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药用黄精与食用黄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并对差异成分中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潜在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及验证。采用UHPLC-ESI-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将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变化前十且上调的化合物进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网络药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选取HepG2细胞,运用高糖培养基和高浓度胰岛素联合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进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从药用与食用黄精样品中共鉴定出319个成分,其中差异成分106个。PCA及H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网络药理分析表明,异鼠李素、野漆树苷、异野漆树苷等5个上调化合物与IR疾病靶点相重合,交集靶点59个,主要涉及PI3K-Akt、mTOR、VEG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表明异鼠李素、野漆树苷、异野漆树苷与核心靶点PI3K、AKT1、VEGFA、mTOR、AMPK对接良好,其结合能均≤-20.9 kJ/mol。细胞实验验证发现,异鼠李素可以显著提高HepG2细胞IR模型葡萄糖消耗量(P<0.01),使PI3K、AK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EGF、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对了解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完善黄精品质评价方法以及改善IR潜在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生物技术常利用哺乳动物细胞、细菌和真菌培养作为转基因系统,来生产生物药.鉴于今后对生物药例如治疗贫血的红细胞生成素和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以及通过基因组研究发现的新的药用蛋白的需求量均将大量增加,故有必要利用另一种转基因系统来生产价格既低廉,使用又安全的重组生物药.  相似文献   

3.
新疆药用乌头的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疆乌头属药用植物在哈萨克民族中的应用进行调查,基本弄清乌头属的药用部位、民间药用方法,并对乌头属药用资源的开发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显示,该地区共有药用植物1378种,其中,药用藻类4种,药用真菌26种,药用地衣5种,药用苔藓36种,药用蕨类93种,药用种子植物642种,常用中药210种,药用珍稀濒危植物94种,药用观赏植物124种,农兽药植物127种。此外,还发现9种江西地理记录新分布,并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广西药用野生稻原生地破坏十分严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查时在58个公社分布有药用野生稻,2002-2009年重新调查时,仅在43个乡镇发现分布有药用野生稻,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减少25.9%。为确保广西药用野生稻资源的安全,共抢救性收集了170个居群、2142份药用野生稻资源,有效地保存了广西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药用野生稻原生地新的分布点15个以及植株高达5.2m、茎秆高位分蘖有3-4个分枝和半卷叶药用野生稻等特殊种质资源。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广西药用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的分析,本文对未来药用野生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生物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生物技术常利用哺乳动物细胞、细菌和真菌培养作为转基因系统 ,来生产生物药。鉴于今后对生物药例如治疗贫血的红细胞生成素和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以及通过基因组研究发现的新的药用蛋白的需求量均将大量增加 ,故有必要利用另一种转基因系统来生产价格既低廉 ,使用又安全的重组生物药。认为适合于上述目的者为高等植物。利用转基因植物来生产重组药用蛋白和肽有很多优点 ,例如 :(1)植物容易转化 ;(2 )使用安全 ,因植物不是人类病原体的宿主 ,故与动物细胞培养比较 ,利用重组植物生产的生物药不论提纯与否 ,都不大有可能污染人类病原…  相似文献   

7.
药用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由于人为和环境等因素,药用石斛资源已变得极其匮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药用石斛内生菌资源丰富,在与宿主石斛长期共生的过程中,对药用石斛的生长发育、环境的适应、活性代谢产物的积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深入研究药用石斛内生菌及其与宿主的关系,对药用石斛生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药用石斛内生菌资源及其生物学功能,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药用石斛内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医药生物技术的核心是蛋白质类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和转基因细胞治疗等。目前,全球数亿糖尿病人不可或缺的药物胰岛素、用于对抗病毒的许多种干扰素等,多来自于转基因微生物或动植物。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治疗模式,基因(细胞)治疗经过近30年的反复探索之路,已经迎来了曙光。重组多肽和蛋白类药物多肽和蛋白类药物具有高活性、特异性强、低毒性和生物功能明确等特点,已成为医药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药用蛋白一般采用  相似文献   

