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杭州市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杭州市域范围内分布的中国特有种子植物名录,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特有种子植物的科属构成、生活型、区系组成、重点保护种类和濒危种类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中国特有种子植物共100科328属708种,种类构成以被子植物为主,生活型以草本最多。区系组成上,科级水平以热带性分布成分为主,而在属级水平,则是以温带分布的属最多,说明研究区区系成分复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1种,濒危植物中受威胁物种有46种。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特有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和季相变化等特征是植物构成空间的相关因素。利用植物可构成五大基本空间类型,它们在园林绿地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并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之美不仅仅表现在多样的形态、芬芳的香味和甘甜的味道上,更是通过一年四季中的奇丽色彩给我们带采美感和愉悦,从春季碧绿的草地、青翠的竹林、漫山的映山红、成片金黄的油菜花,到秋天的黄叶和红叶,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绚丽世界。植物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丰富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4.
植物胞间连丝的研究进展王玮,刘顺湖(山东济宁师专生化系,272125)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是共质体运输的有效途径。它联结两个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致使两细胞的细胞质可以互相流通,相关的刺激得到传导,某些代谢物质得到运转,构成了原生质的...  相似文献   

5.
蚜虫口针的刺探行迹和跟踪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镜连续照片表明,蚜虫口针在植物组织中沿细胞外壁曲折行进,在筛管内取食。蚜虫分泌的水溶軎征求有酶解植物细胞间的联接;凝胶型唾液为口针的进退构成一条滑道。口针在植物组织中的行为可用EPG技术来监视。EPG的7种波型分别反映口针在不同部位的刺吸或在分泌唾液。EPG技术可望在了解植物的抗虫性、昆虫传毒和测定药效等众多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入侵植物与同属本地植物的成功定植依赖于无机氮组成和水平 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常常表现为3种对策:逆境成功型、顺境成功型和两者兼备型。为了在植物群落水平探讨这些对策,我们研究了土壤无机氮组成和水平对入侵植物及其同属本地植物成功定植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选择21种植物(8种入侵植物、8种本地同属植物、5种本地非同属植物)构建人工植物群落,将每种群落置于3种氮组成(3:1、2:2、1:3硝铵比)和3种氮水平(低氮、中氮、高氮)构成的9种氮处理中。主要测定指标包括:总生物量、相对生物量(指示物种成功)、死亡率和死亡时间。当同时考虑9种氮环境时,入侵植物与同属本地植物具有相似的总生物量、相对生物量和死亡时间,但前者的死亡率较低。这种格局与两者间相似的生长和忍耐性有关。氮组成影响死亡时间,氮水平影响总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最重要的是,物种来源、氮组成和氮水平共同影响总生物量、相对生物量和死亡时间。这些结果表明:生长在系列氮环境中的入侵植物与同属本地植物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功定植,氮组成和氮水平共同决定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主林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片断热主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种群结构,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等的变化及其规律,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热带雨林群落的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在生活型构成上,附生植物,大、中高位芽植物以及地上芽植物比例减少,藤本植物和小高效芽植物比例明显增高。在种群结构上,受轻、中度干扰  相似文献   

8.
水是植物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植物体内的水分经常处于吸水、失水的动态平衡中,尽管平衡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处于同等水分胁迫的植物,有的很快回复,有的死亡,这与它们的品种特性、根系活力等有关。据此,我们建立了萎蔫植物回复能力的检测装置及程序,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它的回收率、’H。0探测效率及测量精度;用平行对比法检测了10类80种植物品种及品系的根系活力(TTC法)、根系超弱发光及萎蔫植物回复能力间关系。它们之间极具相关性,证明方法可行。1测定系统1.1装置特点及检测程序装置由培育、示踪、蒸馏、测定四部分构成,关键…  相似文献   

9.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关系的本质是化学。植食性昆虫搜寻寄主的嗅觉媒介是植物气味即化学信息物质。在介绍植物气味构成及其扩散模型基础上,阐述了植物气味在地上植食性昆虫成虫、幼虫和地下植食性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的嗅觉导向作用,并指出了今后相关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来看,植物气味包括构成性气味和诱发性气味两类,这两类气味的概念既相联系而又不同。构成性气味组分及构成因植物分类地位等而不同。诱发性气味组分因植食性昆虫取食、植物病原微生物、机械致伤等因子的胁迫而变化,这种变化性状随植物属和/或种、植株生长发育阶段、胁迫因子性质及其作用方式而不同。无论是哪种植物气味,其释放均具有节律性。气味扩散过程比较复杂,扩散状态可用数学模型表征。对于地上植食性昆虫成虫,植物气味对其寄主搜寻行为具有导向特异性,重点分析了这种特异性形成的两个假说;鳞翅目昆虫幼虫,能够利用植物化学信息物质趋向寄主植物或回避非寄主植物;地下植食性昆虫搜寻寄主,既与寄主植物地下组织释放或分泌的次级代谢物有关,又与一些初级代谢物有关。初级代谢物中的CO2,起着“搜寻触发器”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昆虫与植...  相似文献   

