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莹 《植物杂志》2010,(6):66-71
早就听闻有华南之巅盛名的猫儿山,心中亦是向往已久。于是在这个夏天,我随几位朋友一起来到了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严莹 《生命世界》2010,(6):66-71
<正>早就听闻有华南之巅盛名的猫儿山,心中亦是向往已久。于是在这个夏天,我随几位朋友一起来到了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猫儿山位于广西的东北部,顶峰海拔2141.5米,是南岭山地越城岭山系的主峰,也是华南第一高峰。这里  相似文献   

3.
正猫儿山自然保护区,2011年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兴安、资源和龙胜三县境内,是漓江、资江和浔江的发源地,是广西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之一,享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美誉。是南岭山脉越城岭主峰,海拔2141.5米,是广西第一高峰,居五岭之冠,号称"华南之巅"。陆定一同志誉猫儿山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山之  相似文献   

4.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漓江水源涵养林保护站的建立,还是源于一次偶然。1974年,去往猫儿山顶的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公路开启了猫儿山的发现之旅,也启动了猫儿山的保护之路。在猫儿山公路的修筑过程中,位于八角田地区的一片南方铁杉林被修路工人发现继而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猫儿山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植物也很有特点,因此是我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从1989年到2011年的22年中,我在猫儿山进行了20多次植物考察。如果问我对猫儿山有何感受,我感觉是三分庆幸和七分忧虑。猫儿山之所以被划为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并且能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主要在于它有大片的原生常绿阔叶林。这片林子的形成和维持,得益于其独特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沿海拔梯度设置的样地的调查资料,对南岭东段的莽山和西段的猫儿山植物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莽山和猫儿山的植被类型差异不大,但相同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有比较明显的差异。随海拔的上升,两山体乔木的最大树高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猫儿山乔木的最大胸径、胸高断面积之和以及立木密度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莽山乔木的最大胸径、胸高断面积之和与海拔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而立木密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这种单峰曲线格局或负相关关系与中尺度上的海拔高度以及小尺度上的土壤特性、小地形以及人为干扰强度等因素有关。在海拔10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和1700m以上的山顶矮林群落,莽山乔木的物种丰富度均明显高于猫儿山。两山体的乔木种数与海拔之间都显示出负相关性,但莽山由于高海拔群落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这种相关性不显著。乔木层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且在两山体之间也看不出明显的差别。本文最后还对两山脉低海拔区段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导致猫儿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S)和α多样性(H’)明显低于莽山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而且落叶阔叶树种和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开始入侵到群落中。  相似文献   

7.
猫儿山.地处桂林市所辖兴安、资源二县交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被陆定一誉为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干一体,被生态学家侯学煜院士你之为"大自然的奇观,桂林山水的命根子".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新成员。这是一块充满着厚重与灵动的土地,亘古以来的深沉记忆让这块土地有着格外的超然,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中,安宁与内敛着。蜕变与轮回,吸纳和融合,猫儿山在以隔世的高远伫立在繁华边沿,成就出一副磅礴大度、细腻刚毅的独有性格。——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8.
华南之巅——猫儿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岭逶迤的群山,伸展到广西东北部之后,在离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市北部76公里的地方,耸起了海拔2141.5米的高峰—猫儿山,形成了华南之巅、五岭之首。 猫儿山的山体古老,在5亿多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褶皱成山,山体狭长、山峰高峻、层峦叠嶂。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0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达  相似文献   

9.
猫儿山是华南地区的最高峰,为了了解其鸟类随着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利用网捕法和样线法对猫儿山地区的鸟类组成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山地区共有鸟类268种,隶属于16目51科,其中留鸟130种,夏候鸟51种,冬候鸟15种,旅鸟72种。依据不同海拔的典型植被类型把猫儿山地区分成7类生境,其中低海拔的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有156种。随着海拔的升高,猫儿山鸟类种数逐渐减少,G-F指数也表现相似的规律。猫儿山鸟类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以东洋界鸟类为主,在181种繁殖鸟中,东洋界鸟类有149种,古北界鸟类有15种,其余为广布种。随着海拔的升高,东洋界的鸟类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古北界的鸟类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猫儿山鸟类组成的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左勤  刘倩  王幼芳 《广西植物》2010,30(6):850-858
首次系统调查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区系。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鉴定,报道广西猫儿山藓类植物39科109属265种(含种下单位),其中广西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47个。其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36.06%,其次为热带亚洲成分和北温带成分,具亚热带性质。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与四川峨眉山和云南大围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其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三者间最低,Kroeber系数则指示出猫儿山与大围山藓类植物的属、种相似度略高于其与峨眉山的比较值。此外,区系谱的比较反映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的东亚成分和其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在三者间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栖类一新种(有尾目,小鲵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种小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特征与现有的小鲵都不相同,确定为中国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1新种,即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标本室,部分副模标本(MESH05111001,MESH05111002)保存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正>猫儿山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北部,因山顶峰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主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为漓江、资江和寻江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猫儿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草丛等,人工植被主要是柳杉林等用材林。保护区主要分布有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及山地草甸土。猫儿山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20种,其中蕨类植物132种,裸子植物14种,被  相似文献   

