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营  郑小波 《菌物学报》2003,22(2):228-234
利用从126个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8条引物,对采集自江苏、安徽和江西不同寄主的45个Phytophthoraboehmeriae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引物共标出DNA指纹图带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0条,多态性检测率为29.4%,表明该种内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变异较小。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树状图,供试菌株被划分为2个遗传聚类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自江苏、江西和安徽棉花上的27个菌株被划分在同一遗传聚类组内,而分离自构树、枫杨和苎麻的18个菌株被划分在另一个遗传聚类组。结果还表明菌株间遗传相似性与其地区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126个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8条引物,对采集自江苏、安徽和江西不同寄主的45个Phytophthoraboehmeriae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引物共标出DNA指纹图带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0条,多态性检测率为29.4%,表明该种内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变异较小。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树状图,供试菌株被划分为2个遗传聚类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自江苏、江西和安徽棉花上的27个菌株被划分在同一遗传聚类组内,而分离自构树、枫杨和苎麻的18个菌株被划分在另一个遗传聚类组。结果还表明菌株间遗传相似性与其地区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寄主来源寄生疫霉菌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3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多态性丰富的13条引物,对寄主来源不同的29个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菌株进行基因组DNA遗传变异分析。用筛选出的13条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共产生139条RAPD条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检测率为95.7%。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供试29个菌株被划分为5个遗传聚类组,不同菌株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寄主为烟草(Nicotiana spp.)、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凤尾兰(Yucca gloriosa)和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的菌株的遗传结构与其寄主来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寄主为刺槐(Sophora chinensis)和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的菌株与其寄主来源的相关性较小,来源于不同寄主植物的菌株之间遗传距离较远。结果提示在寄生疫霉与其不同寄主植物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寄主对病原菌的遗传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33株尖孢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尖孢镰刀菌种内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与亲缘关系,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3株地理来源不同的尖孢镰刀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11条引物扩增出10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86.7%;遗传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6 ~0.962,平均0.756,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62时,供试的33株菌可被全部区分开.表明,尖孢镰刀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寄主来源相同的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来自广东和广西的瓜类疫霉的遗传多样性,利用从180条RAPD引物中所筛选出的多态扩增性强、重复性好的12条引物,对分离自两省区的96株瓜类疫霉进行了全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通过对供试菌株的RAPD-PCR扩增,共获得135条DNA标记谱带,其中124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检测率为91.9%。利用NTSYSpc Version2.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以遗传相似系数0.81为阈值,将96个供试菌株划分为12个RAPD群,多数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间菌株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分离自黄瓜的菌株遗传分化明显高于分离自冬瓜的菌株。RAPD群与菌株地理来源、分离寄主、致病力、交配型及甲霜灵抗性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1株马特组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马特组镰刀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差异与亲缘关系,本文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1个马特组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对3种供试菌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6.2%,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数为15.3条.21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94~0.933,平均为0.64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3时,供试的21株马特组镰刀菌可明显分成2个ISSR类群(IG),IG-Ⅰ包括1~17号菌株,为Fusarium solani和F solani var.coeruleum;IG-Ⅱ包括18 ~21号菌株,全部为F.ventricosum.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33时,供试的21个菌株可被全部区分开.供试的镰刀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多态性;ISSR类群划分与菌种分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没有相关性;而同一类群中,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一地区同种寄主的相同菌种,其菌株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苏丹  傅俊范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3409-3413
白头翁叶斑病是近年来我国新报道发生的一种白头翁叶部病害,在辽宁省保护地白头翁生产中病害尤为严重.对采自辽宁省5个白头翁主产区的25株白头翁叶斑病菌(Ascochyta anemones)菌株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惠赠的5个壳二孢属(Ascochyta spp.)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11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得到条带清晰并呈多态性的108条谱带,单个引物扩增DNA片段集中分布在200~ 2000 bp.采用NTSYS软件进行病原菌的聚类分析,发现供试的30株壳二孢菌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8,当相似系数为0.62时,30个菌株被划分为4个类群,说明辽宁省白头翁叶斑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遗传聚类组群与白头翁叶斑病菌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P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来自广东省7个县市48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以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菌株进行PAPD-PCR扩增,共产生了98个PAPD分子标记,其中89.9%的片段具有多态性。48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以Nei基因一致度表示)在0.56-0.949之间,用UPGMA和类分析可将它们分为5个RAPD遗传聚类群(A、B、C、D、E),相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基本上聚类在同一组群内。在温室中对供试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水稻品种Tetep都有致病性,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α=0.05),病情指数范围为0.73-18.7,平均感指病指数为5.24。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县市的菌株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现象(FST=0.579),RAPD遗传聚类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菌株的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来源、遗传聚类组群的划分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陈艳秋  李玉  郭晓帆 《菌物学报》2007,26(1):122-127
采用RAPD技术对采集不同地区的8个斜生褐孔菌野生菌核分离得到的菌株亲缘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斜生褐孔菌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0.5%,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RAPD图谱表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来源差异。若以遗传距离0.508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三大类,BCX01、BCX02归为一类,JL01、JL02、JL03、JL04、JL05归为一类,HLJ01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技术对采集不同地区的8个斜生褐孔菌野生菌核分离得到的菌株亲缘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斜生褐孔菌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0.5%,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RAPD图谱表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来源差异。若以遗传距离0.508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三大类,BCX01、BCX02归为一类,JL01、JL02、JL03、JL04、JL05归为一类,HLJ01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亚欧美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主带明显、重复性好的 9个引物 ,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 7个群体的 14 2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 RAPD分析。 9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 12 4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 111条 ,多态性比率为 89.5 2 %。利用 Popgen3.2软件对供试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 UPGMA聚类。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 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与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较小 ;美国和意大利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且它们与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大于与中国群体间的相似性。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率为 0 .2 35 1,其中在地区水平上 ,82 .34%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17.6 6 %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2 .3311;而在寄主水平上 ,则 79.4 2 %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2 0 .5 8%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1.92 97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与ISSR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分析了哈茨木霉T2-16肽类代谢产物处理豇豆土著根瘤菌,对其遗传性状的影响,同时,比较了RAPD和ISSR两种不同分子标记在检测根瘤菌种间的遗传相似性以及遗传变异性的分辨力.实验中,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引物5条,从80条引物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6条,用5条ISSR引物扩增出54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5.93 %;6条RAPD引物扩增出6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8.85 %.两种分子标记均能揭示出处理前后根瘤菌间的遗传差异,但ISSR标记比RAPD标记可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根据两种标记的结果,对供试的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土著根瘤菌经木霉肽类代谢产物处理后,与出发菌株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安徽和黑龙江省大豆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的分析方法,对来自安徽和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使用20对SSR引物对供试的83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09个SSR标记,全部为多态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5条带。遗传变异与相似性分析表明,安徽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度,安徽群体与黑龙江群体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聚类分析显示,供试菌株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被区分为7个类群,且安徽群体分布于更多的聚类组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表明安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黑龙江群体丰富。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关于安徽的大豆疫霉可能来源于黑龙江的推测。  相似文献   

14.
