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20世纪中东铁路一带植物标本采集史,对黑龙江省博物馆百年植物标本进行数字信息化,再系统整理馆藏植物标本采集史并查阅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共整理出3 659号沿着中东铁路采集的植物标本,其中含有137科578属1 500种植物,共有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采集者有苏联的高尔捷也夫(T. P. Gordeev)、热尔纳科夫(V. N. Jernakov)、包阔洛夫斯基(V. S. Pokrvsky)、科兹洛夫(I. V. Kozlov),以及中国的刘德等。采集地涵盖了5个省份,大多数标本采自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少部分采自辽宁省、吉林省、河北省,77.23%的标本采集于1949年前。采集较多的科为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蔷薇科(Rosaceae),共占总植物标本号数的28.50%;采集较多的属为蒿属(Artemisia)、柳属(Salix)、薹草属(Carex),共占总植物标本号数的7.29%。基于这些信息,目前整理的信息有助于填补东北地区植物采集史的空白,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今后的植物分类、植物区系及植物地理研究提供可靠...  相似文献   

2.
林云  毕海燕  李超  云映霞 《植物研究》2019,39(2):310-320
对我国11个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原白中模式标本引证的排印错误做了更正:砚山锥栗(壳斗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王启无84116,实际应为王启无84416,前者属于菊科植物Inuna helianthus-aquatica C.Y.Wu ex Ling。长果柯(壳斗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K.M.Feng 13012,实际应为K.M.Feng 13102,前者属于冬青科植物Ilex triflora Bl.。福建红小麻(荨麻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C.J.Chen&Z.Y.Li 109,实际应为C.J.Chen&Z.Y.Li 103,前者属于荨麻科植物Oreocnide frutescens(Thunb.)Miq.。少毛全缘叶紫麻(荨麻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N.K.Chun 44099,实际应为N.K.Chun 44033,前者属于杜鹃花科植物Lyonia ovalifolia(Wallich)Drude var.rubrovenia(Merr.)Judd.。甘南铁线莲(毛茛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Baishuijiang Exped.4490,实际应为Baishuijiang Exped.4990,前者属于卫矛科植物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矮粗距翠雀花(毛茛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Sichuan Veg.Exped.3137,实际应为Sichuan Veg.Exped.3173,前者属于龙胆科植物Gentiana conduplicata T.N.Ho。镇康黄芪(豆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T.T.Yu 17255,实际应为T.T.Yu 17225,前者属于莎草科植物Scirpus lushanensis Ohwi。宽翼棘豆(豆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9484,实际应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9485,前者属于石竹科植物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肾瓣黄芪(豆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3650,实际应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3605,前者属于麻黄科植物Ephedra gerardiana Wall.ex Mey.。湖南长柄槭(槭树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李泽棠2944,实际应为李泽棠2994,前者属于杜鹃花科植物Pieris formosa D.Don。峨眉勾儿茶(鼠李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杨光辉54729,实际应为杨光辉54723,前者属于山茱萸科植物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in.。  相似文献   

3.
