳞暗色。足:暗色,各足股节前面都  相似文献   

4.
Aedes(F.)gilli(Barraud,1924)(全背伊蚊)属纷蚊亚属(Finlaya) 的白环伊蚊组(alboannulatusgroup)。成蚊的喙深褐色;前胸后背片是宽鳞,上部有窄鳞;中胸盾片前部3/5金黄色()或白而带黄色光泽();后跗节Ⅰ—Ⅲ基部具白环。幼虫头毛5-C和6-C单枝而特长,远超过头的长度,我国伊蚊幼虫中是有这样头毛的只此一种,因而容易辨认。  相似文献   

5.
蚂蚁在高山鸟巢兰中的传粉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蚂蚁和被子植物之间存在广泛、普遍和多样的关系,但蚂蚁为被子植物传粉的现象却比较少见.在中国四川省黄龙寺自然保护区黄龙沟内发现了一个蚂蚁传粉现象.蚂蚁(包括细胸蚁Leptothoras sp.和立毛蚁Paratrechina sp.)是黄龙沟内高山鸟巢兰Neottia listeroides最主要的传粉者.其单花访问次数、携粉次数以及授粉次数在所有的访问昆虫中是最高的.黄龙沟内高山鸟巢兰居群水平的花期可持续40天,大量开花期(~60%)在7月中下旬.该植物具暴露的花蜜,花蜜位于唇瓣中央不明显的蜜槽内,但花蜜量很小.蚂蚁沿唇瓣蜜槽取食花蜜,到达唇瓣基部后,一般情况下蚂蚁头部不能接触到蕊喙先端,只有当蚂蚁头部向上抬起,才能触碰到蕊喙,花粉团通过蕊喙先端释放的黏滴粘在蚂蚁头部最顶端.蕊喙先端被触碰后,立即向下运动盖住柱头,17-24 h后重新抬起至药帽位置.蕊喙的这种运动可以避免蚂蚁重复访问引起自花授粉.繁育系统实验表明,高山鸟巢兰是自交亲和的,但必须依靠昆虫进行传粉.自然条件下,高山鸟巢兰的自然结实率为19.77%.由细胸蚁和立毛蚁作为主要传粉者形成的高山鸟巢兰传粉系统传粉效率不高,可能是由于高山鸟巢兰与细胸蚁和立毛蚁之间形态上的不完全适应造成的.虽然2007年两种蚂蚁是高山鸟巢兰最有效的传粉者,但与这两种蚂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能只是在特定时间,在黄龙这样一个独特生态环境中形成发展的,在其他时间、其他地区高山鸟巢兰是否同样主要由蚂蚁传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5月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滇池湖滨湿地(24°46'18.79″N,102°43'1.16″E,海拔1888 m)进行水禽调查时发现并拍摄到1只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经查阅有关文献(杨岚等,1995;杨晓君,2009),确认此鸟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体长约30 cm,头、颈和上背密布黑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条纹;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暗灰色。翅上覆羽灰褐色,羽缘白色;肩羽具栗红色和黑色杂斑;飞羽黑色,羽干白色。喉白色;胸部具黑褐色胸斑;下腹部白色,两胁具黑斑;翅下覆羽白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新西兰存留极少的一种爬行动物叫斑点楔齿蜥,属爬行纲,喙头目。它是一种大型的蜥蜴模样的动物,由于头的前端象鸟喙状,因此又叫喙头蜥。它身长50—60厘米,尾巴几乎占身长的2/3。身体表面覆盖着细小、颗粒状的鳞片,四肢发达,各有5趾,有爪;背面从颈到尾的基部的正中线,有棘状的鳞片,排列成鬣状,故也叫“鬣蜥。它两眼之间有透明的鳞片覆盖着的第三只眼睛,这只颇为发达的眼睛,有角膜、晶体和视网膜的结构。喙头蜥生活在陆地上,还没有完全脱离水。它常与海燕同栖于岩石穴洞之中。性成熟很迟,要20年,寿命100年,以昆虫、蠕虫等为食。  相似文献   

