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以‘大五星’(红肉)和‘川农1-5-9’(白肉)枇杷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果肉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从枇杷果实中克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PSY,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再利用qRT-PCR从转录水平上检测两种枇杷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发现枇杷PSY基因cDNA序列全长1 191 bp,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96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枇杷PSY蛋白与其他物种PSY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苹果(Malus domestica)相似性高达98%。qRT-PCR分析表明,随着枇杷果实的发育,PSY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与转色期后枇杷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一致,表明PSY基因可能参与枇杷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红巴梨’果皮UFG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梨’红色芽变品种‘红巴梨’果皮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结合的方法,克隆了UFGT(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蛋白的部分cDNA,命名为Pc UFGT。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长为1 089 bp,与苹果UFGT基因序列一致性达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含有糖基转移酶的UDPGT、COG1819和MGT等保守域。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红巴梨’幼果期表达强度约为‘巴梨’的2倍,而果实成熟期表达强度略低于‘巴梨’;该基因在‘红巴梨’果肉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为试材,根据拟南芥和草莓FT/TFL1基因家族成员的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对‘月月粉’基因组DNA进行克隆和测序,结合数据库序列和双单倍体基因组信息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共获得了8条月季的FT/TFL1基因家族序列,且8条序列分别注释为2个FT基因(RcFT1和RcFT2)、1个BFT基因(RcBFT)、1个ATC基因(RcATC)、2个MFT基因(RcMFT1和RcMFT2)和2个PEBP基因(PEBP1和PEBP2);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这8个基因分为3个亚组;结构分析显示8个基因的内含子为1~5个不等。qRT-PCR分析显示,RcFT1、RcPEBP、RcMFT1、RcMFT2和RcBFT在‘月月粉’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茎尖中次之;RcFT2在茎尖中的表达最高,叶片中次之;RcATC在茎尖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除RcPEBP在根组织中有表达外,其他基因在根组织中几乎没有检测到。进一步表达分析显示,RcFT1和RcFT2在‘无刺光叶蔷薇’(R.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生殖生长期的叶片、茎尖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营养生长期。研究推测,具有连续开花性状的中国古老月季‘月月粉’可能具有多个开花时间(FT)基因位点,FT有可能可以作为月季生殖转换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温胁迫对梨树的影响,对2年生‘黄冠’(Pyrus pyrifolia‘Cuiguan’)、‘翠玉’(P.bretschneideri×P.pyrifolia)盆栽苗胁迫后叶片的抗氧化物质、抗氧化酶、渗透物质和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利用q RT-PCR分析了叶片中抗性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梨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而MDA含量则持续上升;梨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黄冠’的POD和CAT活性均高于‘翠玉’;PRO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增加;AS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且‘黄冠’的ASA含量高于‘翠玉’;IAA和ABA含量都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黄冠’的IAA和ABA含量比‘翠玉’高。q RT-PCR结果表明,叶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对应的ASA、IAA和AB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黄冠’比‘翠玉’抗高温性能强,且高温处理第4天为‘黄冠’和‘翠玉’梨的生理变化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以‘无核白’葡萄为对照,以其自然营养变异系‘长穗无核白’、‘长粒无核白’、‘大粒无核白’、‘W3’与‘W7’为材料,在新疆吐鲁番鄯善田间栽培条件下比较其果实及光合作用特性,为‘无核白’系列葡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供试各营养系具有较高的光、热利用能力,叶片日平均净光合速率(5.527 7~7.412 3μmol.m-2.s-1)均大于对照(4.879 7μmol.m-2.s-1);除‘长穗无核白’外,其余营养系均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2)供试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田间空气温度、叶片温度、叶片表面蒸汽压差呈正相关;而气孔导度、光照强度等因子是‘无核白’系列葡萄光合作用的非决定因素。(3)‘长穗无核白’的穗长(36.43 cm)是对照(25.27 cm)的1.44倍;各营养系果粒均大于对照,其中‘W3’、‘大粒无核白’、‘长穗无核白’、‘长粒无核白’果粒(2.096 0、2.202 7、2.019 3、1.470 3 g)极显著大于对照(1.057 7 g)。