以Cissus quadrangularis L.为材料用不同的技术处理并比较其收缩程度、色彩保真程度以及茎附属物的保留情况。试验了3种常规预处理方法及2种针对肉质组织的处理方法,并进行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分析,结果显示3种常规植物标本预处理方法明显不同(P<0.005),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分析方法分析得出深冷冻法对植物标本造成的损害比汽油法(LSD=1.708)和福尔马林法(LSD=2.065)要小;汽油法和福尔马林法处理后得到的标本质量无明显差别。用ANOVA法分析醋酸法、纵切法得到的标本及未经任何处理的标本,它们的效果也有明显不同(P<0.001),醋酸法得到的标本比纵切法(LSD=2.371)和未经任何处理得到的标本(LSD=2.138)效果更好,而纵切法和未经任何处理得到的标本并无明显不同(LSD=0.233NS)。醋酸处理法制作小型肉质植物标本其效果得到了植物标本馆工作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新疆2种禾本科(Poaceae)新记录植物。方法:通过近年来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形态解剖,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现的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进行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显示,2种新疆禾本科新记录植物为芒颖大麦草(Hordeum jubatum)和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均为新疆外来植物。其中长刺蒺藜草为检疫性杂草,且蒺藜草属(Cenchrus)为新疆新记录属。结论:该发现对新疆禾本科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新记录属种的地理分布研究、入侵杂草的扩散与有效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资料。凭证标本存放于新疆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XJA)。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我国南北各地的丛本藓属标本326号,借阅了美国纽约植物标本馆(NY),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标本馆(H)及日本服部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ICH)的有关本属藓类各种的原模式标本(Holotype)等模式标本(Syntype)及后选模式(Lectotype),据模式特征,重新订正了本属各种及中国各地标本,将原定名为绿丛本藓(Anoectangiumeuchloron(Schwaegr.)Mitt)改为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明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馆藏标本比对明确陕西省1个新记录属和4种新记录植物。【结果】确定陕西省维管植物小二仙草科1个新记录属——小二仙草属(Gonocarpus Thunberg)及其新记录种小二仙草(Gonocarpus micranthus Thunberg);此外还发现3种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荚蒾科(Viburnaceae)的蓝黑果荚蒾(Viburnum atrocyaneum C. B. Clarke)、菊科(Asteraceae)的小花金挖耳(Carpesium minus Hemsley)、卫矛科(Celastraceae)的垂丝卫矛(Euonymus oxyphyllus Miquel)。【结论】此次报道对完善陕西维管植物记录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7种被子植物,通过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福建植物新记录2种,分别为本州景天(Sedum hakonense)、张氏堇菜(Viola changii),福建归化植物新记录5种,分别为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 var. debilis)、匍匐丰花草(Spermacoce prostrata)、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美洲水丁香(Ludwigia erecta)。对7种植物进行简要的形态特征描述和提供相应的特征照片,凭证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中国茶藨子属(Ribes L.)一新记录种—暗紫色茶藨子(Ribes petraeum Wulfen)。标本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禾木村。根据标本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并提供了标本及部分形态特征照片。暗紫色茶藨子果实可食用,具备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暗紫色茶藨子的发现对于丰富中国植物多样性以及研究中国茶藨子属分类均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植物标本现存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馆(NEFI)。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查阅及馆藏标本比对,确定了重庆维管植物1个新记录属——水东哥属(Saurauia Willd.)及其新记录种——水东哥(Saurauia tristyla DC.),另4个维管植物新记录种分别是二褶羊耳蒜(Liparis cathcartii Hook. f.)、莸状黄芩(Scutellaria caryopteroides Hand.-Mazz.)、白鳞酢浆草(Oxalis leucolepis Diels)、包氏凤仙花(Impatiens bodinieri Hook. f.)。文中描述了物种识别特征、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提供了原生境照片。引证标本均收藏于西南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SWNTU)。  相似文献   

10.
DNA条形码主要目的是物种鉴定和新物种或隐存种的发现,而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是物种快速鉴定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国维管植物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借助于公共数据库(NCBI)和初步建立的中国植物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运用DNA条形码数据开展了植物标本鉴定的核查工作:(1)比较DNA序列信息与标本鉴定信息,从科、属、种级水平查找鉴定错误的标本;(2)基于有较好研究基础的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开展未知标本的鉴定;(3)通过对标本核查的总结,提出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文采  李良千 《广西植物》2011,31(3):285-287
该文描述了自甘肃南部发现的毛茛科铁线莲属的一新种,甘南铁线莲.  相似文献   

12.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灌木铁线莲组sect. Fruticella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5种、2 变种和3变型;对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本组2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组下分类 群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各分类群的3幅插图。根据花的构造 认为在铁线莲属中,灌木铁线莲组与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在亲缘关系上最为接近。二组拥有的共 同特征为: 花的4枚萼片呈黄色,斜上方开展;雄蕊花丝下部变宽,呈披针状条形。二组的区别为: 灌木铁 线莲组的萼片边缘在花开放后展宽成膜质狭翅,雄蕊无毛;而在黄花铁线莲组,萼片边缘不展宽,雄蕊花丝 被柔毛。本组5种的花构造一致;在其他营养器官形态特征方面观察到以下演化趋势: (1)叶由不分裂到羽 状全裂,由绿色到灰绿色,由狭菱状卵形到条形;(2)花序含数朵花,具花序梗和2苞片,生于当年生枝顶端, 到花数目减少到1朵,花序梗和苞片消失,花生于当年生枝的腋生短枝顶端。根据上述演化趋势认为灌木 铁线莲的模式变型C. fruticosa f. fruticosa (叶绿色,狭卵形或披针形;花序通常含数朵花,顶生于当年生枝 上)是本组的原始类型,其他种可能均源出于此类型。根据花序特征,本组被划分为2系。第1系,灌木铁线 莲系ser. Fruticosae,含4种,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及相邻干旱地区,向北达蒙古戈壁荒漠,向南在甘肃越过 秦岭到达甘肃南部。在黄土高原北部及相邻的内蒙古西南部集中分布本系全部4种,这里是灌木铁线莲 组的分布中心。第2系,绿叶铁线莲系ser. Virides,含绿叶铁线莲C. viridis 1种,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北部的 高山灌丛草地。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Clematis eriopoda Maxim和sect.Atragenopsis Boiss.的地位,认为这二分类群均应成立;描述了2新种,1新变种;过去长期被归并的卷萼铁线莲C.tubulosa得到恢复;Clematis heracleifolia var.ichangensis被转移改作卷萼铁线莲的变种;首次给出光叶铁线莲Clematis glabrifolia的果实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4.