8.
描述Plagiolaria nandanensis Chang的头、胸肋和尾的腹边缘,指出它的颊角腹边缘与Phacops guang-xiensis Chang近似,头前腹边缘宽,并靠后。胸肋腹边缘保存较好,肋腹边缘上的潘杰尔脊形态变化不大,但前后则有微小差异。尾腹边缘分两部分,在近外侧有一较明显的凹槽,这是当三叶虫卷曲时与头腹边缘结合的相适应的构造。没有发现卷曲标本,在南丹,90%以上几乎全是蜕壳标本,头与胸尾部分离。但是从腹边缘构造看,比Plagiolaria具更完善的卷曲能力,像其他的phacopids一样,头与尾的结合相当完善,胸肋末端在卷曲时插入头颊角腹边缘的锯齿形沟中,各肋端以其腹边缘上的潘杰尔脊挡住后一肋端的前缘。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2日上午7时,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子镇(原)泊江海子国营治沙站背后林地间,见一只白腹黑啄木鸟(Dryocopus javensis)立于杨树梢上。该鸟当时正面示人,其头、颈、及上胸全黑,腹部纯白,尾相对较长而形尖,由于距离较远(超过150 m),隐约似可见其尾羽具V字形纹理,如是,当为尾羽端部具白色或辉闪色羽缘。该鸟甚为机警,远远见人即行飞去。查以往文献,我国学者曾在云南勐海、澜沧、鲁甸和四川盐源有过标本采集记录,故多称该种在我  相似文献   

10.
短吻贫齿龙是根据一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和下颌标本建立的;标本采自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系法郎组灰岩。对其头后骨骼进行了详细描述。短吻贫齿龙在肩带的乌喙骨和间锁骨及腰带的肠骨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例如:紧靠肩臼后方乌喙骨有一明显的凹,间锁骨后半部比前部要窄很多,及肠骨背突末端加宽等。头骨进一步细修表明,其中一些部位需要进行重新记述。依据头后骨骼和头骨中的新信息,对短吻贫齿龙的特征作了修订。系统关系分析表明,贫齿龙是个askeptosaurid,其下颌宽大于长的反关节突和肱骨缩小的三角-胸大肌嵴表明它与产自瑞士和意大利的Askeptosaurus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1.
亮斑扁角水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black soldier fly),是一种双翅目(Diptera),水虻科(Stratiomyidae),扁角水虻属(Hermatia)昆虫。亮斑扁角水虻体大型且细长,呈暗黑色,长12~18mm,翅呈棕色约带褐色,长8~13mm。雌性头(head)黑色,被黑毛;雌雄复眼均分离、光裸,单眼瘤前具瘤状隆起;额和颜面黑色,在触角上下方两侧各具丘状隆起,柄节和梗节差不多长,被长的鬃状毛,鞭节由5个亚节组成,基部1-7亚节短;须小,黑色;喙棕黄色。胸(thorax)黑色金属光泽,前胸背板、翅后脾和小盾片呈褐色;3对步行足,  相似文献   

12.
<正>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black soldier fly),是一种双翅目(Diptera),水虻科(Stratiomyidae),扁角水虻属(Hermatia)昆虫。亮斑扁角水虻体大型且细长,呈暗黑色,长12~18mm,翅呈棕色约带褐色,长8~13mm。雌性头(head)黑色,被黑毛;雌雄复眼均分离、光裸,单眼瘤前具瘤状隆起;额和颜面黑色,在触角上下方两侧各具丘状隆起,柄节和梗节差不多长,被长的鬃状毛,鞭节由5个亚节组成,基部1-7亚节短;须小,黑色;喙棕黄色。胸(thorax)黑色金属光泽,前胸背板、翅后脾和小盾片呈褐色;3对步行足,  相似文献   

13.
草鸮(Tyto capensis)俗称猴头鹰,属鸮形目、草鸮科,是我国珍稀保护鸟类.体长35厘米,重约500克.喙粗大呈象牙色,上喙弯曲覆盖下喙.雏鸟下喙先端无缺刻;成鸟下喙先端左右边缘常各有1—2个缺刻.雄鸟头顶平阔,在头顶、后项、背部和两翼的上复羽呈黑褐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白色细斑.颈两侧与翼脊以及喉际至胸部呈草黄色,翼下及胁部近白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黑色斑点.初级飞羽及尾羽均缀有三道草黄色横纹.足具四趾,站立时第一  相似文献   

14.
1972年,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采获一种新的赛蚊。由于新种赛蚊的第九背叶特大,因崦取名为大叶赛蚊Culista(Culiseta)megaloba新种。 大叶赛蚊Culiseta(Culiseta)megaloba新种形态特征 雌蚊 大型深褐色蚊虫,翅长6.3—7.0(平均6.5)毫米。 头部:头顶和后头覆盖淡色窄鳞,后头并有黑色竖鳞;沿复眼后缘有淡色鳞环,头侧为平铺的淡色宽鳞。触角蒂节(梗节)褐色,内面有淡色鳞,轮毛黑色。触须约为喙的1/8长,暗色,有时第三节基部和末端有少数淡色鳞。喙暗色,比前足股节赂长。 胸部:前胸前背片是淡色窄鳞和褐色宗毛,杂有少数淡色舌形鳞;前胸后背片具淡色窄鳞。中胸盾片的体壁黑色,具淡色或淡金黄色细鳞形成的不很明显的纵条,包括央、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昆明发现印度池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5月2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草海湖滨湿地(25°0′49.05″N,102°38′47.47″E,海拔1 888 m)发现并拍摄到1只池鹭属(Ardeola)鸟类。该鸟体型大小与云南常见物种池鹭(A.bacchus,Chinese Pond Heron)相似,体长约45 cm;头和颈皮黄色,枕部具数枚白色带状长羽,悬垂于后颈;翕部被栗赤色发状蓑羽;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尾羽及两翅白色;颊、颏、喉及前颈灰白色;胸皮黄色,被灰黄色矛状长羽;下体余部白色。虹膜  相似文献   

