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子花粉化石,计39属60种,描述10属16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对包括被子植物花粉在内的主要孢粉类型地质地理分布的分析,认为登楼库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Albian期,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于登楼库组地质时代的地一步确定及我国东北地区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的建立、完善与地层划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迄今世界最早被子植物花序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革 Dilc.  DL 《古生物学报》1997,36(2):135-142
首次报道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花序化石。该花序花石产于甸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花序由数十枚小花组成,其花粉具典型的被子植物特征,无明确的萌发口器,根据其所在层位下伏海相层化石佐证,以及与以色列等地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对比等。该花序持质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或Hauterivian晚期至Barremian早期。文中还讨论了此花序及其花粉化石的发现在研究全球被子植物起源早期演化等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介形类化石在油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颇为发育,剖面完整,地层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其中含有丰富的化石,如介形类、叶肢介、腹足类、瓣鳃类、植物、少量的爬行类、昆虫及鱼类等。尤其是介形类化石分布广泛,数量多,保存很好。通过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古生物工作者对白垩纪地层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从纵向上建立了14个介形类化石组合(表Ⅰ),为区域地质勘探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起了一定的作用。在  相似文献   

4.
松科1井位于松辽盆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的全取心科学探井,其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等证据显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为了进一步确定松辽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位置和晚白垩世末期气候-环境变化,本研究选择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的LD17井,对明水组的孢粉类化石开展了分析。自下而上识别出三个组合:Taxodiaceaepollenites-Wodehouseia-Aquilapollenites组合、Schizaeoisporites-Pinuspollenites-Callistopollen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Ulmipollenites-Tricolpollenites组合。组合1、2的时代为Maastrichtian,而组合3面貌可能更接近于早古新世,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组合3底部,即明二段中部。同时,对含孢粉化石丰富的明一段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针、阔混生林和灌丛,总体反映了一种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根据特征孢粉类型推断明一段中部沉积期,即Maastrichtian早期可能发生了一次极冷极湿事件,与当时全球白垩纪变冷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5.
黎文本 《古生物学报》2001,40(2):153-176
松辽盆地发育我国最好的白垩纪地层,岩石地层系统早已确立,但年代地层系统仍存不少争议。泉头组时代的确定是解决盆地内上,下白垩统界线的关键。泉头组上部孢粉化石丰富,孢粉组合以频繁出现Quanto nenpollenites crassatus,及Schizaeoisporites,Asterisporites,Foraminisporis,Cibotiidites等属孢子,Quantonenpollenites tarimensis及被子植物花粉Cranwellia,Scollardia,Lythraties,Xinjiangpollis等少量出现为主要特征,与塔里木盆地库克拜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可以比较,时代应为土仑期,泉头组为一套连续沉积,与其下的登楼库组(阿尔必期)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泉头组下部的孢粉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的分异度尚低,但已有相当含量(最高达30.3%),可与塔里木盆地库克拜组中,下段的孢粉组合比较,时代为赛诺曼期,孢粉化石的研究表明,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在泉头组的底界,即泉头组与登楼库组之间,而不是在泉头组的顶界,文内描述1新种:Interulobites radialimbosus sp.nov.,5新组合:Neoraistrickia rareuverrucosa(Chlonova)comb.nov.,Asterisporites montanensis(Tschudy)comb.nov.,Cranwellia striatella(Mtschedllishvili)comb.nov.,Quantonenpollenites causea(Stover)comb.nov.,Quantonenpollenistes tarimensis(Zhoang et Zhan)comb.nov,并修订了Yichangsporites和Quantonpollenites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该文报道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丰富的非海相微体浮游植物群,主要是沟鞭藻类及一些绿藻和疑源类;论述了藻类的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出10个组合带;结合微量元素和古地磁等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含微体浮游植物组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松辽盆地在白垩纪至少遭受过两次重要的海侵(分别在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导致古松辽湖泊五种不同水体环境的演替,指出微体浮游植物组合的变化是受古盐度、古温度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的。此外,对有关组段的地质时代也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补充了新的浮游植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7.
木兰科的化石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富 《古生物学报》2001,40(4):433-442
通过整理和分析木兰科植物的化石记录发现:不论是植物大化石还是花粉,迄今为止在白垩纪以前地层中尚无可靠的记录,自白垩纪以来,木兰科的许多种广泛发生于北半球,如亚洲,欧洲及北美等地,但非洲和大洋洲至今尚未发现木兰科的化石记录。该科最早的化石记录为中国东北延吉地区早白垩世大拉子组的喙柱始木兰Archimagnolia rostrato-stylose Tao et Zhang. 根据现有化石记录,并结合木兰科现代植物的地理分布,推测:1)木兰科的起源时间不迟于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2)木兰科起源地点可能是东亚,后来经过欧洲进入北美,再从北美迁移到达南美洲;3)在地质历史时期,木兰属的出现比鹅掌楸属早,从而支持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得出的木兰属较鹅掌楸属原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张鑫  郑大燃 《古生物学报》2022,61(4):654-661
热河生物群是保存最好的白垩纪陆地生物群,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特异埋藏化石宝库之一。热河生物群的三阶段演化学说认为该生物群在第二演化阶段往南至秦岭、大别山一带, 包括河南西部和南部地区。早期研究记录表明河南西部地区产出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分子三尾拟蜉蝣化石。本文首次报道了河南西部南召县马市坪盆地南召组衍蜓科稚虫化石, 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 同时报道了与之伴生的三尾拟蜉蝣稚虫化石。衍蜓科稚虫是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化石之一, 先前均记录于辽宁西部义县组及相当地层, 属于热河生物群第二演化阶段的特征分子。河南西部新发现的昆虫化石证实了热河生物群在其第二演化阶段已经到达该地区。同时, 本研究确定马市坪盆地南召组可与辽宁西部义县组相对比, 南召组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而非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9.
江苏北部如东地区鹰粉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江苏北部如东地区并下泰州组下段地层中的鹰粉类化石,共描述4属18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笔者简略地探讨了此孢粉组合的时代,认为是晚白垩世晚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劳斯(G.E.Rome)于1957年,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Alberta)地区的晚白垩世地层中,首先发现了鹰粉类花粉的化石,并命名为鹰粉属Aquilapollenites Rouse。然后鹰粉类(Aquil-  相似文献   