10.
根瘤与菌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微生物不仅存在于土壤中,也存在于一部分植物的根组织里,与植物构成特殊的共生关系,即根瘤和菌根。1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1.1根瘤指豆科等植物根部的瘤状突起。是土壤中某些细菌或放线菌与植物根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宁夏阿拉善头道湖荒漠地区沙地植物群落的水分状况。通过对三个植物群落中十三种植物的蒸腾强度、绿色部分产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定位研究,得出下列结论: 1.植物蒸腾强度的大小和日进程的规律与植物的形态、生态特征有密切关系。典型旱生植物蒸腾强度很大,日进程变化剧烈,多构成双峰或多峰曲线;肉质旱生植物蒸腾强度最小,日进程变化平缓,多构成单峰曲线;中生植物蒸腾强度中等,日进程变化不甚急剧,多构成单峰或双峰曲线;广中生植物蒸腾强度最大,日进程与中生植物相类似。蒸腾强度的季节变化还受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2.各植物群落和各种植物的蒸腾耗水量不同,这与植物的蒸腾量和绿色部分产量的多寡有关,但主要决定于绿色部分产量的大小。蒸腾耗水量还受土壤湿度、降雨量的影响。 3.从半固定沙地上植物的水分状况看,蒸腾耗水量所支出的水分与土壤湿度所能供给植物利用的水分是平衡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生物群体,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利用光能及无机元素制造有机物,动物摄取植物,而动植物遗体及其排泄物,既是微生物的原料,又须依赖后者进行加工分解,方能再度被植物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通过该结构完成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和转化过程,称  相似文献   

13.
福建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71科547属1 104种。本文分析了该区维管束植物科、属的种类组成,阐述了构成森林的主要植物类群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叶侧生于茎上并与茎共同构成植物的枝条;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植物体最富有特征的结构部分之一。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两大类群,人们观察它们的叶,发现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又是与这两类植物的叶发育方式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地区草地主要为暖性及热性草丛、灌草丛,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10,分析灌木植物盖度与草地碳库及其构成的关系对于准确评估尚处于次生演替阶段的南方草地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将西南地区不同地貌类型的41个代表性草地样地依据灌木植物盖度划分为3种类型:无灌木植物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为0)、低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0–10%)和高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10%–30%),测定了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以及植物和土壤碳含量,计算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增大,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从0.304 kg·m~(–2)增加到1.574 kg·m~(–2),其中根系和凋落物碳库也呈增长趋势;土壤碳密度从7.215 kg·m~(–2)增加到9.735 kg·m~(–2),生态系统碳密度从7.519 kg·m~(–2)增加到11.309 kg·m~(–2)。草地碳库构成中,低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的土壤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比例最小。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增加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构成并导致生态系统碳库增加,建议在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时,需要统筹考虑并兼顾南方地区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地区草地主要为暖性及热性草丛、灌草丛, 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10, 分析灌木植物盖度与草地碳库及其构成的关系对于准确评估尚处于次生演替阶段的南方草地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野外实地调查, 将西南地区不同地貌类型的41个代表性草地样地依据灌木植物盖度划分为3种类型: 无灌木植物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为0)、低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0-10%)和高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10%-30%), 测定了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以及植物和土壤碳含量, 计算碳密度。结果表明: 随着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增大, 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从0.304 kg·m -2增加到1.574 kg·m -2, 其中根系和凋落物碳库也呈增长趋势; 土壤碳密度从7.215 kg·m -2增加到9.735 kg·m -2, 生态系统碳密度从7.519 kg·m -2增加到11.309 kg·m -2。草地碳库构成中, 低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的土壤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比例最小。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增加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构成并导致生态系统碳库增加, 建议在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时, 需要统筹考虑并兼顾南方地区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 min共6道题。在地球上,陆生植物构成了一种单质系,它们非常成功地适应了陆地栖息地。陆生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并构成了所有其他陆生生物之间生态互动的框架。在这次考试中,将重点关注是哪些因素使得陆生植物能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考试目的:植物鉴定、形态描述和系谱关系重建。本次考试由5个部分组成:鉴定标本(5分);形态描述(36分);  相似文献   

18.
禾谷类作物抗蚜性机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在漫长的岁月中,植物和昆虫协同进化,植物本身积累了抗虫性,它表现在本身内、外部形态,其物质成分的组成等方面,现就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植物抗虫性机制的认识 人们经过长期对植物和害虫,特别是对作物与害虫之间关系的观察,以及对植物的内外结构、化学成分构成的研究,对植物的抗虫性机  相似文献   

19.
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模型是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特性的有力数学工具,可为定量描述植物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经验模型的常用数学表达式特征,综述了这些模型的优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机理模型在描述植物的原初光反应以及光合生理生态方面的优势,并对该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光合作用主要由原初反应、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构成,任何一个过程的变化均可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化学效率和碳同化能力。原初反应主要涉及光能吸收、激子共振传递、量子能级跃迁和退激发等与光能吸收传递相联系的、纯粹的物理过程。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经验模型难以解释植物的非光化学淬灭(NPQ)随光强的增加一直非线性增加,也难以回答植物的捕光色素分子吸收过量的光能且不能及时地用于光化学反应时,单线态叶绿素分子的寿命将延长等现象。与此同时,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机理模型拟合得到的参数不仅可以反映植物的原初光反应特征,还可以描述植物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特性,如处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Nk)、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σik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细胞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也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殊结构之一,它与细胞质膜及细胞骨架共同构成了植物细胞表面的细胞壁-质膜-细胞骨架连续体.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提供外部支撑结构,细胞骨架则在细胞内构成内部网络支架结构.近年来,有关植物细胞骨架调控细胞壁形成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文从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壁物质膜泡运输、细胞骨架调控纤维素微纤丝沉积、细胞骨架调控次生细胞壁加厚以及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壁形成信号的调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