(4)‘长粒无核白’果粒耐压力和果梗耐拉力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其他营养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果粒较大的‘W3’、‘大粒无核白’、‘长粒无核白’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92%、23.57%、23.17%)与对照(23.85%)无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供试营养系‘W3’、‘W7’和‘长粒无核白’相对较优良,宜进一步研究;研究证明果实与叶片光合作用特性指标可用于葡萄营养系选种。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欧洲李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塔城、伽师、伊犁和轮台的21株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inn.)单株[‘塔城槟子’(‘Tacheng Binzi’)5株,‘伽师酸梅’(‘Jiashi Suanmei’)、‘吾尔江’(‘Wuerjiang’)、‘艾努拉’(‘Ainula’)、‘阿鲁恰’(‘Aluqia’)和‘克孜吾尔江’(‘Keziwuerjiang’)各1株,均为国内栽培型;‘塔城酸梅’(‘Tacheng Suanmei’)2株,分别为国内栽培型和疑似国内野生型;欧洲李5株,均为国内野生型;‘法兰西’(‘French’)、‘斯坦勒’(‘Stanley’)、‘女神’(‘Goddess’)和‘理查德’(‘Richard’)各1株,均为国外引进型]为实验材料,对其叶片13个表型性状(包括5个定性指标和8个定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欧洲李单株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5%~48.5%,其中,单叶干质量、叶形、叶缘和单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5%、39.4%、39.2%和37.4%,明显高于其余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5.311%;其中,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叶基和叶尖、叶厚和叶柄长、叶色和叶缘的载荷分别在第1、第2、第3和第4主成分中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5.0处,供试21株单株被分成3组,其中,5株国内野生型聚为一组,1株国内栽培型(‘阿鲁恰’)及4株国外引进型聚为一组,其余10株国内栽培型及1株疑似国内野生型聚为一组,并且,国内野生型与国内栽培型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的欧洲李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较高,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叶形及叶缘是欧洲李多样性分析的主要依据;并且,影响欧洲李叶片表型性状的主要因子有单叶面积-单叶干质量因子、叶基-叶尖因子、叶厚-叶柄长因子和叶色-叶缘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百合几丁质酶在灰霉病抗性中的功能,该研究以高抗品种东方百合‘索邦’(Lilium oriental hybrid ‘Sorbonne’)接种灰霉菌12 h后的叶片为材料,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到1个几丁质酶基因成员,并命名为LoChi2(NCBI登录号为MW310626),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分析了目标基因推导的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采用qRT-PCR分析灰霉菌侵染以及SA/JA处理条件下LoChi2基因在百合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1)LoChi2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915 bp,编码304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质量为32.52 kD,理论等电点为4.16。(2)蛋白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oChi2属于糖苷水解酶18家族Ⅲ类成员,含有保守的GH18 narbonin催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以及信号肽、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预测为疏水的分泌蛋白,且定位于细胞外;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LoChi2基因序列与麝香百合、菠萝和梅花中的Chi2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3)qRT-PCR分析发现,LoChi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品种间的抗病性呈正相关,其中在高抗品种‘索邦’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感品种‘雷山三号’(L.×formolongi‘Raizan 3’)和高感品种‘穿梭’(L. asiatic hybrid ‘Tresor’);外源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可诱导LoChi2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LoChi2基因是参与灰霉菌防御反应的关键抗病基因,且该基因可能在JA和SA抗病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推测LoChi2基因在百合抗灰霉病育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成为百合抗灰霉病转基因育种中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解析苹果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该研究以‘嘎拉’、‘藤牧1号’苹果及其杂交后代等87个苹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调查及人工接种病菌并检测不同品种(系)中病菌生物量,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各品种(系)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差异,利用荧光定量PCR及酶活检测比较分析水杨酸相关基因、抗性酶基因及酶活性水平差异。结果表明:(1)87个苹果品种(系)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嘎拉’、‘2 5’、‘19 19’等品种(系)叶片发病严重,表现出对炭疽叶枯病的高感性,‘藤牧1号’、‘40 9’及‘16 16’等品种(系)叶片无病斑或病斑极少,炭疽叶枯病菌含量显著低于感病性品种(系),其抗性显著。(2)SSR标记S0405127和S0304673的基因型鉴定结果与田间表型调查结果相比,准确率分别为93.10%和91.95%,与人工接种结果相比,准确率分别为91.95%和95.40%。