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动脉在体内的分支情况与机体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发育情况是相适应的,随着物种的分化,动脉的分支情况也产生了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以,研究动脉的分支是推导动物演化趋向的根据之一。 关于灵长类动脉的研究,已涉及绝大多数种类,但在猴科中,尚未做过金丝猴动脉的研究。本文报导了金丝猴的动脉,并与有关种类的动脉分支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金丝猴(RHINOPITHECUS)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灵长类胃的形态结构与食物有着密切关系,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是对食物的选择性适应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些猴类的胃的形态结构、发酵与营养需要等已有较详细的研究(Owen,1833—35,Sonntag,1921;Ayer,1948;Hill,1952;Kunn,1964和Siwek,1979等)。Chivers and Hladik(1980)用肠差异系数对48种哺乳动物180个个体的胃肠道形态结构与食物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三种金丝猴脑的外部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金丝猴的大脑皮层除存在猴科固有的全部沟裂外,还较其他猴科动物具有更多的副沟。大脑的沟型与疣猴亚科的特征完全吻合,但是很多特点都较叶猴更近似于长臂猿。另外,除了蚓叶和蚓结节较小,四叠体的下丘较猕猴发达以外,金丝猴的小脑和脑干均与猴科的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金丝猴与其他灵长类之间和三种金丝猴之间特征不同的56条肌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金丝猴的肌肉系统存在一些差异。纠正了Patterson(1942)对一例川金丝猴的一些错误观察记录。在金丝猴属的肌学方面除与猴超科共有的大部分特征外,还具有与类人猿和人相似的特征。在猴类中,金丝猴的肌肉系统更多地与叶猴相似,其中一些特征较叶猴更为进化。从进化观点看,金丝猴的肌学特征似介于叶猴与类人猿之间,故它们比其他猴超科动物更为进化。  相似文献   

5.
在灵长类中,脊神经丛通常分为颈丛、臂丛和腰骶丛,均出脊神经的腹侧支组成。各神经丛的组成似随种类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它直接反映了肌肉的起源和演化进程。灵长类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树栖、地栖和直立生活三个阶梯。由于运动方式不同,肌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树栖攀缘生活促使了上肢肌特别是肩带肌的飞跃发展,而支配这些肌肉的一些神经也发展成为单独的神经。随着手肌的分化逐步完善,支配手肌的一些神经最后发展成单独的,而且是臂丛中最粗的神经。所以,深入研究猿猴类各神经丛演化的全貌,对于探索灵长类的进化,尤其是猿类如何实现手足分工和手的解放,最后演化为人类这一理论将提供具体资料。  相似文献   

6.
金丝猴(Rhinopithecus)消化系统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疣猴科种类的消化系统研究中,Ayer(1948)对亚洲的长尾叶猴和Hill(1952)对非洲的橄榄疣猴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至于中国的金丝猴,除了本文作者(1983)对胃作了研究外,尚无其他报道。本文就金丝猴消化系统的主要特征报道于后,并与有关种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茫茫原始森林是神秘的,而生活在这片原始森林中的精灵——金丝猴更形成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为了揭开这一神秘面纱,北京大学心理系的几位女科学家走进了神农架深山老林,潜心研究金丝猴八年。她们与金丝猴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金丝猴社会鲜为人知的精彩、有趣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对这些大山中的小生灵有了一定了解时会有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8.
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的系统分类地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自Milne-Edwards(1868-1974)将四川宝兴标本另立新属--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1872=Semnopithecus,1870)以来,其属名一直被分类学家、形态学家和灵长类学家等所承认和采用(Elliot,1913; Hill,1936; Allen,1938;Simpson、1945;Buettner-Janusch,1963;Napier等,1967,等)。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个研究小组自1988年底在北京大兴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开始系统研究金丝猴——这种美丽的灵长类动物。尽管笼养条件下的观察已让我们体会了它们那种种迷人之处:优雅的体态;群内成员之间友好的相互关系;对幼仔的百般容忍;“阿姨们”争相搂抱小猴;小猴子用父母的尾巴荡着秋千;青年雄猴与我们友好地拍着肩膀等等。但当我们在野外看到几十只甚至几百只川金丝猴汇成的金色时还是被震憾地半天缓不过气来。每次听到它们的叫声,看到它们的身影都会惊喜不已。十年来,我们本已存在的那条纽带,从无形到有形时时地牵动着。  相似文献   

