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调查和鉴定,我国假泽兰属有两种:原产种为假泽兰Mikania cordata,分布海南省和广东省,不造成为害;入侵种为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分布广东、香港和台湾等地,造成严重为害.在假泽兰上采到假泽兰瘤瘿螨Aceria mikaniae(Nalepa).是我国新记录,对假泽兰的生长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薇甘菊有明显的驱避作用,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or可致薇甘菊叶片萎缩;在深圳、珠海等地发现薇甘菊上病害普遍,是假尾孢菌属一种真菌Pseudocercospora sp.所致.在有些地方发现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寄生微甘菊,能否用来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蓖齿眼子菜繁殖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繁殖是影响水生植物生存竞争、分布以及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较详细地介绍了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的繁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有性繁殖中具有水表和水下气泡两种传粉方式;种子发生量较大,但种子发芽率低,不到6%,种子繁殖对种群恢复贡献不大,其主要作用在于远程传播和保持持久的种子库。蓖齿眼子菜具有广泛而高效的无性繁殖系统,可以通过断株、根状茎、地上块茎、地下块茎、地上茎节以及叶腋基部进行繁殖,其中最重要的是地下块茎和根状茎,次年种群恢复主要来自于地下块茎和根状茎。此外,对采用蓖齿眼子菜进行沉水植被恢复与重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易丽莎  兰德庆  刘虹  覃瑞 《生物资源》2018,40(5):476-476
正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c.)是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因其根状茎呈竹节状而命名,叶常轮生于茎端;伞形花序单个生于茎顶,稀有分枝,有多数花;果实球状,成熟后红变黑色,具种子2粒。中、日、缅、朝均有分布,其中中国主产于华中地区与西南地区[1]。竹节参地下部分是著名草药,又名竹根七、竹节七。《中国药典》记有:竹节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  相似文献   

4.
盾叶薯蓣实生苗根状茎的形态发生及薯蓣皂甙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盾叶薯蓣实生苗根状茎的形态发生、发育过程及薯蓣皂甙积累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种子萌动后,节部膨大形成球状体,其直径约1.5cm。其胚芽生长锥先后形成4个突起,分别发育形成芽的原分生组织。按其出现的先后分别称为第1芽、第2芽、第3芽和第4芽。第1芽呈剑指形,以后发育为地上缠绕茎,其余3个芽呈丘状突起都分别发育为地下根状茎。有的芽的原分生组织以后还可以形成2个芽的原分生组织,从而使根状茎形成分枝。根状茎顶端的原分生组织由鳞片包被,顶端下方的原表皮内存在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初生增厚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向内分裂和其衍生细胞的体积增大,是根状茎能迅速增粗的主要原因。分化完成的根状茎由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的维管束构成。经组织化学测定,根状茎中薯蓣皂甙主要存在于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中,呈液滴状。原分生组织不含薯蓣皂甙,近顶端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内不形成含薯蓣皂甙的液滴。其中,有小型维管束分布的基本组织中薯蓣皂甙的积累与分布最丰富,两年生根状茎中薯蓣皂甙的含量比一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又名蕺菜、蕺儿根、摘儿根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该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上及湿地草丛中。   鱼腥草植株矮生。茎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状茎生于表土层中,白色,节上生根;茎上部直立,常呈紫色。叶互生,心形或宽卵形,长 3— 8cm,宽 4— 6cm,先端渐尖,其部心形,全缘。穗状花序生于茎的上端,与叶对生。花期 5— 6月,果期 10— 11月。蒴果卵圆形。   鱼腥草既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又是产地民间的特味野菜。传统医学认为鱼…  相似文献   

6.
玉竹[Polygatum odoratum (Mill) Druce],又名萎蕤、尾参、玉参、铃铛菜。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竹鞭状肉质根状茎。根据根状茎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小玉竹,俗称竹根尾,地下茎瘦小,结节小,节间长,分布较广,品质较差,食用价值低。一种叫大玉竹,俗称猪屎尾,地下茎粗壮,结节较大,节间较长,分枝较多,品质好,食用价值高。其根状茎含生物碱,强心甙(为  相似文献   

