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组培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文中提出,培养基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一步发生细胞器重组或细胞重建,人工培养基的酸性环境使细胞壁强制性地降解后,植物原生质体失去细胞壁的包被后直接处于较酸性的环境中,可能会促使原生体出现酸性快速分裂.因此,植物细胞壁是控制植物细胞完成正常细胞周期的信号载体.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实生苗子叶及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L.)3 个品系的实生苗刚展开的子叶及下胚轴游离和培养原生质体。实验结果表明,子叶及下胚轴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显著地高于经多次继代繁殖的试管苗顶部幼嫩叶片和茎尖的原生质体;在强连续光照下培养的实生苗,其原生质体的产量和质量都显著地高于弱光下培养的;在完全黑暗下培养的黄化实生苗不能游离出完整的原生质体;酶解前对子叶及下胚轴切段在酶液中进行真空渗透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但此种处理对试管苗叶片无明显效果;下胚轴原生质体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子叶,但在原生质体的质量方面,这两种组织间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植物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分离液环境中形成原生质体的过程,文中提出,分离液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入分离液,继而又进一步发生质膜的酸性降解,使细胞核和细胞器进入分离液中,最终分离液中的细胞器以细胞核为中心进行细胞器重组,最后产生外貌形态一致的新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和质膜是植物细胞的包被系统。植物细胞包被系统的酸性降解使植物细胞器重组并产生新的原生质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丹麦Danisco公司科学家M.Joersbo和J.Brunstedt最近描述了利用轻微的声处理转化植物原生质体的报道.他们声称,已采用“新型而有效”的声处理技术把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粒子导入甜菜原生质体中,包裹的病毒粒子能在原生质体内复制. 尽管在超声波处理之前通过BNYVV粒子与原生质体的混合可获得最佳的有效的病毒转移,但当原生质体声处理一小时后通过把病毒粒子加入原生质体也可获得显著水平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最近,K.I.Draget等人指出,植物原生质体在藻酸钙珠中固定化的优点是(1)提供了对抗环境的机械压力、迅速变化或明显的梯度差异的保护;(2)更易于处理;(3)产生的原生质体平板效率高于未固定化原生质体。他们通过把原生质体埋置于琼脂块里,然后在含有营养细胞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最后,从五种水稻品种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较高的再生率。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P.J.Larkin等人发现,把原  相似文献   

6.
Rodenburg等最近报道,如果用电激法将DNA直接导入烟草原生质体,那么单链DNA(ssDNA)的稳定的转化频率将比双链DNA(dsDNA)高3~10倍.他们认为,ssDNA能比dsDNA高效地进入植物原生质体的核或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 但是,剑桥大学的I.J.Furner等分析了导入碧冬茄叶片原生质体中的ssDNA的暂时表达,认为直接导入的ssDNA在植物染色体外变成双链DNA,然后整合到核基因组中.他们发现,在有37%聚乙二醇6000存在时,通过孵育细胞而导人ssDNA和dsDNA,在暂时的和稳定的测定中它们的转化率相当.  相似文献   

7.
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白蚁肠道微生物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红  王誉  杨红 《微生物学报》2017,57(6):876-884
木食性白蚁是自然界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者,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白蚁与其肠道微生物组协同作用发展出不同的纤维素降解机制。木食性白蚁具有分别来源于白蚁和共生微生物的两套纤维素酶系统。在低等白蚁中,木质颗粒经过白蚁前、中肠分泌的内源性酶初步消化后,在后肠共生鞭毛虫中被降解为乙酸、二氧化碳和氢。高等木食性白蚁在进化中丢失了鞭毛虫,木质颗粒经白蚁自身分泌的酶初步消化后,在后肠大量共生细菌的帮助下被有效降解。培菌类白蚁利用其菌圃中的蚁巢伞菌和肠道微生物协同作用降解木质纤维素。共生微生物在白蚁的氮素固定与循环、中间产物代谢及纤维素降解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和模拟白蚁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体系,对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野生种菸草Nicotiana sylvestris(2n=24)和N. plumbaginifolia(2n=20)的无菌小植株为实验材料,比较了影响原生质体植板率的各种因素,改进了叶肉原生质体的游离和培养,使这两种野生菸草的原生质体植板率分别为40%和70%。使这两种菸草的原生质体培养系统可以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的领域,例如研究突变效应。 对游离原生质体的方法作了改进,其主要优点是不需要撕表皮和离心。先在叶片的上表面轻轻地铺上金刚砂粉末,用刷子刷10—20秒,然后洗去粉末,在质壁分离剂中处理几小时,再在酶溶液里保温培养过夜(16小时),小心地吸去酶液后加入由0.5克分子浓度蔗糖和T_2无机盐组成的溶液,得到原生质体的悬浮液。再将悬浮液移入试管,在上面轻轻地加入培养基,沉淀1—2小时后从溶液界面或上层培养液中分离出原生质体,离心提纯并进行培养。 比较了供试材料的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植板率的影响。发现同种供试材料的基因型不同,植板率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实验前要筛选好的基因型;籽苗的嫩叶最适合原生质体的游离和培养,挑选2—3厘米长的幼叶为宜。因为这时细胞核有95%左右处于G_1期,并且不存在内多倍性;无菌小植株的培养器皿不要密封;供试材料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尽可能降低,5克/升可能是较好的;供试材料的培养以3,000 lux的低光  相似文献   

