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检视了存放于标本馆的西藏产的中华高地藓Astomiopsis julacea(Besch.)Yip&Snider之后,发现以前记录于该地区的标本均属错误的鉴定。目前为止,本种尚未发现在西藏分布,仅分布于云南和重庆。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下旬,我们在地处秦岭北坡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蒿坪管理站进行春季鸟类考察时,发现一种在形态大小与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相似成群活动的鸟类,但体色较暗,有宽阔的黑色贯眼纹。4月28日在该保护区的蒿坪管理站附近的苇子滩通过雾网捕获到7只,均为雄鸟,但性腺均未发育。经查阅文献资料并比对标本,确定该种为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为陕西省鸟类的新纪录。标本藏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寿带(Terpsiphone incei)是雀形目王鹟科的鸟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往研究曾对我国部分地区寿带的繁殖习性进行了报道,但对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缺少描述。为进一步了解寿带的繁殖习性及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本研究于2014至2017年每年的5至7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观察。观察发现,寿带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筑巢繁殖,雌雄亲鸟均参与筑巢、孵卵和育雏。寿带巢多位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几种植物上,平均窝卵数(± SD)为(3.8 ± 0.6)枚(n = 25巢),孵卵期12 ~ 13 d(n = 4巢),各巢卵的平均孵化率(± SD)为91.7% ± 17.7%(n = 9巢),窝雏数(± SD)为(3.6 ± 0.8)只(n = 19巢),巢内育雏期约10 d,巢成功率为34.5%(n = 29巢),弃巢和天敌捕食是巢失败的主要原因。寿带雌鸟具有栗色短尾型和栗色长尾型2种形态,而雄鸟具有栗色长尾型、白色长尾型和栗色短尾型3种常见形态,且雄鸟以栗色长尾型所占比例最高,为69.4%(n = 36巢)。此外还记录到1只栗色身体但具有白色长尾羽的雄鸟。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寿带的繁殖习性及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4.
四川林鹗(Strix davidi)中国特产鸟类,目前已知仅分布于四川西部、甘肃南部的高山针叶林中,其生态学资料极为缺乏,尚无其巢址的报道。1866年法国博物学家Armand David首次在四川的森林中猎获了这种鹗类;1875年,Sharpe将它命名为长尾林鹗的一个亚种S.uralensis davidi。四川林鹗在体型、形态及叫声上与长尾林鹗非常相似,但鉴于它与遍布于欧亚大陆北部森林中的长尾林鹗长期隔离,目前国际重要鸟类专著已将它单独列为一个种。  相似文献   

5.
MarineBiotechnology 2 0 0 2年 5 / 6月 4卷 3期 31 0~ 32 2页报道 :天蚕蛾肽 (cecropin)是最早在天蚕蛾(Hyalophoracecropia)中发现的一组抗微生物肽。它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活性。最近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生物技术中心的科学家AliyeSarmasik等研究了 (1 )天蚕蛾肽是否可以对已知的鱼类病原细菌显示杀菌活性 ,和 (2 )将天蚕蛾肽基因转移于青鱼将 (Oryriaslatipas)是否可以增强转基因鱼对病原细菌感染的抵抗力等诸问题。Sarmasik等将前原天蚕蛾肽B、原天蚕蛾肽B和天蚕蛾肽B ,以及猪天蚕蛾肽P1,在巨细胞病毒 (CMV)启动…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许多鸟类具有发育良好的嗅觉系统,但气味是否影响鸟类取食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开展了长尾林鸮(Strix uralensis)、金雕(Aquila chrysaetos)、家犬和家猫的粪便气味以及香水和香烟的气味对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es)取食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虎皮鹦鹉在香水气味下的取食意图显著低于长尾林鸮粪便气味和无气味对照;在金雕粪便、猫粪便、香水及香烟气味下的取食频次显著低于无气味对照,同时香水及香烟气味下的取食频次显著低于长尾林鸮粪便气味,说明虎皮鹦鹉可能通过气味识别潜在的风险,进而调整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2019年在山西省交城县庞泉沟镇发现北极鸥(Larus hyperboreus)、垣曲县历山镇和沁水县中村镇发现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垣曲县历山镇发现中华仙鹟(Cyornis glaucicomans),此3种均为山西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
长尾大麝是我地农田小兽优势种群,平均密度(2hm2百夹捕获率)498%,4月、11月出现两个密度高峰,3~9月份为雌兽怀孕繁殖期,平均胎仔数为(5±13)只,预计寿命在1~15年。长尾大麝为杂食性动物,取食春播作物种子。以夜间活动为主,耐低温,会游泳,洞中基本不储粮,作物郁蔽的地段分布多,在我地是需要控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长尾姬鼠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长尾姬鼠(Apodemus orestes)的分类地位一直不确定。基于在云南中部无量山区采集的大量姬鼠类标本,经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长尾姬鼠明显区别于中华姬鼠(A.draco)。主要鉴别特征在于体长、尾长及尾长与本长的比例,且相关分析表明,该两种的尾长与体长具显著的相关性。而对无量山姬鼠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显示,长尾姬鼠与中华姬鼠具完全同域分布,因此认为长尾姬鼠是一有效种。无量山区现有姬鼠3  相似文献   