7.
蕨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蕨的根状茎顶芽、幼嫩带节根状茎为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d后,顶芽分化形成绿色小球(GGB),继续生长30d后分割,用于继代增殖或转换培养基诱导形成试管苗;根状茎段由茎节处萌发新枝,20—30d后,形成丛生苗,分割后培养长成具有不定根的丛生试管苗。通过诱导形成绿色小球(GGB)和丛生苗两条途径均可快速繁殖蕨的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炼苗”后移入温棚,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空心莲子草营养器官结构与三萜皂苷动态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显微制片技术和三萜皂苷定量分析方法对空心莲子草营养器官结构与三萜皂苷类物质积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宿根、根状茎、茎和叶中均有三萜皂苷物质的积累,叶和根状茎内含量十分丰富。在相同采收期内含量依次为:叶>根状茎>根>茎,叶中主要积累于栅栏组织细胞内。空心莲子草的根和根状茎横切面均属于异常结构,具有成同心环状排列的三生维管束。在宿根和根状茎的次生韧皮部、栓内层、三生韧皮部和结合组织内均有三萜皂苷的分布,三生结构在宿根和根状茎中占有主要地位,是三萜皂苷积累的主要场所。在不同采收期内叶、根状茎和根中三萜皂苷的积累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生长期的增加而递增。空心莲子草茎的横切面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腔组成,仅部分皮层细胞和初生韧皮部内有三萜皂苷分布。  相似文献   

9.
根据紫萁地下根状茎长度、叶残基痕迹及叶柄基径等与年龄相关的性状特征,该文建立了紫萁年龄判断模型,用以计算广西越城岭地区紫萁种群个体年龄,并采用年龄结构图方法,探讨该地区紫萁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紫萁这种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达到一定年龄后,地上部分性状趋于稳定,对其年龄判断,只能选择地下根状茎作为研究对象;蕨类植物没有活跃的维管形成层,不能形成完整的次生维管结构,其地下根状茎的直径与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判断其年龄可根据地下根状茎的长度确定。越城岭山脉一带的紫萁种群趋于老龄化,幼龄级个体缺乏,更新能力弱,大量采摘或挖掘紫萁植株,极大地影响了紫萁天然更新和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3个不同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l.)居群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绿原酸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接骨草地上茎厚角组织明显,髓部由大小不等的两类薄壁细胞组成,且有单宁细胞分布;地下根状茎厚角组织细胞小,髓部薄壁细胞大小差异不明显,皮层及髓中有油细胞分布。(2)叶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细胞为短柱状,油细胞不明显。(3)绿原酸分布在根状茎皮层部分细胞、茎厚角组织部分细胞及叶片的海绵组织中,以海绵组织中含量最高。研究认为,髓部薄壁细胞大小的差异可作为接骨草的一个鉴别特征;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可迅速准确显示绿原酸的分布;在所研究的3个接骨草居群中,怀化居群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若以绿原酸为有效成分来采收接骨草,可以只采收叶。  相似文献   

11.
紫茎泽兰种子种群动态及萌发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紫茎泽兰的入侵地四川省德昌县, 选择撂荒地、农田和马尾松林3个不同的生境, 从种子雨、种子库角度研究了紫茎泽兰种子种群动态规律,及其种子在不同光照和土壤基质条件下的萌发特性. 结果表明,3个生境下紫茎泽兰种子种群仅存在于当年3~6月,于4月底达到年高峰值. 其年降种子雨量在撂荒地中高达2.4×105粒·m-2,并均分布于2 cm土层以上, 且在撂荒地生境下紫茎泽兰种子的千粒重和活力均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生境. 到7月上旬, 3个生境下土壤中均未发现有活力的种子. 在实验的光照条件下, 全光照对紫茎泽兰的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在28%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砂壤土较适宜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生红土中其萌发速度及萌发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2.
竹子属于未本科植物。多年生,茎圆柱形,有明显的节,节间中空,叶为平行脉。竹子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250多种,常见的如淡竹、毛竹、桶竹、苦竹等等。我国的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竹子用途极广,竹茎是建筑和制器的重要材料。用竹子制做的器具,仅竹编就有上千种,有些竹编工艺品远销国外。竹笋可做美味的佳肴。竹子靠根状茎和种子繁殖。不过,竹子开花结实并木常见。早在2200多年以前,我国《山海经》一书中就有“竹生花,其干便枯”的记载。《晋书》也有“晋惠帝元康二年草、竹皆结于如麦,又H年春巴西群竹生花”…  相似文献   