广东竹亚科新组合及新异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广东竹亚科13新组合,1新名称和3新异名,其中筋竹属3新组合1新名称,牡竹属4新组合,青篱竹属5组合1新异名,箬竹属2新异名及方竹属1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李超  林云  毕海燕  云映霞 《植物研究》2018,38(3):323-329
对我国紫草科(Boraginaceae)的密花齿缘草(Eritrichium confetiflorum W. T. Wang)、锚刺果(Glochisocaryum kansuense W. T. Wang)和大花长叶微孔草(Microula trichocarpa(Maxim.) Johnst. var. macrantha W. T. Wang),唇形科(Lamiaceae)的宽叶香茶菜(Rabdosia latifolia C. Y. Wu & H. W. Li),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矮直瓣苣苔(Ancylostemon humilis W. T. Wang)以及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黑子赤瓟(Thladiantha villosula Cogn. var. nigrita A. M. Lu & Z. Y. Zhang)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的排印错误做了更正。密花齿缘草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杨昌友700422,实际应为杨昌友700442。锚刺果原白中用中文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傅坤俊1989,实际应为傅坤俊1489,前者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的Asparagus sichuanicus S. C. Chen & D. Q. Liu。大花长叶微孔草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李馨70287,实际应为李馨72087,前者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的Rhododendron edgarianum Rehder & Wilson。宽叶香茶菜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曲桂龄2049,实际应为曲桂龄2046,前者属于蔷薇科(Rosaceae)的Rosa caudata Baker。矮直瓣苣苔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杨光辉59063,实际应为杨光辉59043,前者属于桦木科(Betulaceae)的Betula fargesii Franch.。黑子赤瓟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冯国楣3439,实际应为冯国楣3429,前者属于伞形科(Apiaceae)的Bupleurum rockii H. Wolff。  相似文献   

16.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24种和4变种(包括2新种),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起源以及组下分类进行了讨论;还写出了组下分类群检索表,以及每系和每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本组各种的花构造相当一致:萼片4,镊合状排列,水平开展,白色,通常呈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只在2进化种呈宽椭圆形,外面边缘上密被短绒毛;雄蕊花丝狭条形,被柔毛,花药通常长圆形或狭长圆形,无毛,药隔顶端通常不突出;心皮密被柔毛。上述花构造与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的花构造极为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仅在于本组被毛的雄蕊花丝。本组是在1992年由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 (萼片4,通常向斜上方开展,黄色,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花丝由于下部变宽而呈狭披针形,被柔毛)中分出建立的,可能与黄花铁线莲组有亲缘关系,并可能同自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演化而出。本组的叶变异较大,自单叶至三出复叶、1-3回羽状复叶,最后到3-4回羽状细裂,表现出一明显演化趋势。根据叶的上述特征,以及萼片形状,本组被划分为2系。第1系,对枝铁线莲系ser. Wightianae: 叶为单叶、三出复叶或1-2(-3)回羽状复叶,萼片呈长圆形至披针形,含22种,其中20种分布于科摩罗、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另2种分别分布于印度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第2系,细裂铁线莲系ser. Dissectae: 叶3-4回羽状全裂,萼片呈宽椭圆形,含2种,特产马达加斯加。本组各种植物中具单叶的只有1种,即盒子草铁线莲C. actinostemmatifolia (特产科摩罗)。特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C. strigillosa和特产毛里求斯及马达加斯加的毛里求斯铁线莲C. mauritiana的叶全部为三出复叶。特产非洲大陆中部的扎伊尔铁线莲C. zaireensis的叶多数为三出复叶,有少数叶为具5枚小叶的羽状复叶;此种与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相近缘,但比后者进化,可能系由后者或后者的近缘种演化而来,并代表了非洲大陆对枝铁线莲组的原始类型,因为非洲大陆该组的其他13种均具1-2回羽状复叶。此外,特产印度南部的怀特铁线莲C. wightiana具1回羽状复叶,特产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的浓香铁线莲C. graveolens则具2-3回羽状复叶。根据上述,推测科摩罗、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这一群岛地区可能是对枝铁线莲组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7.