尖孢镰刀菌可造成不同瓜类的枯萎病.为明确不同寄主、不同地区的瓜类枯萎病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95株尖孢镰刀菌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以筛选出的19对引物共扩增出238条带,多态性比率为10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2.5个位点和12.5个多态性位点;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共扩增出166条带,其中14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7个位点和7.7个多态性位点,说明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变异较为广泛.瓜类枯萎病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8~0.99,样品间的平均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0.2390和0.3718.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时,可将供试的95株尖孢镰刀菌划分为苦瓜、黄瓜、西瓜、甜瓜4个专化群.在SRAP聚类树中,同一寄主的尖孢镰刀菌聚在一个分支上,其中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8~0.99,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11,平均Shannon指数为0.2750,表明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的遗传变异较大,且菌株的聚群与地理来源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鲍氏层孔菌菌株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萍  陈艳秋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316-1320
用20个随机引物对7个不同来源的鲍氏层孔菌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7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不同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现的DNA条带数目少则10条,多达33条.DNA片段从250bp到2000bp;采用17个引物对7个鲍氏层孔菌菌株共扩增出DNA片段带377条,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谱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UPGMA系统聚类法,将7个菌株聚类为两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筛选合适的RAPD随机引物,应用RAPD技术对药用植物绞股蓝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挑选出的20条引物中有19条引物的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在清晰稳定出现的354条带中,294条具有多态性;其中有3条引物的扩增条带可清楚区分绞股蓝与混淆品种乌蔹莓,可建立其DNA指纹图谱。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结果显示,8份绞股蓝供试材料聚为两类,聚类结果与其地理区域远近和生长环境一致。本研究中筛选出的19条引物适用于绞股蓝遗传多样性分析,且获得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鉴别绞股蓝。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对我国东北地区引致小麦赤霉病的2种镰刀菌进行种群分析,并与江苏和西北的菌株进行了比较。共筛选出16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其扩增图谱显示供试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具多态性。多数引物扩增出了种的特征性谱带,可用作种的鉴定。综合所有谱带系统聚类所得树状图明显地将Fusarium graminearum的34个菌株和F.avenaceum的5个菌株各聚为一类,每一类又可区分为不同组,以前者分为3组,后者分为2组差异显著,表明种内存在不同的菌系类型;组的划分与菌株致病力及其寄主品种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与菌株分布的大区域生态气候类型似有联系,供试的东北地区F.graminearum大多数菌株与西北的菌系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与江苏的菌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对我国东北地区引致小麦赤霉病的2种镰刀菌进行种群分析,并与江苏和西北的菌株进行了比较。共筛选出16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其扩增图谱显示供试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具多态性。多数引物扩增出了种的特征性谱带,可用作种的鉴定。综合所有谱带系统聚类所得树状图明显地将Fusarium graminearum的34个菌株和F.avenaceum的5个菌株各聚为一类,每一类又可区分为不同组,以前者分为3组,后者分为2组差异显著,表明种内存在不同的菌系类型;组的划分与菌株致病力及其寄主品种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与菌株分布的大区域生态气候类型似有联系,供试的东北地区F.graminearum大多数菌株与西北的菌系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与江苏的菌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对我国东北地区引致小麦赤霉病的2种镰刀菌进行种群分析。并与江苏和西北的菌株进行了比较,共筛选出16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其扩增图谱显示供试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具多态性,多数引物扩增出了种的特征性谱带,可用作种的鉴定,综合所有谱带系统聚类所得树状图明显地将Fusarium graminearum的34个菌株和F.avenaceum的5个菌株各聚为一类,每一类又可区分为不同组,以前者分为3组,后者分为2组差异显著,表明种内存在不同的菌系类型。组的划分与菌株致病力及其寄主品种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与菌株分布的大区域生态气候类型似有联系,供试的东北地区F.graminearum大多数菌株与西北的菌系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与江苏的菌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20.
云南黑籽南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云南省6个地州13份的黑籽南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RAPD和6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和41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90.70%和51.21%;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340-0.895和0.162-0.941,ISSR(平均GS值0.698)检测多态性效果高于RAPD(平均GS值0.481)。RAPD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5组;ISSR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6组,RAPD和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呈显著相关(r=0.536)。基于UPGMA聚类结果,可为黑籽南瓜的引种栽培或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