13.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锝斌  罗远周  王绍能  彭桂莲 《四川动物》2006,25(2):294-297,F0003
2004年5月~2005年12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新观察和采集到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17种.至此,猫儿山共有两栖动物35种、爬行动物38种.  相似文献   

14.
广西植物的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照 《广西植物》2001,21(2):99-102
报道了近年发现的广西新记录植物 2 1种 ,同时还对广西金秀县特有种大齿马铃苣苔的形态特征做了补充记述。这些新记录植物的绝大多数种类系采自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 ,是猫儿山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价值和利用     
猫儿山具有较大面积的东亚湿润亚热带特有植被类型。保护区范围从海拔300米一直到最高峰,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从常绿阔叶林带,到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再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矮林和灌丛带,依次出现,各个植被带都有面积大小不等的一些演替类型出现,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猫儿山同时也是漓江,资江和浔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特别是漓江的水量和水质与猫儿山地区森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部门开始重视水源地的保护。猫儿山是一个大型天然水库,许多溪流从此发源,因此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但是当时我们对猫儿山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亟需开展一次针对水源林的综合科考。1978年,桂林地区林科所牵头组织了一支包含50多人的专家队伍实施首次综合考察。这些专家主要有林科所研究水文学的刘源杨所长,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研究林业科学的莫新礼、研究森林生态学的宗明、从事植物学研究的黄爱国,研究植物分类学的我,还有广西林校的一部分师生。  相似文献   

17.
广西蛇类一新记录--方花小头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爱伍  周放  刘宏  王绍能 《四川动物》2006,25(2):271-271
2005年9月6日和10月10日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蛇类标本两条,经鉴定为方花小头蛇(Oligodon bellus),是广西蛇类新记录.标本分别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标本室和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猫儿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站的建站目的就是保护漓江的水。漓江水有两个特点:长流、清澈。后者保护区无法顾及,但对于前者却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保证漓江水能够长年累月的奔流下去。但是,近几十年来,漓江源的水却越来越少。据资料记载,上百年前,猫儿山水源充足,溪流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上旬,我们到达猫儿山的第二天,上午与保护区管理局的罗科长和小叶等人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吃完中午饭,天气开始转晴,我们驱车前往猫儿山主峰。沿着公路一路前行,我们注意到道路两侧坡度较缓的低山地带,均被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不适合开田的山坡,则种上毛竹,漫山遍野的毛竹林,形成颇为壮观的"竹海"。金黄的稻田,翠绿的毛竹,飘荡的白云,看起来十分养眼。由于长期的人工垦殖,低山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只在地形陡峭的地方呈小斑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以分布于猫儿山保护区的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二者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与分布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有尾两栖类消化道比较组织学和内分泌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并为两栖类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数据基础。结果显示,两种动物从食道至直肠均有嗜银细胞分布,分布型都呈波浪形,均在食道处分布密度(个/视野)最高,猫儿山小鲵为2.00 ± 0.69,瑶山肥螈为3.42 ± 0.31,在猫儿山小鲵回肠(1.45 ± 0.50)和瑶山肥螈在直肠(1.63 ± 0.97)分布密度最低。瑶山肥螈消化道各部位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都高于猫儿山小鲵,两种动物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在食道、贲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差异显著,但在胃体、幽门和直肠中差异不显著。对同一物种消化道不同部位嗜银细胞进行比较,猫儿山小鲵及瑶山肥螈的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均出现在食道,其中,猫儿山小鲵食道与十二指肠、回肠、直肠差异显著(P < 0.05),瑶山肥螈食道与其他各部位差异显著(P < 0.05)。嗜银细胞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和梭形等,可分为闭合型和开放型细胞。猫儿山小鲵生活环境多为沼泽地,富含淤泥、落叶,喜食蛙类蝌蚪、蚯蚓等个体较小且易消化的食物,瑶山肥螈生活环境为石块粗砂较多的山溪,以虾、蟹、螺等为食,这两种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密度各具自身特点,可能与其生境及食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