9.
最近,两个研究小组报道他们研究出使印度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成株的简化方法.两种方法都需要用琼脂糖固化培养基. Swiss技术研究所的S.K.Datta等由印度水稻小孢子得到胚性细胞悬浮系,并将其保存在富含氨基酸的培养基中.酶促处理4小时内,释放出原生质体. 最初将原生质体培养在由N6培养基(含1.5mg/1 2,4-D和0.5mg/l激动素)组成,用1.2%琼脂糖固化的硬珠中,27℃培养7天.据研究者说,此培养法能使感受态原生质体分  相似文献   

10.
用10科11种双子叶植物的营养器官,在含1mg/L 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取其生长旺盛的区域进行原生质体游离,并采用未经处理的相应植物的新鲜叶或茎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蜗牛酶对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游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照却无此效应。还研究了两种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天数和不同的酶组合对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25d的狗头枣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酶液浓度,不同甘露醇浓度对狗头枣组培苗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狗头枣组培苗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酶液配比为1.0 g/L纤维素酶、0.4 g/L果胶酶,0.6 mol/L甘露醇,黑暗条件下,酶解8h,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其叶片原生质体的产量为2.12×106个/g,活原生质体获得率为80.88%.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降低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的试验成本,缩短制备时间,降低转化所用质粒的浓度和提高转化效率。[方法]实验以胶带法为基础,比较多种普通胶带去除拟南芥叶片下表皮的效果,通过增加裂解叶片用量,设计不同质粒浓度梯度转化原生质体,调整转化过程中PEG处理时间和对原生质体进行暗培养。[结果]发现普通纸质和布质胶带去除拟南芥叶片下表皮效果良好。将叶片酶解时间缩短到20~30 min,转化质粒用量降低到5μg/6~10×104个原生质体;将PEG转化处理时间延长到30 min,利用暗培养降低了原生质体死亡率;用冰水混合物保存原生质体,24 h内不影响转化效率。[结论]改良后的胶带法制备原生质体成本低、用时短、转化效率高、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水稻防卫反应酶系的系统诱导(简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经 10 .0 μg·ml-1水杨酸 (SA)喷雾处理后稻苗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和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都迅速增强 ,处理后 12~ 2 4h达到高峰。未经SA处理的叶片中PAL、PO和PPO酶活性则在处理后 4 8h达到高峰 ,且活性增加明显低于SA处理的叶片。处理和未处理叶片中木质素含量都迅速增加。这些生理指标的时序变化与SA诱导稻苗抗白叶枯病的表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置于电场下能促进原生质体的分裂、原生质体愈伤的生长和分化,及原生质体的再生成株.Hood学院和美农部的W.L.Hershberger和M.E.Hisniewski现已发现,电场处理能使通常分离后活力低的植物原生质体的存活力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15.
以鹅掌楸属植物北美鹅掌楸的悬浮细胞和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对北美鹅掌楸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和悬浮细胞用含有0.1%2-吗啉乙磺酸(MES)和0.6 mol/L甘露醇的Cell ProtoplastWash(60M-CPW)溶液25℃预处理lh效果最好;悬浮细胞最佳酶解液为60M-CPW+ 1%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0.2%果胶酶Y-23+0.1% MES,每克材料25℃酶解6h有效原生质体产量可以达到3×106个;叶片最佳酶解液为60M-CPW+2%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0.2%果胶酶Y-23+0.1% MES,每克材料25℃酶解10 h有效原生质体产量可以达到11×106个;悬浮细胞原生质体易于培养,在KM8p+1.0 mg/L 2,4-D+0.5 mg/L 6-BA培养基中培养25 d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6.
植物高度木质化叶片表皮细胞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凰茶(Camellia sinensis)叶片为例,介绍一种获取高度木质化植物叶片表皮细胞的简易方法——叶片燃烧法.该方法根据高度木质化的叶片在燃烧、过水之后,其上下表皮自行分开、细胞透明化,从而获得材料上下表皮细胞的轮廓.该方法具有简单迅速、制片效率高、上下表皮易区分及可靠稳定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木质化叶片表皮特征的研究,也可为植物学及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1988年丹麦举行的EUCARPIA植物育种遗传操作的国际会议上,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研究人员A.Perl描述了利用乙烯抑制剂硫代硫酸银提高马铃薯苗(见Agricell Report 11:28,1988)原生质体的产量和存活性.他报道,当把用于原生质体分离的苗和原生质体共培养在含有硫代硫酸银的培养基时,原生质体产量提高八倍,且微愈伤形成率显著增加. The Fre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N.O.M.Rethmeier及同事把番茄Lycopersicon pennllii叶片原生质体及其亲本苗培养在含有硫代硫酸银的培养基上后同样使其原  相似文献   