Clematis sect. Brachiatae is revised in this paper. Twenty-four species and four varieties are recognized. They are keyed,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n most cases, and classified into two series. Brief taxonomic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ction are given, and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and origin are discussed. A western Himalayan species, C. graveolens Lindl., which has long been misplaced in the C. orientalis group (sect. Meclatis), is transferred to sect. Brachiatae on the basis of its floral structure being identical with that of C. brachiata Thunb. and its allies. Two new combinations, sect. Brachiatae Snoeijer ser. Wightianae (W. T. Wang) W. T. Wang and ser. Dissectae (W. T. Wang) W. T. Wang, are made, and two species, C. zaireensis W. T. Wang and C. bowkeri Burtt Davy, are described as new.  相似文献   

18.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进行了全面修订, 确定此属含13种和13变种(包括1新变种和2新变种等级); 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 并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组内诸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还写出了此组的分种、分变种检索表, 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 并附有各种的插图。此组的花构造与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的近似, 与后者在亲缘关系上相近, 区别在于此组的萼片通常斜上方开展, 呈黄色, 被毛的花丝下部变宽, 呈狭披针形, 而在对枝铁线莲组, 萼片水平开展, 呈白色, 被毛的雄蕊花丝呈狭条形, 下部不变宽; 二组可能均起源于欧洲铁线莲组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因此, 均应是隶属欧洲铁线莲亚属subgen. Clematis的成员。根据对此组植物形态特征的分析, 观察到以下演化趋势: (1)叶的颜色由于适应干旱气候, 由绿色变为灰绿色; (2)卵形或宽卵形、掌状分裂、边缘具齿的小叶可能是原始的特征, 而披针形或条形、不分裂、全缘的小叶是衍生的特征; (3)单独、顶生、只是花梗的花是由具花序梗和二苞片的聚伞花序发生减化(reduction)而衍生的; (4)萼片形状的演化趋势与小叶形状的演化趋势近似, 也由卵形演变到披针形或条形; (5)萼片内面无毛是原始现象, 而被毛则是衍生现象; (6)萼片顶端无突起是原始现象, 出现突起则为衍生现象; (7)花药形状由长圆形演变到狭长圆形和条形。根据上述演化趋势, 推测具较多原始特征的甘川铁线莲C. akebioides和甘青铁线莲C. tangutica为此组的原始种, 而具较多衍生特征的尾尖铁线莲C. caudigera和角萼铁线莲C. corniculata为此组的进化种。组成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缘、帕米尔高原和邻近山地集中分布有此组10种(包括7特有种), 当是此组的分布中心; 而甘川铁线莲和甘青铁线莲二种分布区的主要重叠部分所在的青藏高原东缘则可能是此组的起源中心。过去,一些铁线莲属专家将属于欧洲铁线莲组的C. ispahanica Boiss.和属于对枝铁线莲组的C. graveolens Lindl.误置于黄花铁线莲组中, 对此, 本文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Clematis eriopoda Maxim.和sect.Atragenopsis Boiss.的地位,认为这二分类群均应成立;描述了2新种,1新变种;过去长期被归并的卷萼铁线莲C.tubulosa得到恢复;Clematisheracleifoliavar.ichangensis被转移改作卷萼铁线莲的变种;首次给出光叶铁线莲Clematisglabrifolia的果实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