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将土壤磁效应与生物磁效应相结合,研究了磁处理土壤对土壤-小麦系统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处理棕壤后土壤-小麦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较为明显的好转,包括使小麦种子提前出苗,出苗整齐一致;增加小麦幼苗的株高、主茎叶片数、分蘖数、单株根数和单株叶面积;使小麦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的百分比提高;增加成熟小麦的有效穗数、结实小穗数、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不孕小穗数,提高小麦的生物学产量.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小麦系统磁化健康效应的生态指示进行了理论探讨,其中,200mT磁场强度是适于小麦生长的最佳磁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2.
西藏小麦资源在都江堰试种的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25份来源于西藏的小麦地方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西藏小麦植株高度总体偏高,少数适中。分蘖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少数偏多。穗长、小穗数的单位长度着生的小穗数存在明显差异,存在一些密穗类型和多小穗类型。多数小麦品种穗粒数不少,但千粒重明显偏低。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分集数增多、穗长增长、小穗数增多,株高有增加的趋势,而株高的增加又导致了千粒重的降低。小穗数多其穗长通常比较长。中时西藏小麦资源进行了评价、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在都江堰与西藏表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1.本试验是在田间条件下分两地进行,一是主要试验,另一为补充试验。主要试验的供试品种是北京本地农家品种。补充试验的供试品种是农大三号。用1%过磷酸钙肥液在小麦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以及乳熟等七个发育时期进行单独或不同粗合的根外喷肥。主要试验以不喷肥也不喷水为对照。补充试验以不喷水也不喷肥为自然对照之外,另增加喷水对照。2.分蘖期喷磷不增加有效分蘖数而增加总小穗数及主茎的能育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总粒重增加,麦粒合氮量亦略增加;茎稈此对照重、矮和粗,加速穗原始体和植株发育进程。3.拔节期喷磷增加有效分蘖数,大大增加主茎旁茎的能育小穗数和小穗粒数,对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总粒重增加,降低麦粒含氮量;茎稈此对照重、矮和粗,加速穗原始体和植株的发育进程。4.孕穗期喷磷增加主茎、旁茎的能育小穗数和小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总粒重增加,降低麦粒含氮量;茎稈此对照粗和重,加速植株发育进程。5.抽穗期喷磷不增加总粒重,但大大提高麦粒合氮量;对植株发育进程没有显著影响。6.开花期喷磷大大增加千粒重,显著增加能育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总粒重增加,但大大降低麦粒含氮量;加速乳熟进程。7.灌浆期喷磷大大增加千粒重,显著增加能育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患粒重增加,麦粒合氮量与对照相近。8.乳熟期喷磷大大增加千粒重、能育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总粒重增加,减低麦粒合氮量。9.单独时期喷磷的增产效果优于粗合时期喷磷(除孕穗期和抽穗期连续喷磷外);晚期(开花后)喷磷的增产效果优于早期(除拔节期喷肥外)。因此,根据本试验看来,全期(分蘖期到开花期)、前期(分蘖期和拔节期)以及分蘖期进行喷磷是不必要的。10.在各种喷磷处理中,以拔节期喷磷的增产效果最好,它全面地影响了产量构成的各介因素,从而得到最高的增产量(36%);其次,效果最好的是乳熟期喷磷,增产达17.2%。11.作者讨论了拔节期和乳熟期喷磷得到优良效果的原因,并认为这二个时期喷磷最为有效,如果在拔节期喷磷的基础上再加以乳熟期喷磷,则可能产生更大的增产效果;最后作者认为有必要从生理和形态方面对拔节期和乳熟期的磷素根外追肥,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  相似文献   

4.