10.
作者曾于1981年4-7月到滇金丝猴产区之一的白马雪山东坡,研究滇金丝猴的生态习性,对这种珍贵动物的夏季日周活动规律及活动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 夏季日活动规律 对滇金丝猴的野外生态观察研究是在发现猴群后,整日跟踪观察记录,历时4个月,共观察到猴群11次。其中1次一瞬即逝,没有获得本文有用的资料;2次因人行动被猴群发现,猴群逃移;另1次刚看到猴群,因大雾笼罩了森林,待雾散后,猴群已消失于茫茫林海之中。  相似文献   

11.
金丝猴的牙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牙齿对古生物、古人类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牙齿也是动物分类学所依据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所提供的亲缘证据和来自其他方面的材料多是相吻合的。在讨论和评价现生灵长类时,牙齿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就目前所知,已发表的金丝猴(Rhinopithecus)牙齿的研究资料较少。Hooiier(1952)和Swindler(1976)对川金丝猴的牙齿只作了一个简单的记录和扼要的形态描述。至于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牙齿的研究纯属空白。为此,有必要对这三个类群牙齿的形态结构作一个简要的比较观察,试图找出它们之间和属间的异同点,为今后的综合性探讨提供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自Thomas(1903)根据获自贵州的一张金丝猴皮,订名为Rhinopithecus brelichi之后,至今再未获得完整标本的报道。因此,关于其生存、分布和数量等现状,颇为国内外动物学界注意,而关于它的分类地位,亦有待进一步澄清。 60年代初,我国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自然博物馆等,曾先后到贵州省梵净山地区考察,了解到当地确有一种被称之为“牛尾猴”的灵长类动物,据目击者介绍的形态、毛色,特别是仰鼻长尾二特征,可以肯定是金丝猴。由于山高路险,涧深林密,其本身数量稀少,而未能直接观察到。虽然昆明动物研究所曾从当地群众中获得珍藏的雌猴头颅1个,但真正完整的标本,直到1967年才首次获得。是年10月,通过当地军民协助,由江口县金盏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成年雌猴1只。翌年11月转交北京动物园饲养。1971年北京动物园又由江口县盘溪获得1只老年雄猴。1975年3月,贵阳师范学院由松桃县获得2件完整的标本。1981年5月,贵州省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在泡木坝附近,采获1只雄性(成体)标本。  相似文献   

13.
14.
川金丝猴胃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嘉绩  曹福源 《兽类学报》1995,15(3):176-180
本文对川金丝猴的胃进行了观察。其胃呈S形,自胃的左端至第一曲长15cm,第一曲至第二曲长9cm,第二曲以下部长7cm。胃底包括左、右二盲囊,右盲囊可分前、中、后三部。二纵肌带沿胃的大、小弯行,纵肌带间形成两列肠袋样膨大。膨大自胃底向第二曲逐渐变小,第二曲以下为幽门部。胃管由贲门沿小弯伸至第二曲处。贲门周围为无腺区,其余部均有腺体分布。胃小凹明显。此外,对胃的分部、功能、形态成因以及一些结构术语作了  相似文献   

15.
四爪陆龟消化、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爪陆龟(Testudohorsfieldi)的消化管总长度为体长的4.5—4.8倍。喙缘锋利,硬腭侧缘具细齿,舌不伸出口,食道扩展性强,胃呈囊状,被肝叶覆盖,小肠较长,盲肠发达。肝较大,重18.3g,分左叶、中叶和右叶,绿色胆囊位于右肝两小叶间。胰腺长条形,分布于十二指肠内。肺长囊形,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位于肩带和腰带之间。气管较短由15-20个软骨环组成,支气管较长由70个左右的软骨环组成。  相似文献   

16.
金丝猴某些骨骼的功能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形态学测量方法,本文对三种金丝猴与运动有关的一些骨骼进行了研究。从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讨论了金丝猴的运动类型。  相似文献   

17.
NOTES ON THE CULTURING OF INSECTS FOR VIRUS WOR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Investigations were made of the properties of diaphorase, cytochromec reductases, cytochrome c oxidase, and other components ofelectron transfer system in various fractions of leaf homogenateof Begonia semperflorens.
  1. All the fractions tested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cytochromec oxidase, succinic- and reduced d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cytochromec reductases, and diaphorase. Activities of these enzymes werefound to be associated mainly with the particulate fractions.The particulate fractions showed, in particular, a capacityof reducing oxidized cytochrome c with fumarate, malate, -ketoglutarate,ß-hydroxy-butyrate, and citrate.
  2. Optimum pH foroxidation of cytochrome c by the particulatefractions was foundto be 5.5, while that for reduction was7.2.
  3. The activityof cytochrome c reductase was partially suppressedby malonate.Partial inhibition of cytochrome c oxidase wascaused by azideand cyanid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bservedbeing strongerwith particulate fractions than with solublefractions.
(Received August 11, 196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