(3)SA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接种炭疽叶枯病菌4 d后,‘藤牧1号’、‘40 9’及‘16 16’等抗性品种(系)中SA合成相关基因MdEDS1、MdPAD4和MdPAL被强烈诱导表达;同时,S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MdNPR1、MdPR1、MdPR5的表达显著高于‘嘎拉’等感病品种(系)。(4)接种炭疽叶枯病菌4 d后,‘藤牧1号’、‘40 9’及‘16 16’等抗性品种(系)的MdSODMdPOD酶基因表达水平及酶活性显著高于‘嘎拉’、‘2 5’、‘19 19’等感病品种(系)。研究认为,‘藤牧1号’、‘40 9’及‘16 16’等品种(系)通过调控水杨酸合成和信号转导通路及氧化还原相关反应等提高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为挖掘抗性基因以及利用优良种质选育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子萌发的因素,将种子播种于1/2MS培养基80 d,研究了成熟度和贮藏条件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条白沙’、‘宁海白’、‘塘科白沙’和‘大红袍’转色期和完熟期采收的种子的萌发率和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大房’完熟期采收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洛阳青’枇杷果实或种子经4℃贮藏5 d和10 d,萌发率和苗高与未贮藏种子的无显著差异,而贮藏期达20 d或更长时,贮藏种子的萌发率和苗高显著下降。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枇杷种子萌发率和苗高存在差异,‘早钟6号’和‘太平白’枇杷在15℃和4℃的优于25℃的,但适宜贮藏时间分别不超过15 d和30 d。因此,在转色期采收果实以及适度贮藏果实或种子可以保持枇杷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方法从茶树﹝Camellia sinensis ( Linn.) O. Ktze.﹞品种‘安吉白茶’(‘Anjibaicha’)叶片的cDNA中克隆得到1个编码DREB转录因子的基因,命名为CsDREB-A4b。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sDREB-A4b基因包含长度为87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0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AP2结构域。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 Linn.) Heynh.﹞AP2/ERF家族转录因子进行同源进化分析,CsDREB-A4b转录因子属于DREB亚族中的A4组。多重比对结果显示:CsDREB-A4b转录因子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 Linn.)等植物的DREB类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较高。 CsDREB-A4b转录因子为亲水性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1938.5,理论等电点为pI 5.91,总平均疏水性为-0.603,碱性、酸性、芳香族和脂肪族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12%、12%、7%和15%。在高温(38℃)胁迫处理前期,CsDREB-A4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胁迫处理前;在低温(4℃)胁迫处理下,CsDREB-A4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在盐(200 mmol·L-1 NaCl)和干旱(200 g·L-1 PEG)胁迫处理下,CsDREB-A4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降低后显著升高的趋势。表明CsDREB-A4b基因参与‘安吉白茶’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且在不同胁迫条件下具有表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伞形科( Apiaceae)植物芹菜( Apium graveolens Linn.)的转录组数据库,从芹菜品种‘六合黄心芹’(‘Liuhe Huangxinqin’)叶片总RNA中克隆获得咖啡碱-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AgCCoAOMT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gCCoAOMT基因包含1个长度726 bp的开放阅读框( ORF),编码241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AgCCoAOMT,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7010,理论等电点pI 5.35;在AgCCoAOMT蛋白中,酸性氨基酸所占比例高于碱性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所占比例约为芳香族氨基酸的3倍;该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并含有1个保守的AdoMet MTases结构域,说明AgCCoAOMT蛋白属于AdoMet MTases超级家族;AgCCoAOMT蛋白的三级结构包含多个a-螺旋和β-折叠,与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inn.) CCoAOMT蛋白三级结构的一致性为84.58%。多重比对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AgCCoAOMT蛋白有较高的保守性;该蛋白与同科植物大阿米芹( Ammi majus Linn.)和欧芹﹝Petroselinum crispum ( Mill.) Nyman ex A. W. Hill〕CCoAOMT蛋白的进化关系最近,与睡莲科( Nymphaeaceae)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CCoAOMT蛋白的进化关系较近。 qRT-PCR检测结果表明:AgCCoAOMT基因能够在‘六合黄心芹’的根、茎、叶柄和叶片中表达,且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织,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该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其在商品期(播种后第65天)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幼苗期(播种后第25天)和生长旺盛期(播种后第45天)。研究结果显示:AgCCoAOMT基因与‘六合黄心芹’叶的老化和木质素含量升高有关,且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砀山酥梨’及其褐皮芽变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基因(PbXET)表达水平差异,该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梨PbXET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梨树叶片、果皮和果肉等不同组织及花后不同时期果皮中PbXET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梨PbXET3(KJ690921)和PbXET4(KJ690922)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bp和891bp,分别编码300和29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显示,PbXET3与苹果MdXET-3以及PbXET4与苹果MdXET-5的亲缘关系最近。