临界期干旱使小麦后期分蘖不能成穗,总穗数减少,每穗的不孕小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产量明显降低。临界期干旱时喷施腐殖酸类物质能使小麦叶片气孔开张度减小,蒸腾降低,水分消耗速度减慢,从而使小麦体内水势提高,叶片含水率上升,水分亏缺程度减轻;同时,叶绿素含量提高,下层叶片衰老推迟,根系活力保持较高,每穗粒数及千粒重都有增加。叶面喷施腐殖酸类物质有抗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疏剪不同穗位小穗对小麦籽粒结实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以中大穗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材料,设计了去除不同穗位小穗的试验。结果表明,去除不同位小穗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不同, 除顶端小穗的粒数下降较多,穗粒重最低,却除基部小重申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较小,穗粒数和粒重下降较少;却除中部小穗对结实粒数影响较大,穗粒数量小,其穗粒重因剩余籽粒单粒重增加而得以一定程度补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学校在开展科学研究和支援农业的活动中,种植过不少小麦丰产試驗田,从水肥管理、合理密植等方面来探討小麦丰产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小麦小穗小花形成过程的了解就显得需要了。例如:何时灌水对小穗小花分化更为有利;何时施什么肥更能促进小穗小花的形成;用什么措施可以增多有效小穗小花数目等等,都需要比較观察对照区和試驗区在小穗小花形成过程中的差异,因此,就要对小麦小穗小花形成的正常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下面就簡单地进行介紹。小麦穗形成过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期: 1.生长錐未伸长期一般小麦在通过春化阶段之前,例如:在过冬前的冬小麦,生长錐尚未伸长,其寬度大于长度,形状呈半球形(图2)。这个时候生长錐上只能形成叶子,不能形成花,也就是只有营养生长,沒有生殖生长。从图1中就可以看到生长錐的旁侧正在形成第五片和第六片叶子的叶原基,新形成的叶原基  相似文献   

7.
朱孝达  唐璋林 《激光生物学报》1993,2(2):252-256,251
研究小麦品种“绵阳21号”和“汉源小麦”及其~(60)Co—γ一代(γ_1)等四个材料,经N_2和He—Ne激光辐照的20种处理(包括对照)的辐射生物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激光一代(L_1)植株高度,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不实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分蘖穗粒重,单株粒重,抽穗期,叶面积,穗下轴长,倒一节间长,倒一节间粗等17种性状,都表现出不同处理所引起的生物效应差异。同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不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粒重等8个性关变异系数的比较看出:He—Ne激光(照射10分钟)辐照干种子,“汉源小麦—γ_1”比“汉源小麦”产生的变异大,比对照(未照射)的变异更大。同时,发现不同品种所引起的抽穗期、株高、穗长等14种性状的变异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由剂量不同引起抽穗期、主穗粒重和不实小穗数等三种性状的变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瓜为受体,以不同化感效应(促进/抑制)小麦品种为供体,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小麦根系分泌物及伴生小麦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处理第6天和第12天,化感促进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分别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株高和茎粗;在处理第18天,化感促进和抑制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株高;在处理第6天,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条带数、Shannon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有苗对照(W)显著高于无苗对照(Wn);在处理第18天,各处理的真菌群落结构条带数、Shannon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无苗对照(Wn).伴生化感抑制效应小麦显著降低了黄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说明小麦根系分泌物及伴生小麦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DGGE图谱及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伴生不同化感效应小麦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条件下矮壮素对小麦植株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条件下矮壮素是否能提高作物产量,目前有不同意见。我国北方小麦经常遭受干旱的威胁。矮壮素是否能减轻这种危害呢?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在小麦分蘖期用0.2%矮壮素溶液喷洒灌水区(灌水三次)和不灌水区(灌水一次)植株,测量对产量与株高的影响。结果是:不灌水,不灌水  相似文献   

10.
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2n=4x=28,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具有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等穗部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穗部相关性状都符合数量性状特征.利用单标记分析将穗部相关性状的QTL主要定位于小麦1 A染色体上,同时发现在小麦的2A、5B和5D染色体上也有QTL分布.通过加密标记重点构建了1 A染色体短臂的遗传连锁图,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解析了小麦1AS染色体上的穗部相关性状的QTL效应,发现在1A染色体上存在与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相关的重要QTL各1个,解释变异度分别为14.41%、5.15%、14.84%和10.87%.本研究发现在3558-2的1 AS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着涉及穗长、小穗教、小穗粒数和穗粒数重要性状的QTL,这一结果对指导进一步研究与利用3558-2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开花后不同时间去叶或者在开花初期用2%的葡萄糖溶液喷洒植株,造成养料供应量不同,观察对小麦籽粒形成的影响,结果分述如下。 1.开花后7—10天内光合产物供应不足是降低每穗实粒数的主要原因。 2.同一穗各小穗的籽粒受到光合产物供应不足的影响不一。对小穗第3花的结实率和粒重影响最大,以部位而言,对上部小穗籽粒的影响比中、下部小穗的大。 3.光合产物供应不足籽粒的呼吸强度下降。开花前或开花后8天内除去第1、2粒(第3粒养料的竞争者)对第3粒的结实数和粒重,以及它的呼吸强度、脱氢酶的总活性都有所提高。 4.籽粒生长初期用2%葡萄糖溶液喷洒植株可以提高第3花的结实率,说明这个时期改善养料供应对增加每穗实粒数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Schur)属于禾本科簇毛麦属,生长繁茂,分蘖旺盛,单株分蘖成穗数常可达100个以上。抗病性强,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均免疫;对赤霉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未发现有白粉病。冬性、幼苗平匍,抗寒性好。叶片小而挺立,茎秆细而有弹性,穗子为密穗型,每穗小穗数与小花数均高于小麦。以上特性特别是抗病性为小麦所缺乏,如能传递给小麦,对小麦的抗病育种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断根对不同苗情花生根系生长分布与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箱式栽培方法,研究了花生不同苗情下断根对其根系生长分布和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旺苗、壮苗和弱苗3种苗情下花生断根对其根系均起到先抑制后促进生长的作用,尤其促进了花生根系向深层土壤的生长;断根对调节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效应以旺苗和壮苗较大,对弱苗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小.与对照相比,3种苗情下花生断根后根系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降低后增加;断根对根系活性、SOD和POD活性的降低幅度以弱苗最大,旺苗最小,壮苗居中;而后期提高幅度则以旺苗和壮苗较大,弱苗最小.断根能够提高后期根系活性,延缓花生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粒位间的粒重,在结实数大于0.95的情况下,在其它情况下则表现为第1〉2〉3〉4粒位。  相似文献   

15.