13.
魔芋试管苗批量生产过程中外植体消毒灭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熏气法,可较为彻底地杀死魔芋球茎或根状茎的内生菌,再配合酒精、HgCl2等进行表面灭菌,可使初次接种污染率控制在10%以下,继代培养污染率控制在5%以下,从而建立魔芋试管苗的无菌繁殖体系,为试管苗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本地狗尾草、佩兰和小藜在野外单、混种条件下根系形态特征,并对相对竞争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混种条件下,紫茎泽兰根系长度、体积和表面积比单种时减小,而非洲狗尾草增大;紫茎泽兰混种时生物量比单种时降低了77.1%,而非洲狗尾草增加了80.4%;非洲狗尾草相对产量和竞争平衡指数高于紫茎泽兰,相对产量总和约为1.0,说明非洲狗尾草地下竞争能力强于紫茎泽兰.紫茎泽兰与本地狗尾草混种条件下,两物种根系长度、体积和表面积低于单种,生物量分别比单种降低了45.3%和22.8%;竞争效应参数表明两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效应.紫茎泽兰与佩兰混种时,两物种根系长度、体积和表面积与在单种时无显著差异,生物量分别低于单种;竞争效应参数表明紫茎泽兰具有竞争优势.紫茎泽兰与小藜混种时,紫茎泽兰根系形态和竞争能力均占优势.从地下根系竞争来看,可以利用非洲狗尾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以及对紫茎泽兰入侵迹地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杂草。比较专一性天敌泽兰实蝇对该杂草入侵前后植株的适应性,是揭示外来植物入侵后适应性机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方法] 比较泽兰实蝇对原产地和入侵地紫茎泽兰植株的寄主选择性,并测定寄生于2类植株的上泽兰实蝇卵巢蛋白质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结果] 泽兰实蝇对原产地和入侵地紫茎泽兰的选择无显著性差异;寄生在紫茎泽兰入侵地植株上的卵巢蛋白质含量较原产地植株上更高。解毒酶活力比较表明,入侵地紫茎泽兰上泽兰实蝇的羧酸酯酶活性低于原产地上的,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雌虫)活性比较则相反,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紫茎泽兰入侵后,专一性天敌泽兰实蝇的适应性有所下降,丰富了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中天敌逃逸假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20世纪40年代经中缅边境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种,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现已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并且其蔓延速度极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使紫茎泽兰成功入侵的机理性问题不断被揭示出来。该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关于紫茎泽兰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着紫茎泽兰的分布和预测、入侵扩散机制以及防除方法3个方面展开。其中以紫茎泽兰作为典型外来入侵种来研究其入侵扩散机制的工作最多。该文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植物分充在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喜生于茂密阴湿、土壤肥沃的常绿阔叶林下。全属约有50来种,除印度的阿萨姆和泰国各产1种外,其余种均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其中除3种特产于台湾省外,其余种均产于大陆上。广西产的种数名列前茅,近30种,既有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又有属中较进化的种类,是本属现代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蜘蛛抱蛋属在百合科中是一个较大的家族,几乎均具模走具节的根状茎,根状茎的每个节向下生细长的纤维根伸入土中,向上长出叶;叶单生和2-4故簇生;花车从根状茎…  相似文献   

18.
紫茎泽兰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分布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为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主要致肝脏毒性成分及杀虫的生物活性成分。从紫茎泽兰叶片中分离提纯得到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Euptox A)标准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茎泽兰中Euptox A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柱温30°C,以甲醇-水(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5 nm进行测定。Euptox A在紫茎泽兰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7.3%–103.7%,检测限为0.4μg.g–1。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Euptox A在紫茎泽兰体内分布与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uptox A主要分布在紫茎泽兰的叶片中,且在营养生长期积累量高,生殖生长期积累量低。该方法快速、简捷,可用于紫茎泽兰原料及其产品中Euptox A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宁夏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励  张琪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946-194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半野生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营养器官(根和根状茎)是甘草酸主要积累部位,而地上茎和叶中甘草酸含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就地下器官而言,甘草酸的积累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递增,且1~4 a生甘草均表现出主根中甘草酸的含量高于根状茎的规律.分别对3 a、4 a生的半野生甘草根和根状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从7~10月份,甘草根和根状茎中甘草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10月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植物学教科书中,常把莲(Nelambo nucifera)的地下横走变态茎(藕)作为根状茎的一个典型例子。对于莲藕的外部形态几乎都有如下的描述:具有发达的气道,膨大的食用部分是节间(这无疑是正确的),而相邻两个膨大的节间之间的缢缩部分是节。但根据笔者的反复观察,认为缢缩部分实际上并非仅为一个节,而是包括三个节的一段,只是其节间极短、节极为密集不易区分。仔细观察这段缢缩部分(如图),可见到最前面(靠近根状茎顶端)的一节上生有正常的营养叶(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