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娜 《生物学通报》2003,38(4):59-59
蟋蟀 ,通称蛐蛐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 ,是一类十分活跃的昆虫。可作为昆虫神经生理研究和观察动物行为的好材料。现介绍实验室内蟋蟀的长期饲养和日常管理方法。1 饲养条件与方法1.1 准备 饲养容器以用合成树脂制成的水槽为好。容器中产卵用的土 ,按以下方法准备。首先将砂和土铺在准备好的薄板上 ,在阳光下晒 2 d,使其干燥。晒干后 ,去掉土块和石子 ,按砂和土 7∶ 3的比例混合。然后用旧锅将土消毒 30~ 4 0 min,以杀菌。土凉了以后即可放入容器中。1.2 饲养装置 准备完毕后 ,向水槽中加入 3~ 5 cm的产卵用土 ,为防止…  相似文献   

2.
<正> 白蚁属于社会性昆虫,营群体生活,分工严密,活动隐蔽,其饲养方法有别于其它昆虫。为了研究白蚁的生物学特性,并更好的预防和消灭它,因此在实验室内饲养以便于进行观察和试验。白蚁种类不同,要求的生态条件不同,所以饲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本文就家白蚁大群体及新建群体两种饲养方法,分述如下: 一、大群体饲养 为便于随时提供工、兵蚁做试验材料,可在室内饲养较大的群体。此方法简便易行,即将兴旺的巢群搬回室内,置放于特制的培养箱内饲养。箱内要经常注意添加  相似文献   

3.
北京及银川常见蟋蟀鸣叫习性与种类鉴定(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约从本世纪中叶起,昆虫分类学家注意到蟋蟀、蚱蜢、螽斯及蝉类雄虫的鸣声可用于鉴定种类。由于近代物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把昆虫鸣声准确录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其特征,并摄影制图,帮助分析鉴定。六十年代全世界已有三百余种鸣虫的鸣声作了录音带,这一成就大大推动了分类鉴定工作。如美国已被认识的蟋蟀原为65种,由于对鸣声的分析鉴定导致40个新种的发现,使总数达到105种。 1978—1982年,作者等把北京、银川常见的7种蟋蟀进行饲养和观察,以了解其生活  相似文献   

4.
观赏昆虫     
王林瑶 《生物学通报》1993,28(9):11-13,38
昆虫之中被人们视为宠物的种类,不外乎两大类。一为听其声,观其斗,取其乐;二为观其色,爱其姿,喜其美。昆虫中听其声,取其乐的可供饲养种类,应首推蝈蝈(聒聒儿),蟋蟀(蛐蛐)和金钟(马铃)。它们都是直翅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5.
昆虫幼虫种群众数龄期的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研究昆虫幼虫的龄和龄期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室内个体饲养的方法来进行。由于室内饲养的环境条件与野外存在一定的差别,且一般饲养的个体数量少,所得平均数并不能代表所有的集中性常数,受极端数字的影响大,往往  相似文献   

6.
昆虫食品趣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食虫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利比亚的惹沙木尼斯人、就食蝗虫;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把蟋蟀当佳品Z埃及则喜食一种白花纹的甲虫。非洲大陆的一些土著民族自古以来就含蟋蟀、蝗虫、蚂蚁、峨类等昆虫。日本在1919年前食用昆虫就达55种;泰国人喜食田鳖及辣椒拌水格,还有把蟑螂制普,可与虾米蘑菇酱相媲美2尼泊尔人喜食炒蜜蜂幼虫汁;约旦、土耳其等国爱吃请饨甲虫;阿拉伯人则把洗螂当美食。墨西哥是当今胜界昆虫食品之乡,那里可吃到370多种昆虫。美国有用蚂蚁、蝴蝶幼虫、蜜蜂蛹制成的巧克力、面包和饼干等。在巴黎的“昆虫餐厅”…  相似文献   

7.
家蝇的饲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是实验室内常用的试验昆虫之一。在昆虫毒理测定及昆虫生理试验中,它是最常做试验用的对象。这是由於它的生活史较短,约半个月一代,并且它没有休眠现象,一年四季在室内饲养,能够不断的繁殖,因而可以随时大量的供应试验。  相似文献   