(2)半定量PCR分析显示,花后150d,PbXET3和PbXET4基因在‘砀山酥梨’和‘锈酥’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PbXET3在叶片中表达量很低,在果皮、果肉中表达相对较强,其中叶片中PbXET3表达量低于PbXET4,而果肉和果皮中PbXET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PbXET4。(3)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PbXET3和PbXET4基因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与‘砀山酥梨’相比,果皮颜色发生变化(花后100d)之后,‘锈酥’果皮中PbXET3表达量骤减;而果皮颜色发生变化(花后100d)之前,PbXET4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由此推测,PbXET3和PbXET4基因参与了‘锈酥’果皮褐色形成的调节,其表达水平差异可能是改变‘锈酥’表皮细胞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砀山酥梨不同程度缺铁叶片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叶片中内源IAA的含量.依据已构建的缺铁叶片SSH文库中生长素抑制蛋白(ARP)基因片段的序列信息,应用RACE技术克隆其cDNA全长,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AR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ARP基因cDNA全长为70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82 kD;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微体,属于非分泌型、非跨膜蛋白类,并具有ARP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2)在不同程度缺铁叶片中ARP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随着缺铁程度的增加,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叶片中内源IAA含量逐渐降低.据此推测,ARP基因可能负反馈调节缺铁黄化叶片中IAA的水平,从而调控叶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嫁接对梅花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一年生‘丰后’梅自根苗、山杏为砧木的‘丰后’梅嫁接苗以及山杏自根苗为试材,设置土壤NaCl含量分别为0(CK)、0.3%、0.6%、0.9%、1.2%和1.5%的盐胁迫处理,观测3种植物盐害情况及其叶片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盐浓度处理下3种材料叶片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以明确它们的耐盐能力,为梅花向盐渍土分布较广的北方地区推广应用,以及梅花繁殖方法及梅花砧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递增,‘丰后’梅自根苗、‘丰后’梅嫁接苗及山杏的盐害指数和盐害率不断增大,三者盐害指数在50%时土壤NaCl含量分别是0.545%、0.695%和0.705%,表明3种材料耐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山杏‘丰后’梅嫁接苗‘丰后’梅自根苗。(2)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植物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RC)和丙二醛(MDA)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丰后’梅自根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丰后’梅嫁接苗和山杏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个别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丰后’梅自根苗可溶性糖(SS)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丰后’梅嫁接苗和山杏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个别较高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隶属函数值法对盐抗性的综合评定结果为:山杏‘丰后’梅嫁接苗‘丰后’梅自根苗,综合评定结果与3种材料的盐害指数分析结果一致。研究发现,3种植物叶片所受到盐伤害的程度随NaCl胁迫浓度提高而加深,但植株叶片能对中低盐浓度处理产生一定的适应性;以耐盐性较强的山杏作为嫁接砧木后,‘丰后’梅嫁接苗比其自根苗的耐盐性增强,证明嫁接对梅花耐盐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稞NBS LRR类基因HvtRGA的克隆与条纹病胁迫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NBS LRR类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抗条纹病青稞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Z1141’为材料,从叶片中克隆了HvtRGA 基因。HvtRGA基因长3 544 bp,包含一个3 30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 101个氨基酸。序列测序后比对发现,‘昆仑14号’与‘Z1141’的碱基序列相似性为99.89%,‘Z1141’的碱基在1196和1945位置处由G替换成A,但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tRGA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具有NB ARC保守结构域和5个LRR结构域,属于 NBS LRR 家族。HvtRGA蛋白与大麦的rgaS 9217、rgaS 226编码的NBS LR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55%和88.72%。进化树分析表明,青稞与小麦族的大麦、硬粒小麦和二穗短柄草NBS LRR聚为一个分支,且与大麦 rgaS 9217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大麦rgaS 226编码的蛋白,而与狗尾草和栗的亲缘关系最远。qRT PCR结果表明,条纹病胁迫下,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HvtRGA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且抗病品种‘昆仑14号’感病后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Z1141’。