16.
正活化石是指现存的一些古老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例如我国的大熊猫、银杏、水杉等。新西兰有一种活化石叫作喙头蜥,是新西兰本土生物的重要代表,仅次于国鸟奇异鸟。如果说奇异鸟是因为无翼而奇特,那么喙头蜥则是因为古老而珍贵。喙头蜥(Sphenodon punctatus)不是蜥类,而是喙头目的唯一现存种,仅存在于新西  相似文献   

17.
<正> 作者于1980年5月22日,在珙县民胜公社林场,解剖一完整的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巢群,发现内有大小不等的翅芽型兵蚁2头、白兵蚁10头,都具备兵蚁式样,但体色全白,中后胸各具翅芽一对(图1.2);工蚁13头,体色与工蚁相同,腹部可见黑灰色的取食物,中后胸各具翅芽一对(图3)。  相似文献   

18.
宽瓣头细蛾Epicephala lativalvaris Li, Wang & Zhang是最近发现在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和喙果黑面神B. rostrata上专性传粉的昆虫。通过野外观察宽瓣头细蛾的访花行为、 室内饲养宽瓣头细蛾幼虫及解剖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果实, 首次对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宽瓣头细蛾的生活史因气候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其在福建厦门1年发生4~5代, 有4个羽化主要高峰期, 分别为5月上旬至中旬、 6月中旬至下旬、 8月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1月中下旬有少数成虫羽化, 12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以卵或蛹越冬; 而在海南鹦哥岭1年发生6代, 无越冬现象。成虫分别主动为黑面神或喙果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子房内, 幼虫以寄主植物种子为食, 需要消耗果实内全部6粒种子才能发育成熟, 但每个种群内留有20.37%~77.63%完好的果实, 以维持互利关系的稳定。两种植物的结实率近似, 但宽瓣头细蛾对喙果黑面神的果实危害率是黑面神的2.05倍。结果说明, 在宽瓣头细蛾 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 两种寄主植物所获得的利益近似, 但喙果黑面神为宽瓣头细蛾提供了更多的回报。研究结果为头细蛾属其他种类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提供了借鉴, 并为探讨宽瓣头细蛾 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棕头鸦雀分类问题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联宪 《动物学研究》1991,12(2):117-124
棕头鸦雀的分类有过几次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因其飞羽外缘有栗红色与褐色两种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红胸、灰胸两类群,故在分类上各学者持有不同意见。或将其分为3个种,或归并为1种。本文依据作者工作结果,从地理分布、形态及骨骼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棕头鸦雀具栗红翅缘的红胸、灰胸两类群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三省的亚种分布接触地带彼此混交并有居间个体,不应独立为两个不同种。栗红翅缘褐色翅缘两大类群尚未发现重叠分布,形态明显间断,一直未见有中间类型。两大类群在头骨的泪骨突起和方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建议将它们分为Paradoxornis webbianus和paradoxornis brunneus。前者再分为红胸、灰胸两亚种组。对少数有争议的亚种也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0.
艾蚊亚属(Ayurakitia Thurman,1954)是伊蚊属(Aedes)的一个亚属。最近,作者从滇西的潞西、瑞丽、陇川和盈江的河谷森林(海拔880—1,400米)中的热带植物塔扇树(Pardarus furcatus Roxb.)叶腋积水内采到数批艾蚊亚属的格氏伊蚊Aedes(Ayurakitia)griffithi Thurman,1954。该亚属为我国新记载。格氏伊蚊的主要特征是:成虫中小型淡金色蚊。眼缘具银白鳞饰;雄蚊触须较喙略短;雌蚊触须为喙长的1/6;喙暗色,有金色鳞从腹面基部向中部背面包绕。前胸前背片分离;前胸前、后背片无鳞,仅有几根暗宗;前胸侧板、中胸腹侧板上部和下部后缘及中胸后侧片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