10.
角斑樗蚕     
<正>角斑樗蚕Archaeosamia watsoni(Oberthür,1914),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天蚕蛾科(Saturniidae)。体棕色,颈板土黄色,翅中室月形斑向外伸的一端较尖,中部向上隆起;后翅中室斑弯度大。本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但数量较少。通常认为天蚕蛾的口器退化,成虫阶段完全不取食,但这张照片证明,雄虫在夜间有吸水并从腹部末端喷出的现象。照片摄于四川平武老河沟。  相似文献   

11.
2002~2005年在吉林省珲春市马川子乡依力南沟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这里为长白山低山丘陵区,是候鸟经长白山脉、乌苏里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4年共环志鸟类126种63386只,其中春季103种9761只,秋季113种53625只,隶属13目37科。春季以黄喉鸦(Emberiza elegans)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2467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25.3%;秋季以黄喉鸦、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大山雀(Parus major)、白眉鸦(E.tristrami)、极北柳莺(P.borealis)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33586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62.6%;通过环志研究发现,被认为是留鸟的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Aeghhalos caudatus)、沼泽山雀(P.palustris)、长尾雀(Uragus sibiricus)具有定期的迁徙行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11月,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寄生对叶榕的佩妃延腹小蜂的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解剖雄花前期的隐头果观察小蜂利用瘿花资源情况;对不同年份(2003、2004、2005),不同批次的隐头果内榕小蜂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对叶榕Ficus hispida隐头果内寄生的佩妃延腹小蜂属Philotrypesis的两种榕小蜂——短尾佩妃延腹小蜂P. pilosa和长尾佩妃延腹小蜂Philotrypesis sp.,都是在果外利用长的产卵器刺穿隐头果果壁将卵产于果中雌花子房内。它们不能为寄主榕树传粉,为非传粉小蜂。短尾佩妃延腹小蜂的产卵时间与传粉榕小蜂接近,几乎与传粉榕小蜂同时到达隐头果产卵,该时期隐头果可供其产卵2天;而长尾佩妃延腹小蜂的产卵时间较晚,在传粉榕小蜂产卵后的第6天开始到果外产卵,并可持续产卵约一周时间。对叶榕雄花期雄果中的瘿花子房由于花梗长度不同而明显分为3层:果壁层(具短花梗),中间层和果腔层(具长花梗)。短尾佩妃延腹小蜂和长尾佩妃延腹小蜂在紧靠果壁的子房果壁层中分布最多,而很少存在于果腔层的瘿花子房内。在自然情况下,短尾佩妃延腹小蜂和长尾佩妃延腹小蜂寄生榕果的比率因季节和植株个体不同而变化。但无论是对榕果的寄生比率还是单果内寄生的数量,长尾佩妃延腹小蜂一般均比短尾佩妃延腹小蜂高,这可能与长尾佩妃延腹小蜂群体在隐头果上产卵时间比后者更长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华俊钦  石江艳  李建强  杨海  徐基良 《生态学报》2020,40(20):7287-7298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该类型自然保护区通常具有复杂多样的保护对象,因此对其进行功能区划需全面考虑各种保护对象的需求。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有利于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有效性。以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样线和红外相机调查,获取白冠长尾雉及与白冠长尾雉存在种间相互作用物种的分布点数据,结合收集的环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与白冠长尾雉存在种间相互作用物种的分布进行预测,进而分析物种与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空间关系,及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分布与人为干扰强度的空间关系,评估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功能区划对白冠长尾雉和与白冠长尾雉存在种间相互作用物种的保护有效性。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高保护价值区域面积为33.84 km2,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内高保护价值区域面积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96%、3.84%和9.19%,自然保护区内高保护价值区域面积比例偏低。保护区现有功能区划并不能充分满足保护白冠长尾雉栖息地的需要,且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面临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的影响,这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的生存产生潜在威胁。因此,结合保护区内保护价值与人为干扰分布现状,针对白冠长尾雉及相关物种的受胁情况提出两种不同的保护区功能区划优化方案,在不降低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核心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及相关物种适宜栖息地面积的比例,同时降低保护区内人为干扰强度。本研究可为该保护区保护白冠长尾雉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其他以野生动物为保护目标的保护区功能区划优化提供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是分布狭窄的全球性易危鸟类.2020年5月,在位于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的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到白冠长尾雉活动,确认为广西鸟类分布新记录种.生境的丧失和河面的加宽导致广西西北部的白冠长尾雉可能形成一个与贵州分布区隔离的孤立种群,建议对其分布区和种群数量进行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丁平 《生命科学研究》1998,2(2):122-131
全世界共有长尾雉5种,其中白颈长尾雉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等9省;黑颈长尾雉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国外还分布于泰国、缅甸和印度等地;白冠长尾雉分布于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等10省;黑长尾雉分布于台湾省;铜长尾雉分布于日本.长尾雉的起源中心可能在武陵山脉,并有可能先分化出白颈长尾雉祖种和白冠长尾雉祖种;黑长尾雉、黑颈长尾雉和白颈长尾雉可能由白颈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铜长尾雉和白冠长尾雉可能由白冠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杨梅乡慕尼克村,利用陷阱法捕捉到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Episoriculus caudatus umbrinus)雌性2号。本次采集的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分别为57.2 mm和50.4 mm,尾长(53.2 mm和46.7 mm)略短于头体长。尾部背腹色差较小,腹面略呈现褐色。后足长分别为11.9 mm和12.4 mm。颅全长17.28 mm和17.23 mm,上颌骨较宽(5.02 mm和4.96 mm)与腭齿长(7.72 mm和7.56 mm)之比为65.31%。上门齿1枚,上单尖齿4枚,第1单尖齿和第2单尖齿大小近似,明显大于第3单尖齿,第4单尖齿微小,着生于第3单尖齿和前臼齿缝隙内侧。上颌1枚前臼齿,3枚臼齿,第3枚臼齿小。利用已报道的长尾亚洲鼩属检索表进行检索,鉴定上述采集物种为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1 140 bp),采集标本与长尾亚洲鼩属中的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遗传距离最近,在0.030 ~ 0.062之间。系统发生树也显示,2号标本与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构成一个单系进化分支,进一步证实本次采集2号标本是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  相似文献   