人工合成小麦Am3大穗多粒QTL的发掘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穗粒数是小麦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Am3为供体,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为受体,培育出了高穗粒数BC5F1导入系,以导入系后代75个BC5F1为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控制穗长、4个控制小穗数、2个控制穗粒数的QTL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22%、1%~9%和1%~15%。其中穗长和穗粒数分别有1个QTL能在两年重复检测到。并且在1A染色体上检测到同时控制小穗数和穗粒数的QTL,穗长和小穗数的QTL被定位在4A染色体上同一个区域,表明这2个位点是与穗部性状有关的热点区域。本研究发现的QTL多为来自Am3的新位点,对于小麦改良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粒位间的粒重,在结实数大于0.95的情况下,表现为第2>1>3>4粒位,在其它情况下则表现为第1>2>3>4粒位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综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茎顶端不同类型原基分化的动态过程 ,以明确原基分化的综合模式 ,并建立了不同原基分化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叶原基和苞叶原基分化与播后累积生长度日 (GDD ,growingdegreedaysaftersowing)的关系呈S形曲线 ,而小穗原基和小花原基为上升段抛物曲线。从分化模式看 ,苞叶原基具备营养器官原基特征 ;小穗和小花原基的分化进程能较好地反映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顶端发育的影响。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综合模式为由三段子模式构成的近似S曲线。叶原基数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 ,而苞叶原基、小穗原基和小花原基数以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主。以平均热间距来衡量 ,适期播种处理的叶片、苞叶和小穗原基分化速率最高 ;而小花原基数与小花分化持续期之间的数量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和理解小麦茎顶端发育的生物学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麦无二旺”和蹲苗等农民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实验看出:小麦器官生长相互关系,器官生长与同化产物积累、消耗的相互关系对子粒和产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肥水等栽培条件通过影响体内这些关系对产量发生影响。经过几年来在生产中检验,本实验所得的一些结论对控制植株旺长,增加粒数和粒重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9.
小麦形成大穗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研究了不同光、温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幼穗分化、幼穗生长和穗部性状,探讨了促进穗大粒多、提高小麦单产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因播种期的不同而导致的小麦生长期间光、温条件的不同,使之各生育期出现的时间及其持续的天数有了较大的差异.小麦幼穗分化的历期天数多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的积温是幼穗生长量和每穗总小穗数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条件适宜的麦区,可望通过引种适宜品种并适当提早播种期,以促进德大粒多、实现单产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茎顶端不同类型原基分化的动态过程,以明确原基分化的综合模式,并建立了不同原基分化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原基和苞叶原基分化与播后累积生长度日(GDD, growing degree days after sowing)的关系呈S形曲线,而小穗原基和小花原基为上升段抛物曲线.从分化模式看,苞叶原基具备营养器官原基特征;小穗和小花原基的分化进程能较好地反映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顶端发育的影响.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综合模式为由三段子模式构成的近似S曲线.叶原基数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而苞叶原基、小穗原基和小花原基数以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主.以平均热间距来衡量,适期播种处理的叶片、苞叶和小穗原基分化速率最高;而小花原基数与小花分化持续期之间的数量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和理解小麦茎顶端发育的生物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