8.
严莹  李恺  杨辉 《昆虫知识》2010,47(6):1287-1293
在通常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植物类型的选择和配置一般仅考虑其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效应。不同的植物群落上生活着不同的昆虫群落。在昆虫群落中,观赏性昆虫,譬如蝴蝶、蟋蟀和萤火虫等,则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景观应用于绿化中,可形成动态的景观。本文通过对崇明地区的观赏性昆虫类群调查及其与植物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适合崇明地区的观赏性昆虫造景方案,提供了营建生态小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蟋蟀音齿的研究(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蟋蟀总科中3科5属10种蟋蟀的音齿形态结构。研究采用沿着音锉伸展方向的正面观察和横着音锉伸展方向的侧面观察2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蟋蟀类昆虫音齿形态结构在种间、属间都存在明显差异,而种内差异极小,据此可以作为蟋蟀分类的一项重要特征。同时对音齿特征给予了详细描述,并从分类角度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的远距离迁移为害已被标放回收所证实“’。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迁飞能力及有关规律,作者在室内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小地老虎飞翔生物学特性[1]。本文系飞翔活动观测的一部分。1材料与方法供试成虫主要来自室内饲养的二、三代幼虫,部分来自田间蛹Z幼虫以天然饲料饲养,成虫以5%蜜液饲养;饲养条件为22±20℃室温、60%~80%多相对湿度,光照为L13:D11小时。选择个体健壮、大小均匀的成虫,利用昆虫自由飞翔记录装置和昆虫吊飞装置(flightmill)等设备[3],分别观测自由飞翔和人为…  相似文献   

11.
SDS-苯酚法提取高质量的棉铃虫D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广  郭予元  梁革梅  张杰 《昆虫知识》2000,37(3):177-178,174
不同生物的基因组 DNA的提取方法不同 ,但主要有 3个步骤 :破膜释放 DNA,抑制核酸酶和除去蛋白质与其它大分子。通常是在有EDTA和 SDS存在下用蛋白酶 K消化细胞 ,然后用苯酚抽提实现的。DNA的质量没有绝对的标准 ,这取决于实验目的 ,但基本要求是不含RNA,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 ,同时长度符合要求。从昆虫等动物组织提取 DNA较为困难 [1]。本文改进的 SDS-苯酚法能相对快速、廉价地提取高质量的棉铃虫等昆虫的基因组DNA。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昆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虫组以人工饲养室内饲养品系 ,饲养温度 2 5~ …  相似文献   