17.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在猪基因组中的分布极其广泛,平均分布间隔为300~400 bp,相关数据库收录已达55万条。猪基因组测序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规模搜索发现基因组及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中的SNP已展开,应用于猪全基因组水平的SNP芯片已建立。在此基础上,基于猪SNP标记的遗传图谱绘制、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也都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8.
2022年7月,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田镇调查到2只臭蛙,经比较形态特征确认为臭蛙属(Odor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臭蛙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和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只臭蛙和模式产地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O. wuchuanensis)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支持率,贝叶斯后验概率为0.99、最大似然超快速引导支持(2 000次重复)自展值为95%。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此2只臭蛙为务川臭蛙,系重庆市首次记录。务川臭蛙分布范围较为狭窄,此前仅记录于贵州省务川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荔波县以及湖北省建始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务川臭蛙在重庆彭水的发现,确认了该物种在武陵山和大娄山脉重庆段的分布。彭水发现的务川臭蛙1雄1雌,雄性体长81.3 mm,大于模式标本的最大体长,大于湖北建始县种群雄蛙体长;雌性体长87.1 mm,在模式标本的体长范围内,小于建始县种群雌蛙体长。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遗传分化分析显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样本和模式产地的样本没有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务川臭蛙在重庆市的...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发现黑翅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翅鸢(Elanuscaeruleus),在国内仅广西、云南、浙江和河北有分布记录。笔者1997年5月获得一只采自儋州市的黑翅鸢幼鸟,饲养至今。同年9月又获得一只采自海口市丁村的成鸟,其量度衡如下(单位:g、mm):采集地年龄体重全长嘴峰翅长尾长跗?..  相似文献   

20.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在贵州的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我国的珍禽,分布于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陕西南部、湖北、湖南西北、贵州北部、河南西部、安徽西部及四川东部(郑作新,1978);还发现于甘肃南部的康县(刘乃发,1982)。1974—1982年,在贵州鸟类区系调查时,对于白冠长尾雉的分布、生态及数量曾作过初步研究,复于1983—1985年间,对它的生态生物学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仅就它在贵州省的分布和数量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