研究推测,HvtRGA 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的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育期花生叶片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珍珠豆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品种(系)‘汕E’(‘Shan E’)、‘汕G’(‘Shan G’)、‘TH’、‘TJ’和‘泉花7号’(‘Quanhua No.7’)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花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了5个品种(系)荚果和秆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生育期内,5个花生品种(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NR和GS活性的变化趋势则有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结荚期最高;GDH活性均逐渐升高,至饱果期达最高;‘泉花7号’叶片NR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其他4个品种(系)叶片NR活性均逐渐降低;‘汕E’、‘TJ’和‘泉花7号’叶片GS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汕G’和‘TH’叶片GS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看,5个品种(系)中,‘汕G’和‘泉花7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NR和GDH活性、‘汕E’叶片的NR和GS活性以及‘TH’叶片的GDH活性均较高。5个品种(系)的2个产量指标(单株荚果鲜质量和单株秆鲜质量)均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汕G’、‘泉花7号’和‘TH’的2个产量指标均较高,而‘汕E’和‘TJ’的2个产量指标均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汕G’和‘泉花7号’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NR和GDH活性均相对较高,其荚果和秆产量也均较高,表明花生荚果和秆产量与不同生育期叶片氮代谢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无花果叶片多糖抑癌效应,本文以‘布兰瑞克’、‘玛斯义陶芬’和‘波姬红’三个无花果品种为材料,分别从7月至11月份叶片中提取多糖,并且研究其对人体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发现‘布兰瑞克’9月份叶片多糖抑制效应最高,2 mg/mL的抑制率达46.67%。以该时期叶片多糖为材料,研究发现,不同浓度多糖对癌细胞周期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经多糖处理的癌细胞,活性氧含量和细胞凋亡率上升,促细胞凋亡基因Bax和p53表达量在mRNA水平上升,抗凋亡基因Bcl-2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包括Cyclins和CDKs等表达量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无花果叶片多糖可以诱导人体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抗凋亡基因和周期基因表达受抑,细胞活性氧上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无花果叶片多糖运用于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下小麦类脱水素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娟  张林生  杨颖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158-2162
以‘郑引1号’小麦为材料,经水分胁迫后进行RT-PCR扩增,结果在胁迫条件下获得500bp的脱水素基因(wzy1-1)。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陕合6号’和‘郑引1号’小麦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及PEG6000胁迫后18、24和42h,以及复水6和12h时wzy1-1在叶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中wzy1-1在水分胁迫后18h均有表达,至胁迫24、48h时表达量较18h均有所增多;复水6h后该基因表达迅速降低,至复水后12h表达消失。且该基因在‘陕合6号’(抗旱性较强)叶片中表达量较‘郑引1号’(抗旱性较弱)高,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与小麦的抗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外源一氧化氮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AsA-GSH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0.2、0.5、1.0和1.5 mmol·L-1的硝普钠(SNP)处理3年生‘早钟6号’枇杷幼苗,以喷清水为对照(CK),于-3 ℃低温胁迫处理6 h后在25 ℃下培养4 d,测定恢复0、1和4 d时叶片非酶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经SNP处理的枇杷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升高.低温处理后恢复4 d时,经0.5 mmol·L-1 SNP处理的枇杷叶片H2O2含量下降至CK的75.3%,而GSH和AsA含量分别比CK增加了29.12%和23.40%,APX、GR、DHAR和MDAR活性分别比CK增加了50.0%、44.4%、49.53%和62.68%.适当的外源NO处理可提高枇杷叶片的抗氧化系统活性,减轻细胞在低温胁迫下的损伤,其中以0.5 mmol·L-1的SNP处理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片性状和单果质量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对‘宁海白’与‘大房’杂交组合的F1群体(123株)的7个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叶柄长度及单果质量5个性状在后代中均呈现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其中单果质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呈趋小遗传趋势,叶柄长度呈趋中变异趋势。F1杂交群体叶面形态主要以“稍皱”为主,叶片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叶基形状以“楔形”为主。单果质量与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叶柄长度可考虑作为早期筛选大果优株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