12.
大蠼螋Labidura japonica de Haan的特殊育儿习性,在昆虫中是有代表性的种类,国内对其详细研究报道,尚不多见。自1956年作者便结合自然观察进行了室内饲养,但由于大蠼螋的特殊习性和饲养技术问题,曾多次失败,直至目前才饲养成功。为了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和教学上的需要,整理出来供参考。 大蠼螋属于革翅目Dermaptera原螋科Labiduridae。此目昆虫是个体数量较少而分布很广的昆虫,据文献记载,已知有1,050种,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深入研究荒漠甲虫环境适应机制时所遇到的各发育阶段试虫材料短缺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饲养拟步甲科鳖甲族昆虫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Kaszab的有效方法.将早春季节在野外采集的成虫饲养在2L的塑料烧杯中,收集卵.用玻璃培养皿孵育卵;用改装的盛有沙土的矿泉水瓶单只饲养3龄以上幼虫,以防止幼虫自相残杀.为保持幼虫饲养瓶内的适当湿度,在瓶子底部加入72mL的水,再装入800g沙子,借助毛细现象,形成渐变式含水基质,在最上层的干沙表面加麦麸以饲养幼虫.如需观察计数,可将预蛹、蛹和初孵成虫置于玻璃培养皿中培养.采用此方法饲养的光滑鳖甲可顺利完成生活史,其卵的孵化率为68.67%±2.45%,1~2龄幼虫的存活率为82.95%±7.72%,3~9龄幼虫的存活率为73.80%±4.95%;预蛹、蛹和幼嫩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4.68%±2.35%、88.45%±2.75%和90.56%±4.20%.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光滑鳖甲的室内饲养,并可用于其他一些沙栖拟步甲科昆虫的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4.
一、饲养昆虫的目的饲养昆虫主要是为了观察昆虫的生活史及其习性。在防治害虫时需要彻底了解昆虫一生的发育变化,掌握它们的生活规律,寻找其中弱点,使在防治上可加以利用。饲养昆虫也可使人能明了它们的发生季节,根据观察材料,预测害虫发生的时期,有时又因要进行各种试验研究,必须饲养大批昆虫,作为试验材料。此外在饲育过程中保留昆虫一生中各发育阶段的完整标本,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这种经过饲养而得到的标本,在平常采集时是不易得到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深入研究荒漠甲虫环境适应机制时所遇到的各发育阶段试虫材料短缺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饲养拟步甲科鳖甲族昆虫光滑鳖甲Anatolicapolita Kaszab的有效方法。将早春季节在野外采集的成虫饲养在2L的塑料烧杯中,收集卵。用玻璃培养皿孵育卵;用改装的盛有沙土的矿泉水瓶单只饲养3龄以上幼虫,以防止幼虫自相残杀。为保持幼虫饲养瓶内的适当湿度,在瓶子底部加入72mL的水,再装入800g沙子,借助毛细现象,形成渐变式含水基质,在最上层的干沙表面加麦麸以饲养幼虫。如需观察计数,可将预蛹、蛹和初孵成虫置于玻璃培养皿中培养。采用此方法饲养的光滑鳖甲可顺利完成生活史,其卵的孵化率为68.67%±2.45%,1—2龄幼虫的存活率为82.95%±7.72%,3~9龄幼虫的存活率为73.80%±4.95%;预蛹、蛹和幼嫩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4.68%±2.55%、88.45%±2.75%和90.56%±4.20%。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光滑鳖甲的室内饲养,并可用于其他一些沙栖拟步甲科昆虫的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6.
1958年全国土农药药效测定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自1958年国庆节献礼以后,与北京的十个有关研究单位协作进行全国土农药的研究整理工作。各研究单位首先考虑要到重点地区去进行实地工作,后来由于治虫季节已过去,很难在现场展开试验研究。为了很好利用冬春两季的农闲时间,我们决定先在室内饲养各种害虫进行各种土农药的药效测定。当然温室饲养的昆虫,与野外生长的条件不同,对药剂的抵抗力亦有差异,这样室内试验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野外的实际情况。但室内各项因子较野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的饲养方法介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一种甜菜夜蛾的室内饲养方法 ,采用本方法累代饲养甜菜夜蛾 8代 ,平均蛹重达 1 1 2 .9mg ,平均化蛹率 97% ,平均羽化率为 91 .3%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该饲养方法可用于室内大量饲养甜菜夜蛾  相似文献   

18.
蟋蟀精子顶体复合体形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顶体复合体是昆虫精子进行穿卵受精的重要细胞器,它位于精子的最前端.1997年我们对蟋蟀科一种类昆虫北京油葫芦(Gryllus mitratusburmeister)精子顶体复合体形成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与前人描述的蟋蟀科精子顶体复合体超微结构特征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从而为准确认识和掌握该结构的特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剖实验,对比螽斯科与蟋蟀科在附肢、翅和口器与部分内部系统在构造上的差别,分析螽斯与蟋蟀不同的进化方向。通过对比可知,螽斯科后足不仅较蟋蟀科强壮,并且在前跗节上有着特殊的爪垫,其翅部、口器结构及消化系统也与蟋蟀科有明显区别。通过分析,认为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与其栖息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关,昆虫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体现了其进化意义及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20.
李冰杨  那杰  刘岩 《昆虫知识》2008,45(3):441-444
为了从组织胚胎学角度探究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以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 de Geer的卵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记录蟋蟀胚胎每一天的形态变化并使用显微摄影方法记录胚胎发育过程,对蟋蟀卵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根据胚胎形态的发育特点,可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无节幼体期Ⅰ、无节幼体期Ⅱ、无节幼体期Ⅲ、无节幼体期Ⅳ。经历14天,蟋蟀的头部、触角、3对足、尾部、腹部及背部都发育完全,整个胚胎发育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