10.
华南白垩纪和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77,(2):191-216
本文记述了华南地区白垩纪和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化石群,共32属、40种,其中8新属、32新种。根据化石群分布的特点,将本区白垩纪至始新世的腹足类分为七个化石组合,并对化石组合的面貌及其地层时代进行了讨论,对研究华南红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鸡西城子河组被子植物化石层的孢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子河组为黑龙江省鸡西盆地主要含煤岩组,在其顶部已发现迄今已知全球最早期的被子植物大化石,近来在该层又陆续发现多粒被子植物花粉,为研究被子植物的发生及早期演化提供了有力佐证。本文报道了被子植物化石层的被子植物花粉及与其伴生的丰富多样的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共38属61种,其中描述了5属5种,包括2新种,推断其时代为Baremian期,并倾向于Baremian早期。推测当时该地为以海金沙科等多种蕨类植物及松柏类植物为主,兼具早期被子植物的十分繁茂植物群,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12.
被子植物的花粉形态系列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温.  M 郑卓 《植物分类学报》1990,28(2):103-111
现代被子植物的花粉类型绝大部分可以归入两大形态系列——连续式系列和短轴式系列。这两个系列从原始到进化的诸多花粉类型不仅存在于现代植物中,而且地层中的化石花粉也揭示出类似的演化趋向。 本文着重讨论了与这些形态系列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些植物类群,以及它们在系统发育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荷藕为莲科(Nelumbonaceae)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根状茎,其花称莲花、荷花、芙蕖、芙蓉、菡萏等。莲是一种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记录的分布表明,在苏格兰侏罗纪的地层中,曾发现莲的花粉化石。后来在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古新世,莲在欧亚大陆和北美也广泛分布。现在莲属植物在世界上共有2种,即中国莲和美国黄莲。美国黄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中国莲分布在东半球。中国为中国莲的世界分布中心,距今7 000多年前的"河姆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介绍的植物化石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地层上的分布则只限於下白垩纪的一种标准化石。它最先发现於欧洲下白垩纪的瓦尔登期(Wealden)的地层中,后来在北美的波托马居(Potomac Formation)及日本的领石统中都有大量发现。此化石除在日本有唯一的例外,一度见於略低的手取统(上侏罗纪)外,其余各处都是出现於下白垩纪的地层中,并且一向被认为是下白垩纪瓦尔登期植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份子之一.此种化石过去在中国从无报道,所以此次的发现无论就它的地理分布和封於决定所在地层的时代来说,都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的宏演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一勇 《古生物学报》1999,38(4):435-453
根据中国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产出记录与形态构造分析以及与世界其它地区产出顺序比较,假设中国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的宏演化序列,共划分为10个发育阶段,归于7个形态演化期:1)欧特里夫期至早巴列姆期的无口器类演化期(含:1:1网纹无口器粉发育阶段);2)晚巴列姆至晚阿普梯期的单沟类演化期(含:2:1。棒纹粉发育阶段;2.2,星粉-棒纹粉发育阶段);3)早,中阿尔必期的三沟类演化期(含:3.1,三沟粉类-星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西部额济纳盆地井下中生代地层中的孢粉植物群,该微体植物群的牲是,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孢子次之,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偶见。根据特征分子的出现情况,将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和早白垩世早期,约在凡兰吟期至早巴列姆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李琪  李国彪 《古生物学报》2019,58(3):353-362
白垩纪是大洋缺氧及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一个时期,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时期。因此,白垩纪研究对于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系统演化,尤其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藏定日贡扎剖面保存着上白垩统较为完整的地层序列,文中对上白垩统岗巴村口组和宗山组剖面岩石样品中获得的有孔虫化石进行研究,鉴定出有孔虫化石8属22种,识别出Dicarinella asymetrica、Globotruncanita elevata、Globotruncana ventricosa、Radotruncana calcarata等4个有孔虫化石带。根据有孔虫化石确定贡扎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桑顿期(Santonian)至坎潘期(Campanian),桑顿阶/坎潘阶界线位于Dicarinella asymetrica带与Globotruncanita elevata带之间。  相似文献   

18.
钟石兰 《古生物学报》1989,28(1):109-116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巴什布拉克组的时代归属长期以来说法不一(表Ⅰ),争论的实质是如何确定始新统和渐新统的界线问题。笔者曾于1980年,1982年两次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及早第三纪海相地层古生物专题研究队”赴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实地考察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20.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