18.
白蚁及其共生微生物协同降解植物细胞壁的机理一直被世界各国科学家所关注。培菌白蚁作为高等白蚁,相比低等食木白蚁具有更多样化的食性,其利用外共生系统“菌圃”,对多种植物材料进行处理。本文综述了菌圃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菌圃中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及其机制,并挖掘利用菌圃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及仿生模拟菌圃开发新的生物质利用系统提供参考。培 菌白蚁在其巢内利用由植物材料修建的多孔海绵状结构——“菌圃”来培养共生真菌鸡枞菌Termitomyces spp.,形成了独特的木质纤维素食物降解和消化策略,使木质纤维素在培菌白蚁及其共生微生物协同作用下被逐步降解。幼年工蚁取食菌圃上的共生真菌菌丝组成的小白球和老年工蚁觅得食物并排出粪便堆积到菌圃上成为上层菌圃。这一过程中,被幼年工蚁取食的共生真菌释放木质素降解酶对包裹在植物多糖外部的木质素屏障进行解聚。菌圃微生物(包括共生真菌)对解聚的木质素基团进一步降解,将多糖长链或主链剪切成短链,使菌圃基质自下而上被逐步降解。最后下层的老熟菌圃被老年工蚁取食,其中肠的内源酶系及后肠微生物将这些短链进一步剪切和利用。因此,蚁巢菌圃及其微生物是培菌白蚁高效转化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基础。化学层面的研究表明,菌圃能够实现对植物次生物质解毒和植 物纤维化学结构解构。对共生真菌相关酶系的研究显示可能其在菌圃的植物纤维化学结构和植物次生物质的降解中发挥了作用,但不同属共生真菌间其效率和具体功能不尽相同。而菌圃中的细菌是否发挥了作用和哪些细菌类群发挥了作用等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相比于低等食木白蚁利用其后肠共生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培菌白蚁利用菌圃降解木质纤维素具有非厌氧和能处理多种类型食物两大优势,仿生模拟菌圃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对林地表面枯枝落叶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细胞融合是新崛起的一项细胞工程技术。这项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已经在不断地向着实际应用方面迈进。植物细胞融合是指人工的方法用纤维酶、果胶酶等酶作用于植物组织,并将获得的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等诱导融合剂使相邻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然后,经过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壁再生、愈伤组织形成,最后培育成再生植物。1972年获得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木质层孔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和再生率,为进一步诱变育种提高菌株产木质纤维素酶活力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筛选合适的酶浓度、菌丝的菌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与pH值。结果:在酶解液浓度为2.0%纤维素酶+2.0%蜗牛酶、菌龄60h、酶解温度32℃、酶解时间3h,以0.8mol/L的NaCl溶液为渗透压稳定剂,pH值为5.0时,原生质体形成量达4.13×10^5个/mL,再生率可达6.95%。有效地提高了木质层孔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和再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