9.
药用木本植物的生态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阎秀峰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561-1564
在分析我国药用木本植物的利用现状和特殊性的基础上。揭示了药用木本植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和需要开展的基础研究工作.研究成树主要药用成分的器官分布、季节变化、年龄差异以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幼树主要药用成分的器官分布、季节变化特别是年龄差异;研究环境因素(培育条件)对幼树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和调控规律;进一步从蛋白质(主要药用成分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和核酸(关键酶的编码基因)水平解析环境因子对幼树主要药用成分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0.
药用石斛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用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重点对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石斛中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今后药用石斛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野生蕨类植物药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高黎贡山地区的民间访谈和集市药摊调查,总结出主要的药用蕨类植物85种,分属27科,44属。本文介绍该地区17种常见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功效,并整理出85种主要药用蕨类植物的初步名录。  相似文献   

12.
缬草和蜘蛛香的资源分布及民族药用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药用植物缬草及蜘蛛香的资源分布以及各民族的药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缬草与蜘蛛香在我国西北及西南有广泛的分布。我国有许多民族将其作为药用物质治疗不同疾病,二者在药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区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表现出极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和查阅文献,对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进行统计,并对其资源分布,药用部分、功能分类及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有药用蕨类165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3科57属,分别占武陵山地区和全国药用蕨类总科属种的80.48%7,1.25%,77.10%和67.34%,47.90%3,6.91%;含种数较多的科属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鳞盖蕨属Microlepia等。(2)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原始和进化的类群共存,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热带亲缘性,体现了壶瓶山药用蕨类植物起源古老,但物种分化强烈的特点。(3)该区的药用蕨类在四个植被垂直带谱都有分布,其中在低于1 000 m的常绿阔叶林带分布最多。(4)该区药用蕨类根据药用部位分为四类,全草类最多,其次是根茎类;按药用功能将分为五类,主要为清热类和解毒类。(5)讨论了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厚的自然环境是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高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景东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对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和生存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共有80科168属218种,占该区维管植物总数的57.37%。药用维管植物生长型分析表明,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药用部位分析表明,以根和全草入药是其主要利用形式。对药用维管植物的功效分析显示,该地区以清热类、活血化淤类和祛风湿类药物为主。对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显示,无危种类占总数的82.11%,说明保护状况良好。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其中药用维管植物所占的比例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对不同功能区药用维管植物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和实验区物种为极不相似;核心区和缓冲区物种为轻度相似。本研究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明确了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及生存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用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我们对其原植物黄芩的种质资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黄芩药材的解剖学研究和显微鉴定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总结,可为深入进行原植物黄芩的生物学研究及药用黄芩的真伪鉴别和提高药用部分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7.
当药用昆虫被加工炮制成碎块或粉末状态时,其昆虫类别和真伪的鉴别就显得十分困难。未经准确鉴定的药用昆虫会影响临床用药安全。为寻找准确、灵敏且快速的检测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分别以药用神农洁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炮制品药材的完整和破碎个体为研究材料,对其mtCOI基因进行提取、扩增及测序分析,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炮制后药用蜣螂鉴定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成功从炮制后干燥药材虫体内提取出总DNA并扩增出mtCOI基因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mtCOI基因序列能够区分神农洁蜣螂和其形态近似种。作为药用神农洁蜣螂DNA条形码标准片段的mtCOI基因序列已投递至GenBank。研究还表明,碎块状药用蜣螂药材中混杂有一定比例的其他昆虫。该结果有助于建立适合加工炮制后药用蜣螂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标准,并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主要药用蕨类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民间访谈和集市药摊调查 ,从高黎贡山地区已纪录的 5 38种蕨类植物中总结、整理出主要的药用蕨类植物 85种 ,分属 2 7科 ,4 4属。本文主要对其中对 17种常见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功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叶的药用与保健价值,为银杏叶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银杏叶研究相关的文献的回顾,综述银杏叶及其相关产品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保健功效。结果与结论:银杏叶具有良好的药用与保健价值,可进一步开发安全、有效的银杏叶药用产品。  相似文献   

20.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的乳腺中特异表达,以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组织生产药用蛋白。采用乳腺生物反尖器生产药用蛋白质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它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方面。乳腺生物反应器具有能够生产出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药用收白,纯化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等优点,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可以获得巨额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