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应用石蜡切片法、荧光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年生巴戟天根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对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的分布场所及其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戟天根的结构类似一般多年生草本植物,薄壁细胞是巴戟天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储存场所,蒽醌类化合物含量随着根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由以上研究总结出巴戟天以四年或四年以上采收为好,并以根皮厚、木心细者为上品。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鸡爪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且维管射线是根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根茎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层和维管射线,以及髓的异常维管束射线中,且维管射线是根茎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近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的维管束鞘及其薄壁细胞,大型和小型维管束之间和周围的部分薄壁细胞,以及髓射线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叶中主要积累在叶柄的表皮、叶柄和大叶脉的部分基本组织、维管束的部分薄壁细胞等部位.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的根和根茎是蒽醌类化合物贮藏和积累的主要器官,维管射线是其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而且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的数量与植物各相关器官组织的发育程度、细胞中含淀粉粒的多少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四氢蒽醌类化合物是一类比较少见的天然结构,以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居多,少量来源于植物,具有细胞毒活性、抗菌活性、抗疟原虫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从四氢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两方面来对天然四氢蒽醌化合物进行综述,共综述了54个四氢蒽醌类化合物,45个来源于微生物,9个来源于植物南山花的根中,其中altersolanol A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是一个有很大吸引力的抗癌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四氢蒽醌类化合物的综述,为四氢蒽醌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根蒽醌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特征及贮藏和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蒽醌类化合物在根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在根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蒽醌类化合物,次生木质部的木射线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射线是主要贮藏和积累的部位,早期形成的维管射线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晚期形成的射线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外源激素对何首乌毛状根生长及蒽醌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液体培养何首乌毛状根生长及其蒽醌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2,4-D、NAA和6-BA对何首乌毛状根的生长及蒽醌生物合成有较大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2,4-D对何首乌毛状根的生长和蒽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添加适量浓度NAA和6-BA则可促进何首乌毛状根的生长以及蒽醌类物质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6.
蒽醌衍生物结构及其对小麦白粉病菌生物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醌衍生物是植物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活性。为明确蒽醌衍生物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小麦白粉病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蒽醌及16种蒽醌衍生物对该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蒽醌衍生物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活性明显大于葸醌的活性;甲氧基的位置与活性关系密切,6位是决定活性的关键,活性顺序为5、6位〉1、6位〉6位〉8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蒽醌类和茋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舍;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茋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茋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茋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8.
9.
牛膝根结构特征与三萜皂苷的积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萜皂苷是牛膝根中主要的药用成分之一。利用皂苷定量分析与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牛膝根的解剖结构及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根属于异常结构,三生结构发达。牛膝根的增粗生长主要依赖于额外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牛膝根中最多可以产生7~8圈额外形成层。次生韧皮部、栓内层和三生韧皮部是三萜皂苷的主要积累场所;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随牛膝的生长年限增加呈现低→高的变化规律,3~4年生牛膝跟中三萜皂苷的积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目前已经发现的天然1,5-二芳基戊烷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结构特征、生物合成及其改构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3-hydroxy-2-hydroxymethyl-1-methoxyanthraquinone,2)、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3-hydroxy-1,2-dimethoxyanthraquinone,4)、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 ether,5)、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6)、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ibericin,7)、1,2-二羟基-3-甲基蒽醌(1,2-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8)。其中蒽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利用MTT法对分离出的蒽醌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蒽醌的浓度为400μmol/L时,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4. 63%、20. 52%、54. 89%。 相似文献
12.
Marc J. M. Hagendoorn Linus H. W. van der Plas Gert J. Segers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4,38(2-3):227-234
Cell suspensions of Morinda citrifolia were cultivated in a B5-medium containing 4% sucrose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and 1 mg l-1 naphthyl acetic acid (NAA) or 1 mg l-1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Both auxins were able to support growth but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NAA anthraquinone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2,4-D inhibited the production in NAA cultures. Anthraquinone synthesis took place in the growth and the stationary phase and amounts of 0.2–0.4 mmol (about 100–200 mg) g-1 dry weight could be reached.Under both growth conditions sucrose was hydrolyzed extracellularly by invertase. From the resulting monosaccharides, glucose was taken up preferentially and an appreciable uptake of fructose only took place when medium glucose was exhausted. Sugar uptake rates were similar when cells were grown in NAA and in 2,4-D medium but the intracellular sugar contents (expressed on a dry weight basis) differed considerably. The presence of sucrose, glucose and fructose was demonstrated under both growth conditions. The amounts of sucrose and glucose were much lower in the 2,4-D cells than in the NAA-cells especially during the growth phase. Fructose contents were low and comparable, while in NAA cells an unknown sugar (possibly the sugar moiety of the glycosylated anthraquinones) was observed especially at the end of the growth phase and in the stationary phase. The differences in sugar concentrations were even larger due to the lower water contents of the NAA cells.Respiration of 2,4-D cell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AA cells during the growth phase. A sharp increase in sugar contents (mainly sucrose) occurred in the 2,4-D cells at the end of the growth phase and corresponded with the fall in respiratory activity.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ck of production of anthraquinones in 2,4-D cells and a less efficient growth metabolism in these cells is discussed.Abbreviations AQ
anthraquinones
- 2,4-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 DW
dry weight
- FW
fresh weight
- NAA
naphthyl acetic acid
- pCPO
p-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巴戟天抗疲劳功效及活性成分。实验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经大孔树脂、MCI、ODS柱层析分离,核磁共振鉴定结构。结果表明,巴戟天醇提物大孔树脂分离得10%乙醇洗脱物对小鼠运动抗疲劳作用效果最明显,再经MCI、ODS柱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单体,分别是耐斯糖(1)、4-羧基-7-羟基-8-羟甲基-3,6-环烯醚萜苷(2)、4-乙酰基-8-羟甲基-3,7-环烯醚萜苷(3)和4-羧基-7-羟基-8-羟甲基-10-乙酰基-3,6-环烯醚萜苷(4)。化合物2、3、4为首次从巴戟天中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Relation between root respiration and root activity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5.
16.
巴戟天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戟天顶芽及嫩茎节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建立巴戟天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0%酒精预处理60s,再用0.1%HgCl2浸泡10min,效果较好,茎节为外植体优于顶芽。培养基MS+BA1.0mg/L+IBA0.05mg/L利于诱导出芽,可用于初代培养;MS+BA1.0mg/L+IBA0.2mg/L利于形成丛生芽,用于继代增殖,繁殖系数6.0/50d;1/2MS+IBA0.4~0.8mg/L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于排水良好的火土或砂土中,成活率90%。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药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经过水提、醇沉、脱色和离子交换得到水溶性多糖(MOHP-1),经过FIIR、HPLC、NMR和GC-MS分析,最后确定MOHP-1是由果糖以(2→1)糖苷键连接的菊淀粉性多糖,其结构为α-Glcp-(1→2)-[β-Fruf-(2→1)-β-Frucf]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